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睡眠洞察报告,这些睡眠建议请查收!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京东健康
京东健康

 

京东健康曾举办“睡眠月”的大型活动,通过线上问卷、达人引导、现场街访、营销活动等模块,向大众传递了“今晚,睡个好觉”的健康理念。同时,也发现了用户的睡眠现象及问题,有些是超乎想象的。

 

因此,沉淀完成了【用户健康调研之睡眠篇】,通过数据分析的模式,可视化地将部分大众的健康问题呈现出来。

 

Part 1

困扰用户的精神枷锁

 

a.睡不着、睡着易醒、白天不醒成三大睡眠问题。

 

据调查结果显示,该睡的时候睡不着、睡着听见声音容易惊醒、该起床的时候起不来是TOP3的睡眠问题。

 

51.23%的用户存在入睡困难的情况;32.55%的用户睡眠比较轻,容易惊醒;29.13%的用户即使天亮或者闹钟响,也很难被唤醒。

 

 

b.清醒时工作的丰富度、工作压力等因素加剧了睡眠问题。

 

从睡眠问题的成因来看,调研用户中由于白天事情过多、工作压力大、睡前翻电子设备、环境因素、年龄大了、饥饿等因素,造成各种睡眠问题的占大多数。我们调研的用户,既然关注了睡眠相关的主题,基本就是是直接或者间接发现自己的睡眠问题的用户,但还不至于称为疾病的程度。

 

 

Part 2

大众对睡眠的认知很浅层


a.我们列举了睡眠行为的8大误区,用户对睡眠时间、补觉行为、睡前饮食(服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认知错误。

 

80%的受访者因为睡眠认知的偏差,导致睡眠质量和节律性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b.睡眠认知偏差中,男性占比大于女性。间接推算出男性对于睡眠健康问题,疏于研究和关注。

 

通过初步分析,命中3条以上误区者,存在睡眠问题远高于命中0-3条者。

 

 

c.不同年龄对睡眠误区的理解各不相同,但31-35岁的用户睡眠误区最多。

 

这个年龄段处于事业的黄金时期,身体状况相对比较好,排除健康从业人士,余行业用户健康知识获取时间短、关注度低,间接体现在睡眠健康知识的渗透层面。

 

 

Part 3

办公室人群的睡眠习惯

 

办公人员大约8小时以上会在办公室度过,除了回家睡觉外,大家还有办公室午睡的习惯。通过对2099个样本抽调,我们集中采集了190名用户进行办公室人员睡眠分析。其中,112人(59%)为男性,78人(41%)为女性。

 

a.190人中大部分用户所在的公司,午休时间分别是1小时、1.5小时、2小时,极少公司午休时间超过2小时或者不设置午休时间。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马宁告诉我们:午睡的时间不要过长,最好控制在30min之内,午睡时间过长会影响下午的工作效率,甚至会心情低落。

 

受访医生:马宁教授

 

 

b.白天工作的离窗户越近的办公室人员,夜间睡眠质量会越好。

 

距离窗口>4M的受调研者经常会呈现“休息不好”或者“入睡困难”;而距窗口2到4M或者小于2M者,睡眠会呈现“休息的有质量”或者“入睡容易”。

 

 

Part 4

对于各类睡姿的探讨

 

a.人的睡姿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夜间要变换达20余次!

 

当睡眠运动系统开始工作后,样本中有64.19%的人习惯侧卧,30.00%的人习惯仰卧,其余 5.81%的人习惯俯卧。

 

 

Part 5

京东健康睡眠洞察建议


建议一:戒掉睡前沉迷的电子产品

 

据研究证明,手机屏幕所发出的光谱会抑制人体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是我们进入睡眠、维持睡眠重要的生理激素之一。刷手机看短视频或朋友圈的习惯,也容易让人进入一个晚上不想睡、睡不着,同时清晨起不来、白天很疲倦的恶性循环。在睡前的半小时到1小时内,尽量减少使用或者不碰手机。听听音乐、看看书,或者洗个温水澡,让疲惫一天的身体和精神早点进入梦乡。

 

建议二:午睡控制在30min之内

 

午睡时间不要过长,控制在30分钟左右,一般在下午的1点到3点之间为宜。如果午睡时间过长,不仅在下午容易昏昏沉沉,情绪不高,而且还会影响晚间的睡眠。

 

建议三:精神压力可以通过冥想和运动解决

 

在睡前通过呼吸放松、肌肉放松、冥想放松等方式,让自己的身心能够得到有效的松弛,并且还可以结合穴位按摩,达到助眠的效果。另外,可以在白天增加运动量,增强晚间的睡眠驱动力,提升睡眠的质量,但要注意避免在睡前的一到两个小时内进行剧烈运动。如果有失眠或者睡眠呼吸暂停等临床睡眠疾病,一定要及时就医,减少睡眠类疾病对自己生活和健康的影响。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睡眠调节方法,合理平衡生活,睡得饱、玩得好、工作效率高!

 

本文由京东健康出品
合作邮箱:jdh-hezuo@jd.com
作者:黑凤梨
编辑:马天宇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地区推荐专家
患友问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药品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