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症状描述:

匿名用户

医生回答

张杰

向他咨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问诊记录
其他文章
  • BMP 和钙磷陶瓷复合人工骨,用作植骨材料的钙磷陶瓷主要有磷酸三钙(TCP )和羟基磷灰石(HA),根据它们的结构特点又可分为致密型和多孔型两种类型。

    TCP 具有一定的生物降解性,在体内可被逐渐降解吸收;HA 的来源不同,其降解性亦有差异,人工合成的、珊瑚转化的或骨烧结的 HA 无生物降解性或降解性很低,而海藻衍生的 HA (algae-derived HA ) 在体内可被逐渐降解吸收。

    TCP 和 HA 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引导活性,但是它们缺乏骨诱导活性,植入缺损区只能依靠骨床的骨组织长入来完成骨修复,速度慢,所需时间长,若与 BMP 复合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Hotz 等为了研究不同来源的 HA 作 BMP 载体时对 BMP 活性的影响,将人工合成的致密型 HA、合成的多孔型 HA、珊瑚转化多孔型 HA 和海藻衍生的多孔型 HA 分别与 BMP 复合,再分别植入大鼠的腹部皮下,术后第 25 天,各种复合人工骨均诱导了新骨形成,其中 BMP 和海藻衍生多孔型 HA 复合物诱导成骨最多,BMP 和合成多孔型 HA 复合物及 BMP 和珊瑚转化多孔型 HA 复合物次之,BMP 和合成致密型 HA 复合物诱导成骨最少。他们认为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与各种 HA 的生物降解性和结构特点有关:可降解材料(如海藻衍生 HA )的降解给新生骨留下了可利用的空间;多孔结构给 BMP 提供了较大的附着面积并利于骨组织的长入。

    Kawamura 等进一步研究了 HA 做 BMP 载体时其孔径大小与诱导成骨的关系,发现孔径为 90~200μm 的 HA 做 BMP 载体时诱导成骨最多,最适合做 BMP 的载体。

  • 1、定期筛查。

    如果定期进行 TCT 和/或 HPV 检查,就可早期发现风险,有效预防宫颈癌。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推荐 21-29 岁女性每 3 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TCT),30-65 岁女性每 3 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或每 5 年进行一次 HPV 检查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以筛查宫颈癌若 TCT 检查结果异常或有 HPV16/18 感染,推荐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主要观察宫颈阴道病变上皮血管和组织变化。对肉眼病灶不明显的病例,并根据检查结果指导定位行活检即组织学检查。

    2、注射疫苗。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可预防可筛查的肿瘤。基于一级预防,HPV 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措施,它可有效预防大部分宫颈癌及生殖器疣。

    根据不同年龄段抗体产生情况,WHO 规定 15 岁以下女性的 HPV 疫苗接种量为 2 针,15 岁及以上女性为 3 针,分别为 0、1、6 个月,使用上述疫苗实施方案可有效降低疫苗成本并提高覆盖率。

    经过长期随访,4 价 HPV 疫苗可持续提供至少 10 年的保护作用,其效力保持在 90%以上。但接种 HPV 疫苗并不能取代常规宫颈癌筛查。

  • 什么是胃癌?

    起源于胃粘膜上皮的癌为胃癌,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处于恶性肿瘤第 2 位。可发生于胃窦幽门区、胃底贲门区、胃体部等不同部位。胃癌异质性很大,同样病理类型、同样病期的患者可能对治疗的反应截然不同,预后相差很大。

    胃癌都会引起胃疼吗?

    并不是,仅有 30%-40%的患者早期即表现出上腹疼痛(心口窝疼)。而早期胃癌常无明显不舒服,进展期胃癌依据个体不同常出现消化不良、早饱感、体重减轻、吞咽困难、黑便等症状。

    胃部不适吃药就能好,那就不是胃癌吧?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上腹不适、饱胀感、反酸、嗳气等即是胃癌的症状,也是胃炎等良性疾病的症状。口服胃动力药、制酸药能明显缓解症状,但具有极大的欺骗性。有些患者因此不去医院就诊,反而贻误治疗时机。如果胃部出现问题,应该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

    得了胃癌还能活多久?

    大约有 30%~40%的胃癌患者能够生存 5 年,肿瘤分期越晚,生存时间越短。接受胃癌根治术后的各期患者 5 年生存率大致如下:Ⅰ期约 90%、Ⅱ期约 70%、Ⅲ期约 30%、Ⅳ期约 10%。但这仅代表具有相似情况群体患者的生存情况,对于个体而言生存期可能较长也可能很短。

  • 两边大胯出现了疼痛方面的临床症状,可能是髋关节无菌性炎症方面的问题,也可能是髋关节周围韧带肌腱劳损,也可能是骶髂关节炎方面的问题,也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所致,也可能是属于梨状肌综合征方面的问题。

    所以两边大胯出现了疼痛方面的临床症状,需要完善腰椎 ct 或者磁共振,骨盆 ct,下肢肌电图,下肢血管彩超,详细的了解一下腰椎,髋关节,下肢神经血管方面的情况,根据检查结果选择药物。

    当然,如果疼痛严重,也可以临时使用止痛药,急则治其表。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需要配合做相关的康复治疗,比如说针灸,推拿,穴位注射,中频,超声波的治疗,综合性的处理,这样治疗才有效果。

    减少站立行走时间,多休息,要注意下肢的防风保暖,不要直接吹空调吹风扇,可以到当地三甲医院的康复科或者是疼痛科治疗。

  • 什么是疫苗?

    疫苗能使身体做好准备以对抗感染性病原体,可预防某些严重或致命的感染,大幅减少了感染死亡人数(尤其是儿童),也减少了因脊髓灰质炎等感染所导致的终生残疾。

    疫苗通常为注射剂,也有鼻腔喷雾剂或口服制剂。疫苗接种也称为“免疫接种”。

    有的疫苗接种 1 剂即可,有的则需接种≥2 剂。疫苗通常需要数周才开始起效。

    为何应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可预防自己和身边人患某些感染性疾病,也可防止患病者病情加重。

    疫苗有何副作用?

    一般无副作用,有时可引起:

    • 注射部位发红、轻度肿胀或疼痛
    • 轻度发热
    • 轻度皮疹
    • 头痛或身体酸痛

    疫苗有时还可导致重度过敏等较严重的副作用,但极为少见。

    何时接种哪些疫苗?

    不同年龄段的人需接种不同疫苗:

    • 婴儿和儿童通常需要接种疫苗来预防某些终生可能发生的感染,如针对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和脊髓灰质炎的疫苗。
    • ≥6 月龄的儿童和成人需要每年接种流感疫苗。部分成人还需接种针对最常见类型肺炎(一种肺部感染)的疫苗,有时还需接种在儿童期漏种的疫苗。
    • 旅行者有时需要疫苗来预防目的地存在的感染。

    疫苗会导致孤独症吗?

    不会。科学家经过大量细致的研究后,未发现疫苗和孤独症有关联。多年前的一项研究称疫苗和孤独症相关,但被证明是错误的,已撤稿。

    蛋类过敏怎么办?

    这有时令人担心,因为某些类型的流感疫苗含少量蛋类成分,但含量很少,不会造成过敏反应。故蛋类过敏者仍应接种流感疫苗。

  • 接种前:

    • 好好休息,让身体保持在一个较好的生理状态,最好不要空腹接种;
    • 如果自己不清楚是否属于禁用人群接种时主动提供健康状况,近期服用的药物信息,接种点的医生会判断是否可以接种;
    •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建议穿方便穿脱的宽松衣服;
    • 接种人员需携带身份证,佩戴好口罩前往。

    接种期间:

    • 全程佩戴口罩,按接种点标识有序排队,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
    • 如果接种部位有伤口,尽量避开伤口选择另一侧接种;
    • 个人物品不要放到接种台上。

    接种后:

    • 止血棉签投入医疗垃圾桶中;
    • 在接种点留观区观察 30 分钟,无不适症状后才可以离开接种点;
    • 出现不适,及时向现场医护人员反馈;
    • 接种当日注射部位保持干燥并注意个人卫生;
    • 如果出现持续发烧等现象,应及时就医并向接种单位报告;
    • 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两剂次,间隔至少 28 天。
    • 按照接种点指引,按时接种第二针,如推迟者也应尽早补种。

  • 随着新冠肺炎的出现和爆发,人们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诊断、预防、治疗越来越重视。

    传染病不像其他疾病,由于它本身的一些特性,让人们提起传染病,都很畏惧。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传染源,可以是患者本人例如乙肝、艾滋病,也可以是动物,例如肾综合征出血热,传染源就是鼠类。

    传播途径的种类很多,消化道、呼吸道、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等。

    有的疾病只有一种传播途径,例如流感,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有的疾病有多种传播途径,例如肾综合征出血热,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接触、虫媒、母婴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一般都是人。

    传染病的特征,分为基本特征和临床特征。

    基本特征,是几乎每个传染病都具有的特征,包括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等。

    临床特征,1 根据疾病发展阶段分为,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复发与再燃、后遗症期。

    2 常见症状和体征:发热,发疹。

  • 弱视的发病率有 3%呢。弱视其实是一个“结果”,它可以由不同的原因造成。我们常常把这些原因分成这么几类:

    1.斜视性弱视

    所谓斜视是指注视东西时两只眼睛的方向不一致,尤其是在出生 6 个月以内发生的内斜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对眼”,那只经常偏斜的眼睛的视力发育通常会比较差。

    2.屈光不正性弱视

    我们的眼睛是非常精密的光学和神经系统,精确聚焦是视力发育的基础。出现高度屈光不正时,就像照相机无法聚焦,继而出现视觉功能发育受损。最常导致弱视的是高度远视和散光,这两种屈光不正会让宝宝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都不清晰,出现双眼矫正视力(戴上眼镜的视力)低下。

    3.屈光参差性弱视

    所谓屈光参差,就是两只眼睛光学系统的焦距差别比较大,就像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焦距正常的眼睛有良好的视力,焦距异常的眼睛看到的物体是模糊不清的,两只眼睛看到的影像互相干扰,宝宝只好关闭了模糊眼的图像,造成弱视。

    4.形觉剥夺性弱视

    儿童先天或外伤性白内障、上眼皮下垂遮盖大部分瞳孔或者有角膜混浊白斑,就像遮光窗帘挡住外面的阳光,把屋子变得漆黑一片,视网膜缺少了外界多姿多彩的物像刺激,视觉神经功能发育受到干扰。这种类型的弱视通常程度比较严重。很多白内障宝宝做了手术仍然视力很差,需要长期大量的弱视治疗。

  • (1 )真爱为先。

    • 主要习惯包括:
    • A.接受爱和付出爱的习惯;
    • B.自爱的习惯,包括:自尊、独立、健康、自我展示和自我推销等;
    • C.理解与尊重的习惯,包括:理解对方的需要,在理解中学会理解,尊重她人人格,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尊重每个人的劳动成果;
    • D.宽容的习惯,包括: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善于交朋友,等等。

    (2 )诚信为本。

    • 主要习惯包括:
    • A.遵守诺言、说话算数的习惯;
    • B.实事求是的习惯;
    • C.待人接物真诚的习惯;
    • D.守时的习惯,等等。

    (3 )责任为重。

    • 主要习惯包括:
    • A.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
    • B.经常反省的习惯;
    • C.正确面对过失、勇于承担责任的习惯;
    • D.在家庭和学校中承担具体责任的习惯;
    • C.服务她人、有社会责任感的习惯,等等。

    (4 )乐观为强。

    • 主要习惯包括:
    • A.自信的习惯;
    • B.积极性选择的习惯,包括:心态平和、正确看待过去、现在和将来,正确对待奉献与享受;
    • C.自强的习惯;
    • D.自我接纳的习惯,包括:自我认识、自我欣赏和自我激励,等等。

  • 1、孩子两只眼睛注视的方向不一样,尤其是出生 6 个月以内就发现“对眼”发生弱视的机会比较高。

    2、孩子看东西时喜欢眯眼、偏头、看电视总是凑得很近。有些年龄很小的宝宝也会表现出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

    3、患有形觉剥夺性弱视的宝宝眼睛外观上存在异常。比如宝宝的黑眼球中间白色的反光。

    4、弱视的宝宝由于视力低下,对身体其他方面的发育也会造成影响,比如肢体活动不协调,左右不分,说话颠三倒四等。

    5、还有一种情况是最让宝爸宝妈最头疼的,那就是部分弱视的宝宝只有一只眼睛视力不好。通常宝爸宝妈难以发现这些宝宝视力的异常。更多的宝宝单眼视力问题是在幼儿园、学校查体是发现的。因此,宝爸宝妈要平日留心观察,按时参加学校及医疗机构组织的体检筛查,保证同有学校、幼儿园的有效沟通,才能及时发现宝宝的视力问题。

接诊医生

<
擅长:
擅长:

好评率

%

在线问诊量

立即咨询

扫一扫 立即下单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

已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