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视乙肝,一个病例告诉你真相!

副主任医师丁彬彬·丁彬彬,副主任医师,株洲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丁彬彬
丁彬彬,副主任医师,株洲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面对这个问题,很多人都说不喝酒不抽烟,坚持运动不就行了。

事实上,健康绝非如此简单,半年前,一名叫小齐的男性患者来到急诊室,他全身发黄,在灯光的照耀下,如同一个小铜人。

在医学上,皮肤发黄有一个专业的术语,叫黄疸,临床上能导致黄疸的疾病,主要来自于肝胆系统,因为肝脏是产生胆汁的地方,如果分泌和排泄产生了问题,就会导致胆汁淤积,这便是黄疸产生的重要病因。

随后的检查结果更让医生大吃一惊,30岁的小齐所罹患的竟然是晚期肝癌

得知自己的病情之后,小齐难以接受,失声痛哭。

众所周知,恶性肿瘤主要高发于老年患者,小齐如此年轻,而且平时不喝酒不抽烟,几乎每什么不良嗜好,为何癌症偏偏还找上自己?

倒是小齐周围的一些朋友,又是喝酒又是抽烟,肝脏却都比小齐的还好。

医生说,小齐虽然生活方式没有什么不健康,但是他却患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而且是大三阳患者,只是小齐并未引起重视,平时从未到医院检查过,也根本没有治疗过。虽然慢性乙肝不痛不痒,但在缺少密切监测的情况下,医生说很容易逐渐演变为肝硬化,肝癌。

这也是医学上所说的三部曲,研究发现,从慢性乙肝到肝硬化再到肝癌,往往数十年的时间即可,有些患者病情进展更快,可直接从乙肝转变为肝癌。

因为发现的太晚,小齐发现时已属于原发性肝癌晚期,因为肿块压迫肝门,导致了阻塞性黄疸,医生说,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非常差,大部分患者往往很难超过一年。

对于小齐来说,仅仅只是半年的时间,他就已经病入膏肓,再次来医院的时候,他已经骨瘦嶙峋,腹大如球,黄疸指数更是超过正常值很多倍。

入院后,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一周后,病入膏肓的小齐陷入昏迷,为了减轻他的痛苦,妻子哭着说不要抢救了!

要做到健康,除了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外,还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

慢性乙肝是一种需要密切监测的疾病,乙肝患者至少每年要进行一次肝功能,甲胎蛋白,乙肝病毒定量的检查,咨询专业的医生,看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防#保健#消化内科#慢乙肝#乙型肝炎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一种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急性损伤生活中非常常见,主要依靠体液、血液传播通过疾病预防和药物治疗,预后较好简介急性乙肝,即急性乙型肝炎,是由于近期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HBV),造成肝脏急性损伤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振、恶心、呕吐、腹痛、低热、黄疸等症状,半数患者可症状,故部分患者是通过体检发现感染了肝炎病毒。本病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血液、体液(如唾液、汗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和母婴等方式传播,急、慢性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为本病的传染源,预防当可造成疾病的传播,本病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如护肝药、免疫调节剂、抗病毒药物等,以恢复肝功能[1]。治疗及时,预防得当,预后较好。若未及时规范治疗,可引起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症状表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振、恶心、呕吐、腹痛、低热、黄疸等非特异性症状。诊断依据本病主要是通过病史(是否有乙肝患者接触史)、症状(乏力、食欲振、恶心、呕吐、腹痛、低热、黄疸)、体征(肝肿大,压痛,脾肿大等)及血液生化检查,显示乙肝病毒检测阳性,进行诊断[1]。急性乙肝有哪些类型?根据有发生黄疸分为2类[1]: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是否具有传染性?本病具有传染性。通过什么方式传染?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注射等)、体液传播(如唾液、汗液、精液等)、母婴传播(如胎盘、分娩、哺乳等)[1]。怎么预防?对供血者进行严格的筛查,做好血源监测,避免血液传播。推广一次性治疗用品(比如注射器、注射针头等),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比如手术刀片)要严格消毒灭菌。采取主动和被动免疫以阻断母婴传播。减少安全的性行为,尽量固定一个性伴侣,且做好性生活中的保护工作(比如佩戴安全套),及时进行身体检查。生活用具应专用,接触患者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我国1~59岁一般人群的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1]。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如护肝药、免疫调节剂、抗病毒药物等,以恢复肝功能。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副主任医师丁彬彬·丁彬彬,副主任医师,株洲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王超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