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钙能预防骨质疏松?科学补钙做好这三点!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我是大医生
我是大医生

根据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骨质疏松[1]做了定义: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以这些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病 [1]。大量研究表明,骨质疏松和缺钙密切相关,因此,补钙一向被视为防治骨质疏松的“基本方针”。

 

那么,具体来说,补钙究竟是怎么“挽救”骨质疏松的呢?为什么补钙时常常要联用维生素D?又如何才能做到科学补钙呢?今天,我们来一一解答。

 

 

一、补钙能防治骨质疏松的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骨质疏松是怎么“发病”的。血钙浓度偏低,会引起一种叫做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分泌增加,PTH又能激活破骨细胞,破骨细胞增生并活性增高,就会使骨质溶解,让“储存”在其中的骨钙释放入血,从而“弥补”丢失的血钙[2]

 

机体通过这种代偿反应维持了血钙的平衡,却引起了骨质疏松;通过补钙,能从源头上阻止这一过程,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

 

 

二、联合用维生素D的好处

 

维生素D对于预防骨质疏松也大有好处。首先,它能增加肠道对于钙的吸收,从而促进钙盐在骨质中的沉积,也就是骨的矿化,让我们的骨骼更加坚硬;其次,还对骨细胞有直接作用,能刺激骨的形成[3]

 

钙盐能在维生素D的帮助下更多地吸收入血,血钙水平高了,PTH的分泌就会减少,骨质的丢失也就能得到延缓。可见,钙剂和维生素D属于“强强联手”,联合使用能起到“1+1>2”的效果。

 

 

三、科学补钙三大原则

 

1.  选择合适钙源

 

食物和非食物性钙剂是钙离子的两大来源。牛奶是非常理想的食物性钙源,它富含乳糖、酪蛋白等成分,这些成分能促进肠道对于钙离子的吸收[4]。无机钙剂如纳米钙、钙尔奇D等的含钙量较高、易于吸收而且价格低廉,是目前应用最广的钙剂[5]

 

2.  注意补充时机

 

 

最好在睡前补钙,这是因为骨质的吸收主要发生在晚上空腹时[6]。晚上入睡后,机体处于长时间空腹“缺钙”状态,此时甲状旁腺会分泌更多的PTH,溶解骨质以升高血液中的钙水平。可见,我们会在梦乡中不知不觉丢失大量钙,睡前补钙是十分有必要的。

 

3.  控制补钙剂量

 

补钙并非越多越好,根据我国的日推荐量,成人每天应补充600~800mg钙[4]。补钙过多,可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疾病,不利于人体健康。所以补钙不能“一蹴而就”,而应采用少量多补的方法。

 

 

近年来,一些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过量补钙不利于骨骼健康[7]。尽管存在一些争议,“钙”的重要作用还是不容忽视,选择钙源、把握时机、控制剂量,科学补钙这三点一定要做好!

 

【参考文献】
[1]乔林,熊英,徐克惠.绝经后骨质疏松概述[J].实用妇产科杂志,2020,36(07):481-484.
[2]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7,33(10):890-913.
[3] Bikle DD. Vitamin D and bone. Current Osteoporosis Rep, 2012, 10(2): 151-159.
[4]汪延华主编,钙、降钙素、维生素D与骨质疏松症[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08.
[5]邓敦,曹成福,周军杰,石继祥,纪斌,成宇翔,石文俊.钙剂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3):2386-2388.
[6]唐翠霞.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及护理[J].陕西中医,2006(06):749-750.
[7]朱汉民.钙剂对骨质疏松防治作用的不同观点[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09):710-711.
推荐医生列表
王严头像
王严 3 可开方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内分泌科
好评1.0 | 接诊量37
擅长: 糖尿病,甲亢,甲减,亚甲炎,骨质疏松,痛风,肥胖,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内分泌失调等疾病。
¥80.0
问医生
霍伟伟头像
霍伟伟 6 可开方
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 创伤科
好评0.9973 | 接诊量23304
擅长: 擅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脊柱侧弯,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肩周炎,肩袖损伤,肩峰撞击综合征,髋膝滑膜炎,腱鞘炎,筋膜炎,骨折,脱位,膝关节韧带半月板损伤,骨质增生,各类扭伤,肌肉劳损,纤维性肌痛综合征,痛风,体表四肢肿块,骨与软组织肿瘤等骨科疾病。测骨龄及身高预测。熟悉国内外前沿知识,提供专业医疗和最新治疗方案。
¥29.0
问医生
刘影头像
刘影 3 可开方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好评1.0 | 接诊量30
擅长: 糖尿病,脂代谢,骨质疏松
¥20.0
问医生
周广朋头像
周广朋 3 可开方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好评1.0 | 接诊量1356
擅长: 擅长糖尿病及各种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甲亢 甲减 亚甲炎 甲状腺结节)、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间甲状腺疾病、高脂血症、骨质疏松、肾上腺疾病、垂体瘤、痛风等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治。
¥40.0
问医生
杜狄头像
杜狄 3 可开方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创伤科
好评0.9826 | 接诊量214
擅长: 四肢及骨盆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膝关节炎诊治,颈椎、腰椎病的诊治及微创手术治疗。
¥50.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大家还在看
老年人骨质疏松吃什么钙片好 选择老年钙片3技巧须知

老年人骨质疏松吃什么钙片好 选择老年钙片3技巧须知

健康一点通
健康一点通
骨质疏松,别不重视!4个补钙妙方,远离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别不重视!4个补钙妙方,远离骨质疏松

#概述 #患病护理 #骨科 #常见症状
陈晓斌医生
陈晓斌医生
老年人用什么方法补钙最好啊? 三种食物补充钙元素

老年人用什么方法补钙最好啊? 三种食物补充钙元素

健康一点通
健康一点通
产妇补钙注意事项有哪些 产妇补钙的三注意事项须知

产妇补钙注意事项有哪些 产妇补钙的三注意事项须知

#概述
健康一点通
健康一点通
补钙不补它,也会骨质疏松!(不是维生素D)

补钙不补它,也会骨质疏松!(不是维生素D)

#营养 #保健
京东健康
京东健康
骨质疏松,别等50岁才重视!牢记4个补钙妙方

骨质疏松,别等50岁才重视!牢记4个补钙妙方

#老年 #运动 #患病护理 #骨科
陈晓斌医生
陈晓斌医生
老年人怎么补钙?吃钙片就行?医生总结3点经验

老年人怎么补钙?吃钙片就行?医生总结3点经验

#老年 #营养
药师方健
药师方健
骨质疏松患者从日常饮食中补钙

骨质疏松患者从日常饮食中补钙

秒懂健康
秒懂健康
如何正确补钙?才能让孩子的骨骼更强壮

如何正确补钙?才能让孩子的骨骼更强壮

#青少年 #饮食营养 #疾病预防 #儿科
徐维盛
徐维盛
营养师:关于中老年补钙,应该注意这5点!

营养师:关于中老年补钙,应该注意这5点!

#老年 #营养
不药博士
不药博士
巧妙方法助牙齿美白

巧妙方法助牙齿美白

#口腔护理 #口腔健康 #美白牙膏推荐 #牙齿美白 #牙齿美白方法 #牙齿美白治疗 #美白牙膏 #口腔健康饮食 #洁牙 #洁牙注意事项
卵巢早衰吃雌二醇几个月有效

卵巢早衰吃雌二醇几个月有效

#尿失禁 #睡眠障碍 #神经衰弱 #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 #雌激素减少 #肢端血管功能失调 #外阴萎缩 #性交疼痛
小儿家族性嗅神经-性发育不全综合征的饮食注意事项

小儿家族性嗅神经-性发育不全综合征的饮食注意事项

#骨质疏松 #饮食 #骨质疏松 #小儿家族性嗅神经-性发育不全综合征 #饮食管理 #小儿家族性嗅神经-性发育不全综合征 #维生素D #蛋白质 #蛋白质 #钙质摄入 #钙质 #维生素K
骨质疏松可以治愈吗

骨质疏松可以治愈吗

#骨质疏松症 #治疗 #骨质疏松 #治疗 #骨折 #钙剂 #双膦酸盐 #预防 #生活方式 #营养 #预防 #生活方式 #营养 #骨密度
阿法骨化醇软胶囊说明书

阿法骨化醇软胶囊说明书

#肾性骨病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先天性佝偻病 #骨软化症 #骨质疏松
老了就会腰酸背痛?当心发展到骨折

老了就会腰酸背痛?当心发展到骨折

#骨质疏松症 #骨折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维生素D #维生素D #钙剂 #骨折预防 #骨密度检查 #钙剂补充
左边腰酸痛是怎么回事

左边腰酸痛是怎么回事

#肿瘤 #肿瘤 #日常保养 #科室 #日常保养 #科室 #腰椎间盘突出 #骨质疏松 #腰痛 #微创治疗 #药物治疗 #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 #骨质疏松 #微创治疗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医院 #手术治疗 #医院
摄入盐份过多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摄入盐份过多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胃癌 #胃癌 #高盐饮食 #高盐饮食 #食盐摄入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预防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预防 #健康饮食 #健康饮食
饮食不规律 男人易“软骨头”

饮食不规律 男人易“软骨头”

#男性健康 #雄性激素 #男性骨骼健康问题 #骨质疏松症预防 #骨质疏松症 #饮食不规律 #骨钙密度 #骨质疏松症男性 #饮食不规律与骨骼健康 #饮食不规律与雄性激素
身高变矮3厘米以上要警惕骨质疏松

身高变矮3厘米以上要警惕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 #身高变矮 #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症 #治疗方法 #骨密度检测 #身高降低 #骨密度 #预防措施 #生活方式调整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