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的相关血液学标记物
在日常的工作中,会碰到很多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那么萎缩性胃炎的萎缩程度是必须通过胃镜或者内镜下病理诊断才能确定吗?并不是绝对,血液中的某些物质也会反应出胃粘膜是否有萎缩存在。那就是胃蛋白酶原。
追溯到 1982 年,Michael Samloff 提出了胃蛋白酶原检测的检测可反应出胃粘膜的状态,这种检测提出后这种方提出后受到了很多国家的关注和应用。但是在应用过程中,有人把误认为胃蛋白酶原是直接作为评价胃癌发生的标志物,但其实理解有偏差,真正意义上的胃蛋白酶原是作为胃粘膜萎缩的标志物,而不是胃癌;然而也有的情况下,胃粘膜肠化这样的癌前病变所导致的萎缩性胃炎也可以认为是胃癌风险的间接标志物。
那么什么是胃蛋白酶原呢?胃蛋白酶原分两种,分别是胃蛋白酶原 I (PgI ) 和胃蛋白酶原 II (PgII )。产生在胃的不同部位。胃蛋白酶原 I 主要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泌;而胃蛋白酶原 II 除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泌外,贲门腺和胃窦的幽门腺的黏液颈细胞以及十二指肠上段也能产生胃蛋白酶原 II。
胃蛋白酶原 I 是检测胃泌酸腺细胞功能的指标,胃酸分泌增多胃蛋白酶原 I 升高,分泌减少或胃粘膜腺体萎缩胃蛋白酶原 I 降低;胃蛋白酶原 II 与胃底粘膜病变的相关性较大,其升高与胃底腺管萎缩、胃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异型增值有关;在某些粘膜炎症的存在,或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会增加胃蛋白酶原 I 和 胃蛋白酶原 II 的水平,有时当萎缩和炎症都存在时,会导致胃蛋白酶原 I 值正常。
考虑到这一缺点,把胃蛋白酶原 I 与 胃蛋白酶原 II 的比率降低者比值进行性降低与胃粘膜萎缩进展相关。因此说两者的测定进行比值可起到胃底腺粘膜“血清学活检”的作用。 也是被认为胃萎缩的最佳血清学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