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症状描述:

匿名用户

医生回答

张杰

向他咨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问诊记录
其他文章
  • 降低老年ASC出血风险,首选氯吡格雷!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诊断和治疗的进步大大改善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健康结局。与年龄相关的生理变化和累积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增加了一生中ACS的易感性。与年轻患者相比,在人数众多且不断增长的老年人群中,ACS的结局相对较差。2022年12月12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针对老年ACS患者管理的科学声明,阐述了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老年心血管生理变化,总结了常见的老年综合征及其对心血管结局的影响,并针对老年ACS患者的药物治疗和血运重建策略给出了相关建议和思考。

    关注老年综合征,正确管理老年ACS

    ACS住院患者中,≥75岁的老年人占比30%至40%,且大部分ACS死亡发生在这一群体中。这些患者往往有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血管疾病和左主干狭窄等疾病负担,还可能合并老年综合征,使得管理更为复杂1。

    老年综合征是在老年人群中越来越普遍的多因素疾病。尽管老年综合征具有多种临床表现,但大多数都与衰老相关,这是心血管疾病(CVD)的基础。老年综合征包括多病、虚弱、功能衰退(认知和身体)、精神障碍、感觉衰退(听力、视力和疼痛)、跌倒和服用多种药物。值得注意的是,老年综合征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与心血管风险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心血管风险状况低的老年人患老年综合征的风险也较低。相反,患有ACS的老年人更有可能出现一系列功能(身体和认知)衰退,从轻度损害到更严重的下降1。

    此外,一种或多种老年综合征的存在可能会对ACS的临床表现、临床进程和预后、治疗决策和治疗效果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管理老年ACS患者的临床医生必须警惕老年综合征的存在,并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将其纳入管理计划1。

    ACS和老年综合征的双向关联

    首选氯吡格雷,降低老年ACS出血风险

    一般来说,老年ACS患者的药物治疗与年轻患者相似,但需要考虑到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风险增加,在生理变化和常见老年综合征的背景下,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ACS患者出血风险更高1。

    氯吡格雷为第二代P2Y12受体拮抗剂,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ADP介导的糖蛋白GPIIb/IIIa复合物的活化,因此可抑制血小板聚集2。

    虽然最近的血运重建指南均推荐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用于老年ACS患者,但氯吡格雷可能是老年患者的首选P2Y12抑制剂,因为与替格瑞洛相比,氯吡格雷的出血风险较低1。最近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的网状Meta分析,纳入7项研究(n=14485),比较现有的P2Y12抑制剂(氯吡格雷、普拉格雷和替格瑞洛)对老年ACS患者缺血和出血终点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减少出血事件方面,氯吡格雷是最佳的治疗方式3。

    综上所述,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血管系统发生改变,≥75岁ACS患者的管理方法也需要调整。在老年ACS患者中,共患老年综合征将影响治疗效果与预后,出血风险也有所增加。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对于老年ACS 的治疗就至关重要,首选氯吡格雷,降低老年ACS患者出血风险。

    参考文献:
    1.    Damluji AA, et al. Circulation. 2023 Jan 17;147(3):e32-e62.
    2.     中国硫酸氢氯吡格雷说明书-20220910版.
    3.     Montalto C, et al. Eur Heart J Cardiovasc Pharmacother. 2022 Jan 5;8(1):20-27.
  • 今年新冠疫情的爆发让发热门诊重新得到了重视,各大医院从感染科、呼吸科、急诊科等临床科室抽调人员,到发热门诊值班,守好医院的第一道防线。从年初到年底,新冠疫情起起伏伏,但是总体上是控制住了,大家的警惕性也慢慢放松了,很多人认为发热病人去发热门诊只需要做一个核酸检测就能排除新冠肺炎。如果真是这样,那发热门诊的大夫就太轻松了。发热门诊按照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来进行不同的检查项目。就我们医院来说,血常规,胸部CT,新冠抗体,三天内两次新冠核酸检测,这几项是最基本的,如果患者有相关流行病学史或者非急危重症,原则上都需要到留观病房留观至第二次核酸结果出来。所以说,大家不要简单的认为发热门诊只做核酸,也不要认为一次核酸就能排除新冠。多了解一些医院的流程,更有助于患者就诊。

  • 主动脉夹层科普
    周一从一个熟人处获悉他的一个亲戚突发主动脉夹层没有救过来。随即跟他聊了聊关于主动脉夹层的一些问题,随手摘录于此,权当科普吧。
     
    含义: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非常凶险的严重心血管急症,是由主动脉管壁内膜出现破口,血液由此进入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逐渐延伸剥离主动脉的内膜和中膜。病变部位的主动脉腔被内膜片分隔成真腔和假腔,真、假腔之间可以相通或不通,血液在其间流动可能形成血栓。

    病因及诱因:高血压及高龄,有文献报道,50.1%~75.9%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炎、遗传性疾病如马凡综合症、主动脉感染以及外伤、妊娠、特发性主动脉中膜退行性变等。
     
    症状及特点:
    发病特点:急骤凶险
    发病诱因:劳累、运动、激动、寒冷刺激、饮酒等以及其他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也可以无诱因。
    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不能缓解
    胸痛性质:撕裂样剧痛或者持续难以忍受的刀割样针刺样剧痛。
    疼痛部位:胸部、上腹部、背部、腰部、上下肢等。
    疼痛的部位与夹层发生的部位有关:
    累及近端升主动脉时主要表现为前胸痛;
    累及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时则可出现颈、咽及下颌部疼痛;
    位于降主动脉时多表现为肩胛区疼痛;
    腹主动脉夹层形成可引起后背、腹部及下肢疼痛;
    疼痛迁移,提示夹层进展;出现下肢疼痛,提示下肢动脉受累。
    伴随症状:出汗、乏力、肢体无力、濒死感、恐惧感、心悸、心慌、胸闷气喘、呕吐、头痛、晕厥等。
    伴随体征:四肢血压差别大、血压升高、低血压、心律失常(房颤、早搏、心动过速等)、心音低、心脏杂音等、低血压一侧肢体动脉血管搏动弱或消失、奇脉等。可有紫绀。

     

    分型:目前主动脉夹层的解剖学分型有两种,一种是DeBakey分型:包括I型:原发破口位于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夹层累及大部分或全部胸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降主动脉、腹主动脉。Ⅱ型:原发破口位于升主动脉,夹层累及升主动脉,少数可累及主动脉弓。Ⅲ型:原发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端,夹层局限于胸降主动脉者为IIIa型,同时累及腹主动脉者为IIIb型。

    另外比较简便也是目前常用的Stanford分型,是将主动脉夹层按是否累及部位分别为AB型,夹层累及升主动脉者为Stanford A型,仅累及胸降主动脉及其远端者为Stanford B型。
     
    病死率:未治疗的A型主动脉夹层急性起病时,死亡率每小时1%,24小时约25%,48小时约50%,72小时约75%。
    B型夹层如经控制血压,能进行正规内科治疗,24小时死亡率小于1%,1年后死亡率约5%,5年死亡率约10%,10年死亡率约30%-50%。
     
    诊断:病史+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影像学主要是通过主动脉增强CT检查,确定夹层状况,包括真腔和假腔的情况、破口位置和夹层累及的范围。有时候彩超通过检查心脏和大血管也可以发现一些指征,如主动脉增宽、纤细膜样回声、真假两腔、内膜片撕裂、血栓形成、反流等。
     
    治疗方法:
    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有镇痛、控制心率和血压,降低主动脉破裂风险,维持最低的有效终末器官灌注等,通过这些措施为患者争取进一步手术的时间。
     
    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应积极外科手术治疗;对于Stanford B型,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药物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介入治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升主动脉及半弓置换、升主动脉和全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降主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等。
     
    注意事项:主动脉夹层这种极其凶险的心血管疾症对于患者来说可谓九死一生,救治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B型可根据情况)。因此早期能想到、能识别对于医生来说至关重要,而对于患者来说尽快拨打120是最好的选择。

     


     

     

  •  
    几天前,病房来了个特殊的小病人,是个出生仅7天的男宝宝,当时宝宝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简直就是一个小黄人。医务人员给他测经皮黄疸,竟然高达30mg/dl!
    询问病史,得知宝宝是生后第3天开始皮肤黄眼黄的,当时测经皮黄疸值为11.3 mg/dl,当地医生开了茵栀黄颗粒、妈咪爱给宝宝吃,但黄疸没有消退,后来家长跑到一家私人诊所给宝宝开中药吃,仍然不见好转,宝宝的黄疸从颜面部迅速蔓延到全身,现在连手心脚心都染黄了,家里人不放心,这才将宝宝送过来住院的。
    医生马上给宝宝查了急诊肝功,测得血清胆红素532umol/L(31mg/dl),已达到换血指征(胆红素超过20mg/dl),需要紧急换血,将宝宝血液里过高的有神经毒性的未结合胆红素置换出来,排出体外,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危及宝宝生命及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医护人员耐心细致的将可能发生的危险告知宝宝家长,极力建议给宝宝换血,可没曾想,宝宝的家人因为顾忌换血的副作用,拒绝换血,医生只得先给宝宝照射蓝光退黄,输白蛋白结合游离胆红素,纠酸等综合治疗。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3小时后,医生给宝宝复查急诊肝功,测得血清胆红素716umol/L(41.8mg/d),天哪!黄疸更严重了,创下了笔者所见过的黄疸最高值的记录!光疗无效!宝宝随时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危险!
    医生再次拨通家长的电话,苦口婆心的劝说家长换血,家长这才同意,签字后开始紧急换血!
    医护人员各就各位,严阵以待,完善换血前各项准备后,立即开始动静脉同步换血,用患儿全身血量2倍的血,将宝宝全身的血液进行置换,使宝宝血液中对大脑细胞有毒性的未结合胆红素排出来,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
    换血过程中,医护人员严密监测宝宝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并监测血糖、血钙等电解质。最终,经过2个小时的紧急换血,复查宝宝的急诊肝功能,测得血清胆红素已降到270 umol/L(15.8mg/d),明显下降,降到了安全范围以内,医务人员终于松了一口气,换完血后继续给宝宝蓝光照射,巩固疗效,最终宝宝的黄疸完全消退,肤色变得红润起来,彻底转危为安。
    最后,宝宝的检验指标出来,发现是因G-6PD缺乏引起溶血导致的病理性黄疸。目前,宝宝已经完全康复,办理了出院。
    宝宝的家长对所有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感激不尽。也为自己起初拒绝换血的冒险行为感到惭愧,所幸换血还算及时,宝宝至今没有出现胆红素脑病的症状,但毕竟遭受过超高胆红素的洗礼,神经系统是否受损有待回家后进一步观察,以后还需定期来医院门诊监测听力、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发育等情况,并长期随访。
    【温馨提示】
    新生儿黄疸十分常见,大部分是生理性黄疸,不必治疗,但少部分黄疸是病理性的,家长需警惕。
    当宝宝黄疸明显时,应及时到医院测黄疸值,并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该住院就得住院,达到换血指征,该换血就得换血。
    换血是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最迅速有效的方法,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抢救手段。及时换血很重要!胆红素脑病的警告期发展到痉挛期经过的时间为12-24小时,尤其是入院前就已经耽误时间的患儿,时间尤为紧急,能在未达到痉挛期之前换完血,宝宝患胆红素脑病的概率就大大降低,致残率明显减少。
    因此,当医生建议给宝宝换血时,家长切莫优柔寡断,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发生胆红素脑病,造成宝宝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如脑瘫、智力障碍、听力障碍、手足徐动及牙釉质发育不良等后遗症。
     

  • 从宝宝哇哇落地的那一刻,就开始了Ta的疫苗接种之旅。小儿特别是婴幼儿免疫系统并未发育完善,处于生理免疫低下状态,各种疾病尤其是急性传染病的感染几率非常大。计划免疫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手段。疫苗接种绝不是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而是国家疫苗法强力推行的一个医疗体系,疫苗接种既是儿童应当享有的权利,也是家长应当履行的义务。宝宝在接受疫苗接种后,时常会出现异常反应,妈妈们要时刻注意宝宝在接种疫苗后的身体情况,并能够及时做出正确的反应。那么宝宝接种疫苗后如何护理,应注意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为什么一定要按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这是根据临床试验和多年科学实践为依据而制定的。如乙肝疫苗、百日咳- 白喉- 破伤风联合疫苗、脊灰疫苗等至少需要完成3 剂接种才能使儿童产生足够的免疫力。随着儿童的长大,体内原有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力也会逐渐下降。因此,有些疫苗还要进行加强免疫。

     

    接种疫苗对孩子有什么好处?真的有效果吗?

    有些家长觉得现在传染病很少,孩子不接种疫苗也挺安全的,但是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主要是接种疫苗而产生的效果。比如天花已经实现全球消除的目标,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也即接近全球消灭的目标;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接近10%,但是经过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后,接种率很快达到90%,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一岁内儿童表面抗原携带率控制在1%以内,为中国摘掉”乙肝大国“的帽子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如果不接种的话,我们的儿童又会回到实施免疫接种前的状况,很多孩子会得病住院甚至死亡。在实施国家免疫规划(以前叫计划免疫)前,儿童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现在高出许多倍。

     

    接种疫苗后是不是就一定不得传染病了?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但疫苗的保护具有特异性,只对特定的病原,甚至是特定病原的某个群、某些群具有保护作用,成功率并非是100%,多数疫苗的保护率> 80%。疫苗的效果也与接种对象的免疫系统功能、体质、身体状况等有关。

    由于受种者个体的特殊原因,如免疫应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导致接种后免疫失败。但大量的研究证明,即使接种疫苗后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表现要轻很多。

     

    接种前注意事项

    去保健科时,要携带预防接种证;给宝宝穿宽松的衣服,便于露出接种部位;

    在孩子身体健康的状态下接种;如有疑惑,最好询问医生并做体检;服用糖丸前30分钟避免喂奶,喂水,但也需避免饥饿状态;(如果选择注射剂型无此禁忌)

    尽量避免宝宝在睡眠状态中接种疫苗;既往有各种过敏史或重大疾病史应主动提前告知医生。

     

    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接种后留院观察30分钟方可离开;服完糖丸、轮状疫苗30分钟后再喂奶、喂水或其他热的食物;离开时请给宝宝穿好衣服,谨防吹风着凉;接种当天避免羊肉、鱼虾、海参等饮食;

    24小时内洗澡时不要搓洗接种部位、避免弄湿,以防感染;接种当天尽量多喂水,2-3天内避免剧烈运动。

     

    宝宝每次打完针后都会有异常反应,该怎么分辨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需要格外注意,需要去看医生的呢?

    其实绝大多数儿童接种疫苗之后没有不良反应,只有个别的孩子会出现不良反应,这些反应绝大多数都是一般的反应,都是很轻的,比如轻微低烧、红肿、疼痛,绝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治疗,两三天就可以自愈,可以不去管。只有稍微重一点的才需要到医院去看一看,比如中度以上的发烧, 37.5 度以上的发热,这样的情况建议到医院去看一下,特别是持续不退的发热,应该好好地去检查,但也不一定是疫苗引起的,也可能会存在其他的情况,比如有可能感冒或者存在其他的感染。另一种情况是出现红肿、有硬结,直径超过2.5 公分以上,还是建议到医院去治疗,去看看更稳妥一点,比这更严重的情况更需要到医院及时就医。当然,越重的反应越罕见。

  • 食管畸形可以通过囊肿摘除术、囊肿部分切除加上皮剥脱术、联合臂切开术、保留囊壁的粘膜上皮剥除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1.囊肿摘除术:对于一些孤立性的食管囊肿,可以通过内镜或手术摘除囊肿,使囊肿与食管腔完全分离。

    2.囊肿部分切除加上皮剥脱术:对于一些较大的囊肿,可以采取这种手术方法,将囊肿与食管壁的部分切除,并尽可能地保留正常的食管黏膜。

    3.联合臂切开术:对于一些囊肿较大、与周围器官关系密切的病例,可以考虑进行这种手术。这种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切除病变,使食管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

    4.保留囊壁的粘膜上皮剥除术:对于一些囊肿与食管黏膜紧密相连的病例,可以采取这种手术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的食管黏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食管畸形的治疗需要在专业的医生下,根据自身情况,针对性治疗。

  • 春天正是细菌、寄生虫等疯狂繁殖的季节,家长们难免会担心自家宝宝被“肠道寄生虫”盯上………

    肠道寄生虫从哪来?

    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包括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一般由外界传染而来。小孩子缺乏卫生意识,自身抵抗力低,是大多数寄生虫病的易感人群,主要传染途径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饮食不卫生:进食生冷食物(如未经洗净、煮熟的食物,尤其是以有机农家肥种植的瓜果蔬菜,可能携带寄生虫卵)或饮用不干净且未经烧开的冷水。

    行为不洁净:比如小孩子玩泥沙、玩耍后不洗手就进食、习惯性吸手指/咬指甲、大小便后不洗手、经常接触宠物等。

    以上行为都可能导致误食寄生虫卵,进入胃肠道,在体内孵化成虫!

    乌梅,性平,味酸涩。归肝、脾、肺、大肠经。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治疗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榧子,性温,味甘,入肺、胃、大肠经。治虫积腹痛,主要作用于杀虫,小儿疳积,燥咳,便秘,痔疮等。
     
    山楂,性微温,味酸、甘,归脾、胃、肝经。消食化积,活血散瘀。《滇南本草》记载可治疗肉食积滞,腹痛泄泻等消化不良症状。

    三者相互配合,能非常好的帮助婴幼儿排除体内肠道寄生虫,减少寄生虫对营养的吸收,提高宝宝营养,增强宝宝体质。

    关注营养 关爱健康 健康一生相随。

    感谢平台让我们相遇,感谢有您的关注、转发、点赞和评论,更多营养和教育问题可以与我交流。让育儿更轻松,让教育更有效 ,我将继续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负责声明:本文图片来自互联网,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在收到通知24小时内将相关内容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 引起牙齿颜色异常的因素包括外源性着色、内源性着色、年龄因素、生活饮食习惯以及口腔疾病等。

    1.外源性着色:主要是由食物、饮料、药物中的色素沉着在牙齿表面引起,如经常喝浓茶或咖啡、吸烟等。

    2.内源性着色:牙未萌出之前,影响牙胚胎发育的因素有系统疾病或四环素类等药物的使用。牙萌出后,由于化学物质、外伤、抗生素使用等也能引起内源性着色。

    3.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牙釉质会逐渐磨损,牙本质的颜色逐渐暴露,从而导致牙齿变色。

    4.生活饮食习惯:饮食中过多的染色物质,如咖啡、茶、红酒、烟草等,会渗透到牙齿表层和内层,导致牙齿变黄或变褐。长期吸烟、饮酒、咀嚼烟草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牙齿变色。

    5.口腔疾病:如口腔感染、口腔溃疡、龋齿、牙周病等,会影响牙齿健康,使牙齿变色。

    为了预防和改善牙齿颜色异常,建议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及时治疗口腔疾病,以及选用适当的口腔护理产品。

  • 积尿可能是由泌尿系统感染、输尿管结石、尿道狭窄等原因导致,可能伴随不同症状,建议及早就医,根据原因给予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自身病情。

    1、泌尿系统感染:主要与病原体入侵感染有关,多见于急性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等,可刺激膀胱出口充血、水肿,可能造成局部梗阻,尿液排出受阻,从而导致尿液在膀胱内积存过多,可伴随尿急、尿痛等症状。一般可给予抗生素治疗,如头孢克洛、头孢丙烯等,炎症消退后尿液即可正常排出;

    2、输尿管结石:可能与饮食因素、喝水过少、环境因素等原因有关,若输尿管结石发生嵌顿,造成尿路梗阻,导致尿液排出不畅,在膀胱内积聚过多的尿液也可引起积尿,可伴随腹部疼痛、排尿困难症状,通常可选择输尿管镜激光碎石术治疗;

    3、尿道狭窄:反复的尿道炎刺激、前列腺电切术后可出现尿道狭窄,造成尿液排出受阻,膀胱中积聚过多的尿液从而形成类似现象。通常可给予头孢克洛、阿奇霉素等药物进行抗炎治疗,也可以通过手术将尿道扩张,促使排尿通畅;

    除了以上情况外,如果自身存在尿道肿瘤也可能会出现相应症状,尿道内肿瘤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可能是尿道炎症、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若肿瘤体积比较大,造成尿道梗阻,导致尿液无法正常排出,也可形成积尿。通常行手术切除肿瘤,如经尿道电切除术、尿道部分切除术等。
     

  •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饮食也越来越快餐化,我们身边的脂肪肝的人群越来越庞大。目前官方统计,我国的脂肪肝人群已超出30%。
     
    如果你有下面的一些习惯,脂肪肝容易找上门。
     
    吃饭快,饭量大,体重长的快,尤其碳水化合物进食时较多,米饭,馒头吃的多,容易导致脂肪在肝脏内沉积,形成脂肪肝。

     

    不吃早餐,晚餐吃的多,喜欢吃夜宵。
    活动少,体育锻炼少。脂肪容易堆积,不容易被消化,容易在肝内沉积。
     
    喜欢熬夜,熬夜会导致肝脏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不能很好的排毒,长期熬夜会导致肝细胞的缺血,损伤,脂肪样变,形成脂肪肝。

     

    喜欢饮酒。饮酒会直接导致肝细胞的坏死,脂肪样变,形成脂肪肝。

     

    喜欢喝含糖饮料,饮料里面含糖分很高,热量很大,一瓶饮料相当于至少一碗米饭,饮料喝多了,很容易引起来脂肪的在肝脏堆积。

     

    喜欢吃零食,吃快餐。零食,快餐里含有较多的反式脂肪,热量大,不易代谢,容易形成脂肪肝。
     
    喜欢吃反式脂肪酸食品,油炸食品,包括一些甜点,蛋糕,甜甜圈,饼干,炸薯片,基本都是反式脂肪的。
    如果您在食品包装上,看到成分有可可脂,植物人造黄油,麦淇淋,氢化植物油,氢化棕榈油,固体菜油,酥油,人造酥油,雪白奶油都含有反式脂肪。这些食品吃多了很容易就引起脂肪肝。

     

    如果你在哺乳期或者是怀孕期间,您服用的反式脂肪食品也会传递给胎儿或婴儿,就看你怕不怕。
     
    如果你有下列疾病,你更需要注意了。
    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痛风或者高尿酸血症,冠心病,有脂肪肝的家族史。这些都非常容易患的脂肪肝,饮食就更要注意了。
     
    如果你有下列情况,饮食也需要注意。
    长期饮酒史,小肠部分切除手术,有肝炎,营养不良,服用丙戊酸钠,他莫昔芬,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接诊医生

<
擅长:
擅长:

好评率

%

在线问诊量

立即咨询

扫一扫 立即下单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

已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