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科普之冠状动脉介入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就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冠状动脉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是近20年来开展的改善冠心病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心脏动脉阻塞的新技术。简单地说,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的过程就是穿刺血管,先将极细的导管通过血管伸到动脉狭窄的部位,然后用一个球囊将狭窄部位撑开(球囊扩张),最后将冠状动脉支架撑在已被扩张的动脉狭窄处,防止其回缩。退出所有的导管后,动脉支架就留在了已经被扩张的动脉狭窄处,手术结束。
患者在局部麻醉情况下即可进行手术,一般术后便可下床,术后三天即可出院。多数情况下,均首先采用桡动脉穿刺,患者可以直接走回病房,大大降低了患者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
严格意义上,支架没有“有效期”一说,一旦放入体内可终生使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支架在植入术后可出现支架内再狭窄,也就是说支架内可以出现再堵塞。
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不一定完全归于支架本身。如果支架植入后,患者未能坚持服用抗凝药物,没有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得不理想,原本正常的血管就可能会产生新的病变,支架部位出现再狭窄。
向本文作者提问

王存孝主治医师
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
好评100%|接诊量31138|响应时长1分钟
擅长:体检报告的解读,呼吸系统疾病、慢阻肺、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社区各种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治。
¥30起
问医生
#心血管内科#手术治疗#冠脉介入术后#冠心病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胸闷、胸痛伴有呼吸困难,或心悸等主要需药物治疗、介入手术及冠脉旁路移植手术目前冠心病法治愈,仍需长期药物治疗简介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时发生的疾病。当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积聚形成斑块时,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最常见的原因。这些斑块会形成血栓,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减少或阻碍流向心脏的血流量,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最典型的症状是心肌缺血引起的胸闷、胸痛、乏力、呼吸困难等。冠心病的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积极规范的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保证患者生命质量。症状表现典型症状是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头晕等。诊断依据一般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脉CTA或冠脉造影等)确诊。心电图可大致提示冠心病发作的迹象;超声心动图明确心室运动情况;冠脉造影用以明确狭窄的血管以及部位。疾病类型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1)稳定型心绞痛(2)症状型冠心病(隐匿性冠心病)(3)缺血性心肌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稳定型心绞痛(2)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目前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为12.3%[1]。是否可以治愈?目前法治愈,一旦确诊,需终身服药。因血管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后,斑块在短期内易消失,如果控制好,有可能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如心绞痛、急性心梗等严重并发症。是否遗传?有。遗传因素对冠心病有影响。是否医保范围?是

大家还在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