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推荐一个熬夜的补救方法:泡杯茶
熬夜之后,很多人想到的补救方法是“多睡觉”,其实,除了补觉,你还可以选择「喝杯茶」。
近日,我国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研究团队在食品科技领域国际期刊《食品科技领域国际顶级期刊》上刊文,分析了饮茶有助于缓解昼夜节律紊乱症。
《生命时报》结合研究采访专家,解读茶叶缓解熬夜伤害的原理,教你学会喝茶,正确“补觉”。
受访专家
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教授 王岳飞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江用文
中华科普学会副主任委员 董晓秋
喝茶有助修复熬夜伤害
昼夜节律紊乱症会通过多器官串扰影响身体的代谢和炎症反应,进而引发脂肪肝、糖尿病、慢性肠胃炎等疾病。然而,科学家们对器官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仍知之甚少,迄今未能发现有效预防和缓解昼夜节律紊乱的药物。
研究团队从“肠—肝—脑”轴的角度分析了昼夜节律紊乱对个人及其后代健康的威胁,并总结了茶叶在缓解昼夜节律紊乱方面的潜在功效。
此前已有研究发现,茶叶中的活性物质茶多酚、茶多糖和黄酮类物质在平衡糖脂代谢、抗炎、抗氧化、提高身体免疫力、改善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方面显示出优势。
研究人员认为,茶叶可能具有预防和缓解昼夜节律紊乱的潜力,其重要功能是减少氧化应激和炎症。
研究人员推测,茶叶可能会干预胆汁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和G蛋白偶联受体,从而减少昼夜节律紊乱引起的代谢紊乱和炎症,其中可能有潜在的靶点。
研究人员认为,现在是时候进一步探讨茶叶在缓解昼夜节律紊乱方面的潜在机制和靶点,以明确茶叶的预防和缓解作用,这将为该领域的开发带来宝贵研究。他们建议,在那些不得不熬夜的时候,最好泡上一杯茶。
健康喝茶做到“三看”
喝茶不仅有助缓解昼夜节律紊乱,还能保护心血管,减少糖尿病,预防痴呆,护齿以及降低多种癌症的风险。
怎样喝茶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健康作用,未必人人都懂。喝茶时要注意看以下3个方面。
看“体质”喝茶
总的原则是,热性体质的人应多喝凉性茶,虚寒体质者应多喝温性茶。
我国2009年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将人体体质划分为九种类型,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点击此处,查看9种体质的典型特征)。
- 阳虚质,可多喝红茶、黑茶、重度发酵乌龙茶,少喝绿茶、黄茶、苦丁茶;
- 阴虚质者或湿热质,则应多饮绿茶、黄茶、白茶、苦丁茶、轻发酵乌龙茶,慎喝红茶、黑茶、重发酵乌龙茶;
- 气郁质者应多喝富含氨基酸的白茶、花茶、低咖啡碱茶;
- 特禀性体质则需要喝低咖啡碱茶、淡茶;
- 其他体质类型可适量喝各种茶。
人的体质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可导致体质的多样化。喝茶时不必一成不变,无论哪种茶,偶尔喝点,品鉴一下都没关系。
看“时”喝茶
“时”的含义主要有两点:喝茶时令和喝茶时间。
喝茶时令
- 春天适合多喝茉莉花茶、玫瑰花茶、牡丹花茶等芳香开窍的花茶来疏肝理气;
- 夏天可多喝白茶、黄茶、苦丁茶、轻发酵乌龙茶、生普洱等来祛湿避暑;
- 秋季应多喝乌龙茶或者红、绿茶混用,绿茶、花茶混用,以解燥除烦;
- 冬季可多喝红茶、熟普洱、重发酵乌龙茶来温暖脾胃。
喝茶时间
- 饭前别喝茶,因为空腹饮茶会冲淡胃酸,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
- 睡觉前不要喝浓茶,以防影响睡眠;
- 吃了过多肉类食物后,可适当多喝些浓茶,以促进脂肪快速消化。
看“温”喝茶
冲泡名优细嫩绿茶,一般以80℃~90℃的水(水烧开后再冷却)为宜,这样泡出的茶汤嫩绿明亮、滋味鲜爽,维生素C破坏较少。
普通绿茶、花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可用100℃沸水冲泡,水温低会导致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分浸出较少,茶味淡薄。
需要提醒的是,适宜的饮茶温度对健康也很重要。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出警告,饮用温度超过65℃的热饮有致癌风险。
熬夜后做4件事也能补救
除了喝茶之外,以下几件事也能在熬夜后帮你快速修复身体。
正确补觉
熬夜时间不长,不建议早上睡懒觉,可在上午或者中午小睡或打盹来补觉。
若前一晚熬夜时间较长,甚至大部分时间都没睡,建议第二天上午充分补觉,但午饭后就不要再补觉了,以免影响晚间睡眠。
清淡饮食
熬夜后要适量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比如鸡蛋、鱼肉、瘦肉、豆制品等;适当补充富含维A、维B的食物,如胡萝卜、瘦肉、肝等,缓解视疲劳。还要多吃水果蔬菜,增加纤维素的摄入,避免便秘。
增加饮水量
如果熬夜时为了提神,喝了咖啡等饮品,第二天要多喝水,补充身体缺失的水分,维持体内的电解质平衡。此外,多喝水也会加快新陈代谢,有助于排出代谢废物。
避免用眼过度
熬夜会导致眼睛干涩、视力模糊等情况。可滴一些缓解视疲劳的眼药水,如人工泪液,还可对眼部进行热敷,让眼部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放松眼周肌肉。
此外,知道当天需要熬夜时,可以提前多睡一会儿,晚饭适当吃些全谷物、豆制品、瘦肉等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有助于对抗疲劳。
熬夜过程中每半小时起身活动一下,走动走动、伸个懒腰或踮踮脚,能避免久坐伤害,还能保持头脑清醒。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小睡一会儿,也能降低疲劳感。
如果饿了可以吃些水果、蔬菜、坚果等食物,最好别吃高热量、高糖的加工零食。
缺觉时,人的反应速度明显减慢,操作和判断的能力也下降,尽量不要开车,如果必须开车,可以提前小睡一会儿再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