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科普,拒绝谈“艾”色变
查阅近几年全国艾滋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 2019 年数据,每年艾滋病患病人数以及新发报告人数都在增加,很多年轻的朋友在线上咨询时候频频提到一个词语——“恐艾”,个人防护措施了解不够、艾滋病的科学认知缺乏,引发广泛性的未知焦虑,谈“艾”色变已经是越来越普遍的现象。结合近期线上咨询的案例,总结一些艾滋病的科普知识点,希望可以缓解部分焦虑,提高艾滋病的知晓率和个人防护意识。
1. 如何判断是否是高危行为?
- 高危行为:指容易引起艾滋病病毒传播的行为。结合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血液接触、性接触、母婴),主要包括以下行为:无安全措施的性行为、多个性伙伴、同性性行为、静脉注射吸毒、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或血制品、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纹身/理发/美容等未消毒处理的刀具等、共用未消毒处理的剃须刀、牙刷等、艾滋病病毒阳性的女性怀孕生产及母乳、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等
- A. 接吻是否会被传染艾滋病?
普通接吻不会!除非有破损的黏膜等存在血液的接触。目前的认为唾液、鼻腔分泌物、痰、眼泪不能传播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以及前列腺液等体液中。 - B. 艾滋病的检测试纸有唾液检测途径,唾液接触确定不会感染吗?
不会!艾滋病的传染有病毒载量的要求,艾滋病患者的唾液中能够分离出病毒,可以用于检测检验需求,但是含量很少,不足以造成感染,且唾液中的酶可部分抑制艾滋病病毒的活性 - C. 具体如何判断评估感染风险的高低呢?原则如下
高感染风险的行为:性伴 HIV 抗体检测阳性,但未治疗或病毒未抑制,且未使用安全套;性伴未检测或感染状况未知,且未使用安全套;性伴为静脉注射吸毒者,或者与他人共用针具。 - 抵感染风险的行为:性伴 HIV 抗体检测阴性,且排除窗口期;性伴 HIV 抗体检测阳性,且已经治疗成功,即治疗后病毒载量处于检测限以下;当事双方没有发生体液交换;性接触时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
2. 高危接触或者暴露后,如何自救以及有哪些注意点?
A. 首先,在接触或者暴露后,72 小时内应用 PEP(即暴露后预防,阻断用药),越早开始服用,阻断效果越好,坚持服用 28 天
B. 具体的药物应用,18 周岁且肾功能正常的人群,目前推荐三联药物——替诺福韦酯(300mg/片,每日一片)、恩曲他滨(200mg)或者拉米夫定(300mg/片)(每日一片)、拉替拉韦钾(400mg/片,每次一片,每日 2 次)或者多替拉韦钠片)(50mg/片,每日一片);前两种也可以应用二合一复合片剂
C. 阻断率:目前研究显示,PEP 可降低 HIV 感染风险 80%以上,越早服用,阻断率相对越高,28 天中如果出现漏服会影响到阻断效果。且及时全程服用 PEP 药物,失败案例罕见!服药期间避免再次高危接触
D. 副作用: 90%的使用者不会出现任何副作用,部分会出现轻微的胃肠道症状(如腹泻、恶心、食欲降低、腹痛或腹胀)、头晕、头痛等,通常会在几周内消失,不需要停药。若不适症状严重或出现肾功能损伤,及时就诊。
3. 艾滋病感染的窗口期到底有多久?
根据现有的诊断技术检测 HIV 抗体、抗原和核酸的窗口期分别为感染后的 3 周、2 周和 1 周左右,但是现有的指南中也提示:检测结果阴性,并不能百分百排除艾滋病病毒的感染,需要定期复检,所以预防和自我防护非常重要。
4. “恐艾”严重,何时检测出阴性结果就可以完全放心了呢?
预防艾滋病最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做好防护和安全措施,避免高危行为接触以及病毒的暴露接触。
艾滋病的治疗来讲,目前长期规范诊疗,可以比较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艾滋病的病情进展,但是花费肯定不小;如果不能持续接受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出现后肯定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质量,甚至是生命。
对于现有的检测手段,接触或者暴露后即便前期检测结果阴性,并不能百分百排除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还需要根据个人综合情况以及流行病学接触史进行定期的随访和复检。
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做好预防最重要!
参考资料:《艾滋病及艾滋病诊断标准(2019 版)》、《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技术指南(试用)》、《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 年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