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络通胶囊:了解其作用与注意事项

精准医疗探秘·深入解读基因测序、个性化医疗等精准医疗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精准医疗探秘
深入解读基因测序、个性化医疗等精准医疗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脑络通胶囊,作为一种常用的中成药,主要成分为丹参浸膏、川芎浸膏、黄芪浸膏、甲基橙皮苷、盐酸托哌酮、维生素B6等。它具有补气活血、通经活络、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适用于脑血栓、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等脑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引起的头痛眩晕、半身不遂、肢体发麻、神疲乏力等症状。

然而,任何药品都有其副作用和禁忌。在使用脑络通胶囊时,患者可能会遇到以下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如皮肤潮红、瘙痒、风团样皮疹、喘息、呼吸困难等;皮肤症状,如皮疹、瘙痒、多汗、血管神经性水肿;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食欲不振、口干、便秘、肝生化指标异常;神经精神系统症状,如头晕、头痛、嗜睡;全身性反应,如乏力、发热;心血管系统症状,如潮红、心悸、血压下降;呼吸系统症状,如胸闷、呼吸困难,严重可致呼吸衰竭;其他症状,如肌肉疼痛、月经过多,甚至有男性乳房肿大的个案报告。

脑络通胶囊的禁忌症包括对本品及其组方成分过敏者禁用,重症肌无力患者禁用,孕妇禁用。此外,由于本品含有盐酸托哌酮,应避免与其他含盐酸托哌酮的药品合并使用,或遵医嘱。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或遵医嘱。老年患者需个体化用药。肝功能异常患者慎用,用药期间应监测肝功能,如有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就诊。本品每粒含维生素B6 2mg,与其他含维生素B6的保健食品、药品合用时,应警惕维生素B6长期、过量使用带来的不良反应风险。

在使用脑络通胶囊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与其他中枢性肌肉松弛剂合并使用时,应注意调整用量;合用时增加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作用效果,同时使用时应酌情减少NSAIDs的用量;与肌肉松弛药丹曲林钠同时使用可增加肌肉松弛作用;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同时使用有时会出现呼吸抑制作用。维生素B6在肾功能正常时几乎不产生毒性,但长期、过量使用维生素B6时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曾有报道若每天服用200mg,持续30天以上,可产生维生素B6依赖综合征;每日应用2-6g,持续几个月,可引起严重神经感觉异常,进行性步态不稳至足麻木、手不灵活,停药后可缓解,但仍软弱无力。维生素B6也可使寻常痤疮恶化或使痤疮性皮疹糜烂。含丹参,不宜与藜芦同用。

推荐医生列表
王默力·undefined
王默力三甲可处方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好评99%|接诊量252|响应时长65分钟
擅长:脑血管病的个体化的预防 脑血管病的随访,以及根据他们存在的问题给他们设计个体化的预防措施。头晕,头疼,抑郁焦虑的诊治,失眠,脑血管病里面,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跟出血性脑血管病就是脑缺血或者是脑出血。脑缺血也叫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卒中。
¥400.0
问医生
邓翠芳·undefined
邓翠芳可处方
浙江康复医院神经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31839|响应时长1分钟
擅长:本人对大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和少数疑难病以及神经内科的疾病如头痛,颈肩腰腿痛、脑梗塞、脑出血,脑血栓形成、面瘫、四肢麻木乏力等诊疗效果突出。
¥30.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常有肢体力、口眼歪斜、言语清等症状好发于中老年人,复发率高、复发次数越多,病死率、致残率越高应尽早开始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复发简介脑血栓形成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又名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60%。该病是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壁病变基础上,脑动脉的管腔狭窄、闭塞,进而发生血栓形成,导致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使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主要有肢体力或发麻、口眼歪斜、言语清、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可危及生命。该病的病死率约10%,致残率超过50%,存活者中超过40%可复发,且复发次数越多病死率和致残率越高,因此患者应尽早开始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如溶栓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如器械取栓)。生命体征平稳48小时后可以开始早期康复治疗。日常生活中应积极控制可预防的危险因素,降低复发的风险[1]。症状表现:主要有肢体力或发麻、口眼歪斜、言语清、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可危及生命。诊断依据:医生除了采集病史(如询问患者症状、既往史等)和系统查体之外,还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如颅脑CT、核磁共振等)及实验室检查(如血糖、电解质等)等检查手段来综合诊断。脑血栓形成有哪些类型?按照病变部位,本病可分为:颈内动脉血栓形成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60%。2016年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为276.75/10万[1-2]。是否可以治愈?可治愈。经过及时有效的的药物或手术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明显缓解症状,改善预后,减少复发,降低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如果患者未及时接受治疗或治疗当,病情持续,最终可导致死亡。是否遗传?本病是遗传病,但是可由相关具有遗传倾向的疾病引起,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是否医保范围?是
精准医疗探秘·深入解读基因测序、个性化医疗等精准医疗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田宏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