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肝
生活好了,压力大了,应酬多了,喝酒多了,但是问题也来了。拜各种铺天盖地电台广告所赐,各种养肝茶、清肝灵、软肝宝也大行其道,还经常吹嘘「喝酒前来一袋,喝酒后再来一袋」,所以很有必要科学、客观和大家说说「酒精肝」。
酒下肚后,发生了什么?
和其他食物一样,一杯酒下肚,先进到胃里,然后经过十二指肠到小肠,在胃肠道中,酒精被粘膜吸收,进入静脉系统然后全部流向了人体的化工厂——肝脏。在肝内经 A 酶(学名乙醇脱氢酶)的作用转化为乙醛,而后经过 B 酶(学名乙醛脱羧酶)生成乙酸,最后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A 酶少的人,乙醇第一步代谢无法顺利完成,导致乙醇蓄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一杯倒,酒量差。
B 酶少的人,乙醇可以代谢为乙醛,但是无法尽快进一步变成乙酸而蓄积在体内,乙醛会导致皮肤黏膜的血管扩张表现为「脸红脖子粗」。
所以说,能不能喝,取决于两种酶,而这两种酶又取决于先天遗传体质、年龄、机体状况等等,个体差异较大,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酒精安全量。
什么是酒精肝?
酒精肝指的是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慢性肝病,初期表现为酒精性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
我们通常所说的酒精肝指的是酒精性脂肪肝,是酒精引起了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酒精性脂肪肝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可有乏力、食欲不振、右上腹隐痛或不适,肝脏有不同程度的肿大。
酒精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常发生在近期,数周至数月大量饮酒后,出现全身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肝区疼痛等症状。
酒精性肝硬化可伴有慢性酒精中毒的表现如精神神经症状、慢性胰腺炎等。
哪些人群易得酒精肝?
欧美的指南中提到每日摄入酒精 80 g 达 10 年以上的人容易得酒精肝。这个数字只是平均值,个体差异比较大,不能一概而论。
总之长期酗酒者为高危人群。
具体到个体酒精肝患者来说,往往没什么症状,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等,但是并没有一个特异性的表现。体检做 B 超可以发现肝脏回声弥漫增强,或者做 CT 检查发现肝脏密度下降进一步确诊。正常人的 CT 显示肝脏密度比脾脏高,有些酒鬼的肝脏密度低于脾脏,就是脂肪浸润的结果。
现在有些医院开展了 B 超瞬时弹性测量,可以用一个量化的指标告诉你脂肪肝的程度。
过量喝酒有哪些危害?怎样才算是适量饮酒?
中国诗人好像没有哪一个不爱喝酒的,比如陶渊明。同道中人李白,曾为他留下诗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类似的故事还有不少,可见喝酒容易上瘾,能控制是不简单的事。
然而,过量饮酒有诸多健康风险,包括:
- 心血管问题:增加高血压、高甘油三酯、心肌疾病。
- 癌症风险增加:与食道癌、直肠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病密切相关。
- 其他健康问题:可能造成肥胖和肝脏损伤等。
那么,怎样才算是适量呢?不同的酒,喝的量如何相比?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07 版》,综合考虑过量饮酒对健康的损害作用和适量饮酒的可能健康效益,以及其他国家对成年人饮酒的限量值,中国营养学会对成年人适量饮酒的限量值给出了如下建议。
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 25 g,相当于:
- 啤酒 750 mL;
- 或葡萄酒 250 mL;
- 或 38 度的白酒 75 g;
- 或高度白酒 50 g。
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 15 g,相当于:
- 啤酒 450 mL;
- 或葡萄酒 150 ml;
- 或 38 度的白酒 50 g。
到目前为止,适量饮酒对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及机制尚待深入研究证实。而适度体力活动、维持健康体重、戒烟等已证实是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病。因此,指南不建议任何人出于预防心脏病的考虑开始饮酒或频繁饮酒。
出于健康考虑,丁香医生建议大家戒酒。
以前喝了很多酒,为了不得酒精肝,应该怎么办?
1. 当然是戒酒!
轻度或中度酒精肝可获得好转,肝内脂肪沉积一般在戒酒数周或数月内消退,一般也不需要加用降血脂药物,甚至可以完全恢复正常。即使对于那些酒精已经导致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也大有好处,远期存活率明显提高。
2. 适当运动、规律作息、均衡饮食
我们人体的很多脏器其实不需要外界的药物去保、护、养什么的,他们自身就有很好的代偿修复机制,只要能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它们就会表现出最佳状态。反倒是不明成分的药物,会加重脏器负担,甚至起到干扰破坏的作用。
因此,完全不要听广告「饭前饭后来袋清肝茶」!
3. 要予以重视。
酒精肝不是个软柿子,在欧美国家,嗜酒一直就是脂肪肝和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因此而继发肝癌的也大有人在。在我们国家近年来也有上升趋势,而乙肝或丙肝感染者长期大量饮酒会增加酒精性肝硬化的风险。因此,如果酒精肝已经比较严重了,还是应及时到正规的肝病科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