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哮喘的五个认识误区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急诊科吕医生
急诊科吕医生

哮喘表现为反反复复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等症状。

 

通常在运动后加重,夜间或凌晨加剧,多数人可以自行缓解或者经过治疗后缓解。

 

正是因为它可以自行缓解的这一个特点,导致很多患者不重视全程管理,从而忽视了它的潜在危害。

 

误区一:哮喘可以自愈

 

哮喘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一些儿童在6岁之前就出现了第一次的哮喘发作。

 

 

随着生长发育和自身免疫系统的成熟,部分哮喘儿童的症状会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但缓解率并不是百分之百。部分儿童长大后可以摆脱哮喘症状,

 

容易误以为哮喘已经自愈。然而在未来接触到某些过敏原或诱发因素时,仍然可能出现哮喘复发。

 

误区二:哮喘治不好,治疗没有用

 

哮喘是一种难缠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目前还无法根治。

 

因此,部分患者会产生消极情绪,动摇治疗的信心。

 

实际上,通过规范的治疗和科学的管理,哮喘患者的症状可以消失,

 

这样就可以避免急性发作导致死亡,也可以避免长期的炎症导致肺部结构发生不可逆改变,从而损伤肺功能。

 

误区三:症状消失就停药

 

大部分患者在哮喘急性发作时会特别紧张,都能积极配合治疗。

 

而一旦胸闷、喘息、气急或咳嗽等症状得到了控制,就立马放松警惕,

 

甚至认为只要“不喘”或“不咳”,病就好了,就没必要再用药了。

 

其实,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所致。在急性发作期使用药物后,虽然症状消失了,

 

但是气道炎症仍然持续存在,如果擅自停药,炎症会进一步加重,气道和肺功能会进一步受到损害。

 

因此,哮喘急性期发作症状一旦被控制住,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维持治疗。

 

治疗期间还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复查时医生会根据当前哮喘控制的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切勿自行停药。

 

误区四:吸入激素副作用大

 

目前,吸入糖皮质激素是控制哮喘的首选药物。很多患者一听说激素就十分排斥,担心激素的副作用太大。

 

其实,吸入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每次吸入的剂量非常小,

 

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量就更少,引起全身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小于口服或注射激素。

 

因此,吸入糖皮质激素比口服、注射糖皮质激素安全很多。

 

 

如果日常不用吸入激素好好控制哮喘,等到严重住院时,将不得不使用口服或注射激素,得不偿失。

 

当然,药品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较常见的副作用是喉咙痛、

 

声音嘶哑及鹅口疮,通过吸入后漱口或洗脸可以有效的减少相关副作用的发生率。

 

误区五:乱用抗生素

 

有些患者可能会认为,既然哮喘发作是因为气道存在慢性炎症,那么,有炎症就应该使用抗生素来消炎。

 

实际上,不是所有炎症都需要用抗生素,引发哮喘的气道炎症和细菌感染无关。

 

诱发哮喘的因素很多,其中细菌感染只占极少的一部分。因此,大多数患者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只有当患者有明确的细菌感染证据时,才需要使用抗生素,否则都属于乱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医生列表
吴炜头像
吴炜 3 可开方
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
好评0.9998 | 接诊量181283
擅长: 上呼吸道感染,新冠病毒感染,支气管炎,肺炎,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20.0
问医生
钟家蓉头像
钟家蓉 3 可开方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内科
好评0.9989 | 接诊量6343
擅长: 1.如慢性咳嗽,哮喘,鼻炎等儿童呼吸道疾病 。 2.如川崎病,原因不明胸痛、胸闷、叹气、乏力等儿童心脏疾病。 3.腹泻、腹痛、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营养缺乏等消化营养等疾病。
¥109.0
问医生
余更生头像
余更生 3 可开方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内科
好评0.9936 | 接诊量5162
擅长: 在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处在生长发育评估,同时在如小儿矮小症与性早熟等问题上,也有深入的研究。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及介入治疗最佳时期的选择提供决策的依据。此外,他还精通川崎病的长期随访治疗、小儿心肌炎、各种类型的早搏、心力衰竭、心肌病及胸痛的诊断与治疗,对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如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炎,支原体感染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腹泻、消化不良等)也是擅长与诊断与治疗。 同时,还利用其39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精准解读各学科和各专业的检查报告。通过系统化的分析,他能够对医学常见问题及复杂疑难杂症做出科学的决策,这种临床专业经验与科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能够为患者提供完整且精准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79.0
问医生
王凌艳头像
王凌艳 3 可开方
遵义市妇幼保健院 小儿内科
好评0.9965 | 接诊量24318
擅长: 擅长诊治各类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比如儿童哮喘,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急性喉炎伴梗阻,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肺炎,咳嗽变异性哮喘等等
¥50.0
问医生
吴寿全头像
吴寿全 3 可开方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呼吸内科
好评0.9993 | 接诊量17252
擅长: (年龄要求14岁至90岁)呼吸内科常见症状:新冠肺炎,咳嗽,咳痰,咽喉痛,胸痛,感冒,咯血,胸闷,喘气,气短,呼吸困难,鼻炎,鼻塞,流鼻涕,发热,低热,头晕,头痛,胸部不适。常见疾病:流感,支气管炎,肺炎,肺小结节,肺结核,肺栓塞,条索影,肺癌,慢阻肺,肺气肿,肺大泡,哮喘,戒烟。
¥35.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大家还在看
痛风诊断误区有哪些 你需注意的三大诊断误区

痛风诊断误区有哪些 你需注意的三大诊断误区

#概述
彭淼云
彭淼云
大众对孤独症的九大误区

大众对孤独症的九大误区

#儿童 #概述 #康复训练 #心理
APKU北医脑健康
APKU北医脑健康
过敏性鼻炎的四个治疗误区

过敏性鼻炎的四个治疗误区

#患病护理 #耳鼻喉头颈外科 #药物治疗 #过敏
耳鼻咽喉小知识
耳鼻咽喉小知识
肝癌疾病的认识误区有哪些?

肝癌疾病的认识误区有哪些?

#疾病概述 #肿瘤科
肝病知识
肝病知识
对病毒性肝炎认识的几个误区

对病毒性肝炎认识的几个误区

#疾病治疗 #患病护理 #普通内科
京东互联网医院
京东互联网医院
8成乙肝患者都有这3个认识误区,不妨了解一下

8成乙肝患者都有这3个认识误区,不妨了解一下

#预防 #检查 #保健
药师方健
药师方健
关于哮喘的三大误区,看看你中了没

关于哮喘的三大误区,看看你中了没

#居家 #运动 #患病护理 #药物治疗
京东健康
京东健康
孩子营养补充的5大误区,你知道几个呢?

孩子营养补充的5大误区,你知道几个呢?

#饮食营养 #养生知识
徐维盛
徐维盛
5个流传多年的养生误区,有人信以为真

5个流传多年的养生误区,有人信以为真

#保健 #养生知识
岐伯健康
岐伯健康
关于脑中风,这5大误区要避免,早知道早获益

关于脑中风,这5大误区要避免,早知道早获益

#老年 #概述 #预防
药师方健
药师方健
宝宝反复咳嗽气喘是怎么回事

宝宝反复咳嗽气喘是怎么回事

#过敏 #过敏 #儿童咳嗽 #呼吸道感染 #儿童咳嗽 #呼吸道感染 #儿童哮喘 #反复咳嗽 #过敏性疾病 #哮喘 #治疗 #哮喘 #治疗 #呼吸道疾病
过敏哮喘病的症状是什么

过敏哮喘病的症状是什么

#过敏性哮喘 #呼吸道疾病 #过敏性哮喘 #哮喘症状 #哮喘症状 #哮喘保养 #哮喘治疗 #日常保养 #哮喘治疗 #哮喘预防
肺功能阳性就一定是哮喘吗

肺功能阳性就一定是哮喘吗

#哮喘 #肺功能 #支气管激发试验 #支气管扩张 #过敏原 #哮喘 #肺功能 #支气管激发试验 #过敏原 #慢阻肺 #糖皮质激素 #β2受体激动剂 #呼吸内科 #糖皮质激素 #β2受体激动剂 #呼吸内科 #支气管舒张试验 #日常保养 #支气管舒张试验 #哮喘治疗 #日常保养
支气管哮喘可以跑步吗

支气管哮喘可以跑步吗

#运动 #雾霾 #治疗 #跑步 #寒冷天气 #哮喘发作 #日常保养 #哮喘发作 #运动量 #哮喘治疗 #日常保养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 #吸入药物
哮喘可以吃鸡蛋吗

哮喘可以吃鸡蛋吗

#鸡蛋 #过敏 #哮喘鸡蛋 #哮喘 #饮食 #豆浆 #哮喘豆浆 #哮喘过敏 #哮喘饮食 #哮喘治疗
哮喘的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

哮喘的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

#痰液检查 #哮喘诊断方法 #哮喘 #检查 #哮喘诊断 #哮喘检查项目 #诊断 #哮喘检查流程 #血液检查 #哮喘检查
得了支气管炎哮喘怎么办

得了支气管炎哮喘怎么办

#预防 #预防 #治疗 #治疗 #药物治疗 #支气管炎哮喘 #支气管炎哮喘 #儿童哮喘 #症状 #护理 #症状 #护理 #日常护理
咳嗽变异性哮喘严重吗

咳嗽变异性哮喘严重吗

#哮喘 #气道阻塞 #炎症 #治疗 #饮食 #支气管扩张剂 #肺部疾病 #支气管扩张剂 #肺部疾病 #哮喘症状 #哮喘日常保养 #咳嗽变异性哮喘 #日常保养 #咳嗽变异性哮喘 #哮喘治疗 #哮喘饮食 #哮喘预防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 #哮喘治疗费用
哮喘可以怀孕吗

哮喘可以怀孕吗

#哮喘 #哮喘孕期保养 #怀孕 #哮喘怀孕 #孕期 #哮喘药物 #哮喘药物孕期 #哮喘孕期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 #哮喘孕期
咳嗽变异性哮喘多久能治好

咳嗽变异性哮喘多久能治好

#哮喘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过敏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咳嗽变异性哮喘 #咳嗽变异性哮喘 #哮喘治疗 #过敏性疾病 #日常保养
哮喘 患友问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药品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