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心脏疾病很凶险,容易引起心脏骤停

副主任医师丁彬彬·丁彬彬,副主任医师,株洲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丁彬彬
丁彬彬,副主任医师,株洲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一个人在短短两个月内突然晕厥两次,却一直认为医生就是想骗他的钱,因此拒绝医生的好意,医生在痛心之余,只能说,既救不了人,也救不了心。

21岁的小金,是一名高校大学生,在第一次晕厥的时候,他被救护车送进了医院,通过检查,医生告诉他,他罹患的是窦性停搏

医学上对窦性停博的定义是窦房结不能产生冲动,确定是否为窦性停博,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心电图检查,一般来说,如果心电图表现为在较正常PP间期显著长的间期内无P波发生,或P波与QRS波群均不出现,长的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则可以诊断为窦性停博。

窦性停博属于心律失常的一种类型,发生窦性停博的患者并不一定都有心脏器质性疾病,但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颈动脉窦过敏均可导致窦性停博的发生。

另外,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窦房结变化与纤维化,脑血管意外,应用洋地黄类药物,也含有可能引起窦性停博,但不管哪种病因,一定不能忽视窦性停博的危害。

医生说,过长时间的窦性停博,患者可出现短暂意识障碍或晕厥,严重者甚至可以发生Adams-Stokes综合征,它被称为阿-斯综合征,是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从而导致严重的脑缺血表现。

如果持续的Adams-Stokes综合征得不到有效处理,患者很有可能因此毙命。

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21岁的小金短短两月内晕厥两次,医生一直建议安装心脏起搏器,到目前为止,这是控制窦性停博最有效的方法,心脏起搏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在心率非常慢的情况下,起搏器开始辅助心脏工作,从而提高心率。

心脏起搏器的问世,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到目前为止,它的安全性也是很高的。

但是一个心脏起搏器所需不菲,即便是一般的也需要上万,而更好的,则需要更高的价钱。

小金因此认为医生就是想骗他的钱,还笑医生说骗错了人,自己只是一名大学生,哪里有那么多钱安装心脏起搏器,医生苦口婆心,依然无效,更被小金认为是没有医德!

最终,小金选择签字出院。

三个月后的一天,这个年轻人再次晕厥,只是这一次,死神再没给他翻身的机会。

等到医生赶到现场的时候,发现他已经停止了呼吸,颈动脉没了搏动,瞳孔散大,心电图为一条直线,他已经死去多时了,此时抢救毫无意义,也无力回天。

不要忽视缓慢性心律失常,正常人的心率为60-100次/分,低于60次/分应该高度重视,积极查明病因,如果心率低于45次/分,则可能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

很多缓慢性心律失常高发于年轻患者,有一些运动员也会出现,但越年轻越容易忽视,一旦发生Adams-Stokes综合征,则可能会致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常见症状#心血管内科#短阵房速
阅读数 9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症状有心悸、头晕等,可反复发作严重者可引发心脏骤停导致死亡治疗方式有药物、手术、介入治疗等简介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电信号)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明。症状表现[1,2]:通常缺乏典型症状,患者多有头晕、心悸、心慌、胸闷等症状。也有少数患者突然心跳骤停出现晕厥,严重者导致死亡。诊断依据[1,2]:诊断多依据心电图,而阵发性心律失常患者多依靠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有哪些类型[1,2]?1.窦性心律失常(1)窦性心动过速(2)窦性心动过缓(3)窦性停搏(4)窦房传导阻滞(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房性心律失常(1)房性期前收缩(2)房性心动过速(3)心房扑动(4)心房颤动3.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1)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2)房室交界区性逸博与心律(3)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4)房室交界区相关的折返性心动过速4.室性心律失常(1)室性期前收缩(2)室性心动过速(3)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5.心脏传导阻滞(1)房室阻滞(2)室内阻滞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1,2]?本病常见。生活规律,吸烟、饮酒,患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容易患有心律失常。是否可以治愈[1,2]?部分可治愈,可通过原发病的治疗、药物治疗、电复律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方法实现治愈或维持正常心律。但也有部分患者因恶性心律失常直接导致死亡。是否遗传[1,2]?部分有遗传倾向,存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是否在医保范围内?是
副主任医师丁彬彬·丁彬彬,副主任医师,株洲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程姝娟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