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为何如此“善变”?
新冠病毒这场疫情保卫战爆发至今已有两年之久,然而各国积极的防控措施及病毒疫苗的不断研发却并未使其彻底“消亡”,相反,一轮又一轮的疫情反弹如雨后春笋般在世界各地冒出,让人们见识到了新冠病毒的变异性之强。如近期在博茨瓦纳和南非等非洲国家再度蔓延扩散的新冠疫情,正是由一株新冠病毒的变种引起的,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奥密克戎(B.1.1.529),并将其纳入“密切关注变异株”,而这已经是新冠病毒变异株中的第15个了。那么,新冠病毒为何如此容易发生变异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新冠病毒的结构很简单——蛋白质外壳加上遗传物质RNA,它轻装上阵,进入我们的身体后,携带的RNA就开始疯狂复制[1]。而相比于人类基因的稳定性,属于低等生物的病毒,不仅繁殖速度快,而且基因稳定性很差、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变异就是病毒自我复制过程中的一种常态,因为病毒并不是总能完全、准确地复制出其遗传物质“副本”,当复制时出现的一些错误累计到一定程度时,突变就发生了。
新冠病毒的变异也是这样一个复制“出错”的过程,而新冠病毒作为RNA病毒,要比乙肝病毒等DNA病毒更容易发生突变[1]!其原因在于DNA是双链,也称为互补链,就是说在复制过程中如果一条链出错以后,另一条链是无法互补的,这样就能及时发现这个错误,相当于有一个纠错功能,所以一般DNA病毒、细菌等比较稳定,包括人体内的也是DNA基因。而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都是单链的RNA病毒,它的复制完全是按照上一条模板链的规律去复制的,哪怕中间发生了错误也无法发现、纠正,所以RNA病毒突变速度更快。而新冠病毒又比一般的RNA病毒突变要快,这与其病毒结构,以及传播频率高、流行广泛的特性有关。
那是不是病毒的每次变异都会让其变得更“厉害”呢?也不尽然,因为并非所有的变异都是对病毒有利的,还是要看突变的位置在哪里?比如突变位置发生在与人的ACE2细胞相结合的这个位点,那么它就会变得更具传染性;而如果突变在其他位点时,也可能造成其致病性更弱,或者让病毒能够逃脱疫苗的识别等情况发生。换句话说,如果发生的变异对生存、繁殖不利,那此类病毒会很容易死亡;而如果发生的变异对生存、繁殖有利,此类病毒就会作为具备生存优势的种类留存下来,并快速繁殖,所以病毒变异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内部“优胜劣汰”的过程。
疫情仍在继续,所以日常的防护措施还是要保持,戴口罩、打疫苗、响应防疫工作等等,只有我们共同携手才能战胜这场打败新冠病毒的自我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