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于 | 胡大一大夫公众号
近接诊一位72岁男性患者,老人坐在病床上,面部毫无表情。女儿代述病史。
2017年患者因走路快时气短,到某省会最大的医院看病。门诊医生问诊三言两语,就开了住院条。办完住院手续,主管医生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说是冠心病,需冠状动脉造影,做支架。女儿签了知情同意书。
次日患者被送入导管室,两小时后,被从导管室推出来。手术医生告诉患者女儿,造影发现有支血管狭窄75%,是需要放支架的。但就在告诉患者,下一步要放支架时,突然发生了“不良反应“,表现为四肢僵直,但查了心电图和肌钙蛋白都正常,也无过敏反应。
由于没有病历复印资料,也无造影光盘,无法知晓什么血管的什么部位狭窄了75%。问患者当时什么场景,患者说听说要放支架了,马上感到腹胀,四肢僵硬,动弹不得。医生最后终止了手术。
由于医疗信息不对称,患者与女儿都认为支架是必须放的,而因为“不良反应”,支架没放成,心中一直很纠结。因为术前医生讲了“顺口溜”,不放支架可能随时心肌梗死,随时猝死。
患者此后三天两头到当地医院看病。老伴不理解,认为他是没病装病。而患者本人感到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开始是快走时气短,现在正常散步稍久,也有气短。近来夜间不能平卧。最终,在县医院查超声心动图,左心室扩大,舒张末直径67mm,左心室射血分数33%。
经利尿,规范使用治疗心力衰竭药物,症状明显减轻,可平卧(我见到的枕头很低)入睡。走路时气短明显减轻,左室射血分数上升到44%。两肺没有啰音,下肢不肿,肝脏不大。但几乎每晚后半夜突然警醒,大汗,濒死感,需马上坐起十多分钟。医生认为是急性左心衰,但肺部无啰音,发作后仍可平卧入睡。
到医生办公室进一步了解病情,进一步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线索:①患者曾被医生预约做磁共振,一进入封闭空间,立即心悸、胸闷、大汗、濒死感,只好终止了检查;②患者不敢乘电梯;③不敢乘飞机,一生仅乘坐过一次飞机,有六位亲属“保驾护航”,之后再未敢乘过飞机;④年青时很上进要强,年龄大了,身体越来越差,心情很低落,加上老伴总说他没病装病,心里很不愉快;⑤支架没放成,担心心脏出意外。
问诊到了这一层面,一切都真相大白了。患者“双心”都有问题。心脏病不是冠心病,而是扩张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第一次入院,应认真问病史,查体,做无创伤成本不高的超声心动图,而不是一心想的都是冠心病与支架!75%的狭窄不需支架,但医生对患者传达的信息支架是他的救命稻草。患者的另一个“心”是心病,焦虑、焦虑的急性发作——惊恐和兼有抑郁。“奇怪”的“不良反应”与做磁共振时的反应,近期半夜坐起大汗和濒死感实际是另一个问题——惊恐。
疫情期间,我已走了30多个市县。我发现尽管自1995年我就开始倡导推广“双心”医学,但至今仍有众多心内科医生不重视,不认真学习精神心理常识。因此根本不会识别本不奇怪,却被认为“奇怪”的“不良反应”。这个“奇怪”的“不良反应”,虽让患者躲过了一个不必要的支架,但患者从医生的“顺口溜”中坚信不疑认为自己需要做支架,没做成,天天心有不安,担心心脏出意外。这是什么?医源性的伤害!
心血管医生不认认真真学习精神心理常识,难以尊重患者的感受,体贴患者的疾苦,而且往往做很多高成本有创伤的不必要的检查与治疗,使患者的病情冰上加霜,钱没少花,手术没少做,病越治越重!
看好病一定从问诊入手。任何医学教科书的第一部分一定是症状学。问诊不仅仅是对病情的详细调研,也是医患第一次见面感情的交流。要一问病情,二问心情,三问工作生活经历和事件,四谈谈性格。我们才能全面深入了解一个被病痛折磨的人。
而现在的医疗,已忽略了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问诊环节。症状学一旦被省略,医生就是在粗枝大叶,盲人摸象看一个具体器官的病变,连病都没看明白,何况看病的人。近30年来,我们培养了大批会放支架,会安起搏器,会做射频,会开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技术高手,能工巧匠,高级工。缺失了医学的体贴、同情与温暖,医学就会变的越来越冰冷。

文章 胡大一:心脏病患者,还能过性生活吗?

胡大一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文章 顶级医生解密降脂药真相,看后全家受益

胡大一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文章 顶级医生解密降脂药真相,看后全家受益

胡大一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文章 心内科泰斗胡大一: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太多

胡大一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文章 猝死发生前,身体会有什么特殊感觉

胡大一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文章 故事:对可降解支架的追求到恐惧

胡大一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文章 重要信息提醒——他汀不是肝肾毒药

胡大一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文章 漫画浅谈:过好慢病人生,降压降脂一个都不能少

胡大一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文章 说一说什么是“双心医学”,有哪些症状?

胡大一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文章 孩子频繁大叹气、深呼吸,究竟是啥原因?

胡大一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轻型心肌炎患者,担心是否患有心房心肌病及房颤风险。患者男性43岁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总交流次数:38

胡大一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我在23年11月28号做了房间隔缺损封堵手术,但失败了。现在每天都有不舒服的感觉,想知道是否需要开胸封堵,会不会有生命危险?患者男性43岁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总交流次数:16

胡大一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胸闷不适、喘息、心悸,怀疑冠心病,已服用中药和西药。患者男性46岁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总交流次数:18

胡大一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