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唐思艾

胰岛素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1)

胰岛素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1)

很多人总认为使用 胰岛素基本没什么副作用,对小孩子也一样,其实,根据报道,使用胰岛素副反应还比较多的,因此,还是要了解一下胰岛素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低血糖反应: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最常见的原因,尤其多见于 1 型糖尿病儿童和青少年。常由于活动量太大,饮食减少或胰岛素剂量过大所致。低血糖的症状有饥饿感,头晕,虚弱,出虚汗,心悸,甚至出现神经症状,如定向失常,烦躁不安,语无伦次,哭笑无常,有时可更严重,甚而昏厥,抽搐,状似癫痫,昏迷不醒,以致死亡。1 型糖尿病儿童的家长应学会并教会儿童如何快速识别低血糖反应,并尽早给予处理。

对于神志清醒并能吞咽的患者,应尽早进食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面包,馒头,糖果或糖水以缓解,但不宜一次食用过多,防止血糖波动较大,一般建议给予 15-20 克的碳水化合物即可,10-15 分钟后再次复测血糖,若仍未达标,可再次给予。

对于清醒但不能吞咽,或病情较重,神志不清的患者应立即送往医院,如有条件,应尽快静脉注射 50% 葡萄糖 40 毫升以上,继续滴 10%葡萄糖直到患者清醒,必要时,可以先注射胰高血糖素和氢化可的松,以尽快升高血糖,防止病情加重。

当低血糖反应消失后必须谨慎分析病情,适当调整胰岛素剂量,以防再发。

2.过敏反应:少数儿童在注射胰岛素后有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紫癜,极个别有过敏性休克。这可能与胰岛素本身或其制剂不纯有关。一般病情不甚严重,口服抗过敏药物即可缓解,如反复发生或病情加重时,可以考虑更换为纯度更高的胰岛素,或更换其他类型的胰岛素,并加强抗过敏治疗

3.胰岛素性水肿: 1 型糖尿病儿童在未治疗之前,由于 尿量明显增加,人体处于脱水状态,注射胰岛素后血糖逐渐平稳,脱水现象改善,出现人体内水分残留较多。另外,胰岛素本身具有水钠潴留作用。为此,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可出现水肿,常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即可缓解。

4.屈光失常:注射胰岛素后,不少患者感觉视物模糊,这是因为治疗后血糖迅速下降,影响眼球内晶体及玻璃体内渗透压,使晶体内水分逸出而屈光率下降,发生远视。一般都是暂时性,随着血糖浓度的逐渐恢复正常。会迅速消失,不致发生永久性改变。

(未完待续)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文章 推荐糖友的菜谱4:苦瓜炒牛肉

苦瓜炒牛肉 原料:牛肉50克,苦瓜150克,植物油6克,淀粉1 克,料酒,豆鼓,酱油,盐,姜,蒜,味精适量。 制作方法: 1.牛肉切片放入碗中,加入精盐,酱油及少许水拌匀上浆。苦瓜去瓤后,切成片焯一下,捞出控水。蒜拍成泥,姜切成末。 2.炒锅放入植物油烧热,倒入牛肉片,迅速拨散待熟即盛出。原锅留底油4克放入豆豉,蒜泥和姜末煸炒一下,放入牛肉片和苦瓜翻炒,最后加入料酒,味精翻炒均匀即可。 推荐理由:苦瓜对糖尿病患者的保护作用已经在多家杂志刊登,配合牛肉烹调能够减轻其苦味并增加肉的鲜味。

唐思艾

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154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发现儿童血糖高了,是否就是1型糖尿病

儿童一般会在以下三种情况检测血糖: 常规体检 她或他是个小胖子,父母或其他亲人担心会得糖尿病,所以测定血糖 孩子确实有明显的不舒服感,比如消瘦、口干、喝水较多,这时候也会考虑检测血糖 但无论哪种情况,要明确诊断是否是糖尿病需要两类重要依据: 孩子的静脉血糖必须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或随机血糖达到了 11.1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 2 小时血糖达到了 11.1mmol/L.此处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看静脉血糖,普通血糖仪所测的血糖不可作为糖尿病诊断的依据 除开血糖达到了糖尿病的标准外,还必须具备 1 型糖尿病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年龄较小,起病很快,一般几天到数个星期,“三多一少”的症状明显,包括口渴,喝水多,小便量明显增加,体重明显下降,血中的抗体阳性,如胰岛素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和胰岛细胞抗体阳性,尤其后二者 因此,判断儿童是否有糖尿病,必须首先判断血糖是否达标,另外,还要具备提示 1 型糖尿病的症状和其他依据。仅仅血糖增高,尤其是手指血所测的末梢血糖增高,还不足以说明这个孩子得了 1 型糖尿病。

唐思艾

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151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推荐糖友的食谱7:枸杞鸡汁玉米羹

枸杞鸡汁玉米羹 原料:嫩玉米粒100克,枸杞子15克,鸡蛋一个,鸡汤1000毫升,淀粉少许。 制作方法:将嫩玉米粒蒸熟并压烂,放入鸡汤中煮熟。加入枸杞子煮5分钟,勾芡,用蛋花调味后即可食用。 推荐理由:玉米性甘味平,有调中和胃,利尿排石,降脂,降压,调节血糖的作用。玉米粒中含有淀粉,维生素,胡萝卜素和一定量的油酸和亚油酸,及丰富的膳食纤维。长期食用玉米粒,对健康十分有利。

唐思艾

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150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1型糖尿病有什么特点?

不同于成人多发的 2 型糖尿病,1 型糖尿病具有如下特点: 1.1 型糖尿病年龄较低,主要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 2.1 型糖尿病发病的速度较快,从出现不适症状开始到医院就诊,明确 1 型糖尿病诊断的时间,一般多在 3 个月内。 3.治疗必须使用 胰岛素。 4.发病后治疗一段时间,胰岛素使用剂量逐渐减少,少数甚至不再使用胰岛素,进入了“缓解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蜜月期”。缓解期短则数周,长则可至 1 年余,不同儿童之间的差别较大。 5.缓解期后常因为饮食不当,感染和青春期发育出现病情加重,胰岛素用量明显增加。

唐思艾

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152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推荐糖友的菜谱3:清炒鱼笋片

原料:草鱼50克,肉笋75克,植物油4克,姜,淀粉,料酒,葱,盐,香油少许。 制作方法:1.鱼肉切片,用水淀粉抓一下,笋洗净切成片,用开水焯一下备用,葱切丝,姜切末。 2.油烧热,爆香葱丝,姜片炝锅,再加入笋片炒,然后加入鱼片,盐,料酒翻炒出锅即可。 推荐理由:笋片可以遮盖鱼腥味道,并添加一丝清香。同时笋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利于控制血糖。

唐思艾

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153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有什么不同?

儿童和青少年也可患 2 型糖尿病,尤其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运动的减少。对血糖增高的青少年,行注意鉴别究竟是患何种类型糖尿病。二者的主要区别如下: 1. 年龄不同:1 型糖尿病主要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2 型则以成人为主。但由于目前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肥胖型的儿童患 2 型糖尿病也越来越多,不可一概而论。一般而言,患有 2 型糖尿病的儿童和青少年大多都是肥胖者。 2. 起病急慢性程度不同:1 型糖尿病起病急,几天内就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2 型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没有症状,或仅有少数不典型的症状,如乏力,情绪低落等,直到血糖高到一定程度才出现明显的症状。 3. 家族史不同:1 型糖尿病往往没有 1 型糖尿病家族史,2 型糖尿病常有 2 型糖尿病家族史。目前研究发现,子代糖尿病的发病年龄较上一辈提前了 10-20 年不等。 4. 血中抗体不同:1 型糖尿病的儿童血中抗体常为阳性,2 型糖尿病几乎都为阴性。 5. 血中胰岛素水平不同:1 型糖尿病儿童血中的胰岛素水平很低,即使是在葡萄糖刺激后依然如此,而 2 型糖尿病儿童的胰岛素水平可能高于正常。 6. 治疗方法不同:1 型糖尿病必须注射胰岛素治疗,2 型糖尿病的儿童首先选择是生活方式调整,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一段时间后可出现血糖逐渐好转。 7. 长期的并发症不同:1 型糖尿病主要带来的危害是更多地影响了眼底,肾脏,心肌等小血管,2 型糖尿病更多地是合并高血脂,肥胖,出现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大血管病变。

唐思艾

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151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推荐糖友的菜谱6:年糕炖板鸭

年糕炖板鸭 原料:年糕250克,板鸭一只,西兰花400克,胡萝卜250克。 制作方法: 1.将板鸭用清水浸泡12小时,去除咸味,再凉水下锅,水开后去除杂质和腥味。 2.年糕,西兰花用开水焯烫,捞起备用。 3.砂锅入水,烧开后放入板鸭,转小火炖100分钟,至汤变成奶白色再放入年糕炖20分钟。 4.最后放入西兰花和胡萝卜炖3-5分钟即可。 推荐理由:此菜荤素搭配,亦菜亦饭。鸭肉味甘,有养胃,补肾,止咳化痰之效。搭配上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被誉为“蔬菜皇冠”的西兰花和适合糖尿病病人食用的胡萝卜,营养全面,美味可口。

唐思艾

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154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谈虎色变的”1型糖尿病

活泼可爱的小强,因为恶心,呕吐被送进医院,经过检查确诊为1型糖尿病。这个九岁的孩子一下子变得不知所措,他的父母更是心急如焚,到处打听名医验方,希望能够让小强拿掉糖尿病的帽子… 1型糖尿病曾经被称作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者青少年糖尿病。之所以称为青少年糖尿病,是因为它在35岁之前发病,更常见的是幼儿或学龄期发病,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也就是说患儿从发病开始就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且终身使用,这是因为1型糖尿病病友体内绝对缺乏胰岛素。我们知道,胰腺中的胰岛β细胞合成分泌的胰岛素是人体内的主要降糖激素。1型糖尿病病友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出现“自己斗自己”的所谓“自身免疫”,体内的自身免疫反应会摧毁破坏产生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使糖调节失去平衡,导致血糖升高。 1型糖尿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10-14岁,其余依次为5-9岁,15-19岁,0-4岁。1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发病因素主要有两大方面: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发病时的年龄越小,遗传因素在发病中所占的作用越大,越容易传给下一代。1型糖尿病亲代传子代的垂直传递率虽然不高,但病友的同级亲属(同级亲属是指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发生1型糖尿病的机会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除了自身内在的遗传因素,外在环境因素在1型糖尿病的发病中亦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诱发自身免疫性胰岛β细胞损伤的外在因素包括:病毒感染,接触毒性化学物质,婴幼儿时母乳不够而食入过多牛奶。 有以下情况的儿童患1型糖尿病的风险高于一般儿童:一级亲属(父母或子女)患1型糖尿病,或者桥本氏甲状腺炎,Graves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婴幼儿期母乳喂养时间短,早期加用牛奶的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儿童,剖腹产的儿童,出生时体重过高(超过4千克)或者体重过轻(低于2.5千克)者。 目前,1型糖尿病儿童和青少年还必须接受终身胰岛素注射治疗。

唐思艾

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153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推荐糖友的菜谱5:营养大饼

麦麸 10 克,燕麦面 20 克,苦荞面(或荞麦面)40 克,酵母 3 克,鸡蛋一个,白芝麻少许。 制作方法: 1.鸡蛋打入碗中,加入麦麸,燕麦面,苦荞面(或荞麦面),酵母,加适量水,搅成糊状,撒上白芝麻,放置 10 分钟发酵。 2.将发酵后的面糊放在盘子里,摊成饼状,根据自己厨房设备情况可以选择以下其中一种做法: 放入微波炉,微波烘烤 6 分钟 烤箱预热 200℃,烤 20 分钟。 一道香喷喷的糖尿病营养大饼即可新鲜出炉。 推荐理由: 制作简单,食用方便 色,香,味俱全,增进食欲 富含粗纤维和膳食纤维素,低热低脂,增加饱腹感,又不增加热量。有效缓解和延后餐后血糖高峰,并增加肠胃蠕动,增加胃动力,减少便秘 呈弱碱性,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体内环境。

唐思艾

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154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1型糖尿病儿童为什么会出现酮症酸中毒呢?

1 型糖尿病的儿童出现酮症酸中毒有如下原因: 短时间内进食过多的含糖或淀粉高的食物。 运动量减少:如天气过热或过冷导致运动量减少。 胰岛素不足:忘记注射、注射量不足、体重增加未能及时调整用量等。 患病期间:儿童生病、外伤、手术等原因引起的生理性应激,此时,胰岛素所需剂量增加,如果没有适当调整用量,就会引发酮症酸中毒。 药物:使用糖皮质激素(如 地塞米松等)或生长激素等升糖激素。 情绪波动:生气,紧张,兴奋等。 青春期,月经期:此时,生长激素和性激素处于分泌高峰,使血糖增高,未能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易诱发酮症酸中毒。

唐思艾

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1517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