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后辅助放疗,有价值吗?
胃癌是全球第五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有超过一百万的胃癌新发病例。胃切除术,包括D2淋巴结清扫术,是局部胃癌根治性治疗的主要手段。然而,II期和III期胃癌患者仅采用手术,生存率有限。为了提高这类患者的生存率,根据既往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围手术期治疗和辅助治疗已成为标准治疗策略。
近期,两项具有类似研究设计的试验对局部胃癌的辅助治疗进行了评估,一项在欧洲进行,一项在亚洲进行,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这两项研究分别为CRITICS试验[1]和ARTIST-2试验[2],两个研究得出的结论是,D2胃切除术后的胃癌患者,与单独辅助化疗相比,化疗基础上增加放疗并没有带来更多益处。实际上,这一问题已经困扰了胃癌领域很多年了。
我们之前已知哪些信息
美国进行的INT-0116试验发现,与单独手术相比,术后放化疗显著提高了5年生存率(40%vs 28%)。 然而,该研究中只有10%的患者进行了充分的D2淋巴结清扫术,因此有人对INT-0116的结果提出了质疑,指出辅助放化疗是弥补了手术不充分造成的局部控制不良。UK MAGIC研究表明,与单独手术相比,增加围手术期化疗可以改善可切除性食管胃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但局部胃癌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很高,5年总生存率仅为40%。
对于进行D2胃切除术的患者,围手术期化疗基础上增加辅助放疗的价值一直存在争议。基于此,荷兰胃癌研究小组设计了CRITICS研究[1],对比了围手术期化疗 vs 术前化疗+术后放化疗的疗效。
在亚洲地区,基于III期ACTS-GC试验和CLASSIC试验,D2胃切除术后辅助化疗(S1单药治疗一年,或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治疗6个月)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案。韩国ARTIST-1研究探讨了相比单独辅助化疗,辅助放化疗是否能改善无病生存期,该研究未达到主要研究终点,不过研究发现,对于淋巴结阳性的胃癌患者,放化疗组观察到了更好的无病生存期。
ARTIST-2是一项三组随机试验,对比了胃癌手术患者中三种辅助化疗或放化疗方案,一共招募了546名患者,研究者试图确定在D2切除、淋巴结阳性、II期或III期胃癌中,与单药S1标准治疗相比,S-1联合奥沙利铂,以及加上放疗,是否会改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2]。
两项研究给临床什么启示?
CRITICS试验的意向性治疗分析(ITT)中,未发现两个治疗组之间的生存率存在差异。但是,在遵循研究方案分析(PP)中,化疗组相比放化疗组具有更好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PP分析的结果与研究假设不相符。PP分析表明,化疗组腹膜转移的发生率较低,腹膜转移与预后差有关,这可能解释了辅助化疗优于辅助放化疗的原因。但PP分析仅代表子集分析,需要谨慎解释。
从辅助治疗的多个研究中可以清楚看到,许多患者很难完成术后治疗。即使仅对术后进行随机分组的试验,例如INT-0116和ARTIST-1试验中,也仅有64%和75%能够完成辅助治疗。在围手术期治疗的试验中,这一数据更糟。在MAGIC试验中,尽管91%的患者完成了术前治疗,但只有55%的患者开始了术后治疗,42%的患者完成了全部治疗。
ARTIST-2试验发现,在化疗基础上增加放疗并没有显著降低D2胃切除术后的癌症复发率。辅助化疗和辅助放化疗患者的无病生存率相似。S-1单药化疗,S-1联合奥沙利铂化疗,S-1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放疗,三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4.8%、74.3%和72.8%。预先指定的亚组分析显示,与S-1单药治疗相比,辅助双药化疗的无病生存期持续时间更长。
Artist-2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关于放疗技术的信息很少,没有确保放疗质量的措施,这对于优化胃癌的预后至关重要。不过,该研究结果与先前报道的辅助放化疗随机临床试验结果一致,因此,当需要辅助治疗时,不应将放化疗视为D2切除、淋巴结阳性胃癌患者的标准治疗策略,至少在亚洲国家中应当如此。而对于西方国家,如今可获得的最佳证据表明,与术后放化疗相比,围手术期化疗和D2胃切除术更为可取。
胃癌治疗的未来展望
如直肠癌一样,胃癌的治疗顺序很重要。由于术后治疗通常很难全部完成,因此,我们相信提高局部胃癌治愈率的未来应该是术前治疗。目前有几项针对这一领域的试验正在招募患者,包括TOPGEAR试验和CRITICS-2试验,术前给予化疗或放化疗。
此外,每个单一治疗方式都可以继续完善。集中到专科中心进行手术,采用微创手术方法(包括机器人辅助手术)可使手术创伤、术后死亡率和发病率尽可能降低。新型影像学引导手术技术可提高手术精度。此外,康复前计划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改善将优化患者的手术耐受能力。期望获得较低的局部复发率和较短的术后恢复期,这样开展潜在的术后治疗(如免疫疗法)也会具有更好的可行性和耐受性。
成像技术、放疗计划和放疗技术的进步,使得靶向肿瘤的放射治疗更加精确,同时将对正常健康组织的放射剂量降至最低。这扩大了放射治疗的剂量范围和适应症,从而可以在有效治疗肿瘤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副作用。从遗传学领域到免疫学领域更好理解胃癌的生物学,可以帮助研发更有效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案。目前,针对HER2的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正在多个国家中进行试验,拭目以待研究结果的发布。
参考文献:
1. Ann Oncol. 2020; S0923-7534(20)43156-4.
2. Ann Oncol. 2020; S0923-7534(20)43172-2.
3. Ann Oncol. 2020; S0923-7534(20)43205-3.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卢秀玲,毕业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在某知名医学网站担任医学总编辑,负责过肿瘤、心血管、内分泌等多个频道的内容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