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季,就嘴唇皲裂、干燥,与这3点有关,可调理
不少人一年四季嘴唇都会特别干,尤其是到了冬季,这种症状就会更加明显,甚至严重的时候,一张口就会出现嘴唇开裂,然后就会开始各种的调理。有的人认为是水喝少了,于是每天大量饮水,也有的人会涂抹唇膏来修复。各种方法不断尝试,但依旧效果不佳,嘴唇依旧还是老样子,其实这病根可能不在于体内的津液不足,或与其他因素有关。
对于这样的病症,其实不能单纯的用干燥来解释了,中医有更为精准的说法,叫做“唇风”,什么是唇风?唇风又被叫做“驴嘴风”,主要表现为嘴唇干燥、皲裂、出血、疼痛等症状,如果放任不管,甚至还会并伴有真菌感染,出现红肿、糜烂等症状。
一般来说,唇风以下嘴唇病变最为常见。西医将唇风称为脱屑性唇炎,认为发病的原因,可能跟感染、饮食、营养缺乏、情绪,甚至还跟遗传因素有关,所以这样一看,嘴唇干燥,可不是体内缺水这样简单。在《黄帝内经》里面记载过,“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脾开窍于口”,换句话说,嘴唇的种种异常,跟人体的脾胃脱不了干系。一般来说,唇风的出现有这3大病机。
1.风火湿热
现代人在饮食上一直追求着“唯有美食不可辜负”,经常会过量食用辛辣厚味,再加上烟酒不离身,这就会致使脾经郁热,如果这个时候再受到风邪等外感病邪的侵袭,体内风热相搏,造成脾胃经湿热上蒸,在嘴唇表现出病症,最开始可能只是简单的嘴唇发干发痒,长期下来就会脱屑、开裂,甚至糜烂。
其实这一点早在很久之前,古人就已经有所认识,在清代的《医宗金鉴》里面就有记载过,唇风多发生在人体的下嘴唇,“阳明胃经风火攻”,而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经过口唇,如果胃经受热,加上外感病邪的侵袭,就会循经上犯,结于嘴唇。
2.阴虚血燥
在清代医学家许克昌的《外科证治全书》中记载,唇风好发下嘴唇,多属脾经血燥。也就是说,如果体内的脏腑火热蕴结,会耗损自身的津液,导致胃阴出现不足,那么嘴唇也会失去津液的滋养,身体“渴了”,肌肤会干燥发痒,嘴唇也一样,这种症状,除了伴有嘴唇干燥之外,还会因为自身的津液不足,出现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身体燥热等症状。
3.生化不足
脾胃是后天之本,也是气血生化之源,倘若脾胃虚弱,那么运化就会失职,不能正常的化生气血,嘴唇就会失养。现代人们不仅爱好辛辣,也偏于寒凉,这就会导致自身的脾胃受损,影响脾阳的生成,脾阳的运化失常,就会影响水谷精微的转化,造成气血不足。
这类患者,除了嘴唇病变之外,还常见食积腹胀,四肢由于阳气不足,会出现四肢冰凉,同时还会有小便不利的情况,运化异常还可能出现肢体浮肿等病症,女性还会由于脾阳不足,出现白带清稀增多等问题。
那么,面对这样的病症该如何诊治呢?需要辨证施治。属于风火湿热的,可以用双解通圣散,药用荆芥、防风、薄荷、栀子、连翘等5味中药各五钱,加上当归、白芍、白术、川芎、麻黄等5味中药各五钱,加上黄芩、煅石膏、桔梗这3味中药各一两;再加生甘草二两与滑石三两,水煎温服。
如果属于阴虚血燥,可以用四物消风饮,药用生地黄四钱,加上当归身、赤芍这2味中药各二钱,再加上荆芥、薄荷、蝉蜕这3味中药各一钱五分,再加上柴胡、川芎、黄芩这3味中药各一钱二分,最后再加生甘草一钱,水煎服。
如果属于生化不足,可以用参苓白术散,药用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炙甘草这5味中药各一份,加上白扁豆一份半,再加上白茯苓、人参、白术、山药这4味中药各二份,研为细末,每次服用二钱。
除了方药调理,还可以通过刺激脾胃经的穴位,来缓解病症。对于穴位使用,一样可以使用辨证施穴,如果是风火湿热,可以艾灸曲池穴;如果是阴虚血燥的,可以艾灸然谷穴;如果是生化不足,可以艾灸足三里穴。当然,如果方药、针灸并用的话,效果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