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手足麻木

手足麻木

别名:手脚麻木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内分泌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手足麻木介绍
  • 可由不良生活习惯及多种疾病导致
  • 手脚对触觉、痛觉、温度觉的敏感度下降
  • 根据病因进行对因及对症治疗

简介

手足麻木主要是指手脚部位出现发麻的症状,包括对温度觉、触觉、痛觉的感觉异常,可能与缺血、神经压迫及神经病变与损伤有关,应根据病因进行对因及对症治疗[1-3]

症状表现[1-3]

手脚部位出现感觉异常,包括对触觉、痛觉、温度觉的敏感度下降,甚至完全感觉不到外界刺激,可能伴随有皮肤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出现刺痛、蚁行感等异常的感觉。

诊断依据[1-3]

依据临床症状及病史即可诊断,结合血糖、CT、神经电生理检查、血电解质检查等,可确诊相应病因导致的手足麻木。

是否具有传染性[1-3]

无传染性。

是否常见[1-3]

常见,因其病因多样,可由多种疾病或不良生活习惯导致。

是否可以治愈[1-3]

依据病因不同,部分因神经受压引起的手足麻木,及时解除压迫即可治愈,但若存在血管神经病变的只能通过治疗缓解症状。

是否遗传[1-3]

是否在医保范围内?

手足麻木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手足麻木可能是疾病信号,快看你有没有

手足麻木,看似小事,实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疾病信号。它并不致命,但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

### 常见原因

1. **周围神经卡压**:手足麻木最常见的原因是周围神经卡压。例如,长时间盘腿、抱臂等姿势会导致下肢麻木,而睡姿不当则可能导致手麻。神经卡压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

2. **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格林巴利综合征、糖尿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手足麻木。这些疾病引起的麻木往往伴有其他症状,如偏瘫、瘫痪、疼痛等。

3. **血液循环障碍**: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局部缺血和麻木。

4. **其他原因**:酒精或烟草中毒、重金属中毒、甲状腺功能减退、维生素B12或B1缺乏等也可能导致手足麻木。

### 诊断与治疗

若出现手足麻木,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医生会根据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治疗方式包括:

  • 药物治疗:针对病因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神经营养药物等。
  • 手术治疗:对于神经卡压导致的麻木,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 物理治疗:通过物理治疗改善血液循环,缓解麻木症状。
  •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等。

### 预防与保养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期变换坐姿和睡姿。

2.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预防神经卡压。

3. **注意饮食**:保持均衡饮食,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预防营养不良。

4.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疾病。

健康管理专家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脑出血后遗症手脚麻木怎么办

脑出血后遗症手足麻木是脑出血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本文将围绕脑出血后遗症手足麻木的成因、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护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症状。

一、脑出血后遗症手足麻木的成因

脑出血后遗症手足麻木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 脑血管破裂:脑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脑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脑组织,导致神经受损,进而引发手足麻木。

2. 神经损伤:脑出血后,受损的神经组织可能导致神经传导异常,引起手足麻木。

3. 血液循环障碍:脑出血后,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导致神经组织缺血缺氧,引起手足麻木。

二、脑出血后遗症手足麻木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服用以下药物缓解手足麻木症状:

(1)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腺苷钴胺、B族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

(2)改善血液循环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2. 理疗:理疗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等方式改善手足麻木症状,常用的理疗方法包括:

(1)针灸

(2)按摩

(3)电疗

3.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减轻手足麻木症状,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

(1)运动疗法

(2)作业疗法

(3)言语吞咽训练

三、脑出血后遗症手足麻木的日常护理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 饮食调养: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

3.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可以降低脑出血的风险,同时也有助于改善手足麻木症状。

4.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四、结语

脑出血后遗症手足麻木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做好日常护理,才能有效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全球医疗视野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最新研究:腿短的人易患糖尿病

近年来,关于身高与健康的关联性研究越来越多。最新的一项研究指出,下肢与身高比例较低,即腿较短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略高。

研究团队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出生前或童年时期的激素分泌状况或营养摄入状况有关。这些因素可能影响身高比例的发育,进而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症状主要包括腹泻与便秘、阳痿、皮肤瘙痒、手足麻木以及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这些症状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建议:

1. 健康饮食: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糖尿病。

5.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如果发现自己有2型糖尿病的症状,请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总之,关注身高与健康的关联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之窗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