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你了解厌食症吗?(上)
门诊上经常遇见这样的情况:一筹莫展的妈妈带着瘦瘦巴巴的孩子来就诊。
通常妈妈的第一句话就是:“大夫,我家孩子不好好吃饭,你看这干巴瘦的,刮个大风都能吹跑。去社区医院看过,说是缺锌,吃了好几个月葡萄糖酸锌,也没见好转,您看是不是厌食症?”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件大事,孩子们吃饭的事在妈妈们眼里比天还大。
医生:“不好好吃饭这种情况多长时间了?”
妈妈:“断奶之后,自己会吃饭了就都没见他(她)好好吃过。”
医生:“平时吃零食吗?吃饭的时候你们都是做什么饭?”
有的妈妈说:“除了饭,啥零食都吃,天天就看见吃零食了。”
有的妈妈说:“偶尔吃零食,不常吃。平时早上吃鸡蛋、喝牛奶;11点左右吃点面包、蛋糕;中午有时候蒸米饭、荤素菜都有,有时候是炸酱面;下午4-5点的时候也吃点水果或者面包;晚上吃素菜、米饭;睡前再喝袋奶,有时候还会吃点馒头片。”
还有的妈妈说:“我们一点零食都不吃,半晌也不加餐,每天做饭变着花样,让孩子吃个饭还得连哄带吓……去网上查了查,有的说缺锌,有的说是厌食症,到底是咋回事?”
那么,不吃饭就是厌食症吗?怎么判断孩子是厌食症?厌食症跟缺锌有没有关系?下面我们一一解答。
一
不是所有“不吃饭”都是厌食症
儿童厌食症,是指以儿童较长时间食欲不振或减退,进食量明显减少,甚至拒食为主症的疾病,多发于 3-6 岁的儿童。
■ 急慢性胃肠炎:一般会有腹痛、恶心、呕吐、嗳气、腹泻等症状。
■ 急慢性肝炎:一般会有厌食油腻、恶心、黄疸,肝功能可有转氨酶或者胆红素异常改变。
■ 神经性厌食:多见于青少年期,为追求体重不增,刻意控制饮食,常伴随抑郁心境、情绪不稳定。
■ 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为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体重增加、易疲劳、畏寒、乏力、行动迟缓、少汗;记忆力、注意力和理解力减退、嗜睡。血清TSH、T4、FT4会有异常改变。
■ 占位性病变:通常会有进行性体重下降,伴随发热、精神差等相关系统症状。
向本文作者提问

赵继华主治医师
恩施州民族医院小儿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64|响应时长16667分钟
擅长:擅长呼吸系统疾病、呕吐腹泻、过敏性紫癜、川崎病、营养不良、过敏症、婴幼儿发育、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喂养、新生儿行为评估、各种疑难危重症的诊治,对临床知识家庭转化、儿童保健、疾病预防有独到的见解!
¥49起
问医生
#厌食病#厌食病
阅读数 7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以严重的体重下降和营养良为主要特征患者对体型认知歪曲,可伴发严重的精神障碍病程迁延,症状可反复发作,需长期持续治疗简介神经性厌食(anorexianervosa),简称厌食症,是心理学上进食障碍的一种重要类型,该病多见于女性,通常在青春期起病,呈慢性病程,可以持续至成年。主要特征是严重的体重下降,和与营养良有关的继发性问题(如出现贫血、骨质疏松、闭经等并发症),且大多数患者会合并存在严重的精神障碍,表现为对自己的体型有歪曲的认知,即使体重已经显著低于正常值,仍然认为自己过度肥胖,并采取节食、催吐、导泻、服用食欲抑制药、过度运动等方式进一步减轻体重。神经性厌食临床死亡率较高,患者可因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死亡,或者因精神障碍而自杀,有研究显示,在所有类型的精神障碍中,神经性厌食的死亡率最高。因此,为降低神经性厌食患者的死亡风险,早期即应积极进行干预治疗,主要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1][2]。症状表现:神经性厌食,以强烈害怕体重增加和体象障碍(即体型认知歪曲,表现为患者已经明显消瘦,但仍然认为自己太胖或者担心发胖)为特点,伴有严重的进食限制(通过主动节食来故意限制食物摄入)和其他减重行为(如催吐、导泻、服用食欲抑制药、过度运动等)。诊断依据:一般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体格检查、心理评估等方法明确诊断。体格检查:查体发现消瘦、体重下降,测算BMI体质量指数≤17.5,或体重低于正常体重的15%以上。精神心理评估:患者已经处于低体重和体型消瘦状态,但仍害怕体重增加或者变胖,或错误地认为低体重属于正常或超重,否认病态低体重的危害性。同时,患者的自我评价会过分受到体重和体型的影响,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强迫心理。因此,对于低体重的神经性厌食症疑似病人,还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理评估,以明确其精神心理状态。神经性厌食有哪些类型?根据临床表现,神经性厌食可分为:限制型神经性厌食暴食/清除型神经性厌食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神经性厌食好发于青春期女性。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在12~15岁,第二个高峰在17~21岁[3]。是否可以治愈?部分患者可以治愈。大部分神经性厌食的患者经过系统的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可以改善症状并达到治愈;少数病情严重或未接受规范治疗的患者,往往预后佳,临床死亡率较高。是否遗传?是。神经性厌食的发生有明显的家族趋势,遗传率高达28%~74%[4]。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