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尤其在儿童时期。近年来,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联合《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发布了《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该指南旨在提高我国儿童哮喘的总体控制水平。
诊断标准主要依据呼吸道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证实存在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相关症状的疾病。哮喘的典型症状包括反复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最大呼气峰流量日间变异率≥13%。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儿童慢性咳嗽最常见原因之一,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表现。其诊断依据包括咳嗽持续>4周、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抗哮喘药物诊断性治疗有效、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和(或)PEF日间变异率(连续监测2周)≥13%以及个人或一、二级亲属过敏性疾病史或变应原检测阳性。
防治原则强调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治疗,包括急性发作期的快速缓解症状和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的预防复发。治疗方案根据年龄分为≥6岁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和<6岁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分别分为5级和4级。临床缓解期的处理应加强,鼓励患儿坚持每日定时测量PEF、监测病情变化、记录哮喘日记,并注意有无哮喘发作先兆。控制治疗的剂量调整和疗程应根据病情缓解后进行,避免治疗不足和治疗过度。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是目前可能改变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唯一治疗方法,适用于症状持续、采取变应原避免措施和控制药物治疗不能完全消除症状的轻、中度哮喘或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急性发作期治疗应及时恰当,包括氧疗、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和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