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监测对胰岛素用量的调整非常重要,对于学龄前以及学龄早期儿童,他们还不能自己进行血糖监测,需要家长参与管理。家长记录每次血糖监测结果和相关事件,到医院就诊时提供给医生,以方便医生正确评估血糖控制情况,是否需要调整胰岛素用量等。长期管理 1 型糖尿病儿童的家长,自己也可以根据即时的血糖监测情况灵活地调整胰岛素剂量。
1 型糖尿病儿童和青少年血糖监测频率
1 型糖尿病儿童和青少年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所以一般需要长期进行每日胰岛素注射治疗和胰岛素泵治疗。此时,低血糖的发生风险比较高,因此血糖监测频率也相对较高。按照 2015 年《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的推荐,在治疗开始阶段应每天监测血糖 5-7 次,并涵盖空腹,三餐前后,睡前。如有低血糖表现,及时监测。待血糖达标后每日监测血糖 2-4 次,主要涵盖空腹,睡前,必要时测餐后。
胰岛素泵使用者血糖监测频率
佩戴胰岛素泵的儿童最好每日监测血糖 4 次或以上,以便及时跟踪胰岛素用量,更好地控制血糖。
学龄前以及学龄早期儿童血糖监测频率
学龄前以及学龄早期的儿童,他们不能辨认,描述低血糖发作,血糖监测的次数相对要频繁一些,建议在预期胰岛素发挥作用的高峰时间检测血糖,尤其当患儿进食不好时,此外,当患儿感觉不舒服或者生病时,应测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若有额外的活动和运动量增加时,需要在活动后加测血糖值,并予以记录。
医院就诊时需要提供的病情记录
家长陪同孩子到医院就诊时,需提供包括以下内容的病情记录,血糖监测日期和时间点,血糖值,胰岛素用量,可能影响血糖控制的事情(如生日聚会,生病,运动锻炼,月经来潮等),低血糖发生事件。

文章 推荐糖友的菜谱4:苦瓜炒牛肉

唐思艾
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文章 发现儿童血糖高了,是否就是1型糖尿病

唐思艾
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文章 推荐糖友的食谱7:枸杞鸡汁玉米羹

唐思艾
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文章 1型糖尿病有什么特点?

唐思艾
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文章 推荐糖友的菜谱3:清炒鱼笋片

唐思艾
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文章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有什么不同?

唐思艾
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文章 推荐糖友的菜谱6:年糕炖板鸭

唐思艾
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文章 “谈虎色变的”1型糖尿病

唐思艾
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文章 推荐糖友的菜谱5:营养大饼

唐思艾
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文章 1型糖尿病儿童为什么会出现酮症酸中毒呢?

唐思艾
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体检发现血脂高,需要调整饮食和用药。患者男性33岁
就诊科室:内分泌科
总交流次数:43

唐思艾
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患者咨询高胆固醇问题,医生了解病情后给出用药建议和生活习惯调整建议。患者女性75岁
就诊科室:内分泌科
总交流次数:13

唐思艾
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16岁男孩身高159cm,父亲1m58,母亲1m54,担心身高问题。患者男性16岁
就诊科室:内分泌科
总交流次数:23

唐思艾
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