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与管理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于长期高血压导致脑血管弹性下降,突然破裂引起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这种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
高血压病通常会导致脑底小动脉发生病理性变化,表现为管壁上出现玻璃样或纤维样变性和局灶性出血、缺血和坏死,削弱了血管壁的强度,形成微小动脉瘤。高血压性脑出血就是在这种病理基础上,由于情绪激动、过度脑力与体力劳动或其他因素引起血压剧烈升高,导致已病变的脑血管破裂出血所致。
高血压脑出血多发生于基底节区域和脑干,血肿扩大可能会破入脑室内,但一般不会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病理上,血肿会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缺血、脑梗塞、坏死,并伴随着严重的脑水肿,容易引起急剧的颅内压增高与脑疝。
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伴有躁动、嗜睡或昏迷。血肿对侧可能出现偏瘫、瞳孔变化等症状。早期两侧瞳孔缩小,当血肿扩大,脑水肿加重时,会出现颅内压增高,引起血肿侧瞳孔散大等脑疝危象,出现呼吸障碍、脉搏减慢、血压升高等症状。随后即转为中枢性衰竭。出血量少时,血肿可以自行吸收消散,症状逐渐缓解。
诊断主要依据高血压病史及临床特点,结合脑CT检查最有帮助。患者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寒冷季节发病较多。常突然发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偏瘫及意识障碍等症状时,应考虑脑出血的可能性。
治疗上,对于出血量不大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以内科非手术治疗为主,包括绝对卧床、镇静与稳定血压、应用脱水药、止血药,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支持疗法,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应加强昏迷病人的护理,及时防治肺炎、胃出血等并发症,术后仍需内科方面的治疗。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较多、临床症状严重、非手术治疗未能奏效时,可以考虑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消除血肿、降低颅内压、解除脑疝的发生和发展,改善脑循环,促进受压脑组织的及早恢复。近年来,由于CT检查的应用,对脑出血手术病例进行合理选择,术中应用显微技术清除血肿和双极电凝止血,从而使手术更加精细准确,将损伤减少至最低程度。同时早期或超早期手术(在发病6小时或24小时内手术),由于能尽早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不仅能达到救命目的,而且有利于促进脑功能恢复,减轻残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