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京东健康>

夏邑县人民医院

夏邑县人民医院

简称:

公立 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介绍

夏邑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52年,现已发展为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中西医结合为一体的非盈利性国家三级综合医院,医院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被世界基金会、联合国卫生组织、原国家卫生部联合授予“爱婴医院”,为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成员单位、儿麻矫正手术及白内障复明手术定点医院,郑州大学一附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等技术协作医院,河南省科技大学、商丘高等医学专科学校等“教学实习医院”。医院布局为一院二区,院本部占地80余亩,主要建筑有门诊楼、急诊楼、综合病房楼、儿科病房楼、影像楼等,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南院区占地约200亩,设置夏邑县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建筑面积1.5万余平方米;在建项目为儿童医院院中院。医院布局合理,道路平整,环境优雅,四季如春,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花园式单位”。医院现有职工1366人,其中,主任医师32人,副高职称137人,中级职称447人,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8人,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院职工的80%以上。全院编制床位800张,开放床位1100张,设医疗、医技、医辅、行管、后勤等科室60余个。我院是夏邑县唯一一家县域医疗中心单位,夏邑县胸痛中心、夏邑县卒中中心、夏邑县高血压防治中心、夏邑县医学影像中心等设在我院。消化内科、神经内科为河南省县级临床重点专科,肿瘤内科、心血管内科、骨科、消化内科为商丘市重点学科,儿科为商丘市重点培育学科。同时,我院建设有标准化的河南省三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和创伤救治中心。医院设备齐全,拥有飞利浦128排256层极速螺旋CT、飞利浦64排128层纳米螺旋CT、德国西门子3.0T核磁共振、美国GE1.5T超导核磁共振、大C臂X光机、SEP-CT、直线加速器、四维彩超、奥林巴斯电子胃镜、德国蛇牌腹腔镜、奥林巴斯结肠镜、奥林巴斯支气管镜、心电运动平板、800mA全自动数字化胃肠机及DR影像处理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大、中型诊疗设备200余台。近年来,医院先后荣获河南省抗击非典先进集体、全省新冠肺炎防治优秀基层党组织、全省医院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全省医院创新管理先进单位、全省模范职工之家、全省五四红旗团委、商丘市群众满意医院、商丘市百姓放心十佳医院、现代商丘形象十佳窗口单位、河南省抗击新冠肺炎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70多项。

商丘市夏邑县康复路中段38号
0370-6215333
医院科室
推荐医生
随志化
随志化

主任医师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中医内科,康复,疼痛,亚健康调理
班谦谦
班谦谦

住院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高血压等心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
鲍雪威
鲍雪威

住院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肠道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睡眠障碍、过敏反应疾病、其他疾病。
张传强
张传强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内科常见病,呼吸道感染,食物中毒,酒精中毒,农药镇静药中毒,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胃炎肠炎,肝病,胆囊炎,胰腺炎,电解质紊乱,泌尿系结石及感染,尤其对急诊危重症的诊疗有丰富经验。
冯翠玲
冯翠玲

主治医师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儿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中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如肺炎、腹泻、脑炎、矮小症、性早熟等疾病的诊治。
王存兵
王存兵

住院医师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长期从事临床工作,主要擅长腹泻、便秘、肠易激综合征,胃肠功能紊乱,胃、十二指肠消化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急性胃肠炎(成人及小儿急性腹泻病)、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炎性肠病,口臭,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胃癌,结肠癌等,以及不明原因腹痛,腹水待查方面,详细解读消化内镜报告及病理报告以及幽门螺杆菌诊治,同时耐心为你介绍及制定方案消化内科疾病。
望灿
望灿

主治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从事乳腺外科工作十余年,对乳腺疾病的诊治经验丰富。
患者评价
  • *名用户
    回复质量:非常满意服务态度:非常满意回复速度:满意
    functions/format.html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展开更多

问诊记录

展开更多

科普文章
  • 胃食管反流病,顾名思义,就是胃里、十二指肠里面的东西,“倒流”到了食管,主要表现为反酸、烧心等典型症状。四大典型症状是反酸、烧心、吞咽困难、胸疼等。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胃与食管连接处的贲门括约肌,好似一个“止流阀””,有饮食经过的时候,会自动打开,饮食进入胃以后,又自动关闭,不允许胃里的东西倒流到食管里面。
     
     
    一旦这个“阀门”出现了故障,出现了松弛、关闭不全,胃里的东西就会汹涌地逆流而上,因为主要是胃酸(PH值1-2),所以不仅会伤害食管黏膜,到处流浪的胃酸还可能往上跑到咽喉、鼻腔、中耳、气管、支气管等部位,造成多种症状和并发症。
     
     
    最典型的是泛酸、烧心,也会引起口腔、耳鼻喉、气管等邻近的组织损害,出现的食管外表现,如哮喘、慢性咳嗽、特发性肺纤维化、嘶哑、咽喉炎和牙蚀症等,严重者甚至引起窒息死亡。
     
     
    著名歌星邓丽君当年在泰国离奇死亡,官方公布的死因是支气管哮喘导致急性心脏病发作猝死;但是人们一直对其死因抱有怀疑态度。
     
     
    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血管外科汪忠镐教授就高度怀疑她的真正死因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
     
     
    汪院士认为:邓丽君患有胃食管反流疾病可能性比较大,因为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哮喘主要表现为喉气管痉挛(声门紧闭),可以在短时间引起患者窒息而死。
     
     
    也就是说,邓丽君的哮喘的真实病因,是胃食管反流引起,而反流性哮喘容易导致喉气管痉挛,从而引发窒息。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会导致哪些疾病?
     
     
    研究发现有70多种症状与胃食管反流有关,患者容易看错科或被误诊。
     
     
    依据反流物到达的部位不同,胃食管反流病可分为四期,每期表现都不尽相同:
     
     
    胃食管期:反流物进入食管,引起烧心、胸痛、背痛、嗳气等。
     
     
    咽期:反流物到达咽喉部,引起咽喉疼痛、咽异物感、声音嘶哑等。
     
     
    口鼻腔期:反流物到达鼻腔、中耳,引起流清鼻涕、打喷嚏、鼻塞、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喉气管期:反流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咳痰、憋气、哮喘、吸入性肺炎、肺纤维化等。
     
     
    此期症状最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发生喉痉挛,危及生命。
     
     
    除了上述症状,长期反流不予治疗和控制,久而久之会发生以下疾病:
     
     
    食管狭窄:食管狭窄是胃食管反流病后期的严重并发症,约10%的接受药物治疗的病人发生食管狭窄。
     
     
    Barrett食管:这个是食管癌的癌前病变;
     
     
    喉部并发症:耳鼻喉科病人有喉部症状和发声障碍者,约半数胃食管反流为其发病原因,或为发病的有关因素。与反流有关的喉部症状有慢性发声困难、间歇性发声困难、声带疲劳、声音破碎、长期清喉习惯、喉黏液过多、鼻涕后流、慢性咳嗽、吞咽困难、癔球症等。
     
     
    慢性咳嗽,哮喘、口腔并发症、牙龈炎:酸性胃内容物停留于口腔可引起口腔疾病,其中牙侵蚀最为突出。反流的病人除了有牙龈炎和牙周炎,还可因长期反酸而使唾液腺增大,特别是腮腺。
     
     
    上消化道出血:当食管黏膜糜烂或溃疡时,容易产生出血,长期或大量出血还容易造成贫血。
     
     
    食管穿孔:严重的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都可导致食管穿孔。
     
     
    为什么会发生胃食管反流?
     
     
    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肥胖、过度饮酒、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抗胆碱能药物、体力劳动、社会因素、心身疾病及有家族史等。
     
     
    如抽烟、喝酒、大量饮咖啡、浓茶和巧克力、肥胖、饮食过饱、过度食用辛辣酸甜等刺激性食物、长期便秘、某些药物刺激、精神因素、体位如身体屈曲、弯腰、头低位、仰卧等姿势时、腹带加压、季节气候因素等都会加重食管反流。
     
     
    怎么治疗?
     
     
    本病的检查手段主要有食管测压、PPI实验、胃镜检查等。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其主要发病机理是胃食管动力障碍(食管下括约肌一过性松弛),目前尚无一种理想的治疗药物,患者要坚持长期治疗。
     
     
    治疗包括三种方式: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就是要改善生活饮食习惯,祛除病因;
     
     
    药物治疗主要以抑酸、抗反流、促胃动力等药物。常用药物如替丁类、拉唑类、莫沙必利、多潘立酮以及黏膜保护剂等。
     
     
    对于吃药无效、或疗效差的,可以考虑内镜下或外科手术治疗。
     
     
    生活建议:
     
     
    应避免精神刺激,少食多餐,低脂肪、清淡饮食,少吃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睡前3小时不再进食;
     
     
    忌烟、酒、碳酸饮料和咖啡;
     
     
    餐后不要立即躺平,睡眠时应把床头抬高10-15cm;
     
     
    不穿过于紧身的衣服,腰带不要扎得太紧;
     
     
    许多患者通过消除日常生活中诱发反流的因素,可以使症状得到大幅度改善,当然,生活方式改变通常还需与正确治疗相结合。

  • 答案: 早期有可能

    1、肝硬化是进展性肝纤维化的晚期阶段,以肝脏结构扭曲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一般认为晚期肝硬化不可逆。在肝硬化早期,针对肝病基础病因给予特异性治疗可改善甚至逆转肝硬化。

    2、患有慢性乙肝、丙肝、血吸虫病史,或者长期大量饮酒,或者被医院诊断过自身免疫性肝病等需要警惕肝硬化的可能,所以建议这类患者及时医院就诊,在进展为肝硬化之前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降低肝硬化发生风险。

  • 昨天,收到我一位朋友发来的信息:“王医生好!我朋友的这两年的体检报告,对胆囊息肉有点担心,麻烦你帮忙看一下。谢谢!”。

    我翻看老朋友发过来的今年九月的体检报告:胆囊大小正常,囊壁欠光滑,透声佳,其内可见团状稍高回声,大小约为 14mm,后方声影不明显。胆囊内另见 8mm 稍强回声,胆总管不宽。去年九月份的体检报告:胆囊大小正常,囊壁光滑,透声佳,其内可见团状稍高回声,大小约为 12mm,后方声影不明显。胆总管不宽。

    这是个 54 岁的男士,彩超体检,去年发现胆囊壁上有直径约 12mm 的隆起病变,后方没有声影(结石后方通常会出现声影),所以判断,很可能是胆囊息肉。一年后复查,息肉直径长大了 2mm,而且胆囊内还有一个直径 8mm 的病变。

    我的回答:“他的息肉,一年内快速生长,直径已经超过 10mm,建议做增强 CT 或者增强磁共振胆囊区薄层扫描,判断是否存在息肉恶变。按照诊断治疗标准,也可以直接腹腔镜手术切除。需要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根据病变性质选择切除范围,并且术后病理检查。”。

    胆囊息肉,就是胆囊壁上面隆起的良性病变,可以是腺瘤性息肉(容易恶变),也可以是胆结石、胆囊炎引起的炎症增生性息肉(癌变率低于腺瘤),还可以是胆固醇结晶沉积在胆囊壁引起的胆固醇息肉(假息肉,不癌变)。所有的息肉,不痛不痒,没有任何症状,如果不是体检彩超、B 超,一般无法发现。就目前的诊断治疗水平,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消除胆囊息肉,也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切除息肉而保留胆囊。得了息肉该怎么办呢?

    原则上,应该去正规医院看诊,和医生讨论是否有癌变可能,是否需要立即手术切除胆囊,如果没有手术指征,剩下来的是和医生讨论复查时间,这一点很重要!在胆囊壁癌变的早期,不可能出现疼痛,黄疸等临床症状对你做出提示,而一旦出现症状而诊断出来的胆囊癌,肯定都不是早期,所以,定期复查,对于直径达到 10mm 的息肉,或者短期内快速生长的息肉,或者医生判断有可能癌变的息肉,尽早切除,其余的做好定期复查,才是正确的选择,大家理解了吗?

  • 萎缩性胃炎是可以逆转的

    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或消瘦、贫血等,无特异性。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

    既往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形成后,病变部位萎缩的腺体不能恢复,病变不能逆转,从而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不能治愈。

    但是临床与实验的研究进展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若早期发现,及时积极治疗,病变部位萎缩的腺体是可以恢复的,其可转化为浅表性胃炎或被治愈,改变了以往人们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可逆转的认识。

    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癌变几率

    根据国内多年随访资料分析,其绝大多数预后良好,一般认为其癌变率是:

    • 5〜10 年癌变率 3%〜5%
    • 10 年以上 10%
    • 轻度异型增生 10 年癌变率 2.5%〜11%
    • 中度异型增生 10 年癌变率 4%〜35%
    • 重度异型增生 10 年癌变率 10%〜83%

    其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上皮化生及重度不典型增生者,或伴癌胚抗原阳性的患者,癌变率更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定期随访,每 3〜6 个月复查胃镜一次。

    手术后萎缩性残胃炎者因其长期受胆汁反流的刺激,癌变率亦较高,应积极采取措施,减轻碱性反流液的刺激,预防癌变的发生。

    目前慢性萎缩性胃炎尚无直接药物预防其癌变,但是祛除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及纠正其病理状态,起到预防胃癌发生的作用。

    及时内镜下切除高危的癌前病变

    内镜下切除较重的癌前病变黏膜是有效的预防胃癌的手段。

    与传统手术比较,内镜下治疗不仅疗效相当,而且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相对低廉。

    因此被推荐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包括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主要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及时根除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促发胃癌的罪魁祸首。幽门螺杆菌的细胞毒性因子会导致胃黏膜发生增生性或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胃癌发病率是非感染的 3-6 倍,杀灭幽门螺杆菌可有效预防癌变。

    特别是在胃癌高发区,根除 H.p 对于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将来的癌变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根除 H.p 对于癌前病变组织病理学的好转有利,可以明显减缓癌前病变的进展,并有可能减少胃癌发生的危险。

    也就是说,即使不能逆转,也能维持现状,遏制病情继续发展。

    定期复查很重要

    萎缩性胃炎是“胃病”恶变的温床,萎缩性胃炎患者会发生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癌变等。因此萎缩性胃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胃镜。

    对于有反酸烧心、食欲不振,疼痛,痞满等症状,要积极对症治疗,予以抑酸剂、黏膜保护剂、抑制胆汁反流,促胃动力药物等,以消除症状为目的,防止病情发展。

    定期复查胃镜很重要,一般建议的复查频度为:

    • 萎缩性胃炎不伴肠化生和异型增生者可每 1~2 年作内镜和病理随访
    • 中~重度萎缩或伴肠化生者每 1 年随访一次
    • 轻度异型增生(活检并非取自癌旁)每 6 个月随访一次
    • 重度异型增生者需立即复查内镜和活检病理检查,必要时手术治疗或内镜下局部治疗

    补充硒

    硒可清除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中使细胞老化的自由基,并干扰致癌物代谢,增强人体细胞免疫功能,可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可吃动物肝脏、肾脏、鱼虾及甲壳类海产品、大蒜、芹菜、蘑菇、芝麻等。

    补充叶酸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与 DNA 的合成、修复及稳定密切相关。叶酸缺乏引起肿瘤的原因可能与叶酸能够稳定 DNA,防止细胞癌变有关。叶酸能够维持 DNA 甲基化,如果甲基化水平低,癌基因就容易活化,从而促发癌症的发生。叶酸可抑制癌基因活化而起到防止癌变作用。

    适量补充叶酸可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病理状态而减少胃癌的发生。

    报道称,叶酸、维生素 B1、吗丁啉联合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效率可达 75%,并能明显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

    补充维生素 C

    维生素 C 和胃液可共同防止致癌物前体亚硝胺化合物的合成,可吃橘子、橙子、西红柿、菠菜、鲜枣、猕猴桃。

    饮食调理+改善生活习惯

    所谓病从口入,饮食入口,首先影响的就是胃。所以饮食不调是引起胃病的重要因素。

    由于在慢性胃炎发病中饮食因素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防治胃炎的关键,这也是与其它疾病不同的地方。

    总的来说进食时做到以下几点,慢性胃炎要可以说已治愈了一半。

    宜慢:细嚼慢咽可以减少粗糙食物对胃黏膜的刺激。

    宜节:饮食应有节律,切忌暴饮暴食及食无定时。

    宜洁:注意饮食卫生,杜绝外界微生物对胃黏膜的侵害。

    宜细:尽量做到进食较精细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

    宜清淡:少食肥、甘、厚、腻、辛辣等食物,少饮酒及浓茶。

    宜戒烟酒:长期的尼古丁刺激,可使胃酸过多,从而产生有害作用。长期酗酒,可致胃黏膜损伤,乙醇(酒精)浓度越高,损伤越强烈。

    结语:萎缩性胃炎并不可怕

    总之,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胃癌最常见的癌前疾病,其癌变的预警和早期发现、诊断与预防,是有效地控制胃癌发病的主要手段和策略,应予以特别重视。

    但是,它并不可怕,肠化和异型增生要发展成胃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大约不会超过 5%的患者,才会转变为胃癌,5%是统计学的小概率事件,可以认为几乎不会发生,这是有统计学依据的,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只要科学看待它,肠化和异型增生是相对安全的,不必要引起过多的焦虑和担心。

    通过积极的正规治疗,很多患者都得到了痊愈,或者至少能维持现状,不再进展。所以信心也是很必要的,不要被网络上的虚假宣传吓坏了,要知道恐慌的心情反而会加重病情进展。

  • 在中国人群当中,约有45%的癌症是由可改变的生活方式或者可预防的微生物感染因素所导致的。通过疫苗接种以及改善生活方式,有将近一半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
    而另一半的癌症或许在所难免,但仍可以通过癌症筛查等方式早发现,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治愈机会。部分早期癌症病人经过正规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而晚期癌症病人经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约10%。
    但是,我国晚期肿瘤发生比较多,究其原因我们没有做好一级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是针对恶性肿瘤的病因、致病因素及发病危险因素而采取的预防措施。二级预防,是指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筛查是恶性肿瘤二级预防的主要方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恶性肿瘤的发生绝不是几天、几个月就发生,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正常细胞演变为癌细胞,再到具有侵袭性,这个过程通常需要10-20年,甚至更长。
    癌症发生的多个阶段为:正常细胞→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癌(粘膜内癌)→浸润癌→转移癌。若通过筛查早期发现,治疗效果非常好。例如:国人第一大癌——肺癌,ⅠaⅠ期5年生存率为92%,原位癌或微浸润癌更是高达100%;若是中晚期,只能通过治疗延长生存时间。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癌症控制基本策略之一就是通过教育和筛查以早期发现癌症。我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明确了应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和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因此,开展癌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控制癌症一个重要措施。接下来就盘一盘消化系统六大肿瘤如何筛查和预防。
    食管癌
    高危人群
    年龄>40岁,并符合下列任一项危险因素者:
    ◆食管癌高发地区;
    ◆有上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反酸和进食不适等症状;
    ◆有食管癌家族史;
    ◆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
    ◆具有食管癌高危因素如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
    筛查建议
    高危人群普通内镜检查,每2年一次:
    ◆内镜检查病理提示轻度异型增生,每年1次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病理提示中度异型增生,每半年1次内镜检查。
    预防建议
    ◆不吸烟或戒烟;
    ◆少量饮酒或不饮酒;
    ◆合理饮食,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
    ◆增强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胃癌
    高危人群
    凡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均系高危人群:
    ◆60岁以上人群;
    ◆中重度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溃疡;
    ◆胃息肉;
    ◆胃黏膜巨大皱褶征;
    ◆良性疾病术后残胃(术后10年);
    ◆胃癌术后残胃(术后6-12月);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明确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
    ◆恶性贫血者
    筛查建议
    年龄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每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
    预防建议
    ◆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不暴饮暴食;
    ◆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减少食用生冷、辛辣、过热、过硬的食物及熏制、腌制等高盐食物;
    ◆戒烟;
    ◆少喝或不喝烈性酒;
    ◆放松心情,合理减压。
    肝癌
    高危人群
    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以下人群: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者;
    ◆有肝癌家族史者;
    ◆血吸虫和酒精性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药物性肝损患者。
    筛查建议
    高危人群,每半年进行一次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B超检查等常规检查。
    预防建议
    ◆接种乙肝疫苗;
    ◆慢性肝炎患者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以控制肝炎病毒的复制;
    ◆戒酒或减少饮酒;
    ◆清淡饮食,减少油腻食物摄入;
    ◆避免发霉食物的摄入。
    大肠癌
    高危人群
    ◆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
    ◆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备注:两周肛肠症状指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血、粘液便等)及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筛查建议
    ◆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大便隐血检查、肛门指检以及肠镜检查;
    ◆年龄大于20岁的FAP和HNPCC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
    ◆45-75岁无症状筛检对象,每年接受1次大便隐血检查,每10年接受1次肠镜检查。
    预防建议
    ◆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和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和高蛋白饮食;
    ◆戒烟,避免其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胆囊癌
    高危人群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结石越大风险越高);
    ◆长有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厘米,特别是单发、宽蒂息肉)者;
    ◆瓷化胆囊或胆囊萎缩者;
    ◆胆胰管汇合异常或先天性胆管囊肿患者;
    ◆胆囊腺肌症患者;
    ◆慢性伤寒感染人群;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人群;
    ◆炎症性肠病人群;
    ◆合并糖尿病人群。
    筛查建议
    ◆高危人群:建议每6个月行血清CEA、CA199和肝胆B超检查;
    ◆一般人群:建议每年行血清CEA、CA199和肝胆B超检查,尤其是女性。
    预防建议
    ◆超过1cm的胆囊息肉、超过1cm的胆囊腺肌病患者,建议限期行胆囊切除术;有症状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萎缩、瓷化胆囊以及小于1cm的胆囊腺肌症病患者,建议尽早行胆囊切除术。
    ◆按照筛查建议进行定期体检。
    胰腺癌
    高危人群
    40岁以上,伴有下述任意一项者(第6项因素会增加胰腺癌风险,但一般不做筛查):
    ◆有胰腺癌家族史或糖尿病史;
    ◆有长期吸烟、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史;
    ◆无明显诱因的中上腹饱胀不适、腹痛,出现食欲不振、乏力、腹泻、消瘦或腰背部酸痛等症状;
    ◆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者,尤其合并胰管结石的慢性胰腺炎;主胰管型粘液乳头状瘤、粘液性囊性腺瘤、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及有血清CA199升高者;
    ◆无家族遗传史的新近突发糖尿病患者;
    ◆有幽门螺杆菌阳性及口腔牙周炎史者。
    筛查建议
    ◆上述对象以CA199等肿瘤标志物的血检结果结合腹部CT和MRI进行筛查,B超也能提供相应的帮助;
    ◆上述人群尤其是有家族史者和已有胰腺病变者每年进行一次CT或MRI检查。
    预防建议
    ◆戒烟、控酒;
    ◆提倡清淡、易消化及低脂肪饮食;
    ◆多食禽类和鱼虾类食物,提倡食用“十“字花科蔬菜,如青菜、白菜萝卜和西兰花等;
    ◆提倡户外有氧活动;
    ◆为防止良性病变恶化,有胰管结石、导管内粘液乳头状瘤和囊性腺瘤或其他胰腺良性病变患者应及处理

  • 我们中国人烹调方式讲究爆炒煎炒炸,这样的烹调方式是比较多见的,但是这样的高温爆炒的烹调方式也带来了它的不足,那就是会产生大量的厨房的油烟,如果这些厨房的油烟,没有得到及时的清除,那势必会造成严重的室内的污染,很多家庭女性会长期的,或者是至少一段时间的,暴露在这种高污染的厨房油烟里面,那这样的暴露也是肺癌的一个发病的一个高危因素。

  • 肾虚指肾脏精气阴阳不足。肾虚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肾阴虚,肾阳虚。

    肾虚的症状:肾阳虚的症状为腰酸、四肢发冷、畏寒,甚至还有水肿,为“寒”的症状,性功能不好也会导致肾阳虚;肾阴虚的症状为“热”,主要有腰酸、燥热、盗汗、虚汗、头晕、耳鸣等。

    现代科学证明,当人发生肾虚时,无论肾阴虚还是肾阳虚,都会导致人的免疫能力的降低,有更多的证据表明,肾虚发生时,肾脏的免疫能力降低,而肾脏的微循环系统亦会发生阻塞,肾络呈现不通。所以对于肾虚的治疗应防治结合。

  • 新冠后总咳嗽也没痰,这个小方法可以帮到你

  • 每个家庭的孩子,都可以说是家庭中每个人都在紧张对待的手掌上的明珠,但是如果此时孩子受到癫痫病的发作,可以说父母的心很不能接受。但是父母不必太担心焦虑。在许多情况下,尽管儿童癫痫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但相对预后也很好。

    大多数癫痫患儿经过专科和正规的治疗后,其康复情况相对较好。这时,一些父母看到孩子恢复得很好,不可避免地开始轻视并放松警惕。结果,孩子再次复发,所以想警告父母一些预防措施,希望对有帮助。

    1.按时按量服药

    对于小儿癫痫病,许多父母更担心如果治疗药物的副作用该怎么办?未经许可停止使用药物。这些行为是不希望的。通常,当选择在正规医院就诊时,将与医生进行沟通。医生将帮助孩子选择适当的药物。在服药期间,定期检查,定期监视孩子的近期情况,将控制药物的副作用降至很低。

    2.生病期间的药物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多次告诉孩子要特别注意过热和感冒,以免因天气变化过多而复发。但是,如果孩子因天气而感冒或发烧,则需要服药。这时,药物药也是可以的。如果不能随意停药,建议及时与癫痫医师联系以选择合适的药物,因为某些感冒药和药物药不能同时使用,这需要特别注意。

    3.饮食注意事项

    患癫痫病的儿童可能会比成年人需要更多的营养。因此,重要的是要确保孩子的营养均衡,但要避免暴饮暴食,垃圾食品,生冷食品,碳酸饮料,咖啡,浓茶等。对于羊肉,海鲜等,尽量少吃。坚果对大脑发育有一定的好处,孩子们可以适量补充们。

    4.良好的生活习惯

    许多患有癫痫病的儿童可能没有特别好的记忆。这时,父母应注意不要对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要使孩子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安排好时间,避免癫痫发作。

    家长如何帮助癫痫患儿治好,在孩子生病期间,父母是孩子的支持和领路者,因此,请更加注意上述事项,为孩子的未来和明天共同努力!

  • 首先,弱视的治疗是宜早不宜迟,尽早发现,抓紧治疗,应该赶在视觉发育比较旺盛的阶段进行。

    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类宝宝的视觉功能在刚出生时还不完善,3 岁前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7-8 岁前是视觉发育的敏感期,12 岁以上视觉发育的可塑性显著降低。

    那么是不是超过 12 岁,弱视治疗就没有希望了?很多年以前,有眼科医生发现没有正规治疗的单眼弱视患者在成年后好眼不幸受伤丧失了视力,不得不使用那只弱视的眼睛,慢慢可以看清楚东西了。我们也看到了不少 13、14 岁才发现弱视的孩子,经过积极治疗视力仍然可以有大幅度提高。虽然视觉发育有敏感期,但年龄大一点的宝宝也不要轻易放弃,积极治疗能够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