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让人睡觉的医生应战斗在抗失眠一线

麻醉医生不仅是天然的疼痛医生,也是天生的失眠医生

一 麻醉医生把让人睡觉技术应用到手术室外

麻醉学发展经历了镇痛、安全、舒适医疗和关注预后四个阶段(安建雄 麻醉学发展的轨迹与启发<上> 中国处方药杂志2010;101:66-68 ;安建雄 麻醉学发展的轨迹与启发<下> 中国处方药杂志2010;102:60-61)。 

麻醉学家或麻醉医生在工作中不仅创造了血库、血气分析和心肺复苏等重要实用技术,而且创建了危重医学、疼痛诊疗等亚学科。虽然我国麻醉学家在危重医学和疼痛医学方面有点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味道,但欧美和日本基本保留这些亚学科依然是麻醉学体系的局面,疼痛医学尤其如此。由于主导我国学科发展方面行政干预优于专家自治,虽然我国当代少数麻醉学领袖对此奔走呼号,但在堂堂红头文件面前显得力不从心,回天乏术。这时候我们是否可以从发展的角度上思索,能不能利用我们的专业特长继续开创新的亚学科?

回顾麻醉亚学科发展的历史,基本是有思想、有进取心的麻醉医生尝试将手术室维护与挽救生命及止痛技术应用到手术室外,甚至医院外(如Safar最早倡导院外急救)的过程,于是成功地建立了重症医学和疼痛医学两个以保护生命和解除痛苦的亚学科。及此,我们忽然明白我们似乎忽视一个事实,麻醉学的原始追求-镇痛,在一定程度或部分是通过让病人睡觉来实现的,直到今日,让手术病人睡觉仍然是麻醉的三大要素之一,只不过是被称为镇静而已.既然让人睡觉也是我们的本分,为何不设法发展成为我们新的亚学科-抗失眠?

有现代麻醉教育之父美誉的Ralph Waters在1925年试图在堪萨斯大学建立和推行麻醉住院医生培训计划失败,1927年转战威斯康星大学,最早建立麻醉住院医生四年培训制度并延续至今,时任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曾这样评价: Waters是该大学 “雇佣的第一个能使人睡觉的人,但他唤醒了全世界对麻醉的兴趣"。当我们今天重温这段故事,特别是这位有远见卓识的校长的话时,面对当今社会众多失眠病人真有些蠢蠢欲动:既然我们的前辈就是因为让人睡觉而当教授,那我们为什么不把让人睡觉的技术应用于手术室外,解除数不尽的失眠病人的痛苦呢?

二 麻醉医生是否具有治疗失眠的技术?

回答是肯定的!1 首先是我们原创的“病人自控睡眠”,病人自控镇痛的发明和应用较好地解决了术后疼痛,麻醉医生常用的病人自控给药技术可能在抗失眠医学方面有重大潜力,我们近年已经成功地为顽固性失眠和麻醉下超快速脱毒,并实施病人自控睡眠,利用此技术开展在宅失眠治疗;2 三氧大自血疗法或三氧直肠灌注:三氧医学发源于欧洲并于本世纪初传入中国,遗憾的是我与严相默教授一起,抵制应用三氧长达6年,幸运的是我们团队已经成为三氧医学的重要研究和培训基地,三氧医学促进脑代谢的作用使部分失眠病人收益明显,对部门病人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已经成为我们特色抗失眠方法;3 经颅磁刺激,目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方法,前景良好;4 颈交感神经(星状神经节)干预,包括局麻药、三氧注射和电刺激等技术,对部分失眠病人有效,有迹象显示对病人自控睡眠的治疗有巩固作用;5 改良电休克再升级 改良电休克是治疗顽固性失眠,特别是有抑郁自杀倾向的一把利剑,为进一步提高电休克的疗效和安全性,安建雄团队用五年多时间把改良电休克升级,用更先进技术保证病人安全,而且诱发脑电波发作成功率高达100%,成果于2016年发表在美国《电休克杂志》;6 睡眠认知疗法,这是国际主流睡眠学界唯一公认的失眠疗法,我们对每个病人都要进行睡眠认知治疗培训;7多模式睡眠:我们将上述方法综合和个性化应用,形成的中国睡眠解决方案“多模式睡眠”。病人自控睡眠和多模式睡眠都是我国对睡眠医学的原创贡献,特别地,为安眠类、抗抑郁和抗精神病药物依赖和成瘾的失眠病人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三 麻醉科医生从事失眠治疗有困难吗?

回答也是肯定的,但问题不是技术,而是病源,我们以往的疼痛门诊距离麻醉医生渐行渐远,而麻醉门诊治疗失眠似乎也师出无名,我们如果挂失眠门诊牌子会被神经及精神科医生所不容.看来这是我们发展这个亚学科的真正障碍.让利性合作或借助媒体宣传可能是从事这一领域的可行途径.我们主要通过科普文章和电视节目的形式开拓市场,取得了一些效果,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任何开创性工作都不会一帆风顺,麻醉学前辈除 Bonica 开展疼痛治疗领域比较顺利外,很多人也经历过磨难和艰辛,即使是心肺复苏之父safar这样最伟大的医生,最初在霍普金斯医院试图开展院外急救和危重医学受阻,不等不转到匹兹堡大学才逐渐实现他的梦想.令人欣慰的是,现在的霍普金斯医院,特别是麻醉学家们大肆宣扬Safar当年的成就并引以为豪.其实其它学科何尝不是如此.我在匹兹堡大学学习结束时,曾读过该校世界肝移植之父Starzl 教授的自传,他为开展移植手术,辗转多家医院,更可怕的是其研究小组成员在用租用的直升飞机取脏器的时候,多人因飞机失事而撒手人寰,他自己不过是坚持下来的幸存者。

我坚信愿意建立新的亚学科的同道一定心想事成!在此,我特别感谢我的同事方七五医生为此做出的牺牲,他甚至带领护士和病人彻夜住在监护室.他一定会取得成功.​

四 后记:本文最初于2012年发表,后又经过一次修改,目前我们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北京转化医学研究院失眠研究室; 率先建立了睡眠重症病房-Sleep ICU;率先用诱导自然睡眠鉴别诊断顽固性失眠;投入5名硕博士研究生做睡眠实验室研究;病人自控睡眠和多模式睡眠概念已经分别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

作者简介:安建雄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1-2004留学美国匹兹堡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北京转化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失眠研究室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民盟中央卫健委副主任。率先提出和使用“病人自控睡眠”为主的“多模式睡眠”治疗慢性顽固性失眠。中国睡眠研究会麻醉与疼痛专委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睡眠医学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委会电休克与神经刺激学组和《睡眠医学中国行》发起人。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先后成功完成渐冻人吕元芳和高位截瘫体操名将桑兰的剖宫产手术麻醉和重症监护治疗,2020年春瘟疫横行时成功救治生命垂危的渐冻人王甲。

向本文作者提问
安建雄·主任医师
安建雄主任医师自营医生三甲可处方
航空总医院疼痛科
好评100%|接诊量1933|响应时长53分钟
擅长: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慢行顽固性失眠,伴有药物依赖或抑郁自杀倾向;股骨头坏死,慢性盆腔痛,椎管狭窄马尾综合症,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症。其他疑难病:阿片类药物成瘾、顽固性呃逆、癌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8
问医生
#睡眠#概述#精神心理科#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严重失眠
阅读数 8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由上呼吸道的狭窄、闭塞或呼吸中枢功能异常等多种原因导致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睡眠中呼吸暂停、打鼾、白天嗜睡等通过规范化治疗,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简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ApneaSyndromeSA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疾病,指夜间7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达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指平均每小时睡眠中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次数)≥5次/小时。上呼吸道狭窄、闭塞或呼吸中枢功能异常是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主要原因,表现为夜间睡眠时打鼾、睡眠中呼吸暂停、白天嗜睡等症状。本病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如高血压、肺心病等),应尽早进行规范化治疗,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睡眠时打鼾、睡眠中呼吸暂停、日间嗜睡、易疲劳、睡眠中憋醒等。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表现(睡眠时打鼾、日间嗜睡等),以及体格检查、肺功能检查、多导睡眠图(PSG)、影像学检查、鼻咽镜检查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哪些类型?根据睡眠中呼吸暂停时胸腹运动的情况,可分为3种类型:中枢型;阻塞型;混合型。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成年男性和女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5次/小时的患病率分别为17%~31%和6.5%~9.0%[1]。是否可以治愈?本病可治愈。可通过一般治疗、正压通气等多种方式进行治疗,部分可通过手术治疗。是否遗传?是,阻塞型呼吸暂停综合征存在着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和遗传倾向。是否医保范围?是
安建雄·主任医师王涛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