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体表肿物,您能分辨吗?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主治医师宋宗工
宋宗工,主治医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很多人可能从小就会有一些这样的烦恼,身上总是不明不白的长了一些各种各样的瘤、囊肿,疣、黑痣等,不仅影响颜值,还影响生活,烦不胜烦。
 
这些“辣眼睛”的东西有一个统一的名字——体表肿物。体表肿物是指位于身体表面,发源于皮肤及附属器、皮下及深部软组织而在体表可以触及的肿块。
 
 
 
那么,常见的体表肿物,您能分辨吗?
 

脂肪瘤
 
 脂肪瘤绝大多数是良性肿瘤,来源于皮下脂肪组织的瘤状物,可发生于身体各处,质地柔软,形状多为圆形或分叶状,可有假囊性感,境界清,基底可移动,有单发和多发。深部的脂肪瘤可发生恶变,因此建议必要时及时切除。
 

色素痣
 
黑痣又称黑素细胞痣,是由痣细胞局部聚集组成的良性肿瘤。依照痣细胞在皮肤内的位置可将色素痣分为交界痣、皮内痔和色素痣。黑痣几乎各个年龄都有可能发生。
 
 
 
哪些痣容易恶变?

“非诚勿扰”电影播出后的一段时间里,大家谈“痣”色变,那么哪些黑痣容易恶变呢?
 
1.长期受到摩擦刺激的部位。
 
2.外观不典型的痣,如很黑的痣,色素不平均,边缘不规整,界限不明。
 
3.突然快速变化的痣。
 
4.生长在特殊部位的痣,如长在手脚的痣
 
5.表面容易糜烂溃疡的痣
 
6.出现痒、痛等自觉症状,周围出现新的小黑点等。
 

     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为良性肿瘤,以头面部、臀背部多见。为柔软而坚实的球状物,直径1~3cm不等。埋藏于皮肤或皮下组织内,基底与下方骨膜有粘连,故不能随意推动。发病多年而无症状,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
 

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囊肿又称粉瘤,是由于皮脂腺排泄阻塞而形成的假性肿瘤,可发生于人体任何部位,呈圆形,多于表皮粘连在一起,有囊壁,囊内容物呈豆腐渣样,为白色粉膏状皮脂和破碎的皮脂腺细胞,常继发感染,形成脓肿、破溃,可伴有恶臭味,愈合后仍可复发。如发生感染,应先抗感染治疗,在脓肿形成时应切开引流,清除皮脂和脓液,换药治疗自愈或二期清创缝合,无感染者可一期手术完整切除。

血管瘤
 
血管瘤成血管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常见于皮肤和软组织内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
此病很常见,形态各异,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以口腔颌面部居多,其次是躯干和四肢。可进行激光、硬化剂注射治疗、药物治疗、激素治疗、放射治疗或手术切除。
 

疤痕疙瘩
 
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后的愈合过程中,形成明显隆起的疤痕,可进行性生长,质地坚硬,可呈蟹足状,伴瘙痒或疼痛。治疗疤痕疙瘩的临床方案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局部药物注射、放射治疗、手术切除治疗、激光、外用药、压力疗法、口服药等进行联合治疗,单一的方法疗效不够理想,复发率较高,目前主张采用多种方案联合治疗。

皮肤恶性肿瘤
 
皮肤恶性肿瘤中常见的有: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等,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时间日光暴露,放射暴露,慢性溃疡,萎缩性瘢痕,免疫抑制、放疗、化学品暴露等。其中频繁受紫外线照射,如日光浴爱好者、户外工作者人群是皮肤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人群。所以,注意防晒和及时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切忌自行抠除、抠破、草药外敷、药水点痣等“土办法”,不仅不能控制肿瘤,甚至会引起肿瘤扩散转移等不良后果。
 
都说肿瘤狡猾,一发现已是晚期。其实不是“敌人”伪装好,只是我们知道的有点少。有时一些莫名其妙的体表小痣小斑小肿块说不好就是肿瘤君露出的“小尾巴”。
 
 
 
由此可见,“区区”一个体表肿物也是不容小觑,如果我们视若无睹,导致小小肿物酿成大大恶果,很有可能会成为恶性肿瘤的“候选人”。
 
 
 
发现肿物不要慌,应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就诊,根据专业学科医师的诊察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决定是否需要治疗。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