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症状描述:

匿名用户

医生回答

张杰

向他咨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问诊记录
其他文章
  • 胃淋巴瘤的症状因病情不同而异,常见的症状有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和其他症状。胃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淋巴结外淋巴瘤,好发于青壮年男性。

    1.胃肠道症状:胃淋巴瘤最常见的症状包括腹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出血、穿孔、肠梗阻、肠瘘、癌变等,这时可能会有呕血、黑便、血便等症状。

    2.全身症状:淋巴瘤会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导致全身症状。例如,患者可能会有发热、消瘦、瘙痒、贫血、体重下降、乏力、盗汗、食欲减退等症状。

    3.其他症状:胃淋巴瘤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导致营养不良、体重下降、肌肉消耗等。还可能会引起贫血、疲劳、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

    总而言之,胃淋巴瘤具体的症状可能会因人而异,若患者出现以上症状,建议咨询专业医生建议,及时进行治疗改善。

  • 究竟哪些人易患胃癌?

    1. 40 岁以上的男性
    40 岁以上的胃癌患者占胃癌总人数的 96% 以上,而男性患胃癌的几率为女性的 2 倍多。
     
    2. 重口味的人
    尤其是习惯吃高盐、腌制、烟熏、特别烫的食物,或进食新鲜蔬菜较少者。
     
    3. 生活习惯不好的人
    比如长期吸烟、饮酒,不爱运动,肥胖等。
     
    4.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
    幽门螺杆菌是被全世界公认的头号胃癌致癌因子,据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39%的胃癌发病率。
     
    5. 胃有问题的人
    有胃癌癌前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做过胃部手术的人,或有胃癌癌前病变,如肠化生、异形增生(上皮内瘤变)。
     
    6. 家族有肿瘤疾病史的人
    在两三代直系亲属中,有得过消化系统肿瘤或者其他肿瘤,其得胃癌的几率就会更高。
     
    7. 有相关疾病的人
    比如恶性贫血,因为恶性贫血患者常常有萎缩性胃炎。
     
    8.出生在胃癌高发区,或在高发区生活过的人
    胃癌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不同地区、不同卫生条件、不同身体状况都会有影响。但很多因素是可以预防的,尤其有胃癌家族史或本身有胃病者更应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根除幽门螺杆菌,积极治疗胃病来防止胃癌的发生。对那些高危人群更应定期胃镜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胃癌的预后与诊断时机密切相关。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超过90 %,而且部分早期胃癌可在胃镜下治愈!中晚期胃癌即使经过外科为主的综合性治疗,5年生存率仍低于30%。
     
    但在我国,发现的胃癌极大多数为中晚期胃癌,早期胃癌发现率低于10%,远远低于日本的70%,韩国的55%。
     
    那么,怎样才能发现早期胃癌呢?
     
    过去,我国一直提倡重视器质性疾病的“报警症状和体征”:
     
    45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有消瘦、贫血、呕血、黑粪、吞咽困难、腹部肿块、黄疸等,消化不良症状进行性加重。
     
    报警症状当然要重视!但早期胃癌患者可能无任何症状和体征,有症状者也是非特异性的,因此早期诊断比较困难。
     
    即使是进展期胃癌(中期)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上腹痛,可伴有早饱、纳差、体重减轻等,而上述症状也无特异性。等到出现报警症状,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了,已经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要从症状来诊断早期胃癌,确实很难!很难!而患者大都有症状时才就诊,因惧怕还不愿意做胃镜检查。作为就诊者,千万不要以“我能吃能喝,干嘛要做胃镜”这样的话拒绝胃镜检查。
     
    只有胃镜筛查,才能大大提高发现早期胃癌的机会。
     
    国内早期胃癌发现率低下,主要原因是国内缺乏早期胃癌筛查机制,民众胃镜接受率低下!看看我们的邻国,日本和韩国,同样属于胃癌高发地区,但早期胃癌发现率很高,他们是这样做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日本在 40 岁以上人群中进行胃镜普查,早期胃癌检出率达到70%;韩国在 40 岁以上人群中进行胃镜筛查,胃癌早期检出率在 55% 左右。
     
    我国人口众多,各地经济条件不一,要广泛胃镜筛查确有难度。但现在胃癌的发病越来越年轻化!
     
    2017年最新发布的《国内幽门螺杆菌处理共识》明确指出:幽门螺杆菌阳性者,35岁以上的人群就应做胃镜检查,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早期胃癌。
     
    国内胃癌高发,应重视胃镜检查!建议如下:
     
    1. 35岁以上,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应做胃镜检查;
     
    2.40 岁以上的人如果从未做过胃镜,即使幽门螺杆菌阴性,也应马上去检查一次;
     
    3. 如果检查没问题,自己也没症状,此后可 3~5 年复查 1 次胃镜;
     
    4.有家族肿瘤疾病史的人,要比家族中患癌成员的最小年龄提前10年左右,做专业的肿瘤筛查,针对胃癌应做胃镜检查,每隔3年做一次,具体可根据医生建议。比如家族中患癌成员的最小年龄为45岁,那么在35岁时就应做第一次胃镜检查;
     
    5.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应每 1~2 年复查 1 次胃镜;
     
    6. 病理活检证实伴有肠化生的患者,应每 年复查 1 次胃镜;
     
    7. 病理活检证实有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即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应 3~6 个月复查 1 次胃镜;
    8.病理活检证实有重度不典型增生(即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这已经是早期胃癌了,应立即内镜下治疗。

  • 所谓川崎病,(又名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最早发现并进行研究这个疾病的是一位日本名叫川崎的医生(今年去世),所以就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这种儿童疾病。对于儿童来说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给宝宝及家庭代来困扰。近几年来尤其是今年随着对疾病的认识加深,发病率有升高趋势,早发现早治疗,能有效治愈疾病防止发生并发症。

     
    什么是川崎病?
     
    川崎病可导致血管炎症,主要症状是发热以及炎症区域(如,眼、唇、手和足)肿胀发红,初始症状可能类似于感冒或胃病,最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
     
    什么导致了川崎病?
     
    病因尚不清楚,但应该不存在人传人。
    川崎病有何症状?
    症状包括:
    ●发热
    ●眼白发红
    ●嘴唇开裂、发红
    ●舌头发红、肿胀
    ●皮疹–往往始于生殖区,也可见于背部、胸部、腹部、手臂和腿部。
    ●颈部淋巴结肿大
    ●手掌和足底的皮肤肿胀、发红,数日后指尖和脚趾脱皮。
    少数感染COVID-19的患儿也会出现全身性炎症,即“儿童多系统炎症性综合征”,如不及时治疗会损坏器官。该病症状类似于川崎病。
     
    有针对川崎病的检查吗?
     
    医护人员通过询问症状和体格检查可判断是否为川崎病,川崎病患儿通常还需接受一些辅助检查,如:
    ●血液检测
    ●尿液检测
    ●超声心动图–可在心脏跳动时对其成像。
     
    如何治疗川崎病?
     
    治疗包括:
    ●免疫球蛋白(也称IVIG)–在医院内静脉给药,历时8-12小时。
    ●阿司匹林
    患儿接受IVIG治疗后可能在至少1年内不能接种某些疫苗(如,麻疹疫苗或水痘疫苗),因为疫苗在此期间可能无法充分起效。
    对部分儿童使用IVIG的效果可能欠佳,可能需在IVIG+阿司匹林的基础上联合类固醇(不同于一些运动员非法使用的类固醇)治疗。
    川崎病患儿的心脏血管存在肿胀,如不接受治疗,有可能发生心脏损伤,但因此而造成的持久性心脏损伤较少。

     

     

  •         尿阴道瘘(UVF)指尿液部分或全部不经尿道排出,而是部分或全部经阴道流出,这种情况常常造成生殖道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既是一种妇科疾病,也是一种泌尿外科疾病。
           通过报道的大宗病例分析:常见的病因包括手术损伤、外伤、肿瘤及肿瘤放疗后引起,其中手术损伤大约占其病因的90%,常见的盆腔手术如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阴道前壁修补等。
             其分类包括输尿管阴道瘘、尿道阴道瘘和膀胱阴道瘘,其中膀胱阴道瘘占绝大部分。
            其临床表现是阴道有尿液流出,尿道有或无尿液排出。为手术损伤引起,手术后即可发生,也可发生于手术后数周。尿道阴道瘘还往往伴有双侧大腿内侧尿液性皮炎。其表现的临床症状往往与发生瘘口的位置、大小与多少等有关系。
           手术中损伤输尿管、膀胱或尿道,及时发现及时修补最好,文献报道认为:手术及外伤引起的尿液阴道瘘24小时内可进行修补,否则应延迟到三个月以后,对于肿瘤或放疗引起的尿液阴道瘘,其手术修补应延长到半年至一年以后。
            对尿液阴道瘘的检查仍要重视查体,用窥阴器扩开阴道检查阴道前壁是否存在瘘口、位置和多少,较大的瘘口可以发现,较小的瘘口常难以发现。目前对于尿液阴道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仍采用如下办法:一是所谓的亚甲蓝膀胱灌注试验,于阴道内塞入白色纱块,经导尿管于膀胱内灌注亚甲蓝的稀释液1O0~3OOm|(一般为2OOmI),若阴道内白色纱块变成蓝色,可诊断为膀胱阴道瘘,否则可排除膀胱阴道瘘,此时将白色纱块放到阴道顶部,静脉注射靓胭脂l5mI,十分钟后,白色纱块变为蓝色,则可诊断为输尿管阴道瘘,即所谓靓胭脂试验。二是重要的检查是行尿道膀胱镜检查,可确定瘘口的存在、多少、大小和具体位置,对采用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及方案提供指导,同时经膀胱镜可用输尿管膀胱开口置入输尿管支撑管,用于治疗轻度的输尿管阴道瘘。三、对于采用排泄性尿路造影(静脉肾盂造影IⅤU)及逆行尿路造影用于尿液膀胱瘘的诊断,目前很少采用,至于其它影像学检查如尿路核磁共振水成像可选择采用。
           尿液阴道瘘是一组病因复杂、处理起来十分棘手、有面临反复多次修补的疾病,同时常常面临医疗纠纷,医生承受压力大。
           尿道阴道瘘常发生于骨盆外伤及阴道前壁修补、阴式子宫切除等手术,大多不需采用手术修复,放置足够管径大小的气囊导尿管保留导尿二周左右。导尿不成功,需手术修补的尿道阴道瘘可采取经阴道或耻骨后入路进行修补,手术关键是充分游离尿道(特别是需端端吻合者),防止吻合及修补时过大的张力,影响愈合,发生再瘘,同时置入导尿管二周,防止再瘘和尿道狭窄发生,若术后尿道狭窄,可定期行尿道扩张。
           输尿管阴道瘘。术中发现输尿管损伤及时放置双J管,修复输尿管。术后发现,早期进腹修复,由于腹腔组织水肿,很难游离输尿管和找到瘘口,通常采取的办法是结扎远端输尿管,封闭损伤侧输尿管膀胱开口,将近端输尿管于膀胱底再植(即输尿管膀胱移植术),但一般不采用上述急于手术的办法,最初的首选方法是经膀胱镜通过输尿管膀胱开口置入输尿管支撑管,若置管成功,说明输尿管损伤管径不大,采用放置支撑管保守治疗l~3月后(至少28天以后)通过膀胱镜拔管。当然术后3月进腹手术修复是理想的,根据输尿管损伤的轻重、具体位置采用相应的方案:一是放入支撑管直接修补;二是输尿管膀胱移植(双J管引流);三是由于输尿管过短,可将损伤侧肾移植到盆腔。目前对于双J管(猪尾巴、D一J管)有可吸收的,最好选用,免于术后再次通过膀胱镜取的痛苦,否则需在术后3月内取出,拔管前需造影。另外输尿管狭窄问题目前有部分进展,可置入永久性记忆合金尿输尿管支架,也可免于反复更换双J管。
           输尿管修复的各种术式,术后面临许多并发症,要一一认真应对,如双J管置入肾盂过短脱落、置入过长压迫、输尿管膀胱移植后未采用抗返流术式导致尿液返流逆性感染等。
            膀胱阴道瘘最为常见,小的瘘口采用经尿道置入气囊导尿管导尿4~6周进行非手术治疗,但要防止导管性尿路感染发生。但大多患者需进行手术修补,由于膀胱是容受性器官,具有收缩和舒张二种状态,加之尿液的浸蚀性,比其它瘘口要难以愈合,这是膀胱阴道瘘反复手术、反复修补的原因,这要充分认识,术前充分告之患者。
           膀胱阴道瘘的手术入路有三种,一是经膀胱,二是经耻骨后,三是经阴道,后者最常采用,手术时采用镰刀充分游离瘘口及膀胱与阴道间隙,以利于修补和修补时完全无张力。具体的瘘口修补,要先剪去瘘口不新鲜组织,文献报道缝合三至四层,第一层用可吸收线缝合膀胱的肌层,缝合严密,缝合完后再一起打结,特别是最上面一针一定要缝合到位。第二层用丝线缝合膀胱浆肌层。若瘘口大,第三层为转移大阴唇皮下带蒂脂肪组织覆盖或采用生物补片覆盖缝合。第四层缝合阴道壁组织。
          值得注意的是,发生尿阴道瘘患者怕饮水和排尿,应鼓励饮水,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总之,尿阴道瘘是一组复杂的泌尿外科和妇科疾病,要充分明确具体病情,采用恰当的方式处理,以免造成多次修复和其它次并发症发生。
        
          
            
            
           
     
     

  • 睾丸通过睾丸系膜与阴囊相连,由睾丸系膜将睾丸固定于阴囊。有的胎儿在发育时会产生一侧或两侧睾丸系膜过长,出生后,睾丸与精索的活动度就很大,如果突然遇上用力或猛烈震荡等情况,睾丸与精索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扭转,也叫精索扭转。

    睾丸扭转特别好发于10-20岁的年轻男性朋友中,表现为一侧睾丸突然发生剧痛,睾丸迅速肿大,并伴有严重的恶心、呕吐。睾丸触痛明显,托高睾丸不能缓解或加重疼痛。睾丸和附睾的位置异常或触诊不清楚。如果发生在小儿身上,往往更不容易诊断,小儿会有不明原因的厌食、躁动不安,病情一般发展较快。

    治疗:如果发生睾丸扭转,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进行手术。一但出现一侧的睾丸疼痛,无论剧烈程度,均建议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尤其睾丸B超检查,只要不能绝对排除睾丸扭转,务必争分夺秒,争取在发病6小时内进行急诊探查手术,以防漏诊,导致睾丸坏死。如术中发现睾丸血循环极差,复位后仍不能恢复,应切除睾丸。

  • 食管畸形可以通过囊肿摘除术、囊肿部分切除加上皮剥脱术、联合臂切开术、保留囊壁的粘膜上皮剥除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1.囊肿摘除术:对于一些孤立性的食管囊肿,可以通过内镜或手术摘除囊肿,使囊肿与食管腔完全分离。

    2.囊肿部分切除加上皮剥脱术:对于一些较大的囊肿,可以采取这种手术方法,将囊肿与食管壁的部分切除,并尽可能地保留正常的食管黏膜。

    3.联合臂切开术:对于一些囊肿较大、与周围器官关系密切的病例,可以考虑进行这种手术。这种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切除病变,使食管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

    4.保留囊壁的粘膜上皮剥除术:对于一些囊肿与食管黏膜紧密相连的病例,可以采取这种手术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的食管黏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食管畸形的治疗需要在专业的医生下,根据自身情况,针对性治疗。

  • 低钾血症患者可以吃东西,但是要保证钾的摄入量、低盐饮食等,还要有良好日常生活管理。1.保证钾的摄入量:低钾血症患者应该要保持饮食的均衡,可以适量地补充富含钾较多的食物,比如豆制品、海鲜、香蕉等。2.低盐饮食:低钾血症患者要避免吃高盐类产品,比如快餐、酱菜等,减少每天摄入的钠量。同时,也要避免高碳水化合物和大量甜食饮料摄入。3.良好日常管理:日常需要有良好的情绪,避免焦虑紧张。病情稳定和好转后,可以坚持进行锻炼,增强自身体质和抗病能力。建议在确诊低钾血症后,要配合医生给予规范治疗,提高患者的预后。如有呕吐、腹泻、过量出汗和乏力等不适症状,还需要尽快就诊。

  •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快速增长,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甲状腺癌类型:
           
    根据肿瘤起源及分化差异,常见的甲状腺癌可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icon、甲状腺滤泡状癌、甲状腺髓样癌和甲状腺未分化癌。

    不同类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预后较好,甲状腺髓样癌恶性程度极高,生存时间仅6~12个月,甲状腺未分化癌的预后介于两者之间。

    病因:
           
    甲状腺癌的确切病因还不能完全确定,目前认为可能与癌基因、生长因子、碘摄入情况、电离辐射、性别、遗传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临床症状:
           
    大多数甲状腺癌早期没有临床症状,通常在体检时通过颈部B超检查和甲状腺触诊而发现甲状腺肿块。晚期的甲状腺癌患者出现局部肿块疼痛,或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发生远处转移可出现咳血、骨痛等症状。甲状腺髓样癌可引起腹泻、心悸、面色潮红等症状。

           
    甲状腺癌早期没有临床症状,定期体检时甲状腺B超检查有助于甲状腺癌的早发现,及时到专科就诊,早诊断,早治疗,以期收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XBB.1.16感染者出现结膜炎」等话题登上微博热搜,不少人产生疑问,新的变异毒株还能影响眼睛了?

     

    专家表示这次的新流行病毒的刺突蛋白中有一个额外的突变,使得其传染性提高,在这多变的疫情形势下,要如何应对快速变异的新型毒株?

     

    病毒怕炎热,春夏不用防?别松懈!

     

    新冠状病毒可能受季节、气温、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尤其是气温越高,它就越「懒」,越动不起来,所以不少人就会觉得新冠只会在冬季流行,等到开春就好了?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新冠病毒更容易在寒冷天气流行,但不排除新的变异株能够适应温暖或炎热的天气。

     

    虽然我们可以推测,温度高了,紫外线强了,切断疫情的自然条件有可能会变好。但我们对这个病毒目前的认识还比较浅,因此不建议因气温转暖而放松自身防护。

     

    「二次感染」了,该如何对症用药?

     

    如果感染了同一个亚型的病毒,二次感染症状是会低于首次感染,从病毒的发展规律来看,奥密克戎的致病率会越来越低。

     

    那针对二次感染,我们仍需要根据自身症状,对症用药。

     

     

     这些常见误区不要踩!

     

    新冠病毒来势汹汹,疾病面前不分年龄、性别,每个人都需要加强自身防护。但防治新冠的过程中,一旦行差出错,可能对身体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误区一

    同时佩戴多个口罩可以增加防护效力?

     

    同时佩戴多个口罩并不能带来更好的防护效力,反而可能因为口罩叠加导致呼吸受阻,并破坏口罩与脸部的密合性。

     

    误区二

    患新冠后症状多,多种感冒药一起吃好得更快?

     

    多种感冒药一起服用可能导致某种药物成分过量摄入,损害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服药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说明书,看清用药禁忌,最好在专业医生或药师指导下用药。

     

    误区三

    北方的毒株比南方的毒株更毒?

     

    当前国内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虽然有不同的突变分支,但总体来说是相似的。症状的不同,与个人免疫系统状态、感染部位、空气湿度以及环境温度等因素都有关。

     

    误区四

    症状轻的人感染的是「优质毒株」?

     

    症状轻重程度并不只与病毒毒株有关,多种因素都有影响,切不可因为他人感染后症状较轻,就去主动「接种优质毒株」。

     

    误区五

    阳过之后要尽快接种「第四针」避免复阳?

     

    年轻人阳康之后应在6个月后再接种加强针,老年人可以在咨询医生后,根据自身情况提前接种加强针。

     

    误区六

    新冠病毒的毒性会越来越弱?

     

    不一定。虽然目前新冠病毒在多次变异的过程中,呈现毒力减弱的现象,但生物变异具有不确定性,不能简单断定病毒毒性会日渐减弱,还是要认真做好防护措施。

     

     对抗疾病,增强抵抗力很重要

     

    抵抗力是指人体对于外来病原体入侵和感染的抵抗能力。是由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个系统组成的复杂的生物学防御系统,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就容易被病原体入侵,引起各种疾病。

     

    抵抗力下降通常与年龄增长、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在保障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也要注意及时补充营养,增强身体抗病能力。

     

接诊医生

<
擅长:
擅长:

好评率

%

在线问诊量

立即咨询

扫一扫 立即下单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

已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