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们耐不住甜食的“诱惑”——甜食是如何使人快乐的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我是大医生
我是大医生

当我们心情不好或者压力增大的时候,往往会通过“吃”的方式来改善心情,尤其是甜品,光是想想可口的红丝绒蛋糕、香草巧克力、曲奇饼干、香气宜人的奶茶,就忍不住让人口水直流,仿佛心情也变好了。的确,甜品使人快乐是有科学依据的。

 

 

一、甜食使人快乐的两大原理

 

1.味蕾上的糖分受体使大脑分泌多巴胺

 

“多巴胺”很这个词我们都听说过,它是大脑分泌的一种神经递质,当人们遇到高兴的事情,人体将这种刺激传递给大脑,经过一系列电化学反应,大脑就会产生多巴胺,人就会感到快乐。

 

甜食也是这些刺激源中的一类,它具有高浓度的糖分,当甜食被摄入口中,舌头前方味蕾上的糖分受体便接收到“甜味信号”,这些信号经过传导到达大脑皮质,就会产生多巴胺,多巴胺再作用于脑内的多巴胺受体,人就会产生“快感”。在一定范围内,多巴胺分泌的越多,人就会越“快乐”。

 

2.肠道上的糖分受体使大脑产生血清素

 

除了多巴胺,血清素也是影响人类情绪的一种神经递质,它的学名叫5-羟色胺。当甜食经过消化来到小肠时,高浓度的糖分还会使一种具有“降糖”作用的激素——胰岛素快速增加,而胰岛素则会使血液中5-羟色胺的“原料”——色氨酸浓度增加,色氨酸进入细胞,很快转换成5-羟色胺,它作用于大脑中相应的受体,使人产生“愉悦感”。

 

 

3.过量的甜食会增加抑郁风险 [1, 2]

 

甜食使大脑产生的多巴胺和5-羟色胺是有“天花板”的,当食用的甜食过多,提高了大脑产生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阈值,此时,日常一日三餐中的糖分已经激不起大脑的“兴趣”,人就会长期处于低落状态,甚至引发抑郁。

 

二、如何科学食用甜食

 

甜食虽然可以使人获得快感,但它同时含有极高的热量,光一块80g的切角慕斯蛋糕就有330大卡的热量,相当于两碗米饭。甜食中含有大量额外添加的糖,即“游离糖”,它极易被人体吸收,而又不提供相应的饱腹感。

 

 

与此同时,不断让你产生“多巴胺”和“血清素”的甜食,为了让你获得更多的“快感”,通过触发大脑的奖励机制,又诱使你食入更多的甜食,若不加以控制,长此以往,蛀牙、肥胖、高脂血症等问题就会慢慢出现。

 

2015世界卫生组织《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指南》中建议:将成人和儿童游离糖摄入量降至摄入总能量的10%以下。如果有条件,应将游离糖摄入量降至摄入总能量的5%以下。[3]因此,不推荐将蛋糕、饼干等甜食作为日常的零食。平时的饮食中,建议直接食用水果而不是市面上的果汁饮料;控制甜品的食用量,一次不要吃太多;此外还可以自己动手做烘焙,进而主动地控制糖分的加入量。

 

参考文献
[1] 范志红. 心情不好吃甜食可能越吃越抑郁[J].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1: 58.
[2] 不开心吃点甜食?最新研究:吃甜食会加重抑郁[J]. 中国食品. 2020: 151.
[3] 丁香妈妈. 吃糖危害多[J]. 家教世界. 2021(11): 16-17.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地区推荐专家
患友问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药品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