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大妈,她的3个降糖好习惯,值得学习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主治医师张新华
主治医师张新华

“医生,报告单出来了,一年了,我的血糖终于从15.6降到了5.5!您瞧瞧。”


今天门诊遇到一位“常客”,她约莫六十来岁,整个人一脸喜色,看上去精神非常不错,她说得糖尿病一年多了,终于把高血糖给降了下来,并且空腹血糖稳定在了6.1以下。


说起这位大妈,还是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因为她来医院的次数比较多,每次对于医生提出的建议,也会比较严格地去执行,可以说是“模范”患者了,所以对于她如今的血糖情况,我并不感到意外,任何事情其实只要肯付出,总可以得到一些,对于需要长期调理的慢性病,更是如此,需要患者付出足够的耐心与毅力。


会诊室里,其他前来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听了大妈的话,都非常好奇她是如何在一年的时间里控制好血糖的,今天怪医生就来跟朋友们详细聊聊这位大妈的患糖经历与她的控糖方法。

 


一、退休后“享清福”,最终确诊糖尿病


李大妈今年62岁了,说起她的一生,还是比较顺遂的。父母家庭条件较好,都是有工作的人,李大妈自学校毕业后,也顺利地进入了事业单位,并且在那里一直呆到了退休。


工作的时候,李大妈还比较注意饮食运动等等,身材也保持得可以。但是自从退休以后,就有点管不住自己了,每天打打麻将,爱吃的东西想吃就吃,运动更是几乎没有了,顶多在家做做家务。


用李大妈的话说,“一辈子辛苦工作,如今儿女都已成家,我退休也该享享清福了”,就是抱着这样的思想,李大妈放任自己,吃喝不忌口,运动不沾边,体重一路飙升,刚退休那会一百一十斤,短短两三年,就长了二十多斤,后面更是有了“大肚子”,看上去就跟怀孕的妇女一样。


虽然李大妈偶尔也会因为肥胖穿不了好看的衣服而烦恼,但她的老伴包括子女们都会反过来安慰她说,“胖一点没什么,看着有福气”,还经常买一些零食水果在家里,饭菜也是顿顿少不了鱼啊肉之类的荤菜。


就这样过了几年,直到子女们带她跟老伴去做体检,发现血糖已经偏高了,经过糖耐实验,结果出来了,空腹血糖8.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5.6mmol/L,医生告诉李大妈,她确诊糖尿病了。


拿到结果的那一刻,李大妈说她脑子都是懵的,实在弄不明白,家里的父辈没有得糖尿病的,自己虽然平日吃喝方面不太注意,但也不至于得糖尿病啊!


可能很多人跟李大妈一样,同样不明白为啥家里从没有人得过糖尿病,平时生活方式也还算正常,为啥自己会得糖尿病,这里怪医生稍微解释一下糖尿病的发生原因。


什么是糖尿病?简单点解释,就是糖(指葡萄糖)从尿液排出,尿中带有葡萄糖,用专业点的话去定义糖尿病,它指的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一种代谢疾病。


相信朋友们都注意到了,这其中的关键词都是“葡萄糖”,这也是糖尿病人与普通人最大的不同。普通人的胰岛功能正常,胰岛素可以正常发挥作用,所以他们的血糖总是保持着一定的规律,比如用餐之后,血糖慢慢升高,但最高一般也不会超过7.8mmol/L,然后胰岛素开始发挥作用,慢慢将血糖降下来,直到恢复到4.0-6.1mmol/L左右。

 


葡萄糖代谢


但是,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胰岛素作用缺陷和分泌不足,身体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出现问题,胰岛素不足或者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的降血糖的作用,或者只能部分发挥作用,导致升高的血糖很难及时降下来,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被身体有效利用和储存,一方面身体得不到必需的“能量”,可能会消耗脂肪或蛋白质来供能,另一方面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并没有被身体所吸收。


所以,与普通人不同,糖尿病人的空腹血糖、随机血糖、餐后血糖,可能都会处于偏高的状态,比如进餐以后,血糖达到了10mmol/L,并且迟迟降不下来。


说到糖尿病的发生原因与机制,其实目前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只能说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特别是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更为密切,比如人口老龄化、现代生活方式、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不足、化学毒物等,尤其是中心性肥胖,会大大增加糖尿病的发生几率,可以说,李大妈会患上糖尿病,多少与这些原因有关。


之后,医生给李大妈开了降糖药,并且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意思是要她回家之后需要控制饮食,积极运动,李大妈以为这是医生对所有患者都会说的例行交代,所以也没放在心上,回家照样吃喝,结果过了几天,拿了子女们买的血糖仪测血糖,顿时就吓得不轻,血糖快20mmol/L了!再次去医院复诊的时候,李大妈详细咨询了医生许多注意事项,并且了解了糖尿病的诸多并发症,这才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控制好血糖了。


二、一年时间,通过3个方法控制好血糖


之后李大妈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在医生的指导下,不断调整,通过3个方法,终于控制好了自己的血糖,下面大概总结了下她的方法,分享给朋友们:


第一,饮食控制


李大妈结合医生的意见,根据自己的身高体重,计算出了标准体重跟BMI,然后根据这些数值,再结合平日自己每天大概需要消耗的体力,计算出了每餐应摄入的热量。


一般李大妈每餐大概是吃1-2两主食,包括米、面、馒头等,她几乎不会只吃精白米面,而是粗细粮搭配,将大米与小米、黑米、燕麦、红米都搭配着蒸饭吃。


并且会将红薯、山药、芋头等也计算进主食的量里边,比如当餐吃了半根红薯,就会是当今减少主食的量。


同时,为了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兼顾营养,她还会搭配适量蔬菜及蛋白质类食物,特别是各种蔬菜,每天都会吃至少500克左右,至于肉类,一般不会多吃,每天300克左右,吃点鸡蛋、牛奶等补充蛋白质。#健康科普大赛#


第二,积极运动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有一句很常用的话,那就是“管住嘴,迈开腿”,迈开腿指的事去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打太极拳、跳广场舞都是可以的。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次运动30分钟,每周进行四五次,最好在餐后一小时左右进行运动,运动最主要的秘诀在于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这样才能像李大妈一样,达到比较好的降血糖的效果。#养老知识大赛#


第三,科学服用药物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糖药物,一般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实际年龄,胰岛功能正常情况以及身体状态等,再选择药物,目前药物主要分为口服药、胰岛素这两大类。


一般在患糖尿病初期,血糖水平不是特别高,而且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下,医生大多会推荐口服降糖药治疗,像李大妈就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了双胍类的降糖药,获得了比较好的结果,至于糖尿病患者什么时间需要使用胰岛素,也需根据患者的胰岛功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身体情况来决定。


最后李大妈还强调了一下血糖监测的重要性,主要是为了及时查看自己的用药、饮食控制、运动计划是否有效,同时还可以监测异常的高血糖或者低血糖的情况。


建议朋友们最好根据医生的建议,每周在要求的时间段里,测出空腹和三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同时做好记录,方便自己做总结,也可以带给医生分析,然后还可以根据血糖记录来及时调整饮食以及运动计划,或者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推荐医生列表
任丽媛头像
任丽媛 3 可开方
大连市友谊医院 内分泌科
好评0.9998 | 接诊量129105
擅长: 1.糖尿病(血糖高,低血糖,降血糖,糖尿病用药指导,胰岛素用药指导,儿童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消瘦,轻度乏力,口渴,胰岛素缺乏,糖代谢调节异常)2.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便秘,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合并心脏病,糖尿病足)3.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促甲状腺激素调理)4.高血压(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血压异常,血压高,降血压)5.高血脂(血脂高,降血脂,清血管)6.高尿酸(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高尿酸性肾病,尿酸性肾结石,痛风,降尿酸,祛湿)7.内分泌疑难杂症(脑垂体瘤,生长激素,乳房早发育,肢端肥大,库欣综合征)8.肥胖(减肥,减重,祛湿,脾胃调理,减肥塑身)9.增重(增体重,BMI,增肥
¥39.0
问医生
王玉林头像
王玉林 3 可开方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 中医内科
好评0.9997 | 接诊量14207
擅长: 擅长肾阳虚,胃病,口臭,胃炎,腹痛,胃胀,反酸,烧心,肥胖,浅表性胃炎,消化不良,多汗,失眠,腰痛,腰酸,脱发,阳痿,早泄,痛经,月经不调,痤疮,糖尿病足,重度压疮、顽固性疮疡、各种淋巴结性疾病、乳腺疾病等,有特殊的诊疗方案。
¥40.0
问医生
莫利花头像
莫利花 3 可开方
长沙市第三医院 产科
好评0.9969 | 接诊量1886
擅长: 先兆流产,早产,复发性流产,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剧吐,羊水过多,羊水过少,产前检查,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帆状胎盘,双胎。
¥29.0
问医生
周岩头像
周岩 3 可开方
江苏省中医院 肾病内科
好评0.999 | 接诊量8968
擅长: 慢性肾炎,IgA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糖尿病肾病,膜性肾病,腹膜透析,蛋白尿,血尿,多囊肾,高尿酸血症,急性肾衰,血管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尿毒症,尿路感染,血液透析,急性肾炎,肾结石等疑难肾脏病。慢性肾炎,IgA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糖尿病肾病,膜性肾病,腹膜透析,蛋白尿,血尿,多囊肾,高尿酸血症,急性肾衰,血管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尿毒症,尿路感染,血液透析,急性肾炎,肾结石等疑难肾脏病。
¥80.0
问医生
徐萍头像
徐萍 3 可开方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内分泌科
好评0.9989 | 接诊量4972
擅长: 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性疾病、肾上腺疾病、痛风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综合诊治,尤其对骨质疏松症和代谢性骨病等有独到见解。
¥49.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糖尿病 患友问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药品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