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运医所
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隶属于国家体育总局,其任务是为国家队运动员和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提供医疗保障,同时积极面向社会开展医疗服务。体育医院为运动医学专科医院,北京市参保人员可直接在体育医院就医,享受国家医保报销待遇。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成立于2001年12月。医院在成立之初,体育总局即确立体育医院要把为运动员和国家队服务放在第一位的基本思想,医院特点是“小而精”,在突出“运动”特色的基础上实现“高起点、高水平”。因此,体育医院在科室设置上遵循这一定位,涵盖运动损伤及运动性疾病两大领域,重点突出运动伤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与康复。目前,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一层和二层为门诊科室,三层为创伤外科和骨科病房及手术室,四层为康复科病房和康复训练室。全所职工171人,高级职称32人,享受国务院津贴5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3个。医院设置床位98张,目前配备了与运动医学专业相关的大型医用设备,如全身核磁、肢体核磁、CT、X光机、数字化手术室、关节镜微创等手术设备、三维步态分析、等速肌力测试、心肺脑功能检测和高端彩超等硬件设备。医院本着服务患者的宗旨,不断提高医疗诊治水平,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优化医疗服务管理流程,努力改善就医设施和环境,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展开更多
展开更多
膝盖,人身上最大、最复杂的关节,承担了身体大半的重量,还在运动中起“驱动”作用。
除了躺着,膝盖每时每刻都在承受着比你体重更重的压力。
爬楼梯时,是体重的5倍;
蹲或跪时,大约是体重的8倍;
跑步时,大约是体重的4倍。
我们人体的膝关节并不是简单的零件拼装,每一根骨骼、肌肉和韧带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膝关节承担了来自地面和身体的绝大多数冲击力。
如果不爱护膝盖,膝盖酸、膝盖疼是早晚的事。
跑步伤膝盖?
短跑
高速度的跑步可能会对膝盖带来更大的冲击力。
而且腿部落地的时候会过于竖直,膝关节因为弯曲较少而使肌肉缓冲作用减弱,于是膝盖直接承受了冲击力。
所以有的人虽然每天跑的距离不长,但是由于速度太快,很容易出现膝盖受伤的情况。
动作优化建议:
如果在落地的时候用足跟去落地,对身体的冲击力和关节的冲击力非常大的,容易造成身体损伤。
所以一定要自己尝试着用前脚掌去着地。
把你的脚想像为三脚架,三个点为大拇趾、小拇趾与脚跟,稳定的支撑住身体。
长跑
很多人缺少有计划的、科学系统的训练,随意增加强度和运动量,膝关节受到长时间的冲击力,很容易造成肌肉拉伤、关节损伤等伤害。
受伤后又凭借热情和毅力带伤坚持训练、比赛,往往会造成更大的伤病。
动作优化建议:
不需要通过手臂前后摆动来提供动力,而是利用手臂向身体二侧摆动来平衡身体。
此外,还可以通过控制手臂的摆动速度来控制步频,有助于增加身体的控制。
坡道跑
在健身房中,这种跑步形式非常的常用。
动作优化建议:
因为在爬坡时,即便跑动的步伐相对较慢,你的心跳速率也会骤然变快,所以在跑上坡的时候最好放慢速度。
可以采用小步快跑的方式,让身体的重心稍微靠前,但不要弯腰,保持身体平衡。
尽量将膝盖抬高,双脚往后蹬,利用大腿的力量,朝着目标迈进。
每一步迈开的距离大约30厘米左右,同时将手臂摆起来,带来一些势能,帮我们省一些体能。
如果坡道很大,可以试试侧身跨步跑,将身体向一侧微转,侧着身体跑上坡去。
当你的双脚侧对山坡时,跟腱的拉抻不见了,脚跟始终可以放在地面上,小腿和胫部都可以放松下来。
上下楼梯伤膝盖?
上下楼梯时,膝盖比平时承受了更多的压力。
医学类文献中指出,上楼梯时膝关节的承重是体重的4.8倍,而下楼梯比上楼梯更伤膝关节,下楼时承受6.7倍的体重。
由于屈膝过多,髌股关节反复摩擦,引起的软骨损伤。
上楼梯动作优化建议:
准备上楼的前脚尽量控制膝盖不超过脚趾,降低膝关节髌骨的压力。
同时在这种角度下由臀部来主导上楼梯时的发力。
可以尝试侧身45—90度,让我们上楼梯更加轻松。
下楼梯动作优化建议:
准备下楼的前脚脚尖着地,后脚尽量控制身体直立下缓缓微蹲(用臀部发力)。
下楼时尽量使用扶手;也可以多用拐杖,减轻身体对膝盖的重量压力。
深蹲伤膝盖?
在日常生活中俯身拾物、搬取重物等一系列动作都是需要深蹲的。
深蹲时上半身的压力大多会集中在膝关节以及脊柱上,膝关节屈曲到接近极限,关节腔内的压力会急剧增高,半月板后侧会受到很大程度上的挤压,髌韧带受到很大程度上的牵拉。
若深蹲前没有做好准备,或者错误的深蹲可能会造成半月板的损伤,严重者甚至损伤关节内的软骨导致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动作优化建议:
首先站立时,双脚与肩同宽,脚跟在肩的正下方。
脚掌往外打开30度,保持全脚掌踩在地面上,不要提脚尖或脚跟。膝盖朝向脚尖方向。
在深蹲过程中,不要有内扣或外开的现象。
髋膝同时运动,臀部往后、膝盖往前推,腰部保持腹背收紧,维持日常正常姿势。胸部保持紧张,不要含胸驼背,也不要刻意挺胸。
蹲的时候,髋膝同时启动,下蹲到髋比膝盖低。
起身时髋关节挺直,膝盖保持与脚尖平行,保持顺畅呼吸。经过上述过程深蹲,能够最大程度避免损伤膝关节。
最后,祝福大家且行且珍“膝”~
作者 | 果森 运动创伤外科
责任编辑 | 毛十三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膝盖,人身上最大、最复杂的关节,承担了身体大半的重量,还在运动中起“驱动”作用。
除了躺着,膝盖每时每刻都在承受着比你体重更重的压力。
爬楼梯时,是体重的5倍;
蹲或跪时,大约是体重的8倍;
跑步时,大约是体重的4倍。
我们人体的膝关节并不是简单的零件拼装,每一根骨骼、肌肉和韧带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膝关节承担了来自地面和身体的绝大多数冲击力。
如果不爱护膝盖,膝盖酸、膝盖疼是早晚的事。
跑步伤膝盖?
短跑:
高速度的跑步可能会对膝盖带来更大的冲击力。
而且腿部落地的时候会过于竖直,膝关节因为弯曲较少而使肌肉缓冲作用减弱,于是膝盖直接承受了冲击力。
所以有的人虽然每天跑的距离不长,但是由于速度太快,很容易出现膝盖受伤的情况。
动作优化建议:
如果在落地的时候用足跟去落地,对身体的冲击力和关节的冲击力非常大的,容易造成身体损伤。
所以一定要自己尝试着用前脚掌去着地。
把你的脚想像为三脚架,三个点为大拇趾、小拇趾与脚跟,稳定的支撑住身体。
长跑:
很多人缺少有计划的、科学系统的训练,随意增加强度和运动量,膝关节受到长时间的冲击力,很容易造成肌肉拉伤、关节损伤等伤害。
受伤后又凭借热情和毅力带伤坚持训练、比赛,往往会造成更大的伤病。
动作优化建议:
不需要通过手臂前后摆动来提供动力,而是利用手臂向身体二侧摆动来平衡身体。
此外,还可以通过控制手臂的摆动速度来控制步频,有助于增加身体的控制。
坡道跑:
在健身房中,这种跑步形式非常的常用。
动作优化建议:
因为在爬坡时,即便跑动的步伐相对较慢,你的心跳速率也会骤然变快,所以在跑上坡的时候最好放慢速度。
可以采用小步快跑的方式,让身体的重心稍微靠前,但不要弯腰,保持身体平衡。
尽量将膝盖抬高,双脚往后蹬,利用大腿的力量,朝着目标迈进。
每一步迈开的距离大约30厘米左右,同时将手臂摆起来,带来一些势能,帮我们省一些体能。
如果坡道很大,可以试试侧身跨步跑,将身体向一侧微转,侧着身体跑上坡去。
当你的双脚侧对山坡时,跟腱的拉抻不见了,脚跟始终可以放在地面上,小腿和胫部都可以放松下来。
上下楼梯伤膝盖?
上下楼梯时,膝盖比平时承受了更多的压力。
医学类文献中指出,上楼梯时膝关节的承重是体重的4.8倍,而下楼梯比上楼梯更伤膝关节,下楼时承受6.7倍的体重。
由于屈膝过多,髌股关节反复摩擦,引起的软骨损伤。
上楼梯动作优化建议:
准备上楼的前脚尽量控制膝盖不超过脚趾,降低膝关节髌骨的压力。
同时在这种角度下由臀部来主导上楼梯时的发力。
可以尝试侧身45—90度,让我们上楼梯更加轻松。
下楼梯动作优化建议:
准备下楼的前脚脚尖着地,后脚尽量控制身体直立下缓缓微蹲(用臀部发力)。
下楼时尽量使用扶手;也可以多用拐杖,减轻身体对膝盖的重量压力。
深蹲伤膝盖?
在日常生活中俯身拾物、搬取重物等一系列动作都是需要深蹲的。
深蹲时上半身的压力大多会集中在膝关节以及脊柱上,膝关节屈曲到接近极限,关节腔内的压力会急剧增高,半月板后侧会受到很大程度上的挤压,髌韧带受到很大程度上的牵拉。
若深蹲前没有做好准备,或者错误的深蹲可能会造成半月板的损伤,严重者甚至损伤关节内的软骨导致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动作优化建议:
首先站立时,双脚与肩同宽,脚跟在肩的正下方。
脚掌往外打开30度,保持全脚掌踩在地面上,不要提脚尖或脚跟。膝盖朝向脚尖方向。
在深蹲过程中,不要有内扣或外开的现象。
髋膝同时运动,臀部往后、膝盖往前推,腰部保持腹背收紧,维持日常正常姿势。胸部保持紧张,不要含胸驼背,也不要刻意挺胸。
蹲的时候,髋膝同时启动,下蹲到髋比膝盖低。
起身时髋关节挺直,膝盖保持与脚尖平行,保持顺畅呼吸。经过上述过程深蹲,能够最大程度避免损伤膝关节。
最后,祝福大家且行且珍“膝”~
本文作者▼
京东互联网医院出品
合作邮箱:zhengshuyi3@jd.com
作者 | 果森 运动创伤外科
责任编辑 | 毛十三
全球范围内,三分之一的女性死亡原因是缺血性心脏病(IHD)。虽然育龄女性IHD的患病率较低,但就目前的趋势而言,如孕妇年龄增加,孕妇糖尿病、肥胖和高血压患病率增加,可能导致了这类群体中冠状动脉疾病的患病率增加。此外,有研究证实,怀孕本身就会比同龄非怀孕女性的急性心肌梗死(AMI)风险更高。心脏病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IHD占心脏病病因的五分之一以上。
妊娠期心肌梗死的患病率
据报道, 妊娠期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为6.2/10万妊娠。动脉粥样硬化仍然是妊娠期AMI的最主要原因,其他原因也比非妊娠人群更为常见。孕妇AMI的各种病因患病率如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或不伴冠状动脉内血栓(27%–40%)、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SCAD,27%–43%)、冠状动脉内血栓不伴动脉粥样硬化(8%–17%),冠状动脉痉挛 (2%)。
对2006-2011年间150例AMI患者的类型和时间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患者表现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75%),其余患者表现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大多数事件发生在妊娠晚期(STEMI,25%;NSTEMI,32%)或产后(STEMI,45%;NSTEMI,55%)。梗死累及左室前壁(69%)、下壁(27%)、侧壁(4%)。
冠状动脉疾病的药物治疗和孕期安全性
大多数用于IHD的药物,不管是治疗AMI或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可以在怀孕和哺乳期间继续使用,但有一些药物例外。如果有致畸性或其他对胎儿有害的影响,建议停止该药物。此外,可能需要调整药物剂量,因为妊娠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会影响药代动力学。 他汀类药物在孕期和哺乳期禁用,但是这些女性在孕期和产后停药,发生AMI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使用冠状动脉造影的注意事项
对于急性斑块破裂导致的STEMI,建议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支架植入及时进行冠状动脉再灌注。基于妊娠期间事件发生的时间以及出血风险,选择药物洗脱支架(DES)还是裸金属支架(BMS)。DES再狭窄的风险较低;然而,与BMS相比,会需要更长时间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12个月vs 1个月)。考虑到BMS可缩短抗凝治疗时间,BMS可能是有优势的,尤其是在分娩期间。
血管造影是妊娠期IHD诊断的金标准。然而,只有60%的AMI女性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部分原因是担心会对胎儿产生危险。目前可接受的妊娠期辐射累积剂量为50mGy,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妊娠所处时期。在妊娠的头2周,无论辐射剂量多大,都可能导致自发流产。妊娠第3周到第8周,出生缺陷、流产或生长迟缓的风险较低,除非辐射量超过200 mSv。妊娠8至15周,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的风险较高,包括小头畸形和其他CNS畸形,辐射阈值为300 mSv。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溶栓
在无法进行PCI的情况下,必要时可考虑使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以前人们认为妊娠期间应禁止溶栓,但新数据表明,妊娠期使用TPA的风险并不高于非妊娠女性。要注意的是,在冠状动脉夹层所致心肌梗死患者中,溶栓可能会加重出血和夹层。
妊娠期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普通人群中,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并不是AMI的常见病因; 但妊娠期AMI中 ,SCAD可占到27%-43%。SCAD的典型表现与AMI相似,伴有胸痛、呼吸困难和出汗。SCAD诊断通常比较困难,因为典型患者通常是年轻人,没有其他可识别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基于研究的发现,对于患有纤维肌发育不良(25%–86%)、处于妊娠期(2%–8%)、有结缔组织疾病(1.2%–3%)、全身炎症(<1%–8.9%)、服用外源性激素(10.7%–12.6%)和诱发应激事件的患者,应怀疑SCAD的可能性。超过50%的患者会报告有促发因素,包括分娩、服用外源性激素、高强度运动。妊娠期SCAD的潜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妊娠期间动脉壁激素减弱时血液动力学压力增加的结果。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最初的临床表现为心源性休克(2%-5%)、STEMI(26%-87%)、室性心律失常或心源性猝死(3%-11%)。在一项包括168名患者的队列研究中,所有患者都出现了肌钙蛋白I水平升高。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通常保持不变,但超声心动图或早期血管造影可发现左心室壁运动异常。
任何动脉都可能受到影响, 左前降支最常见,可占到32%-46%。与非孕期SCAD的管理类似,建议大多数孕妇采用 保守治疗并住院监测。在一项包括131例SCAD病例的观察性研究中,自发性愈合率为88.5%,35天后,所有患者的血管造影均观察到愈合。在需要做血管造影的病例中,需要注意球囊膨胀或支架扩张所产生的径向力可能导致夹层;在PCI前对SCAD提高警惕是有必要的。
在对孕期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P-SCAD)与非孕期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NP-SCAD)的比较中,P-SCAD更多表现为急症,包括STEMI (57% vs 36%),左主血管或多血管SCAD (24% vs 5%),以及左心室功能≤35% (26% vs 10%)。
P-SCAD最常发生在产后第一个月。在2000-2015年进行的一项荟萃分析中,有超过120例发生了妊娠期SCAD,超过87名患者(72.5%)发生在产后第3天至第210天之间。与NP-SCAD相比,P-SCAD患者伴有纤维肌发育不良和冠状动脉外血管异常的可能性更小。
临床诊疗建议
1. 已有IHD的女性应在怀孕前接受全面的心脏评估。
2. 现有的工具如CARPREG Ⅰ、CARPREG Ⅱ、ZAHARA和改良WHO分类,通常可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和心肌病的评估,但在IHD女性的风险评估中作用有限。
3. 从现有趋势来看,如孕妇年龄偏大、合并症患病率增加,可能导致妊娠期IHD的发病率增加。
4. 识别和治疗妊娠期间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和冠状动脉痉挛非常重要,因为其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
5. 大多数用于IHD或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药物可以在怀孕期间继续使用,但某些药物除外。
参考文献:
Cardiol Clin. 2021;39(1):91-108.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龚志忠,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期间在北京安贞医院主要从事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已参与发表英文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参与编写出版著作2部。
各位老师好,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医院有交叉感染的风险,恐慌的情绪让有复诊购药需求的患者进退两难。互联网+医疗成为了患者的不二选择,给患者发放复诊二维码,线上开处方,让患者不需出门就能安全、放心的就医购药,京东在过年放假及疫情管控期间快递不停歇,药品配送到家,在疫情防控期间给患者送去健康与安心。让我们同舟共济,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医生操作方式:
1、京东医生APP首页右下角“我的”
2、患者复诊二维码
3、截图或者保存后,将此二维码发送至用微信等管理的患者
参考内容:
1、患者朋友大家好:最近医院属于高危区域,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如非必要,不要到医院来。需要买药的,可以扫码下方二维码,我在京东健康,给大家咨询。扫码填写信息,把之前的病例,处方单传上来,有什么情况,咱们随时沟通。京东快递配送现在正常营业。愿抗“疫”尽快胜利,早日为大家服务。
2、亲爱的患者朋友大家好,最近疫情影响较大,为了大家的健康,扫描此二维码可以线上开处方,快递配送到家。愿抗“疫”尽快胜利,祝福您早日康复。
患者操作方式:
1、扫码关注公众号
2、点此立即咨询
3、填写姓名手机号
4、填写疾病情况进入问诊
5、写明所需药品详情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可切除性局部晚期直肠腺癌(LARC)的综合治疗已成为常规策略,成功延长了患者生存期。近年来,一刀切的治疗策略受到挑战,与此同时,对新辅助治疗与肿瘤长期预后相关性的认识提高,个体化治疗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过去十年来治疗方法迅速发展,使得临床II期(T3-T4, N0)和III期(Tany, N1-N2)直肠癌的治疗有了多种选择。当前的前瞻性试验聚焦研究疾病复发和远处转移的主要治疗策略,此外,直肠器官保留是一个有前景和越来越重要的研究重点。
辅助化疗
辅助化疗(ACT)仍然是指南推荐的LARC综合治疗中的一种方法,预期目标是根除微转移性疾病。然而,对所有新辅助放化疗和TME(直肠系膜全切除)术后的临床II期和III期直肠癌患者采用ACT,支持这一建议的数据仍有限,因此 常规应用ACT仍存在争议。
事实上,ACT用于LARC患者,很大程度上是根据结肠癌大型试验的获益外推的,这些试验评估了5-氟尿嘧啶(5-FU)和奥沙利铂在淋巴结阳性结肠癌中的作用。也有一些随机试验评估了ACT在直肠癌患者中的作用,然而,大多数试验都有显著局限性,例如放疗和化疗方案存在差异以及对预定治疗策略的依从性不佳。这些试验显示,与观察组相比,新辅助放化疗后接受ACT的患者,并未显示生存获益或无病生存期(DFS)的改善。
ADORE试验根据病理学将接受过新辅助放化疗的高危患者(ypT3-ypT4或ypN阳性)随机分配接受5-FU+亚叶酸钙或叶酸、氟尿嘧啶+奥沙利铂(FOLFOX)辅助治疗4个月。FOLFOX组的6年DFS得到改善(68% vs 57%),然而,这一获益仅在III期患者中明显,II期患者不明显。尽管DFS有所改善,但6年OS(总生存率)并无差异(78% vs 76%),提示 只有某些亚组患者可能受益于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ACT辅助疗法。
进行放化疗和TME之后,是否应该对所有患者或特定患者给予ACT仍是一个争论话题。除此以外, 化疗的最佳持续时间也不清楚。常见的策略是,2个月的5-FU为基础的化疗加放疗,之后进行4个月的FOLFOX辅助化疗,即累计6个月疗程的化疗。这一疗程是基于MOSAIC试验的结果,即6个月的FOLFOX方案可作为淋巴结阳性结肠癌的治疗标准。近期的IDEA协作研究中,探讨了结肠癌较短时间辅助治疗的策略,可能在未来几年会影响直肠癌化疗的持续时间。
在许多直肠癌试验中,一个重要但经常被忽视的问题是 ACT的耐受性和依从性差。在EORTC 22921试验中,57%的患者没有接受或未完成预期的ACT疗程。其他研究报告,只有61%的患者接受了术后化疗。
新辅助化疗
理论上讲,新辅助 INCT(诱导化疗)具有许多优势,目前已被NCCN指南所接受。手术之前早期应用细胞毒化疗有可能消除肿瘤的隐匿性微转移。对化疗的反应也可以帮助定义预后良好或不良的患者组,并预测对放疗的反应。除了这些理论上的考虑,也有研究显示,INCT肿瘤缩小和降期的作用可增加pCR率,有可能扩大适合直肠器官保留的患者比例。
在放(化)疗后、手术前进行 巩固化疗(CCT)可能导致局部受损但同时也可能会改善患者生存,患者对细胞毒性化疗的敏感性增加,从而防止肿瘤复发并改善预后。与INCT相似,CCT也可增加cCR和pCR率,但与DFS和OS改善的直接相关性尚不确定。
OPRA试验直接比较了INCT和CCT,结果显示CCT组的三年直肠器官保留率更高(58%vs 43%;P = 0.01)。但是,INCT和CCT组的3年DFS和无转移生存率无差异,3年DFS率分别为78%和77%,3年远处无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1%和83%。2019年发表的CAO/ARO/AIO-12试验比较了INCT与CCT,显示CCT组的pCR数值更高(25% vs 17%)。 在新辅助治疗中添加化疗是否会改善OS尚无定论,需要更长的随访时间;但很明显,pCR率增加了,而且可为相当多的LARC患者提供器官保留的可能性。
新辅助放射治疗
早期的随机试验显示出术后放化疗对OS、DFS和局部控制的益处,随后一项德国试验奠定了50.4Gy(25-28分割)术前放化疗可用于LARC。尽管高质量的直肠MRI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仍有一些患者可能会过度分期从而接受了不必要的新辅助放化疗。ESMO指南推荐早期风险和中等风险的直肠癌患者最好仅进行直肠切除来治疗,避免骨盆放疗的毒性。
最佳放疗方案仍有很多争论。尽管长程CRT是常用策略,但 术前短程放疗(SRT)也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无需同时进行化疗。采用非最佳直肠手术(即未采用TME)的一项研究中,SRT改善了肿瘤学结局,后来在TME手术的随机试验中也得到证实,这项开创性的荷兰试验显示,与单纯手术相比,加上SRT的局部复发风险降低了50%;两组间的OS无明显差异。
一项荟萃分析比较了SRT和CRT治疗II期和III期直肠癌的疗效,5年DFS或OS无差异,但相比SRT组,CRT组的局部复发率降低。从现有证据看来,尽管首选的新辅助放疗方法尚不完全清楚,但与CRT相比,SRT成本更低,对患者更友好,并且3级和4级急性毒性发生率较低,因此可以提高依从性。
外科手术的时机
即使新辅助治疗取得较大进展,但要想治愈不可避免需要手术切除。不完整的TME将导致直肠系膜组织残留,存在潜在疾病,从而导致盆腔局部复发。关于手术时机, TME通常被推荐在SRT的1周内或放化疗后6-8周内进行。GRECCAR6试验报道,与7周间隔相比,放化疗后11周间隔与更高的术后并发症相关。但其他大型研究没有显示出时间间隔与手术并发症的关系,因此,延长时间间隔也许是可以接受的。
参考文献:
CA Cancer J Clin. 2021 Feb 16. doi: 10.3322/caac.21661.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毛息花,肯塔基大学公共卫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癌症流行病学与慢性病流行病学。
小米养胃,有一定的道理。对于很多饮食无节制或容易暴饮暴食的朋友,小米是很温和的杂粮选择,不像杂豆有外面一层豆皮需要煮烂,喝下去,肠胃的负担比较小。食用方法:小米煮粥是最营养的吃法,暖胃也暖心。不想喝粥的朋友,还可以和大米一起煮「黄金二米饭」。
第 2 名:紫米/糙米 糙米,外面那层的营养没有被磨掉,营养全部保存下来了。就是我们推崇的没有精加工的粗粮。紫米的花青素很丰富,矿物质的含量,也比一般浅色的粮食要高。外皮相对坚韧,耐嚼,还可以把吃饭速度降下来呢。
食用方法烹煮前,一定要浸泡充分,不然就很硬。一时习惯不了的,可以搭配着大米、红豆一起吃,味道最理想。
第 1 名:燕麦 虽说燕麦热量并不比大米低,可它消化吸收慢,饱腹感特别好,所以少吃点也不会饿。按综合来看,燕麦算是常见粗粮中 B 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都比较丰富,又容易买到,价格又算亲民,口味又理想,吃起来又简单方便的主食选择了。这个第一名必须给它。
食用方法
可以把燕麦米提前浸泡后,和大米按 1:1 的比例混合,用电饭锅煮成燕麦饭。早餐或零食,还可以试试,牛奶燕麦粥。燕麦浸泡几小时,加入煮沸的牛奶中,焖上 20 分钟左右,还可以按照个人口味喜好,加一勺枸杞、葡萄干、果仁碎一起吃。
在血管瘤疾病,肝血管瘤是很常见的,对患者的健康威胁是很大的,因此要及时诊断,及时治疗。那么,肝血管瘤要如何诊断呢?据有关专家指出:只有了解了一些肝血管瘤的诊断项目,就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了。
肝血管瘤的B超表现为高回声,呈低回声者多有网状结构,密度均匀,形态规则,界限清晰。较大的血管瘤切面可呈分叶状,内部回声仍以增强为主,可呈管网状或出现不规则的结节状或条块状的低回声区,有时还可出现钙化高回声及后方声影,系血管腔内血栓形成、机化或钙化所致。
肝血管瘤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这种病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在成年人出现症状,女性为多.肝血管瘤是肝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术前大多数病例都能得到确诊,绝大多数无症状,少数因肿瘤较大而出现肝区不适的现象,要及时的诊断,及时的治疗。那么,肝血管瘤要如何诊断呢?
一般的肝血管瘤的诊断方法是:
1、超声检查:
通过仪器诊断显示肝内均质,强回声病变,边界大多清楚,或病变区内强回声伴不规则低回声,病变内可显示扩张的血窦。
2、CT检查:
平扫:在肝血管瘤的检查中,在ct平扫的图像上会发现密度均匀且一致的低密度区,病变组织的边界比较清楚,有的血栓机化,形成纤维瘤的样状结构。可以结合快速注射造影剂来增强显像,延迟扫描会发现肿瘤已经完全被充填,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变。肝内低密度区,轮廓清楚,密度均匀或病变区内有更低密度区,代表血栓机化或纤维分隔,少数可见到钙化。
增强扫描:早期病变边缘显著强化呈结节状或“岛屿状”,密度与邻近腹主动脉相近,明显高于周围肝实质密度,持续时间超过2分钟。
3、同位素检查
在常见肝血管瘤的检查中,可以通过对其扫描以及肝血管的造影检查来检查诊断该病,该方法可以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疾病的诊断,主要表现为无肿瘤的染色,病灶部位的边缘较为清楚锐利,且血管瘤的显影时间也较长。
通过常见肝血管瘤的检查确诊后,希望在治疗时一定要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同时避免发生误诊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展开更多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