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病例分享---疗效靠的是规范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副主任医师孙光伟
孙光伟,副主任医师,桓台县人民医院,小儿内科

佝偻病病例分享---疗效靠的是规范

患儿,女,3 个月,自出生后半月开始,出现了哭闹不安,时有四肢抖动,伴有肌阵挛,进奶时好时坏,生长慢。母乳+配方奶混合喂养,大便每日数次,水分较多,排气多,肠鸣明显。在外已给予了妈妈补充钙剂、患儿补充维生素 AD。

根据婴儿哭闹的常见原因,逐一排除。

1、疝气:脐部在哭闹时无隆起,腹股沟处无隆起,反复寻问父母,平时脐部、腹股沟等处无异常。可排除。

2、腹部病变:需排除肠套叠、肠梗阻,因患儿哭闹已 2 个多月,无果酱样便,排气较多,大便较多,可排除。肠绞痛不能排除,因患儿有湿疹,大便水份较多,肠鸣明显,排气多,考虑存在蛋白-乳糖不耐受,嘱母亲禁吃蛋、奶、坚果、海鲜,同时每日补充 500 毫克钙,将奶粉换为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口服益生菌和乳糖酶。1-2 周观察疗效。

3、脑部病变:因患儿存在肌阵挛,哭闹时颈部强直。经家长同意,给予颅脑 MRI 检查,排除了颅内出血等。但婴儿癫痫不能排除,必要时去上级医院完善 24 小时脑电图以明确诊断。

4、中耳炎:去耳鼻喉科检查,排除了中耳炎、外耳道湿疹。

5、佝偻病:因母亲孕期补钙充分,患儿生后 15 天正常补充维生素 AD,给予完善血钙检查无异常。暂排除佝偻病。

因患儿长时间哭闹,家长已不能忍受。以上检查及治疗,家长依从性高,均接受配合。

1 周后复诊,患儿面部湿疹消失,大便次数减少,呈糊状,肠鸣减少,体重有所增加,但哭闹症状改善不明显。和家长沟通,建议检查血中维生素 D 含量。

当天出结果,提示:血维生素 D 含量为 11ng/mL,提示严重不足。嘱口服维生素 AD1 粒+维生素 D 制剂,共每日补充维生素 D2000U。

3 天后,家长打电话,患儿已无哭闹。进奶好,精神好,大小便正常,笑容增多。嘱继续口服治疗量 1 个月,改为维持量。

提示:规范带来疗效,规范带来安全。佝偻病的诊断中,血维生素 D 含量是很有价值的指标,可以指导药物用量。而且,末梢血即可,当天出结果,方便。第 8 版儿科学中,治疗佝偻病需每日补充维生素 D2000-3000U,1 个月后改为维持量,家长不必担心中毒。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