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T 可显示>2cm的肿瘤,可见胰腺形态变异、局限性肿大、胰周脂肪消失、胰管扩张或狭窄、大血管受压、淋巴结或肝转移等,诊断准确率可达80%以上。
2.超声 可发现晚期胰腺癌,胰腺局限性增大,边缘回声不整齐,呈火焰状,回声不均,声影衰减明显,胰管不规则狭窄、扩张或中断,胆囊肿大,可见肿瘤压迫周围大血管的现象。
3.超声内镜检查 超声胃镜在胃内检查,可见胃后壁外有局限性低回声区,凹凸不规整的边缘,内部回声不均匀;超声腹腔镜的探头可置于肝左叶与胃小弯处或直接通过小网膜置于胰腺表面探查。结合腹腔镜在网膜腔内直接观察胰腺或胰腺的间接征象,并行穿刺活检,胰腺癌检出率接近100%。
4.ERCP 除能直接观察十二指肠壁和壶腹部有无癌肿浸润情况外,可显示胰胆管受压以及主胰管充盈缺损和移位,诊断正确率可达90%。直接收集胰液做细胞学检查及壶腹部活检做病理检查,可提高诊断率。必要时可同时放置胆道内支架,引流以减轻黄疸,为手术做准备。
5.MRCP 是无创性、无需造影剂即可显示胰胆管系统的检查手段,显示主胰管与胆总管病变的效果基本与ERCP相同。但缺点是无法了解壶腹等病变,亦不能进行微创治疗。
6.X线钡餐造影 可间接反映癌的位置、大小及胃肠受压情况。胰头癌时,十二指肠曲扩大或十二指肠降段内侧呈反“3”形等征象。
7.选择性动脉造影 经腹腔动脉做肠系膜上动脉、肝动脉、脾动脉选择性动脉造影,对显示胰体尾癌可能比超声和CT更有效。其显示胰腺肿块和血管推压移位征象,对于小胰癌(<2cm)诊断准确性可达88%。有助于判断病变范围和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二)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在超声内镜、经腹壁超声或CT定位和引导下,或在剖腹探查中用细针穿刺做多处细胞学或活体组织检查,确诊率高。
(三)血液、尿、粪血清胆红素升高,以结合胆红素为主。血清碱性磷酸酶、γ-GT、LDH、亮氨酸氨基肽酶、乳铁蛋白、血清核糖核酸、5'-核苷酸酶等可增高。胰管梗阻或并发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可升高。葡萄糖耐量不正常或有高血糖和糖尿。重度黄疸时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阴性,粪便可呈灰白色,粪胆原减少或消失。有吸收不良时粪中可见脂肪滴。
【治疗】胰腺癌的治疗仍以争取手术切除为主。对不能手术者常作姑息性短路手术、化学疗法和放射治疗。
(一)外科治疗因早期诊断困难,一般手术切除率不高,约21.2%~55.5%,且手术死亡率较高。
(二)内科治疗晚期或手术前后病例均可进行化疗、放疗和各种对症支持治疗。胰腺癌对化疗药物不敏感,单药治疗有:吉西他滨、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表阿霉素、链脲霉素、紫杉醇、泰索帝及希罗达等。吉西他滨被已发生转移的胰腺癌患者视为一线治疗药物,联合化疗优于单药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如贝伐单抗、西妥昔单抗和厄罗替尼可与化疗药物合并使用或是单用。胰腺癌经动脉局部灌注化疗优于全身静脉化疗,而且能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随着放疗技术不断改进,胰腺癌的放疗效果有所提高,常可使症状明显改善,存活期延长。可进行术中、术后放疗,佐以化疗。对无手术条件的患者可做高剂量局部照射及放射性核素局部植入照射等。术前放疗可使切除困难的肿瘤局限化,提高胰腺癌的切除率。联合放疗和化疗可延长存活期。对有顽固性腹痛者可给予镇痛及麻醉药,必要时可用50%乙醇或神经麻醉剂行腹腔神经丛注射或行交感神经节阻滞疗法、腹腔神经切除术,也可硬膜外应用麻醉药缓解腹痛。此外,应用各种支持疗法对晚期胰腺癌及术后患者均十分重要,可选用肠外营养和氨基酸液输注,改善营养状况;可给予胰酶制剂治疗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有阻塞性黄疸时补充维生素K;治疗并发的糖尿病或精神症状等。
【预后】本病预后甚差。在症状出现后平均寿命约1年左右,死亡率很高。扩大根治术治疗的年存活率为4%,近年来采用全胰切除术生存期有所延长。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文章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郑秋立
住院医师
新野县人民医院
文章 糜烂性胃炎

郑秋立
住院医师
新野县人民医院
文章 糜烂性胃炎-3

郑秋立
住院医师
新野县人民医院
文章 胃食管反流病

郑秋立
住院医师
新野县人民医院
文章 胃食管反流病-3

郑秋立
住院医师
新野县人民医院
文章 胃食管反流病-1

郑秋立
住院医师
新野县人民医院
文章 糜烂性胃炎-4

郑秋立
住院医师
新野县人民医院
文章 胃食管反流病-6

郑秋立
住院医师
新野县人民医院
文章 胃食管反流病-4

郑秋立
住院医师
新野县人民医院
文章 胃食管反流病-5

郑秋立
住院医师
新野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