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常吃的竟是一级致癌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各种关于“食物致癌”的传言,比如牛奶致癌、草莓致癌、方便面致癌等等。这些传言让人心生疑虑,那么,哪些食物真的有致癌风险呢?它们的“致癌等级”又是如何划分的呢?本期《健康时报》邀请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副研究员钟凯,为我们揭开迷雾。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致癌物的等级划分。致癌物是指能诱发人患癌的“坏物质”,它的范畴包括任何能增加人类患癌风险的化学、物理物质及生活、工作方式等。1965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开始了确定致癌物的工作,并于每年发布更新致癌因素的信息,最终,将致癌物分为了4个等级,其中不少与食物相关。
1级致癌物包括烟草、酒精饮料、黄曲霉素、槟榔、中式咸鱼等明确有致癌作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性较大,需要尽量避免接触。
2级致癌物包括丙烯酰胺、铅、4-甲基咪唑等可能性较高的致癌物质。这类物质在动物实验已证实有明确的致癌作用,但人群研究的证据还比较有限。
3级致癌物包括苏丹红色素、胆固醇、咖啡因、三聚氰胺、糖精等尚不能分类的致癌物质。这类物质动物和人群研究的致癌证据都不充分,或动物实验证据充分,但人群研究则明确无致癌作用。
4级致癌物指相关研究中没有充足证据证明其具有致癌性的物质,食物中属于此类的物质较少。
钟凯表示,4个等级的致癌物,在饮食中的“伤害”不可一概而论。1级和2A级致癌物要尽量避免,2B级致癌物无需过度紧张,对于3级和4级致癌物,更加不用担心,因为目前的研究中没有发现它们可以致癌。
那么,如何预防癌症呢?钟凯建议,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烟、不饮酒。
2. 注意饮食均衡,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腻、辛辣、腌制食物。
3. 做好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4.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