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可行气活血、散寒通经,3类疾病最适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越来越注重未病先防,而艾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视为养生疗法。宣传词中经常会提到:艾灸可提高免疫力,祛除寒湿之气,治疗宫寒不孕等。
在门诊上我也经常遇到腰腿痛的患者,从20岁到70岁年纪不等,有的通过CT、MRI检查确实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骨质增生等,但是也有部分患者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却仍然有腰腿痛,下肢怕冷的症状,在治疗上通常以针刺为主,还经常会有病人问到:“大夫,我这个是不是艾灸一下效果更好啊。”或者:“大夫,你咋不给我艾灸啊。”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艾灸呢?或者说哪种体质的患者更适合艾灸呢?
首先,艾灸是指用艾炷、艾条等点燃后作用于人体的穴位以达到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它既有艾的行气活血作用,又有火的散寒通经作用。中医上经常提到,有部分寒性的疾病,针刺效果不好时,可配合灸法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于艾灸的。
艾灸主要用于治疗这几类疾病:
一是虚寒类的疾病:如脾胃虚寒(腹泻、腹痛)等。
二是实寒证:如寒凝筋脉、血行不畅,引起的肢体疼痛,寒凝胞宫引起的宫寒不孕等。
三是中气不足、气虚下陷等疾病:如肛门脱垂、子宫脱垂等。这些患者大多素体偏寒,平素畏寒肢冷,少气懒言,遇寒加重,喜温喜暖,舌淡红或暗红,苔白腻或苔薄白,脉沉等。
当然除了这些疾病外,结合艾的温通作用与穴位的特殊作用,艾灸足三里、气海、关元、神阙等也可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未病先防的保健作用。
但对于部分素体阴虚者或者实热证的患者是不适合艾灸的。那么,什么是阴虚体质呢?阴虚者常表现为口舌干燥、心烦易怒、头发稀少、脾气急躁、夜间盗汗、手足心发热、小便量少、舌红少津,脉细数等。
实热证又包括哪些呢?主要指壮热烦躁,面红目赤,口舌生疮,咽痛红肿,渴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洪数、滑实等。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进行艾灸,无疑于火上浇油,更加伤及营阴或加重阳热之邪。
因此艾灸也应慎重,而且在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情况下不建议大家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