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夏交替季节的到来,许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会感到胃口不佳、口苦口腻、头身困乏、精神不振等症状。很多人认为这是天气逐渐变热造成的,但实际上,湿气才是罪魁祸首。
中医认为,湿邪是六淫之一,是长夏的主气,始于小满,贯穿于整个夏季。湿气过重,容易导致脾胃不能正常工作,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薄、四肢不温、周身困乏等症状。
那么,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湿邪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判断:
1. 起床时感觉疲劳、精神不振、行懒肢困、小腿肌肉酸胀不适,并常伴有胸闷、记忆力减退、关节活动不利、下肢浮肿等症状。
2. 如厕时大便颜色发青变褐,并可能出现粘滞在马桶上的现象,手纸反复擦也擦不净。
3. 洗漱时舌苔白厚,滑而湿润。
4. 吃饭时食欲不振,稍食即饱,胃脘胀闷不适,隐隐有恶心感,时有嗳气泛酸,口中有异味。
5. 头发爱出油、面部油亮多疮、皮肤瘙痒出水疱、睡觉流口水、会阴部潮湿等。
那么,如何祛湿呢?以下四招可以帮助我们:
1. 饮食养生:饮食清淡,少甜少酒,少辣少油,多吃健脾利水的食物,如山药、扁豆、薏苡仁、莲子、芡实等。
2. 天然养生:利用芳香化浊除湿,如茉莉花、栀子花、天然精油等。
3. 精神养生:生活规律,保证睡眠,静养心脾。
4. 起居养生:避免潮湿,适当运动,如太极、瑜伽、游泳、健步等。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文章 中医治疗内分泌失调有何妙法?


药事通
文章 合肥冬季婴儿口水疹的预防和治疗


健康解码专家
文章 南京冬季宝宝口水疹的预防和治疗


病友互助家园
文章 中医中药治疗利水渗湿健脾


健康管理专家
文章 化湿和中的治疗措施


健康解码专家
文章 中医中药治疗化湿


家庭医疗小助手
文章 中医缓和湿证


老年健康守护者
文章 中医缓解湿证


中医养生之道
文章 中医改善湿证


医学奇迹见证者
文章 中医调治湿证


医疗数据守护者
49岁的患者被诊断为湿诊,询问是否可以用某药物治疗,并请求生活建议和用药注意事项。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15
皮肤瘙痒,脱皮二年,已看过医生,擦药无效。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48
湿诊瘙痒,持续2周,未用其他药。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1

樊立鹏
主治医师
中医男科
河南省中医院

吕水林
副主任医师
中医男科
河南省中医院

李颖飞
副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