科普文章
点击查看
触电事故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一旦发生触电导致心跳呼吸停止的情况,处理方式至关重要。首先,救援者需要迅速切断电源或用绝缘物体将触电者与电源隔离,以确保自身安全。随后,对触电者进行评估,如果发现患者意识丧失、无呼吸、无脉搏,则应立即启动心肺复苏(CPR)。在进行心肺复苏时,首先要将患者置于平躺位,清除口腔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按压30次后,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重复此循环。每5个循环后,检查患者的脉搏和呼吸,评估复苏效果。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专业医疗援助。触电导致的心跳呼吸骤停,时间就是生命,及时有效的救援措施对患者的生存至关重要。除了现场急救外,触电后的康复治疗也十分重要。触电者可能存在肌肉损伤、神经损伤等后遗症,需要接受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为了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避免在潮湿环境中操作电器设备。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电器设备。不在电线下进行户外活动。定期对电器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加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点击查看
仰卧位性低血压是指当人从站立位突然转变为仰卧位时,会出现的一过性血压下降现象。这种现象可能与长时间站立后血管调节功能减弱有关。当人体快速躺下时,血液会更多地分布到下半身,导致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引起血压暂时性下降。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眩晕、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意识丧失等表现。为了评估仰卧位低血压的情况,通常需要进行基础血压测量、倾斜试验以及直立试验。如果需要,还可能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查看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否异常。治疗仰卧位性低血压的方法包括增加水分摄入、改变体位策略和药物干预。对于有心血管风险因素的个体,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盐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氟氢可的松,来提高血压。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并避免长时间站立,有助于预防仰卧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评估和管理。
点击查看
随着欧洲杯的火热进行,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球迷来说,如何在享受比赛的同时保证健康,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首先,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观看比赛时,应避免长时间处于紧张的氛围中,尤其是在熬夜、吸烟、饮酒的情况下。这些行为都会对心血管造成极大的负担,增加猝死的风险。情绪激动是诱发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以往的大型赛事中,因情绪激动而突发猝死的案例屡见不鲜。尤其是中年男性,在激动、兴奋的情绪下,更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观看比赛时,要保持冷静,避免过度激动。夏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虽然夏季血管扩张,但并不意味着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仍需保持警惕,避免情绪激动、疲劳、生气等外部刺激。此外,由于欧洲杯比赛与中国存在时间差,观看比赛的时间可能会集中在凌晨到清晨,此时情绪激动、睡眠不足,更容易引发脑出血、心肌梗塞等疾病。对于年轻的白领一族而言,连续熬夜看球同样存在风险。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球迷,在激动、兴奋的情绪下,更容易诱发旧病复发。因此,建议备齐急救药品,避免熬夜看球。如出现胸闷、胸痛、心脏不适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观看,并寻求医疗帮助。总之,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观看欧洲杯比赛时,应保持冷静,避免情绪激动;按时服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在享受比赛的同时,保障自己的健康。
大家好,欢迎来到本周的《医闻天下》栏目。本周,医疗行业发生了许多值得关注的事件,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热点一:医生的责任与担当 近日,一位医生在飞机上遇到突发状况,毫不犹豫地进行了急救,展现了一名医生的责任与担当。虽然他没有携带医师证,但他用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 热点二:紧急救援,挽救生命 在北京协和医院,6名医生在球场救治了一位心脏骤停的患者。他们冷静、果断的行动,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生命。 热点三:医患关系的思考 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备受关注。医生在救治患者的同时,也要注意与患者的沟通,避免不必要的矛盾。 热点四:医疗技术的进步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疾病可以得到有效治疗。这让我们对未来的医疗充满信心。 热点五:医学教育的改革 医学教育是培养优秀医生的重要环节。我们需要不断改革医学教育,为医疗事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总结 医疗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努力。让我们共同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点击查看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单纯的治疗手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级预防才是防控心血管疾病的关键。本文将结合《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的内容,为大家介绍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策略。一、了解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主要包括:1. 传统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等。2. 潜在危险因素:肥胖、缺乏运动、高盐饮食、心理压力等。3. 社会经济或心理行为因素:年龄、性别、遗传、生活方式等。二、评估心血管疾病总体危险评估心血管疾病总体危险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措施。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1. 半定量分层方法:根据年龄、血压、血脂等指标进行评估。2. 连续变量评估模型:根据中国人群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采用连续变量得出的危险评估模型来估算心血管发病或死亡危险。三、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1.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减少高盐、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3. 戒烟限酒: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4.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5. 管理心理压力:学会放松身心,保持良好心态。四、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危险因素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五、积极治疗慢性病,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群,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点击查看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为提高公众急救意识,普及急救知识,第十届健康中国急救公益论坛于近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由人民日报健康时报主办,旨在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行动的指导意见》,深入开展急救科普教育工作。论坛上,多位专家就心脑血管急救体系的建立、社区和家庭在急救生命链中的重要性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专家们呼吁,应加强公众的预防意识,尽快建立心脑血管急救体系,以减少致死、致残不良事件发生。此外,论坛还重点介绍了“健康中国 家庭急教员培训计划暨平安家庭急教自救互救五防工通程公益行动”。该计划通过在社区建立标准化公共应急防灾减灾急救互救科普基地,培养心肺复苏自救互救志愿者培训导师,建立包括防心梗、防中风、防摔倒、防灾害以及儿童安全防护五个方面的“家庭急救员”志愿者队伍,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急救保障。健康中国急救公益论坛已成功举办十届,为推动我国急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论坛将继续致力于提高公众急救意识,普及急救知识,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点击查看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伤害时有发生,而有些意外却令人匪夷所思。来自宁夏的龚先生就经历了这样一件神奇的事情:一根针意外刺入他的心口,却近3个月没有任何感觉。 2010年11月,龚先生在酒后不慎将一根针刺入自己的胸腔,但当时并没有感觉到疼痛。直到2011年1月,他回到老家过年时才向父亲提起这件事。老父亲得知后,赶紧带他去医院进行检查。医生发现,针已经插入了心脏室间隔,建议他们到北京的大医院进行治疗。 在北京安贞医院,医生为龚先生进行了手术。然而,令医生们惊讶的是,手术过程中发现心脏上的针已经不见了。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们终于发现,这根针已经沿着血管游走到大腿,并从血管里穿出,留在了肌肉里。 为了取出这根针,医生们进行了长达3个小时的手术。最终,他们成功地将这根长约5厘米的针从龚先生的体内取出。令人惊奇的是,整个过程中龚先生并没有出现大出血,也没有任何不适。 这起病例引起了医生们的广泛关注。他们表示,虽然类似的情况曾经出现过,但如此神奇的经历却十分罕见。这也提醒我们,意外伤害无处不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意外发生。 以下是关于这起病例的几个科普知识: 心脏室间隔:心脏室间隔是心脏壁的一部分,将心脏分为左右两部分。心脏室间隔的损伤可能会导致心脏功能受损。 血管游走:血管游走是指异物或病变沿着血管移动的现象。血管游走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心脏手术:心脏手术是一种治疗心脏疾病的方法。心脏手术的种类很多,包括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搭桥等。 医疗安全:医疗安全是保证患者权益的重要方面。患者在就医过程中,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意外伤害预防:意外伤害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要加强安全意识,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 总之,这起病例提醒我们,意外伤害无处不在,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应对。
点击查看
触电事故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尤其是儿童。由于儿童好奇心强,且对危险缺乏判断力,更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在夏秋季节,由于天气炎热潮湿,雷雨较多,更应注意防范触电事故的发生。 当儿童发生触电事故时,首先应迅速切断电源,如果无法立即切断电源,可以使用干燥的木棍或绝缘物品将电线挑开,或将儿童与电源隔离。在操作过程中,切记自身安全,避免直接用手接触电线或儿童。 触电后,根据电流强度和触电时间,儿童可能出现不同的症状。如果电流强度较小,触电时间较短,儿童可能仅表现为心慌、头晕、四肢无力等症状。此时,应让儿童休息1-2小时,并密切观察其呼吸和心跳情况。同时,对皮肤灼伤处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感染。 如果电流强度较大,触电时间较长,或者电流路径涉及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儿童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发紫、昏迷、呼吸和心跳停止等症状。此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求助。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应遵循以下步骤:首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位于胸骨中下部,按压深度约为3-5厘米,按压频率约为100-120次/分钟。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频率约为每分钟12-16次。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人员的到来。 为了避免儿童触电事故的发生,家长应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提高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在雷雨天气或恶劣天气下,应尽量避免外出,确保儿童的安全。
点击查看
触电是一种严重的意外伤害,可能导致生命危险。了解触电的急救方法对于及时救治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触电急救措施:1. 立即断电:发现触电事故时,首先要迅速切断电源,确保安全。2. 分离电源:如果无法立即断电,应使用干燥的绝缘物品(如木棍、塑料棒等)将触电者与电源隔离。3. 评估伤情:检查触电者的意识、呼吸和心跳。如果伤者意识丧失或停止呼吸,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4. 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伤者口腔内的异物,确保呼吸道畅通。5. 进行心肺复苏:如果伤者停止呼吸或心跳,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6. 寻求专业医疗援助: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之前,持续进行心肺复苏,并尽快将伤者送往医院。7. 注意伤者保暖:在等待救援过程中,注意为伤者保暖,避免体温过低。了解触电的急救方法,关键时刻可以挽救生命。
点击查看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项机能逐渐下降,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老年人运动时,一旦突然停止,即所谓的“急刹车”,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副教授孙卫星指出,人在运动状态下,血液循环速度加快。如果突然停止,血管会迅速收缩,血液供应受阻,导致血压升高、缺氧、心脏供血不足等后果。对于心肺功能逐渐减弱的老年人来说,这种反应更为剧烈,不仅会使脉搏和血压骤然上升,严重的还可能引发休克,甚至死亡。 因此,老年人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停止。运动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让身体逐渐适应运动节奏。运动结束后,不要立即坐下或躺下休息,应该继续做一些整理运动,如深呼吸、抖动手脚等,直至恢复正常呼吸和心跳。 老年人运动时,还应降低自身要求,避免过度追求动作的完美,造成身体疲劳和损伤。运动时间、强度和频率要适中,避免运动过量。研究发现,运动过量者发生心肌梗塞的可能性比中等运动量者高2-4倍。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运动强度,如60岁以上老年人,每分钟脉搏不超过110次,运动后最多10分钟脉搏应恢复正常。 除了运动,老年人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睡眠、合理膳食等,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运动时,应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如有心脑血管疾病史或家族史,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 总之,老年人运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急刹车”,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