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厥,大有不同!

1. 神经介导性晕厥:常无基础心脏病史,病程长,反复发作,多有前兆,如视觉、嗅觉的异常,久站于拥挤、闷热的环境为常见诱因。情境性晕厥者可有进食、排便等特殊的诱因。颈动脉窦高敏感综合征者有衣领紧、转头等诱因。

 
2. 体位性低血压导致的晕厥:多发生于体位变化时,可有自主神经功能不全的病史,如糖尿病帕金森,应用降压药、利尿药等。
 
3. 心源性晕厥:可有明确心脏结构或节律异常的病史,可有猝死家族史,晕厥多发生于运动或用力过程中,发生突然,晕厥前可有心悸症状,晕厥后摔伤常较重。
向本文作者提问
陈志远·主治医师
陈志远主治医师可处方
温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小儿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270|响应时长6分钟
擅长: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小儿变态反应性疾病(小儿发热、咳嗽、哮喘、慢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和食物过敏、牛奶过敏,慢性便秘西医诊治)。
¥100
问医生
#心血管内科#晕倒#晕厥
阅读数 2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短暂的意识丧失、发病迅速、可自行恢复。病因分为反射性、直立低血压性和心源性晕厥。多选用非药物治疗,针对病因个体化诊治。简介晕厥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是一过性广泛脑供血足所致短暂的意识丧失状态,其特点为发作迅速、短暂、发作时能保持正常身体姿势。其主要的病因有三个:反射性(神经介导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心源性晕厥。晕厥前可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出汗、恶心、视物模糊、心悸、耳鸣等适。晕厥时意识丧失、双眼上翻、肢体软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脉搏细速,还可能出现尿失禁。晕厥后意识多在30秒内完全恢复,可出现自主神经症状和逆行性遗忘。明确病因后,给予相应的治疗,能否治愈和晕厥病因密切相关,大多数法治愈,但可长期进行控制,减少发生频率。反射性晕厥预后良好,而心源性晕厥有心脏猝死的高危风险。症状表现:晕厥前可出现面色苍白、视物模糊、心悸、耳鸣等适。晕厥时意识丧失、血压下降、瞳孔散大、脉搏细速。晕厥后意识恢复,可出现逆行性遗忘。诊断依据:意识丧失是否完全?意识丧失是否快速发作且短暂?意识是否自行恢复、完全恢复且有后遗症状?是否伴有姿势性肌张力消失?四项问题皆为“是”,则诊断明确,否则需鉴别排除其他类似晕厥病况的可能[1]。晕厥有哪些类型?反射性晕厥:自主神经功能完整,但反射恰当。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各种原因导致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心源性晕厥:各种原发性心律失常、器质性心血管病。脑源性晕厥:由于脑部血管或主要供应脑部血液的血管发生循环障碍,导致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足所致。血液成分异常晕厥:见于低血糖综合征、过度通气综合征、哭泣性晕厥等。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为临床常见症状。至少23%[2]的人一生中会有一次晕厥,随着年龄增长,晕厥发生率逐渐增高。是否可以治愈?大多数法治愈,有效控制可减少发生频率。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陈志远·主治医师张娟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