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脾胃病如何把握脾升胃降原则
升提药在脾胃病中用于脾虚泄泻,经久不愈,中气下陷所致之脱肛,或湿邪外侵,脾阳受遏,清阳不升之泄泻。亦可用于脾虚气弱,无力托举内脏之胃下垂等。常用之升提药如升麻、柴胡、防风、葛根等。古代尚有用羌活、独活者,今已少用。
升麻性味辛、甘,微寒。《本草纲目》曰:“升麻引阳明清气上行,……脾胃引经最要药也,……时珍用治阳气郁遏及元气下陷诸病,……每有殊效。”故升麻乃升提之第一要药;柴胡性味苦、辛,微寒。《本草纲目》曰:“治阳气下陷”;防风性味辛、苦,微温。《本草经》曰:“若随实表补气诸药,亦能收汗,升举阳气,止肠风下血崩漏。”葛根性味辛、甘,凉。《本草经义》曰:“葛根,气味皆薄,最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 “即以脾胃清阳下陷之候,葛根只以升举陷下之气”。上述药物多有疏风作用,故称为风药。因风性上升,可升举下陷之清阳,即“陷者举之”之意。又因风药多燥,燥可祛湿,且风属肝木,湿属脾土,木能克土,故曰“风能胜湿”。因此,应用升提药可达到升清止泻的目的。正如《医宗必读》所云:“……曰升提,气属于阳,性本上升,胃气注迫,辄尔下陷,升柴羌葛之类,鼓舞胃气上腾,则注下自止。又如地上淖泽,风之即干,故风药多燥,且湿为土病,风为木药,木可胜土,风亦胜湿,所谓下者举之是也。”
《菊人医话》有“按东垣用升麻以升脾阳,每嫌其过。天士改用防风比较稳妥。”之说。但通观叶氏《临证指南医案》泄泻、痢疾门中,用升提药者凡八例,其中用升麻者竟达五例,可见叶氏并无避嫌升麻之意。结合我们的临床体会,升麻确无升散太过之弊,有人用升陷汤(黄芪 30-60 克、升麻 15 克)治疗脱肛取得很好疗效,其中升麻用至 15 克之多。不过升、防二者同中有异,前者偏于升提,中气下陷者,非防风所能代替;后者偏于疏风,腹痛、肠鸣者,亦非升麻所能及。
同时尚须注意,升提药必须与补气药同用,方可取得疗效。因为之所以出现中气下陷者,乃因脾气不足所致。故治疗时定当标本兼顾方可获效。胃下垂(包括其他内脏下垂)者,并非短期服药所能奏效,惟有坚持长期用药,使体质逐渐改善,方可获得效验。马教授曾治疗一 50 余岁女性患者,患有重度胃下垂、三度子宫脱垂。初诊时骨瘦如柴,由家人搀扶就诊,面黄肌瘦,纳谷甚少,食入胀甚。乃先予健脾消导,理气升提之轻剂,待胃纳稍增,则逐渐增大剂量,黄芪曾用至 45-60 克,标本兼顾。所幸其能坚持服药,经二年余治疗下垂之子宫已升至正常,体重增加数十斤之多,诸症消失,一如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