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症状描述:

匿名用户

医生回答

张杰

向他咨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问诊记录
其他文章
  • 风为百病之长,防病先防风。“内风”,是起于人体内部的肃杀之气,中年之后才有。有内风必有外风,那么,外风又是什么呢?

    外风,就是自然界的风,一年四季都有,无论男女老幼都要防。一有不慎,就会导致一个极常见的疾病:感冒。我们可不要小看感冒,历代多少医家在这上面花费了毕生的精力。因为他们都意识到了,感冒是绝大多数疾病的源头。如果治疗得好,会帮着肃清体内的邪气,如果治疗不好,它会留在体内,变生出各种各样的疾病。所以要通过治小病来防大病。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中医临床著作,就是从外感寒邪讲起,分析风寒邪气伤人不同部位导致的各种疾病及其变化。风寒邪气伤人直接导致的疾病比较简单,也容易治疗;复杂的是,如果得不到治疗,它们会变成什么其他病?如果治疗错了,又会变成什么病?这就使很多病种被囊括进了张仲景的伤寒论体系,所以后人说:“一部伤寒,统治万病。”为什么呢?因为“万病”都来自伤寒,而伤寒,就是伤风感冒。

    随着气候和人们体质的变化,人们感冒也跟张仲景时代有所不同。所以清朝又出现了“温病派”,代表作为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确立了温病学派的系统体系。这部书依然是在探讨感冒。清末,雷少逸的《时病论》集前人研究之大成,仔细分析了一年四季的感冒及其可能导致的其他疾病,提出“时病临证六十法”,正好合乎六十甲子之数。这六十法,不仅仅是治疗时令感冒的全部方法,也是中医治疗所有疾病的方法。

    这些伟大的医家,都是从伤风感冒入手,探讨感冒的变化,然后建立一个囊括百病的医学体系。他们的书不要求人人都能读懂,但要求大家都从中知道一个基本的养生法则:伤风感冒的百病的开端,要防感冒,就要防外风;如果感冒,就要好好治疗。

    风是天地间极其敏感的东西,天地之气在交流,我们看不见,但风的大小、方向就体现这种交流的状态。如冬至一阳生,阳气刚刚来复,其后的第一个甲子日,长江之上,便有东南风起,周郎就借此大破曹兵。

    正常的风

    正常的风是:春天起东风,夏天起南方,秋天起西风,冬天起北风。不正常的风,则反映了天地不和,气候不正,这叫“非其时而有其气”,这时候的风中带着天地之间的不和之气。比如,西风是肃杀之风,本应秋天起,如果春天起西风,则天地间的生发之气被遏;夏天不热反冷,容易起北风,北风收紧人的毛孔,使人的阳气在该散发的时候不得散发;秋天不凉反热,容易起南风,使人阳气发泄于外,毛孔不能及时闭合;冬天不冷反暖,也容易起南风,令人阳气不得潜藏,使人违逆“秋收冬藏”的自然法则。这些风都是不正常的风,当其侵犯人体,最容易导致疾病。

    一年四季的时行邪气,都随着风侵袭人体。春天的风邪,夏天的暑邪、秋天的燥邪、冬天的寒邪、一年四季以及雨湿季节的的湿邪,要侵入人体,也要借助风势。因为,在人的体表,有一层保护,叫“卫气”,它们抵御着外来邪气的入侵,而“风伤卫”,只有风能把人体的这层卫气摧毁,并打开毛孔,引其他邪气入侵。

    知道了邪风的作案规律,我们就知道如何避开它了:
    1. 春天的西风、夏天的北风、秋冬季节的南风,要注意躲避,不要使自己过于长久地置身于这种风中;
    2. 锻炼身体,增加阳气,使“卫气”足够强,拒风邪于体外;
    3. 出汗的时候,毛孔打开,尤其要注意避风,以免风邪乘虚而入。

    当然,人在感冒以后,会产生病毒,这种病毒又会在空气中传播,使更多人感冒,尤其是夏天,湿热的气候最适合病毒的繁衍和变化,人尤其容易感染。不要以为“病毒”是西医专有的术语,中医里的浊秽、疫气等,也属于病毒这个范畴。要化解这些浊秽,最佳的办法可能要数熏香和香囊了。古人春季用神明散,端午尤其喜配香囊,也是用芳香雄烈之气来化解空气中的浊气、病气、邪气,这些手段,对防治感冒都是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的。

    如果伤风感冒了,那么首先要分寒热。有风寒感冒,有风热感冒。风寒感冒,邪气在体表和肺,症状是怕冷、身体痛、鼻塞、流清鼻涕,需要用辛温的食物或药物,把邪气透散出来;风热感冒则是邪气犯肺,最明显的症状是咽喉痛、舌苔黄,需要用辛凉的药物或食物,一方面透散邪气,另一方面清热。这是中医治疗感冒最基本的思路。

    就目前而言,风热感冒要比风寒感冒多得多,即使是风寒感冒,在人体内酝酿了几天,也往往变成了风热感冒。所以,以治疗风热感冒见长的温病派,一直在中医界独领风骚;而以治疗风热感冒见长的银翘散这个方子,也是人们最常用的感冒药,现在市场上的银翘解毒丸、银翘解毒颗粒、银翘解毒冲剂等,都是根据银翘散的处方做成的。

    中医治疗感冒,最大的特色是一个“透”字,就是要把风寒或风热邪气从身体里清透出去,好比把强盗从家里赶走。如果不懂得透邪,把邪气留在体内,就无异于关门捉贼,贼是捉住了,但家里也一片狼藉。有的感冒看似治好了,但邪气并未透出,而是传到其他部位了。邪气会从肺传导肠胃,导致拉肚子、痢疾、便秘;因为肺肾相通,所以邪气还可能传到肾里,导致急性肾炎,急性肾炎拖延久了,又会变成慢性肾炎,慢性肾炎得不到良好的治疗,又可能变成尿毒症等。当尿毒症病人在做透析的时候,他大概万万没有想到他这个病的源头是感冒吧!有时候,邪气不往别处传,一直滞留在肺里,久而久之,慢性鼻炎、各种花粉过敏就出现了。所以,临床上很多急性肾炎、慢性鼻炎、花粉过敏等棘手的病,都是因为感冒误治导致的,其治疗的诀窍,就是要从感冒入手,把过去没有透出去的邪气继续透出去。

  • 若要考虑功能性消化不良

    (FD),须在全面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先判断患者有无下列提示器质性疾病的“报警症状和体征”:

    • 45 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
    • 有消瘦、贫血、呕血、黑粪、吞咽困难、腹部肿块、黄疸等;
    • 消化不良症状进行性加重。

    对有“报警症状和体征”者,必须进行全面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因。对年龄在 45 岁以下且无“报警症状和体征”者,可选择基本的实验室检查和胃镜检查。亦可先予经验性治疗 2~4 周观察疗效,对诊断可疑或治疗无效者有针对性地选择进一步检查。

  • 肺癌积液抽水三天死了,肺癌积液有恶性胸水,出现恶性胸水的,通常都是比较偏晚的肺癌患者,抽了胸液以后三天去世了,说明确实是比较晚期的。

  • 目前用于治疗冠心病的方法概括起来可分为三种:药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及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CABG )。上述三种治疗手段的选择因人而异,由临床医生根据病人情况进行判定。但药物治疗适用于所有冠心病病人,是一切治疗的基础。

    冠心病其实是慢性病的一种,其药物治疗实际上是一个长期的治疗,它是没有什么真正的疗程的,丛本质上来说是利用药物对疾病进行控制,防止冠脉进一步病变。假如说没有出现用药明显的副作用(比如消化道出血),一般是长期的、终生服药的。

    而许多患者做了介入或是搭桥手术,出院以后,就自行把药停了,这是非常危险的,做完支架或者搭桥手术后,病变处的血管仍有可能再次狭窄,其他部位的血管(尚未堵塞的血管)也有可能进展为狭窄,所以还得认认真真地吃药,才能避免其他部位再发生血管堵塞。

  • 十个女人八个感染HPV是真的吗?

  • 我家宝宝 3 岁多,还在穿纸尿裤,家里老人都有意见了,对此我很苦恼,宝宝什么时候才能告别纸尿裤啊?”

    我的回答是:“穿”到桥头自然“止”!

    纸尿裤作为解放家长双手的伟大发明,安全实用又方便,所以不用急着摆脱尿裤。让孩子“挂空档”还会让不怀好意的人有机可乘。

    关键是——过早脱离纸尿裤也不能让宝宝更快学会上厕所。

    根据梅奥诊所的建议,大部分孩子可以在一岁半至两岁的时候开始如厕训练。但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孩子甚至到 3 岁才准备好进行如厕训练。进行如厕训练后,大多数孩子在 4 岁之前可以控制日间排尿,要实现睡眠期间的排尿控制可能需要更长时间,部分儿童直到 5-7 岁时才不会夜间尿床。

    什么时候告别纸尿裤,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做选择。

    比如白天总是可以保持干爽,那么白天可以尝试不穿纸尿裤。孩子夜间不尿床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

    如果给孩子脱掉尿裤之后,发现孩子又尿裤子了,也不必担心。

    纸尿裤可以再穿一段时间,随着孩子控制大小便的能力逐渐增强,到时再完全告别也不迟。

    记住,孩子是自己的,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

    孩子纸尿裤穿到啥时候,我们可以决定。

    PS:如果孩子超过 5 岁还会频繁尿床(≥2 次/周,持续 3 个月以上),则需要考虑遗尿症的可能,这种情况,尽早评估可能对家长有利,所以家长可寻求小儿肾脏科医生帮助评估。

  • 肾病综合征是很常见的慢性肾脏病,由于水肿症状较严重和容易复发,患者常常比较恐慌,但其实绝大多数患者经过合理的诊疗均能获得良好效果,根据我们长期的临床经验,胡乱治疗和忌口是导致本病预后差的主要原因,而“信心”和“耐心”是我们战胜本病的根本战略术。

    肾病综合征是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肾病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根据病因不同,分为遗传性、继发性和原发性三大类。

    01

    为什么会得肾病综合征?

    肾脏像一个筛子,其关键结构是肾小球滤过膜,如果滤过膜受损,将导致尿中蛋白漏出增多,而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的原因少数由遗传性因素导致,大多数由于免疫损伤所致。当蛋白漏出增多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时,会导致患者尿中出现大量蛋白,如果每天常尿中丢失的蛋白超过 3.5g,就达到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有的患者蛋白尿甚至可达 10~20 g。相信大家都知道“人血白蛋白”吧,这是一种非常昂贵的药品,目前一瓶正规产家生产的人血白蛋白的蛋白质含量是 10g,而有些肾病综合征患者每天尿液中可排出 1 瓶甚至更多白蛋白。

    02

    得了肾病综合征有什么临床表现?

    肾病综合征最基本的临床表现是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和高脂血症,简称 “三高一低”。

    1.大量蛋白尿:指成人尿蛋白排出量>3.5g/d。是肾病综合征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从尿中排出的蛋白质含量是极少的。肾病综合征患者,肾小球滤过膜发生病变,致使尿中蛋白含量增多,形成大量蛋白尿。另外,在此基础上,高血压、高蛋白饮食或大量输注白蛋白等均可加重尿蛋白的排出量。

    2.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也是肾病综合征患者另一最主要的临床表现。

    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尿液中流失大量的蛋白质(以白蛋白为主),导致体内的白蛋白水平降低,出现低白蛋白血症。除血浆白蛋白减少外,血浆的某些免疫球蛋白等也可减少,有些肾小球病理损伤严重的患者更明显。此外,部分患者饮食量减少、蛋白质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丢失,也会加重低白蛋白血症。

    3.高度水肿:是肾病综合征重要临床表现,也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

    白蛋白是保持体内水分和控制水分分布的决定因素。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发生低白蛋白血症,使水分从血管腔内漏入组织间隙,引起全身水肿。严重时可以出现全身高度水肿,身体低垂部位容易出现,往往同时伴腹水、胸腔积液和心包腔积液等,男性患者常伴阴囊水肿。不过,临床上也可以见到极少数没有高度水肿的患者。

    4.高脂血症:表现为高胆固醇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常与低蛋白血症并存。与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以及机体脂肪分解代谢障碍有关。

    03

    肾病综合征患者要做肾穿刺吗?

    肾脏穿刺病理活检对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案的制订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作用,但什么时候做肾穿刺,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儿童的肾病综合征如仅是单纯蛋白尿,尿中没有潜血,其病理类型是微小病变可能性较大,可先不做肾穿刺,直接治疗。治疗效果不佳时再行肾穿刺。

    成人的肾病综合征,通常都需要做肾穿刺。因为成人的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肾病综合征治疗方案和预后差别大。即使是同一种临床症状,也会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而且,临床—病理分离的现象也经常存在,很多临床看上去非常严重的患者,病理可能就是微小病变型肾病,而许多临床表现很轻的患者,病理却非常严重。所以成人肾病综合征患者建议及时做肾穿刺活检,以免耽误治疗。

    当代的医学技术中,肾穿刺的技术相当成熟,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因此,应该勇敢地接受检查,听取医生的建议,别错过最佳确诊及治疗时机。

  • 我们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但是肺癌的患者数却达到了世界肺癌患者数的1/3,我们国家肺癌的每年的发病人数达到80万,是排在第2到第29位的总和,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 检查

    1.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 75g 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 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尿酮体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 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 2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5.糖化血清蛋白

    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 1~3 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6.血清胰岛素和 C 肽水平

    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 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7.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8.免疫指标

    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 1 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 GAD 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 1 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 1 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预测 1 型糖尿病的意义。

    9.尿白蛋白排泄量,放免或酶联方法

    可灵敏地检出尿白蛋白排出量,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轻度升高。

  • 可导致老是头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生理性头晕,主要由于过度劳累或者思虑过多造成,过度劳累时容易用脑过度,脑部处于疲劳状态,则会出现头晕。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思考问题过于复杂、思考问题时间过长引起,这种情况下由于脑细胞高度紧张,可以有轻度钙离子负荷增加,甚至水肿,从而产生头晕现象,生理性头晕通过休息、运动、改变生活方式多可以得到缓解;

    2、病理性头晕,常见于两种情况,一种是大脑出现问题,比如脑供血不足、脑部肿瘤或者脑部外伤等,都可以造成头晕现象发生。另一种是耳源性头晕,即耳朵问题,此种情况容易被忽略。耳源性头晕患者其实不在少数,甚至比脑源性头晕患者还要多。这种头晕多为慢性、反复发生,可以有诱因,也可以没有任何诱因,患者头晕的同时可能会有耳鸣、听力下降等情况;

    3、药物和部分物质影响,很多抑制脑功能药物都可以造成头晕,包括镇静安眠药、治疗抑郁焦虑药物,还有部分抗精神病药物等。此外,成瘾物质,如酒精、毒品等也可以造成头晕现象;

    4、有时心情和情绪不好也可以造成不同症状头晕。

接诊医生

<
擅长:
擅长:

好评率

%

在线问诊量

立即咨询

扫一扫 立即下单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

已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