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规范化评估与诊断:中国专家共识
胸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病因复杂,病情程度轻重不一。规范化的胸痛评估与诊断对于早期识别胸痛病因、挽救生命、改善预后、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国的胸痛规范化评估与诊断取得了显著进展,专家们通过共同努力,制定了一系列的共识和指南,旨在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约20%至40%的人一生中有过胸痛主诉,年发生率约为15.5%。胸痛症状随年龄增加而增长,老年人群中高发,以男性为主。根据北京地区的横断面研究,胸痛患者占急诊就诊患者的4.7%。英国全科医生研究数据库纳入了13,740例胸痛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观察,结果显示缺血性心脏病是胸痛患者的最主要致死原因,占随访期间死亡人数的36%。此外,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路径研究报道,高达20%的患者出院诊断与客观检查结果不符,提示可能存在漏诊和误诊。
胸痛的分类与常见病因有多种分类方法,其中从急诊处理和临床实用角度出发,可将胸痛分为致命性胸痛和非致命性胸痛两大类。致命性胸痛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和肺栓塞等;非致命性胸痛则包括心原性胸痛和非心原性胸痛等多种类型。临床医生在面对胸痛患者时,首要任务是快速地查看患者生命体征,简要收集临床病史,判别是否存在危险性或者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以决策是否需要立即对患者实施抢救。
对于生命体征异常的胸痛患者,包括神志模糊和(或)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大汗及四肢厥冷、低血压、呼吸急促或困难、低氧血症等,提示为高危患者,需马上紧急处理。在抢救同时,积极明确病因。对于无上述高危临床特征的胸痛患者,需警惕可能潜在的危险性。对于生命体征稳定的胸痛患者,详细的病史询问是病因诊断的基石。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以及特定的辅助检查,可以准确判断患者胸痛原因。需要强调的是,临床医师面对每一例胸痛患者,均需优先排查致命性胸痛。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史及临床表现特点,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确诊胸痛的病因。对于暂时无法确诊病因的患者,需进行跟踪随访,尽可能最终确定病因,以确保患者获及时得相应治疗。同时,正确及合理选择必要的实验室及辅助诊断技术不仅可迅速完成诊断,也可有效避免医疗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