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性极强又容易被忽视的食物!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不药博士
不药博士

前几天,听到一个不好的消息,一个年仅28岁的小伙子,得了食道癌,分析原因竟是特别喜欢吃热的食物和烧烤。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有些食物强致肝癌,有些食物强致食道癌……


不药博士想给大家总结几个日常生活中,非常容易忽视,但是又致癌性极强的食物。只要记住了这些,就可以避免常见的一些致癌性的食物啦!

 

何为致癌物?

 

严格地说只是致癌的外部因素。这些外因大致可以分为化学致癌物、物理致癌物、生物致癌物和食物致癌物。化学致癌物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物理致癌物或致癌方式有慢性机械刺激、电磁场、X线、放射线、放射性物质等,都和癌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生物致癌物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能在人类或哺乳动物的机体诱发癌症的物质。确定一种物质是否具有致癌作用,主要通过动物实验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致癌物根据性质可分为化学性致癌物物理性致癌物和生物性致癌物。

 

致癌力度不分先后


1、发霉的食物

 

日常生活中中,特别是老一辈人,不舍得浪费,馒头发霉了不愿意丢掉,就把他吃掉。水果、蔬菜张毛了,切掉坏的,继续吃。食物发霉所产生的黄曲霉素是肝癌的强力诱发剂。所以提醒一下家人,以后发霉的食物就不要吃了。

 

2、 含亚硝酸盐丰富的食物

 

亚硝酸盐存在于腌制的食物,比如腌菜、咸蛋、咸鱼等,亚硝酸盐的含量非常高,另外,隔夜菜,特别是含有叶片类丰富的隔夜菜中也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

 

3、 含有苯并芘的食物,通常指的是烧烤和熏制食物

 

常吃烧烤的危害想必大家都已经很清楚了,熏制食物包括熏肉熏鱼等,也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苯并芘,这种物质累积多了,会诱发食管癌和胃癌。

 

 

与食物有关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也能致癌!

 

1、 特别喜欢吃油炸的食物,比如炸鸡腿。问题不在鸡肉本身,而在于反复使用的油!所以自家炸的鸡腿就问题不大,因为自家的油反复用的概率比较小。

 

2、 有的人甚至不吃饭,也要吸一支烟!吸烟的危害就更不用多说了。

 

3、 只吃红肉,不吃白肉。这种人群患癌的概率也比正常人高。也是亚硝酸盐的原因。

 

当然,是否致癌也要看个人体质,和所摄入的致癌物的量。

 

随着身边癌症发病率的不断提升,大部分人已经不再单纯追求味觉的享受了,吃之前多少都会想想对健康的影响。

 

欢迎关注不药博士!祝您健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医生列表
黄秀萍头像
黄秀萍 3 可开方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消化内科
好评0.9974 | 接诊量8423
擅长: 常见消化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治,如胃食管反流病、幽门螺旋杆菌、胃炎、消化道出血、肝炎、脂肪肝、胰腺炎、克罗恩病、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炎症性肠病、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直肠癌、肝硬化、门脉高压、胃息肉、肠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管状腺瘤、上皮内瘤变、不典型增生、原位癌、Barrett食管、痔疮、直肠炎、贲门失迟缓、裂孔疝、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流性食管炎、ESD、EMR、黄疸、腹水、烧心、反流、反酸、HP、转氨酶升高、转氨酶偏高。
¥100.0
问医生
李学头像
李学 3 可开方
中日友好医院 中医肿瘤科
好评1.0 | 接诊量266
擅长: 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疗 1、消化道恶性肿瘤(胃癌、结肠癌、直肠癌、食道癌、胰腺癌、肝癌等);2、 肺癌;3、 乳腺癌;4、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5、肾癌、鼻咽癌;6、癌性胸腔积液、腹腔积液 、癌性疼痛。临床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中医药配合放疗、化疗及生物靶向治疗减毒增效,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200.0
问医生
屈涛头像
屈涛 3 可开方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好评1.0 | 接诊量114
擅长: 20多年临床工作经验,擅长食道癌,肺癌,胃癌,肠癌,肝胆,胰腺癌,等恶性肿瘤化疗,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以及对PD1/PD-L1免疫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180.0
问医生
张颖一头像
张颖一 3 可开方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肿瘤内科
好评1.0 | 接诊量804
擅长: 胃癌、肠癌、乳腺癌、食道癌、胰腺癌、肺癌精准诊疗,注重毒副反应处理及人文关怀。
¥66.0
问医生
殷欣头像
殷欣 3 可开方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肿瘤内科
好评0.0 | 接诊量0
擅长: 肝癌 胆管癌 转移性肝癌的(胆囊癌 结肠癌 直肠癌 胃癌 胰腺癌 食道癌 神经内分泌瘤 鼻咽癌)介入 化疗消融 及靶向及免疫治疗;良性肝占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甲胎蛋白升高鉴别诊断;乙型肝炎的诊治
¥100.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食道癌 患友问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药品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