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魏巍

铁蛋白---帮助准确判断是否有铁缺乏。

铁蛋白---帮助准确判断是否有铁缺乏。

铁蛋白是机体储存的主要形式,是国际公认的反映机体是否缺铁的最早最敏感指标。检测铁蛋白可避免漏诊80%以上的未贫血的隐性铁缺乏者,且避免误诊30%以上不是铁缺乏造成的贫血者。铁蛋白是人体重要的铁贮存蛋白,参与对造血和免疫系统的调控。血清中铁蛋白水平可反映铁贮备情况及机体营养状态,它与多种疾病相关。

1、 铁蛋白降低几乎都可以诊断为铁缺乏,主要因为:①铁贮存减少:如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等;②铁蛋白合成减少:维生素C缺乏等。在体内铁缺乏早期,尚无显著的贫血改变时,仅有体内铁贮存量减少,常规生化指标正常,血清铁蛋白就开始减少。铁蛋白含量测定是目前诊断隐性贫血最早最准确的指标,诊断符合率可达95.5%。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全身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某些胶原性病时铁蛋白也可明显降低。妊娠和哺乳期也可低于正常值。

2、 ①铁贮存增加 原发性血色病、继发性铁负荷过多,如过多输血、不恰当铁剂治疗、溶血性贫血等。

②铁蛋白合成增加 炎症或恶性病变,如许多恶性肿瘤细胞可以合成和分泌铁蛋白,如肝癌肺癌胰腺癌白血病霍奇金病多发性骨髓瘤等,铁蛋白测定已成为恶性肿瘤辅助诊断指标之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铁蛋白合成也增加。

③组织内的铁蛋白释放增加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或其他肝病时血清铁蛋白也明显增高。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文章 儿童发热处理原则有什么?

儿童因生长发育、代谢旺盛,体温会略高于成人。因体温测量方式、部位不同,具体体温数值也会有差距,一般临床以水银温度计测量腋下温度为准,建议家属在测量前擦干腋窝,能减少误差,测量时间在5-10分钟左右。 测量腋温≥37.5℃属于发热,并按以下标准分度:低热37.5℃~38℃;中度发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发热病因:复查多样,其中以感染性发热常见,其他非感染性因素包括风湿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脑损伤性疾病,也有创伤、手术、药物热、疫苗接种反应、脱水热、尿崩症、心因性发热以及其他不明原因的发热。因此,除了发热以外,有出现其他症状,是诊断相应疾病的线索,这些症状可能在早期并不明显,或者由于婴幼儿年龄小、无法正确表达,所以更需要家长细心观察。 发热只是一种生理机制,本身并不会导致病情恶化或者神经系统损害 。 发热治疗目的: (1)退热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减轻发热所致的不适,即改善舒适度,而非单纯恢复正常体温; (2)特殊情况下,为保护脏器功能应积极降温; (3)查找并治疗引起发热的原因。 用药原则方面: (1)2月龄以上儿童体温≥38.2℃伴明显不适时,可采用退热剂,高热时推荐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2)2月龄以内婴儿禁用任何解热镇痛药; (3)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联合或交替使用; (4)不推荐解热镇痛药与含有解热镇痛药的复方感冒药合用; (5)肝功能异常伴发热时可选用布洛芬 (6)肾功能损伤中度及以上异常或肾功能不全患儿伴发热时禁用布洛芬,必要时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 (7)布洛芬不用于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患儿的解热镇痛治疗,必要时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 (8)出血性疾病患儿伴发热时,需权衡利弊,必要时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等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 (9)川崎病急性期应用大剂量阿司匹林抗炎治疗,无需使用其他解热镇痛药; (10)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在G6PD缺乏症(蚕豆病)的患儿属禁忌; (11)不推荐在疫苗接种后预防性使用退热药; 关于物理降温:发热期间可温水外敷儿童额头/腹股沟/腋下、温水浴、减少穿着的衣物、退热贴等方式物理降温,这些方法均可通过传导、对流及蒸发作用带走身体的热量,使发热儿童感到舒适。不建议用酒精或者冷水/冰水擦拭。 如发现有:1、用退热药2小时后体温不降,2、出现高热惊厥,3、精神状态下降以及6小时内无尿。 这些情况出现后立即就诊医院。

魏巍

主治医师

京东健康智康综合门诊部

133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儿科生长发育及简易计算公式

一、体重。 小儿体重的增长不是匀速的,在青春期之前,年龄越小,体重增长越快。临床的体重正常均值计算公式: <6个月 体重(kg)=3+0.7×月龄 例如:3个月的孩子,体重约为3+0.7×3=5.1kg,也就是十斤二两 7~12个月 体重(kg)=7+0.5×(月龄-6) 例如:9个月的孩子,体重约为7+0.5×(9-6)=8.5kg,也就是十七斤 1岁以上 体重(kg)=8+2×年龄 例如:2岁的孩子,体重约为8+2×2=12kg,也就是二十四斤。 体重小于均值-2SD为营养不良。 二、身高。 一般三岁以内的孩子仰卧位测量,三岁以上的孩子立位测量,立位与卧位测量值一般相差1~2厘米。 孩子出生之时身长一般为50cm,一周岁之内和青春期是孩子身高增长的两个高峰期,两周岁之后至青春期增长很平稳。 前三个月较出生时增长约12cm 1周岁身长75cm 2周岁身长87cm 2~12岁 身高(cm)=75+7×年龄 例如:4岁的孩子的身高约为75+7×4=103cm 身高小于均值-2SD要考虑侏儒症、克汀病、营养不良等。 三、牙齿。 最早萌出的牙齿是乳牙,出生后4~10个月的时候开始萌出,除尖牙外,萌牙顺序为从下到上、从前到后,一共20颗。一般在两岁到两岁半的时候出齐。 到6岁左右是孩子开始萌出恒牙,7~8岁开始按乳牙萌出的顺序换牙,一共32颗,最后一颗恒牙一般在20~30岁萌出,这就是我们说的智齿,也有终生都不长智齿的。 2岁以内乳牙数=月龄-4或者6 例如:8个月的孩子,应该萌出牙齿2~4颗。 出牙时间推迟(1岁以内无乳牙萌出)或者出牙顺序紊乱,要考虑佝偻病、呆小病、营养不良等。 四、囟门。 孩子有两个囟门:前囟、后囟。前囟在出生后12~18月闭合。后囟在出生时或出生后2~4月闭合。 囟门迟闭或头围大于正常者,考虑脑积水、佝偻病等。 五、头围。 足月的孩子头围为33~34cm,出生后1~3个月增长6cm,4~12个月增长6cm,1周岁时约为46cm,2周岁时约为48cm,5周岁时约50cm,15岁时接近成年人约为54~58cm。 头围小于均值-2SD的考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快考虑脑积水。 六、胸围。 新生儿胸围约为32cm,1岁时约为44cm,2岁以后开始大于头围。 一般营养状况好的孩子胸围超过头围的时间比较早,营养状况差的孩子或者缺少锻炼的孩子胸围超过头围的时间比较晚。 七、血压。 孩子的年龄越小,血压越低。 收缩压(mmHg)=80+2×年龄 舒张压(mmHg)=收缩压×2/3 例如:2岁的孩子,收缩压约为80+2×2=84mmHg 舒张压约为84×2/3=56mmHg 八、呼吸、心跳。

魏巍

主治医师

京东健康智康综合门诊部

134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婴幼儿补充维生素D比补钙更重要

维生素 D 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在儿童早期发展以及疾病防治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维生素 D 是体内钙内稳态最重要的生物调节因子之一。包括维生素 D2(麦角骨化醇)和维生素 D3(胆骨化醇)两种。维生素 D2 存在于植物中,维生素 D3 是由人体皮肤中的 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的紫外线的光化学作用转变而成,是体内维生素 D 的最主要来源。 婴儿期维生素 D 补充途径: 母体-胎儿转运:这一途径主要在孕后期通过胎盘转运维生素 D,容易受母体的营养状况以及胎龄、多胎、低体重等因素影响。 食物来源:天然的食物含维生素 D 很少,母乳含维生素 D(221IU/L)少,配方奶粉维生素 D 水平更高一些(36IU/100ml),因此建议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以及早期奶粉喂养宝宝,都是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 D 的。 皮肤光照合成:皮肤中的 7-脱氢胆固醇是维生素 D 合成的前体,经紫外线照射转变为胆骨化醇,即内源性维生素 D3。皮肤产生维生素 D3 的量与日照时间、波长、暴露皮肤面积有关。婴儿期宝宝因户外活动少,仅依靠自身合成是无法满足日常生长需求的,这也是提倡早期预防补充维生素 D 的原因之一。 皮肤合成的维生素 D3 直接吸收入血,原始形态的维生素 D3 是没有生物活性的。需转运至肝脏经过第一次羟化,生成 25-羟维生素 D3,即 25-(OH)D3,之后经过肾脏的第二次羟化形成 1,25-二羟维生素 D3,即 1,25-(OH)2D3。其中 25-(OH)D3 在血液中的浓度较稳定,可通过测定其浓度,反应体内维生素 D 的营养状况;1,25-(OH)2D3 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是维持体内钙、磷平衡的主要元素。 建议: 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补充维生素 D,每日 400-800IU,以预防维生素 D 缺乏或不足。 自出生 1 周开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多胎儿建议口服维生素 D 制剂 800IU/d,3 个月后改为口服维生素 D 制剂 400IU/d,如果用早产儿奶粉者,可口服维生素 D 制剂 400IU/d。 如有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缺铁性贫血或营养不良等疾病影响的儿童,建议每日补充维生素 D400-800IU,有利于症状恢复。 预防性补充维生素 D,原则上以口服用药为主。 维生素 D 缺乏一般呈慢性过程,在早期症状不典型,可出现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易激惹、烦闹、汗多刺激头皮而摇头等;随着维生素 D 缺乏的加剧,可逐渐出现颅骨软化、方颅、鸡胸、肋骨串珠样改变以及“手镯”、“足镯”表现,严重的佝偻病,可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临床判断维生素 D 营养状况的指标依靠于 25-(OH)D3 的测定,其检测方法包括 ELASA、放射免疫法、化学发光法、HPLC、LC/MS/MS 等 5 种方法,其中 HPLC 法是检查维生素 D 缺乏的金标准。目前认为,25-(OH)D3<30nmol/L(12ng/ml)为维生素 D 缺乏;25-(OH)D330-50nmol/L(12-20ng/ml)为维生素 D 不足,25-(OH)D3 大于 50nmol/L(20ng/ml)为维生素 D 适宜。 针对维生素 D 缺乏的治疗,维生素 D 制剂 2000IU/d 为最小治疗剂量,同时强调补钙,用药 1 个月后应随访,疗程 2-3 个月。建议治疗期间钙元素推荐量为 500mg/d。

魏巍

主治医师

京东健康智康综合门诊部

136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乳糖酶基因解读

MCM6(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deficient 6,微染色体维持缺陷6)该基因负责编码乳糖酶,并含有两个乳糖酶的调控区域,这2个区域位于MCM6内含子,rs182549和rs4988235的上游,大约14 kb(13910个碱基对)和22个kb (22018个碱基对)。体外实验已经证明,这2个区域可激活乳糖酶复制的启动子。这2个区域的基因突变和乳糖耐受不良是具体高度相关性的。[1] rs4988235 的等位基因(C, C)常为乳糖不耐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乳糖不耐症通常见于rs4988235 (C, C),但实际上,乳糖酶酶活性根据rs4988235基因型有三种表现,其中C/C的乳糖酶活性最低,T/C属于杂合中间形态,T/T活性最高。因此部分杂合子有时也会表现出乳糖不耐受的症状。[2] rs182549的等位基因如为(C,C)基因型则为乳糖代谢能力弱的类型,(C,T)为中间型,(T,T)为乳糖活性最高形式。[3] 参考文献 [1]Genetic Signatures of Strong Recent Positive Selection at the Lactase Gene.[J].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04. [2]Functional significance of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in the lactase gene in diverse US patients and evidence for a novel lactase persistence allele at -13909 in those of European ancestry[J].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2015, 60(2):182-191. [3] Enattah N S , Sahi T , Savilahti E ,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 variant associated with adult-type hypolactasia.[J]. Nature Genetics, 2002, 30(2):233-237.

魏巍

主治医师

京东健康智康综合门诊部

134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一文读懂-----什么是髋关节发育不良? 检查结果不会看?是否需要治疗?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包括一系列描述了股骨头和髋臼间异常关系的髋关节畸形。DDH 大多为髋臼侧异常。也可出现继发性股骨头病变,与股骨头前倾及髋臼和髂骨作用于股骨头的压力变化(半脱位或脱位)有关。 体格检查是发现新生儿 DDH 的主要方法。检查臀纹不对称,腿不等长,髋关节活动范围,Barlow 和 Ortolani 试验阳性(<8-12 周婴儿)。 Ortolani 试验是早期发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有效而又简单的检查方法。具体做法:让患儿仰卧并屈髋屈膝至90°,检查者将拇指放在患儿大腿内侧,示指和中指放在大转子处,将两侧大腿逐渐外展、外旋。如有脱位,可感到弹响或跳动声,髋部才能外展、外旋至 90°,如将大腿内收、内旋,拇指向外推,股骨头可再脱位,再次有弹响或跳动声,称为 Ortolani 试验阳性,适用于新生儿的检查。 Barlow 试验,又称“稳定”试验,是 Ortolani 试验的改良。婴儿平卧,检查者的两侧中指放在两侧大转子处,两手拇指放在大腿内侧小转子附近,将髋屈至 90°,膝完全屈曲,然后将两髋外展至 45°,若检查者中指感到股骨头滑入髋臼内,表明有脱位。再用置于大腿内侧小转子附近的拇指将股骨头推向外后侧,若感到股骨头自髋臼后缘滑出,放松拇指后,股骨头又滑入髋臼内,表明髋是不稳定的,称为 Barlow 试验阳性。年龄较大病儿不宜作此检查。 检查项目: 6 月龄以下可检查髋关节超声,X 线检查是评估大于 6 月龄婴儿 DDH 的主要方式。 Graf 法将婴儿髋关节声像结果定性、定量描述分为Ⅰ~Ⅳ型。 Ⅰ型(α>60°、β<77°);髋关节在临床和声像上都是成熟的。臼顶骨轮廓优良,骨顶外缘锐利成角(Ⅰα,β<55°)或轻度变钝(Ⅰb,55°<β<77°)。臼顶软骨狭窄呈三角形,对股骨头有良好覆盖。 Ⅱ型:该型髋的骨性髋臼外上缘缺少钙化,骨顶轮廓发育缺陷的部分由软骨顶增宽充填,覆盖在股骨头上.分为 4 种类型。 Ⅱa:指出生 12 周以内婴儿(α角为 50°~59°)。根据 Graf 标尺规定,如α角在 50°~59°,但大于周龄标尺所示最小值,则为Ⅱa(+),否则为Ⅱa(—)。例如,生后 3 周婴儿α角 55°,大于标尺的 53.5°刻度时,该髋为Ⅱa(+),如为 52°,则为Ⅱa(—)。 Ⅱb:指 12 周以上婴儿髋(α角 50°~59°,β角<55°),称骨化延迟型。 Ⅱc(α角 43°~49°,β角<77°):与Ⅱb 相比,反映骨性髋臼发育的口角减小,而软骨顶角度增大,股骨头主要由软骨顶覆盖,很不稳定,称为临界髋。 Ⅱd:Ⅱc 髋中的日角继续增大(>77°)。股骨头将偏离由软骨顶和骨顶共同组成的髋臼弧心轨迹,软骨顶和盂唇向上外侧移位,声像上称为偏轨髋。 Ⅲ型(α<43°,β>77°): Graf 将此型分为Ⅲa 和Ⅲb。两类髋中股骨头均向上外方脱位,但Ⅲa 软骨顶为无回声结构,是透明软骨成分,INb 的软骨顶可见有程度不同回声。说明透明软骨可能发生了纤维化或变性改变。 Ⅳ型:该型髋的声学特点是股骨头脱位,表面只有薄层关节囊覆盖,髋臼唇盂和软骨顶也向原始髋臼的内下方移位。通常在单一冠状声像上,脱位的股骨头和髋臼不能同时完整显现,参考测量点难以辨认,所以,对Ⅳ髋不进行角度定量测量。 建议Ⅱb 及以上类型,给予干预并随诊。 DDH 的治疗: 1、新生儿和婴儿 DDH 通常使髋关节屈曲外展位佩戴髋部吊带,以达到髋关节同心复位。吊带也可以稳定髋关节,使髋臼和股骨头动态塑性,而不伴髋关节完全僵硬。2、未能通过吊带改善的的患儿或者较大儿童,可选用手术麻醉下闭合复位,髋人字形石膏固定。 参考文献 邵剑波 李欣. 儿科影像诊断学[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P990.

魏巍

主治医师

京东健康智康综合门诊部

134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教您怎样判断婴幼儿喂养是否良好

母乳喂养 母乳能满足6个月以下孩子所需要的全部营养,为6-12个月孩子提供一半的营养,为12-24个月的孩子提供1/3的营养。母乳喂养中的营养成分易于吸收,且含有不可替代的免疫蛋白以及生物活性因子。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婴幼儿最佳喂养方式为从出生到6月龄纯母乳喂养,此后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2岁以上,同时自婴儿6个月开始,及时、合理、适量且安全的添加辅食和进行辅食营养补充。 喂养方式 建议6个月以内宝宝母乳、按需喂养。即母婴同室,当宝宝有饥饿表现时,母亲应立即哺乳。孩子在饥饿时可能有如下表现:从睡眠中醒来,转动脑袋,好像是在寻找乳房一样,吮吸手指、嘴唇或舌头,哭闹等。喂奶次数和宝宝胃容积以及胃排空有关,胃容量在新生儿约为30-60ml,1-3个月时90-150ml,1岁时250-300ml;胃排空时间随食物种类不同而异,水的排空时间喂1.5-2小时,母乳2-3小时,牛乳3-4小时。喂养间隔时间一般开始时1-2小时一次,以后2-3小时一次,逐渐延长至3小时左右1次,3个月后夜间睡眠逐渐延长,可省去1次夜奶,喂哺次数每天不少于8次,6个月以后随辅食添加,哺乳次数可逐步减少。 喂养时间 每个孩子的喂奶持续时间可不同,一些宝妈可在5分钟内完成一次喂奶,但部分宝妈可能需要20分钟或更长。 喂养良好的表现 判断孩子母乳喂养是否良好,可以参考宝宝的大小便以及生长发育这些客观指标。 1. 大便 如果婴儿喂养适当,则应在出生后约3日内排空胎便,并逐渐转为正常大便,出生 4日后,大多数婴儿每日排便3次或更多,且排便时间通常与哺乳时间同步。到出生后第5日,大便应为浅黄色并有颗粒物。胎便排出延迟表明乳汁生成延迟、喂养不足。 2. 小便 一般出生后第1个24小时中排尿1次,之后24小时中增加至2-3次,第3日和第4日为4-6次/日,第5日及之后为6-8次/日。排尿次数减少,尿液呈深黄或橙色,或尿布中有砖红色尿酸盐晶体时,通常表明婴儿的液体摄入量不足,如增加液体摄入量后这种状况仍不能得到改善,应及时就医。 3. 体重 婴儿出生后体重减轻是正常现象(生理性体重下降),预计下降比例为出生体重的5-7%(一般不超过10%)。正常婴儿出生后5日左右随着吃奶量的增加会停止体重下降,生后1-2周龄时体重通常会恢复其出生时的水平。渡过生理性体重下降期后,一般3个月以内 :体重增长20-30g/日;3-6个月,15g/日;,6-9个月,10g/日。但是除了看当前的体重值之 外,还要连续监测婴儿的体重变化,并将体重值标在生长发育曲线上,绘制婴儿 “生长发育曲线”,通过生长变化趋势判定喂养状况是否合理。 混合喂养 建议用补授法。母乳喂养的婴儿,体重增长不满意时,保持母乳喂养次数不变,每次先喂母乳,将两侧乳房吸空后再以配方奶补足,这样有利于刺激母乳分泌。补授的奶量由小儿食欲及母乳量多少决定,即“缺多少补多少”。 人工喂养 牛乳相对于母乳较难消化,矿物质比母乳多3-3.5倍,增加了婴儿肾脏的溶质负荷,需要比母乳更多的水分,降低矿物质、蛋白质浓度,减轻肾脏负荷。人工喂养的奶量要求和母乳喂养相同,全天需额外添加10-30ml/kg水分,可在喂奶间隔分次给予。 参考文献: 1.8年制儿科学[M].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2.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 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 30(04):392-417.

魏巍

主治医师

京东健康智康综合门诊部

134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维持视力以及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维生素A。

维生素 A 是指具有全反式视黄醇生物活性的一组类视黄醇物质,包括视黄醇、视黄醛、视黄酯以及视黄酸,其中视黄酸是体内维生素 A 最重要的活性形式。 人体的维生素 A 主要有两大来源: 动物性食物的视黄酯,如乳类、蛋类以及动物内脏。 植物类食物,其中β-胡萝卜素具有的维生素 A 活性最高,在深绿色蔬菜和黄红色水果中含量丰富。 维生素 A 的主要生理功能: 构成视觉细胞内的感光物质,维持视觉,尤其是暗视觉的正常过程。夜盲症是维生素 A 缺乏最早被认识到的严重表现。 影响上皮细胞稳定性。在维生素 A 缺乏早期,病理改变是上皮组织的干燥,继而形成过度角化变性和腺体分泌减少。可表现为眼结膜、角膜干燥,皮肤干燥、易脱屑,指(趾)甲变脆易折、多纹等。 促进生长发育。维生素 A 通过参与细胞的 RNA、DNA 合成及生长激素的分泌而影响生长发育,严重缺乏时,可表现为身高落后、牙齿釉质易脱落,失去光泽,易发生龋齿。 维持和促进免疫功能。维生素 A 参与机体的免疫活性,在可疑和亚临床维生素 A 缺乏阶段,免疫功能低下就已存在,主要表现为反复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且易迁延不愈。 改善铁营养状况,维生素 A 可改善铁吸收,促进储存铁的转运,增进造血功能。 维生素 A 的营养状况判定指标通常采用血清维生素 A 浓度,即维生素 A 浓度<0.7umol/L 为缺乏,0.7-1.05umol/L 为可疑亚临床缺乏,>1.05umol/L 为正常。 针对维生素 A 缺乏的防治措施。 婴儿出生后应及时补充维生素 A1500-2000IU/d,持续补充到 3 周岁。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多胞胎应在出生后补充口服维生素 A 制剂 1500-2000IU/d,前 3 个月按照上限补充,3 个月后可调整为下限。 针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腹泻、营养不良以及缺铁性贫血的患儿每日应补充维生素 A2000IU,以促进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恢复,同时提高免疫力,提高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 预防性补充干预推荐的剂量,是基于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生理需要量,采取预防性补充措施不会引起维生素 A 中毒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J].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魏巍

主治医师

京东健康智康综合门诊部

135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儿童幽门螺杆菌怎么办?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 HP 的检测指征 1.消化性溃疡。 2.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 )淋巴瘤。 3.慢性胃炎。 4.一级亲属中有胃癌的患儿。 5.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 6.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 7.不建议常规检测:目前尚无足够证据显示 Hp 感染与中耳炎、牙周疾病、食物过敏、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生长发育迟缓有关。临床检查的目的是寻找潜在病因,而不是检测是否存在 Hp 感染。因此对于功能性腹痛患儿不建议行 Hp 检测。 HP 检测方法 C13 尿素呼气试验无放射性,适用于儿童,可用于诊断 HP 现症感染,还可用于治疗后的复查。其他检查方法包括: PCR,快速尿素酶试验、胃粘膜组织切片染色、胃粘膜培养、核算检测。 HP 根除适应症 消化性溃疡、胃 MALT 淋巴瘤必须根治。以下情况可考虑根治:(1 )慢性胃炎;(2 )胃癌家族史; (3 )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4 )计划长期服用 NSAID(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5 )监护人、年长儿童强烈要求治疗。 HP 根除治疗方法 目前 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的三联疗法是首选治疗方案,为提高根除率,建议采用 10-14 天疗法。如有青霉素过敏,则换用甲硝唑。 常用药物剂量:阿莫西林每天 30-50mg/kg、克拉霉素每天 15-20 mg/kg、甲硝唑每天 15-20 mg/kg、奥美拉唑每天 0.6-0.8 mg/kg。 根除 HP 后疗效判断 应在根除治疗结束至少 4 周后进行,即使患儿症状消失也建议复查,首选尿素呼气试验。符合下述三项之一者可判断为 Hp 根除:(1 )尿素呼气试验(UBT)阴性;(2 )粪便 HP 抗原检测(SAT)阴性;(3 )基于胃窦、胃体两个部位取材的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均阴性。 参考文献: [1]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J]. 中华儿科杂志, 2015, 53(007 ): 496-498. [2] 北京儿童医院. 内科诊疗常规[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263-264.

魏巍

主治医师

京东健康智康综合门诊部

131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乳糖酶服用方法

乳糖酶属于生物制剂,是消化酶的一种,因此对于冲调水温是有要求的。建议用 45℃以下温水或者混合母乳冲服,奶前服用或奶中服用都可以。乳糖酶效果维持时间是有限制的,一般服用乳糖酶 3 小时之内,再次喝奶可以不用重复喂乳糖酶,如果超出 3 小时,喝奶时需要再喂 1 次。 具体乳糖酶用量,是需要根据奶量调整的。下面列出常用乳糖酶的服用剂量。 儿歌乳糖酶: 60-120ML+1 包 120-180ML+1.5 包 180ML 以上+2 包。 亦贝安乳糖酶: 100 毫升以下,每次使用半包,100ml 以上,每次建议一包。200 毫升以上 1.5 袋。 爱宝乳糖酶水解蛋白调制乳粉: 150 毫升以内 1 袋,150 毫升以上 2 袋。

魏巍

主治医师

京东健康智康综合门诊部

127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母乳保存

母乳贮存时间主要和贮存方式有关,常见的母乳保存时间为: 1、 如果是新吸出的母乳,在无菌袋密闭保存能保存4小时(室温不高于26℃)。 2、 如果是配合冰排,能保存24小时。 3、 如放入4℃以下冰箱,能保存8天。 4、 如放入冰箱冷冻室,能保存3个月。 5、 如放入深冷冻冰箱(-18℃以下),能保存6-12个月。

魏巍

主治医师

京东健康智康综合门诊部

127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