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遇见四类白腻苔,有四种不同的应对方法

遇见四类白腻苔,有四种不同的应对方法

什么是白腻苔,白腻苔意味着什么?

 

所谓腻苔,是指舌苔颗粒细腻致密,彼此融合,中间厚边缘薄,紧贴于舌面,揩之不去,刮之难脱,是谓腻苔。

 

苔白多主寒,苔腻则多提示湿浊,痰饮,食积——寒证,湿浊痰饮均为阴,可见白腻苔,本质上是一种阴邪,提示湿浊内蕴,阳气被遏,以致于饮食停滞或湿浊淤积。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化解白腻苔要用温阳的办法。

 

 

但是,虽然总的治疗大法是温阳,在面对具体的病情时,由于病程不同,阶段不同,病位有别,要准确找到与之相适应的方药并不容易,而且,湿邪致病具有粘腻停滞的特点,一旦附身,容易胶着难解,时起时伏,难以速愈,所以与湿邪斗争,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妄图一鼓作气,短时间,三天、五天攻克堡垒,是非常困难的。

 

在具体的治疗上,我们要提前熟悉几种常见证型的诊疗方案,这些诊疗方案其实是一代代中医人应对白腻苔的经验总结,它们就像围棋的“定式”一样,能帮助我们面对错综复杂的病情时,快速抓住主要矛盾,当然,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也有可能在前人的基础上,优化出更有效的“定式”。

 

四种常见定式

 

这四种常见定式,钟大瑞老先生将其称之为:寒湿困脾,脾虚湿困,湿盛困脾,痰湿中阻。

 

乍听起来很绕口,其实这四种证型都是湿邪致病导致的,都会导致舌苔白腻,都有食少,腹胀,食后胀甚,脘腹痞满,呕恶,疲倦乏力,肢体困重等症状,都有阻滞气机,阻碍气血,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病势缠绵,病程较长,易扰心神等特点,最重要的都和脾运失司有关,都可以归之为脾病的证型。

 

而且患者生病,其症候也变化万千,不会按照这四种证型的标准来生,而是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种证型互见”的情境,但是不管怎么变化,其最紧迫的主要矛盾都只有一个,所以中医辨证,其实本质就是从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线索中找到主症。

 

四种证型的主要矛盾

 

寒湿困脾:除了舌苔白腻,脘痞腹胀,食少,身重困倦等症状外,患者最突出的,最首要的症状,就是冷!腹冷,形寒肢冷,舌体胖大,乃至全身水肿等脾肾阳虚之象是患者的主症。

 

脾虚湿困:如果说与阳虚相关的症状在寒湿困脾证型中表现得最突出,那么,与气虚相关的症状在脾虚湿困中表现得最为突出。面色萎黄,倦怠乏力,食少,或不思饮食,食后作胀,大便稀溏之象是患者主症。

 

湿盛困脾:不局限于脾胃脘腹,涉及的全身症状多,涉及的脏腑多,是这个证型的最主要特点,除了有胸脘痞闷,身重困倦,纳呆,恶心,呕吐等湿邪困脾的症状,还有全身浮肿,皮肤光亮,小便不通,恶心,呕吐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湿盛困脾”的主要矛盾是‘湿盛且泛溢于全身’,形寒肢冷并不是最重要的矛盾。

 

痰湿中阻:痰湿中阻的主要矛盾是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湿阻中焦,清阳之气不升,清阳不足,脑失所养,出现眩晕!

 

所以,视物旋转,如坐舟车,头晕目眩是这个证型的最主要特点。

 

四种不同的白腻苔,有四种不同的应对方法

 

1、以阳虚畏寒为主要表现的白腻苔,我们叫寒湿困脾,可以选用茵陈术附汤,胃苓汤,茵陈四逆汤等既含有温阳的干姜,附子,又含有健脾的白术,甘草,又含有祛湿、化湿、利湿之品,如茯苓,藿香,茵陈的方剂。出现水肿者,可用真武汤。

 

2、以气虚乏力为主要表现的白腻苔,我们叫脾虚湿困,可以选用参苓白术散,藿香正气水,平胃散,胃苓汤等既有益气健脾之品,又有祛湿化湿之品的中药。

 

藿香

 

3、湿盛且泛溢于全身,全身症状明显,甚至出现水肿的白腻苔我们叫湿盛困脾,从轻到重,可以选用羌活胜湿汤,五苓散,五皮饮。

 

4、以湿阻中焦,阻遏清阳之气上升,清阳不足,脑失所养,头晕目眩为主要特征白腻苔我们叫痰湿中阻。

对于这个证型,轻者我喜欢用苓桂术甘汤,重者我喜欢用解眩汤,伴有血虚者我喜欢用连珠饮。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相关文章

文章 脾胃虚寒阳气不足怎么调理

脾胃虚寒阳气不足是中医常见的内科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四肢不温、面色苍白等症状。针对这一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调理和治疗,成为了许多患者关心的话题。本文将从温阳健脾食疗、合理运动、中药调养、良好作息以及情绪管理五个方面,为大家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的调理方案。 1. 温阳健脾食疗 脾胃虚寒阳气不足的人群,日常饮食应以温补脾胃为主。推荐食用羊肉、牛肉、鸡肉、南瓜、红薯、山药等温性食物,同时减少寒凉、生冷、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摄入,如西瓜、冷饮、油炸食品等。日常烹饪时,可适量加入姜、蒜、胡椒等辛温调料,有助于促进脾胃阳气的升发。 2. 合理运动 适当的运动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还能改善脾胃功能。建议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温和的运动方式。运动时应避免过度劳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每天保持30分钟以上的运动时间,有助于提升体内阳气,缓解脾胃虚寒症状。 3. 中药调养 对于脾胃虚寒阳气不足的患者,中药调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党参、黄芪、白术、干姜、肉桂等中药材具有温阳健脾的功效。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症状,合理选用中药进行调理,可以有效改善脾胃功能,增强阳气。 4. 良好作息 良好的作息习惯对于脾胃健康至关重要。建议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这有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和阳气的升发。 5. 情绪管理 情绪波动对脾胃功能有着直接的影响。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学会通过听音乐、练习冥想、与朋友交流等方式释放压力,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改善脾胃虚寒阳气不足具有积极作用。 结论 脾胃虚寒阳气不足的调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饮食、运动、用药、作息和情绪管理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通过上述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改善脾胃功能,增强体内阳气,提高生活质量。在调理过程中,患者应保持耐心和毅力,遵循医嘱,逐步调整生活习惯,最终达到健康的目的。

老年健康守护者

5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月经量少、不规律,体寒脾虚能喝益母草吗?

月经量少、不规律,且伴有体寒脾虚的症状,对于许多女性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困扰。面对这样的问题,益母草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因其活血调经的功效而备受关注。但是,体寒脾虚的女性在考虑使用益母草时,需要谨慎对待。本文将探讨体寒脾虚的女性是否适合使用益母草,以及如何安全有效地利用益母草调理月经不调的问题。 益母草的作用与适用症 益母草主要用于活血调经,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症状。它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子宫收缩,对于因血瘀导致的月经不调具有明显的疗效。然而,益母草性微寒,长期或大量服用可能会加重体寒的症状,因此体寒脾虚的女性在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 体寒脾虚的考虑 体寒脾虚的人群,通常表现为手脚冰凉、容易疲劳、消化不良等症状。对于这类人群,益母草的寒性可能会加重体内的寒气,影响脾胃功能,进而影响整体健康。因此,在使用益母草时,建议搭配一些温补脾胃、温经散寒的药材,如生姜、红枣、当归等,以减少其寒性对体寒脾虚体质的不利影响。 个体差异与专业指导 每个人的体质和具体情况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在决定使用益母草或其他任何药物之前,最好先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症状进行个性化的调理方案。专业的中医师能够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建议,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生活调理的重要性 除了药物治疗外,改善生活习惯也是调理月经不调和体寒脾虚的重要方面。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心情愉悦,都有助于改善症状。例如,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生姜等,有助于温暖身体,改善体寒症状。 注意事项 在使用益母草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孕妇及月经量过多者应避免使用益母草,因为它具有活血作用,可能会导致出血量增加。此外,任何药物的使用都应遵循医嘱,不宜自行长期服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体寒脾虚的女性在考虑使用益母草调理月经不调时,应综合考虑自身的具体情况,最好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同时,结合生活方式的调整,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效果会更佳。通过科学合理的调理,可以有效改善月经不调和体寒脾虚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医疗新知速递

4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咽喉肿痛不治疗会怎样?

根据你的描述,咽喉肿痛可能是由于脾胃虚引起的。 咽喉肿痛如果不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建议及时就医,通过中医调理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健康解码专家

16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椰子水炖鸡不治疗可以吗?

椰子水炖鸡具有益气养阴、利尿、养颜美容的功效,对于气阴两虚、肾阴阳两虚以及脾胃亏虚的患者具有一定的补益作用。 气阴两虚的患者往往表现为腰膝酸软、乏力、口干,伴有畏寒肢冷等症状;肾阴阳两虚的患者则表现为腰膝酸软、乏力、口干,伴有畏寒肢冷等症状;脾胃亏虚的患者则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泻等症状。 因此,对于这些患者来说,椰子水炖鸡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但并不能完全替代药物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椰子水炖鸡并非适合所有人群,具体是否适合还需咨询医生。

生物医疗创新站

15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胃肠不通、不排气、大便不畅是怎么回事?

胃肠不通、不排气、大便不畅的症状可能与脾胃阳虚有关。 脾胃阳虚会导致消化不良,进而引起胃肠不通、不排气、大便不畅等症状。 建议您前往中医院找专家进行把脉辨证论治,通过中药治疗和艾灸等方法调理身体。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1. 中药治疗:根据中医理论,脾胃阳虚可以通过中药调理。建议您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 2. 艾灸:艾灸可以帮助调理脾胃,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建议您艾灸神阙、天枢、大横、足三里和太溪穴。 3. 日常保养: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精准医疗探秘

18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椰子水炖鸡适合哪些患者?

椰子水炖鸡具有益气养阴的功效,特别适合气阴两虚的患者。 椰子本身具有益气养阴、利尿、养颜美容的功效。而鸡肉从中医角度讲是偏阳的,可以补充人体的肾阳。椰子水炖鸡可以达到阴阳双补的作用,对于肾阴阳两虚的患者能够起到很好的补益作用。 肾阴阳两虚的患者往往表现为腰膝酸软、乏力、口干,还伴有畏寒肢冷。对于这样的患者,采用椰子水炖鸡进行治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除了肾阴阳两虚的患者,脾胃亏虚的患者也可以通过椰子水炖鸡来调理身体。 总的来说,椰子水炖鸡对于大多数人群都有补益作用。

生命之光传递者

18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脾肾虚失眠多梦吃什么好?

脾肾虚失眠多梦可以食用莲子、芡实、山药、黑芝麻、燕麦等食物来缓解症状。 这些食物具有滋补作用,能够平抑心火、滋养心血,改善因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同时,适量食用这些食物可以辅助治疗脾肾阳虚所致的失眠多梦。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食物并不能替代药物治疗。针对脾肾虚引起的失眠多梦,饮食调理的同时,还可配合医生服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中成药物进行调理。

医者荣耀

18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脂肪肝的中药治疗有效吗?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中药治疗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常用的中药包括柴胡、茵陈、黄芪、丹参、泽泻等。 1. 柴胡:适用于肝郁气滞型脂肪肝,具有疏肝解郁、升阳和胃的功效。 2. 茵陈:可用于湿热黄疸型脂肪肝,具有清利脾胃肝胆湿热而退黄的功效。 3. 黄芪:适用于脾肾亏虚型脂肪肝,能补中益气、健脾利水。 4. 丹参:对脂肪肝伴有血液循环不畅的情况有帮助,能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5. 泽泻:适用于脾虚湿盛型脂肪肝,有利水渗湿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治疗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定期监测肝功能。

绿色医疗倡导者

17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椰子水炖鸡真的有那么多功效吗?

椰子水炖鸡是一种传统的食疗方法,其功效备受关注。椰子水具有益气养阴、利尿、养颜美容的功效,而鸡肉则能补充人体的肾阳。因此,椰子水炖鸡可以达到阴阳双补的作用,特别适合肾阴阳两虚的患者。 肾阴阳两虚的患者常表现为腰膝酸软、乏力、口干,伴有畏寒肢冷等症状。椰子水炖鸡可以帮助改善这些症状,起到补益作用。 此外,对于脾胃亏虚的患者,椰子水炖鸡同样适用。其阴阳双补的特性使得绝大多数人群都能从中受益。

健康驿站

15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脾胃阳虚导致胃肠不通,如何调理?

脾胃阳虚导致的消化不良,确实会导致胃肠不通,不排气,大便不畅的症状。 中医认为,脾胃阳虚会导致脾胃功能减弱,无法正常运化水谷精微,从而引起消化不良。治疗方面,建议您前往中医院找专家进行辨证论治,通过中药调理、艾灸等方法改善脾胃功能。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喝中药、艾灸神阙、天枢、大横、足三里和太溪穴等方法来调理脾胃,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

医疗星辰探秘

17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隐私保障 · 不满意可随时结束咨询 · 全程无推销
去咨询
plus免费
AI医生助手

AI智能健康助手

在线服务中
24小时 24小时响应
智能诊断 智能症状分析
专业保障 专业医疗保障
扫码咨询 扫码咨询
推荐医生
王军

副主任医师

中医男科

三甲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体癣(262例) 肾虚症(57例)
专业擅长:阳痿早泄,肾虚,勃起困难,勃起不坚,中途疲软,射精快,敏感时间短,遗精滑精,少精弱精,尿黄,尿频尿急,尿分叉,尿等待,前列腺炎,乏力,没力气,没精神,耳鸣耳聋,脑鸣,失眠症,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睡眠障碍,失眠多梦,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神经衰弱,肝血不足,肾精亏虚,不育症,湿热下注,阴虚阳虚,脾虚,脾胃虚寒症,射精无力,气血两虚,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频,尿急,阴囊潮湿,尿道灼热,肾虚,阴虚火旺,脾肾阳虚,肝阴气郁结,气滞血瘀,下焦湿热,中气不足,湿气重,痰湿,便秘,大便粘腻,心悸不寐,口臭出汗,五心烦热,补气养血,祛湿排毒,肾阴虚,气血不足,疏肝健脾,疏肝益阳,腹泻,清肝明目,消食,肝肾亏虚,补肾,补脾养肝,补肾活血,脾肾阳虚,脾胃虚弱虚寒,养血排湿气,阴阳两虚,肝郁脾虚,补血益气,胃寒,肝火旺盛,滋阴降火,脾胃湿热,肝血不足,肝郁气滞,养肝明目,心肾不交,胃火,湿寒,舌苔厚,
好评率:99% 接诊量:5488
张辉

主治医师

中医内科

三甲
河南省中医院
肾虚症(539例) 脾虚(373例)
专业擅长:男性早泄、阳痿、勃起不坚、勃起困难、不育、不孕、前列腺炎、性功能障、勃起不坚射精过快等情况及中医辨证,口臭、舌苔白厚、有齿痕、大便不成型、大便黏、脾虚(健脾补气、温肾健脾)、肾虚(阳虚、阳虚体质、四肢厥冷、温补肾阳、滋阴潜阳、补阳益气、散寒止痛、温阳行气、温阳活血、温阳散寒、温肾散寒、补肾固冲,湿热体质,怕热,多汗,盗汗,阴囊潮湿等症状的中医治疗
好评率:100% 接诊量:2185
李颖飞

副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三甲
河北燕达医院
肝病(505例) 脾虚(425例)
专业擅长: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导致的湿热、大便黏腻不爽、各种口臭、胃肠镜报告解读、前列腺炎、烦躁多梦、心悸、便秘、腹泻、腹胀、乏力困倦、寒湿导致的关节酸痛、咳嗽、头痛、耳鸣、盗汗、阴虚火旺、自汗、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胃炎、胃溃疡、气血亏虚、肥胖、食欲不振、肠易激综合征、虚劳、性功能障碍等。
好评率:99% 接诊量:92407
健康小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