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的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沟通

抑郁症是精神科一类常见的精神疾病,具有高发病、高复发、高致残的特点,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由于医患双方在疾病认知、心理期待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医患双方无法互相理解,在沟通时容易出现障碍,产生误解和冲突,进而导致疾病得不到有效的干预和诊治。笔者在平时的心理门诊中,采用以下方法与患者进行沟通,取得了一些效果,仅供大家参考。
一是充分与患者和家属交流分享诊疗信息。门诊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充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病史,搜集临床一手资料,这就需要医患双方充分配合,提供详实的病史。特别是一些初诊的青少年患者,情绪低落,思维迟滞,不愿讲话,这就需要家属予以补充。有的患者长期在学校住读,家属也难以提供病史,就需要联系班主任或同学来了解。唯有真实而详细的病史,医生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一些初诊患者,其抑郁情绪可能是由某些社会心理因素诱发的,详细了解这些社会心理因素,并予以解决,或许可以少服药,甚至不服药。由于医患之间对疾病知识的差异,医生要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二是尊重患者,平等相待。青少年来门诊看病,多数有畏惧心理,医生要以和蔼的态度,弯下身子,倾听患者的讲诉,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要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自主选择权。不能对患者或家属提出的一些想法、看法或提出的某些要求心存反感。更不能先入为主,妄自尊大,要求患者及家属只能听自己的。
三是充分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和需求。前面讲过,医生和患者在疾病的认知、期待和各自的情绪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我们门诊医生充分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和需求,从患者及家属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对于他们对疾病疗效的迫切需求及不良反应的恐惧,要充分告知各种治疗方法的利弊,及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取得他们的信任。对于要求根治的想法,可以采用迂回的方法来告知,在治疗初期,强调及时的必要性,待疾病得到控制,对疾病有一定的认识以后,再来谈疾病的巩固及维持治疗,这样可以避免患者及家属对医生产生危言耸听,专门为了开药的想法,也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四是共同商讨,共同决策。门诊患者的治疗,主要是在家自我管理,不能能向住院患者那样有医护人员的提醒与监督,这就需要家属及患者自觉地自行诊疗方案。而唯有是自己制定的才能的到很好的自行,这就需要医生充分地告知患者及家属各种治疗分案的利弊,与他们共同商讨,共同决策。在后续的诊疗过程中,及时沟通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商讨应对策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临床疗效。
上述这些共同决策的方法多数是有效的,但也有失败的时候。如对于一个中度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可以服药治疗,也可以心理治疗,另外抑郁本身就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不治疗或许会自然好转。面对这种情况,是心理治疗还是药物治疗?还是等待一段时间自行消退?是一个几难的选择,医生建议心理治疗,会有患儿家属质疑其疗效;医生建议药物治疗,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太小而舍不得;医生建议观察,一旦症状快速发展,发生自伤自杀等意外事件,有人会认为医生判断错误;医生把该病的特点、演变跟家长讲清楚,家长认为这里面医学专业性太强而不能理解,把球再次踢给医生,这就造成了共同决策的失败。
另外患者的诊疗方案还会受到家属及其他亲属建议的干扰,也会受到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干扰,导致依从性差。与患者共同决策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对于日益增长的门诊量,这也是一个挑战。
 
向本文作者提问
林红·副主任医师
林红副主任医师可处方
宜昌市优抚医院精神科
好评100%|接诊量312|响应时长8分钟
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双相障碍,躁狂症,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失眠、神经衰弱,儿童青少年及老年精神障碍等各类精神疾病
¥20
问医生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焦虑性抑郁症
阅读数 37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发病隐蔽,易发觉的悲观情绪悲观、生活工作消极、自杀企图或行为可治愈,易复发,自杀率高简介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心理疾病,表现为工作、学习、生活兴趣,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可治愈,易复发。症状表现:典型症状是三低,即情绪低落、思维迟缓、任何活动觉得兴趣。诊断依据:国内主要采用ICD-10。包括首次发作的抑郁症和复发的抑郁症,包括双相抑郁,排除精神活性物质和其他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核心症状: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济或疲劳感。附加症状:①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②自信心足;③自罪观念和价值感(即使在轻度发作中也有);④认为前途暗淡悲观;⑤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⑥睡眠障碍;⑦食欲改变,病程持续至少2周。轻、中度抑郁包括核心症状2条,附加症状2~4条。重度抑郁包括核心症状3条,附加症状5条。抑郁症有哪些类型?轻度抑郁症中度抑郁症重度抑郁症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2019年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研究报告,我国抑郁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为6.85%,其中抑郁症终身患病率为3.4%。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抗抑郁药物治疗对抑郁及伴随的紧张焦虑,身体适等症状都有效。是否遗传?是是否医保范围?是
林红·副主任医师黄金莎副主任医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