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京东健康>

惠民县胡集镇卫生院

惠民县胡集镇卫生院

简称:

公立 一级医院
医院介绍

惠民县胡集镇卫生院,位于山东省滨州市。该事业单位开办资金77万人民币。

惠民县胡集镇艺康街8号
0543-5640658; 0543-5641285
医院科室
推荐医生
杨训峰
杨训峰

主治医师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胃炎,溃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常见内科病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患者评价

展开更多

问诊记录

展开更多

科普文章
  • 各位老师好

    为提升患者对此项服务的认知,轻松复诊,【图文追问】服务正式更名为【便捷复诊】。除此之外,【便捷复诊】服务卡片也正式在医生主页上露出。复诊患者可通过医生主页找到此项服务直接下单,减少之前下单的长流程。

     

     

    同时,为节省医生问诊时的操作,有效提升医生服务体验。快捷回复中新增【便捷复诊】推荐话术,当您判断患者需要持续找您复诊时,您可通过点选【便捷复诊】话术模板,实现快速发送。

    经观测,主动向患者提供复诊服务的医生,患者复诊率比同行平均高10%。为更好服务患者,提升医生收益,欢迎各位医生开通【便捷复诊】服务,并使用此快捷回复模板。

     

    【便捷复诊】是为了满足患者的复诊需求而新推出的问诊服务类型,平台患者问诊结束后7日内复诊咨询高达 60%! 本问诊类型仅支持医患之间的3轮次对话,适用于复诊患者或未及时完成沟通的患者 。开启此服务,问诊结束后系统会自动给患者推送【便捷复诊】服务的下单卡片。此项服务需医生开启便捷复诊功能开关并设置价格,未开启将不会推送患者。 医生可参考图文问诊设置合理价格(建议图文问诊的3-5折),患者满意度高复诊率越高,点击首页问诊设置—图文问诊—便捷复诊,打开并设置价格即开启此服务,快来尝试吧!

  • 手术治疗
    PCOS患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难点问题。最早的有效治疗方法是1935年Stein和Leventhal报道的双侧卵巢楔形切除术(BOWR),这种方法开创了手术治疗不孕的时代。手术治疗可以减少卵巢中部分颗粒细胞,卵巢间质产生雄激素减少,从而使循环中的雄激素水平降低,进而GnRH降低,引起血清雄激素浓度进一步降低,这也说明卵巢间质亦受垂体-卵巢轴调控。由于雄激素水平降低,术后大部分患者可恢复自发排卵和月经,有部分可能自然怀孕,但大部分妊娠发生在术后6个月左右。手术治疗根据方法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1)双侧卵巢楔形切除术(BOWR) 是最早且有效的治疗无排卵性PCOS的方法,手术需要切除1/3的卵巢组织,Stein等报道术后95%的患者能恢复正常月经,妊娠率能达到85%,之后的报道肯定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但成功率差异较大,但此法有多种不良反应,包括手术后粘连形成导致输卵管性不孕,另外还有报道术后卵巢早衰的发生。正因为此种方法损伤较大,现在已很少应用。
    (2)腹腔镜下卵巢电灼或激光打孔治疗(LOD) 目前首选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是应用热穿透或激光进行腹腔镜卵巢打孔术,术后促排卵治疗反应改善,由于医疗干预致多胎妊娠率降低,与卵巢楔形切除术相比术后粘连发生率明显降低。主要适用于氯米芬抵抗患者的二线治疗方法,它具有单卵泡率高,避免了多胎及OHSS问题,特别是对于BMI小于29以及游离雄激素指数小于4者治疗效果良好,排卵率80%~90%,妊娠率60%~70%。
    (3)经阴道水腹腔镜(THL) 主要用于无明显盆腔原因的不孕症患者输卵管及卵巢结构的检查。通过THL对氯米芬抵抗的PCOS患者进行卵巢打孔治疗,术后6个月累积妊娠率达71%。
    3.辅助生育技术
    对于应用6个月以上标准的促排卵周期治疗后有排卵但仍未妊娠的PCOS患者,或多种药物促排卵治疗及辅助治疗无排卵并急待妊娠的患者,可以选择胚胎移植的辅助生育技术。
    (1)体外受精技术(IIVF) 对于难治性PCOS患者,IVF-ET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2)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IVM) 是模拟体内卵母细胞的成熟环境,使从卵巢采集的未成熟卵母细胞在体外达到最后成熟的技术。PCOS患者的高雄激素水平造成其在促排卵过程中易发生卵泡募集过多但成熟障碍的情况,所以,IVM技术为PCOS患者的不孕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年以上男性多发,40~60岁高发,男女之比为3~4:1。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之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医上并无胃癌专门的病名,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可归属于“胃脘痛”、“噎膈”、“反胃”、“积聚”等范畴。早在2000多年前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四时气篇》说到:“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

    胃癌的病因:

      中医认为胃癌的病因病机主要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或邪毒外侵,致气滞、血瘀、痰凝、毒蕴,互结与胃,形成胃癌。长期饮食不节,情志不舒所致。病变由肝脾郁结、气机不畅,进而发展为气滞血瘀,痰凝食积,诸邪蕴久,蓄毒成癌,浸淫胃脘,损伤胃气,形成邪实正虚之证。认为脾胃虚寒、饮食不节、气滞郁结是主要发病因素;癌毒扩散与正气耗散是肿瘤转移的根本病因和主要病机。

    中医怎么治疗胃癌?

      胃癌虽属中医脾胃病,但不能以一般的脾胃疾患论治。胃癌大致分为癌前、术前、术后、放疗或化疗(中)后、终末等期。中医对于癌前病变一般针对湿、热、痰、郁、瘀、毒、虚等病理因素,予以辨证施治;

    1、术前治疗以消瘤抗癌、缩小肿块为目的。

    2、术后注重培补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健脾和胃,减少复发。

    3、放疗或化疗(中)后期的治疗侧重于益气养血,减轻毒性反应,并提高机体对放疗、化疗的敏感性,增加放疗、化疗的效果,同时可以适当配合消瘤抗癌。

    4、晚期胃癌患者全身机能衰弱,或者癌细胞已经广泛转移,甚至出现恶病质,这时虽然肿瘤负荷很大,但患者正气已虚。此时治疗的重点已不是消瘤抗癌,而应注重整体功能的维护,健脾养胃,益气养血,以尽可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晚期胃癌,通过六君子汤扶正固本增强人体正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兼化痰湿可以抑制肿瘤生长,配伍清热解毒的白花蛇舌草等药抗肿瘤。

      在治疗过程中应强调审证用药,积极调整患者的脏腑气血功能,有助于消除或缓解癌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预防胃癌的6个生活关键点:

    1、定时、定量饮食,切忌暴饮暴食、进食过烫的食物,以免刺激或损伤胃黏膜。 

    2、多吃含维生素A、B、E及β胡萝卜素的食品;适当增加蛋白质、豆制品,增强抵抗力。  

    3、被污染的水含多种致癌的金属离子,一定喝自来水或纯净水。  

    4、很多胃癌患者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中医认为,抑郁、郁闷的心情易致气滞血淤,形成癌肿。  

    5、腌菜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在胃内适宜酸度或细菌作用下,可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属强致癌物质。油炸、烘烤、烧焦食物也含有此类致癌物质。

    6、患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多发性腺瘤性息肉、恶性贫血的人,需定期检查、及时治疗,消除癌前病变,预防胃癌发生。

    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建议定期体检,监测自身身体变化。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京东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介绍:徐晓丽,中国中医科学院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对中医针灸、养生保健有独到见解。

     

  • 与未患癌症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相比,患有癌症的ACS患者是一个特别高危的群体。目前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ACC/AHA)指南建议,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以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高危患者采取 早期侵入性血管造影诊断的策略,并计划进行血运重建。然而,考虑到较高的出血风险和手术风险,ACS伴癌症患者并没有接受侵入性治疗,也没有像非癌症患者那样接受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

     

    此外,许多癌症治疗包括化疗和放疗,都会增加ACS的发生风险,最终导致这些患者的死亡率非常高。随着癌症治疗以及与这些恶性肿瘤相关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患上冠状动脉疾病,包括ACS。这凸显了更好管理这些复杂患者的重要性。

     

    ACS癌症患者的预后

    ACS伴癌症患者的死亡率非常高,一项回顾性分析发现,总体1年生存率为26%。ACS患者结局与转移性疾病、血栓形成和出血并发症相关,某些类型癌症患者也有很多与ACS相同的风险因素,包括肥胖、吸烟、年龄和糖尿病。

     

    还有研究显示,在癌症诊断后的6个月内,新诊断冠心病(CAD)发生率更高,这支持了共同危险因素的理论。一项回顾性研究评估了456名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癌症患者的结局。结果显示,接受阿司匹林的患者死亡风险降低了23%,使用β阻断剂的患者死亡风险降低了36%,接受阿司匹林和β-阻断剂的患者人数分别为46.3%和48.5%。导管植入为基础的血运重建并未影响死亡风险,但只有2.8%的NSTEMI和5.7%的STEMI患者接受了血管重建。这项研究表明,心肌梗死伴癌症患者的治疗不足,这类患者可以从阿司匹林和β-阻断剂治疗中受益。

     

    最近,一个多中心注册登记研究发现,在ACS患者中,与非癌症患者相比,合并癌症的患者的1年死亡和再次梗死的复合终点发生率更高。重要的是, 癌症患者确实可以从β-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他汀类药物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中获益

     

    癌症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建议

    癌症患者常被排除在与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和ACS侵入性治疗相关的随机临床试验之外,主要原因是 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癌症患者中与PCI有关的出血风险,大部分源于血小板减少,这可能与恶性肿瘤本身或与治疗有关。然而,这种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相关的出血风险,与使用抗血小板、糖蛋白(GP)IIb/IIIa抑制剂、肝素或溶栓治疗药物所致的出血风险不同。

     

    事实上,存在矛盾的是,癌症患者的血小板减少还与血栓形成风险增加相关,对于那些血小板小于100 k/uL的患者,癌症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可显著改善ACS后7天生存率。荷兰支架血栓注册研究的数据显示,在所有病例中,活 动性恶性肿瘤与支架血栓的高发生率有关,在因稳定型心绞痛而进行PCI治疗的患者中风险更大。因此,需要谨慎选择患者,以帮助指导ACS癌症患者的侵入性策略。

     

    2014年AHA/ACC非ST段抬高ACS患者管理指南指出,在ACS合并癌症的患者中,血运重建的风险和合并症可能超过血运重建的益处。由于癌症合并ACS患者的高死亡率以及缺乏随机临床试验数据,心血管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就这一人群的冠状动脉介入建议发表了共识声明。对于 血小板<50,000/mL的患者,可以用较低剂量(30-50U/kg)的肝素进行治疗。对于双重抗血小板的使用,如果血小板大于30,000/mL,可以考虑使用 氯吡格雷

     

    血小板<50,000/mL时,不应使用替格瑞洛、普拉格雷和糖蛋白IIb/IIIa抑制剂。对于大多数 血小板>10,000/mL的患者,可以安全地给予81mg阿司匹林。不建议在进行心导管手术前输注血小板,除非血小板计数<20000/mL,并伴有高热、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快速下降或存在其他凝血病的患者。

     

    对于 血小板计数<20,000/mL且正在接受膀胱、妇科或结直肠肿瘤、黑色素瘤治疗的患者,应考虑在导管手术前输注血小板。在进行心导管检查时,如果可能的话,应使用超声引导、微针穿刺针和桡动脉通路,以减少出血风险。

     

    对于ACS伴癌症预后不佳的患者(估计生存期<12个月),由于1年死亡率极高,应对STEMI和NSTEMI患者提供PCI治疗。由于半衰期较短,在PCI过程中,比伐卢定可能是替代肝素的首选。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最大限度地进行药物优化,对于持续难治性心绞痛患者,可以考虑PCI治疗,可以作为一种缓和的选择。在这些患者中,可以在导管检查时利用分数流量储备(FFR)或瞬时无波比(iFR),以确保对具有模式意义的病变进行干预。

     

    对于多血管疾病、预期寿命大于12个月、可治愈的恶性肿瘤、血小板大于50,000/ml的手术候选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可能是合理的。如果需要进行癌症相关手术的患者需要进行PCI手术,可以考虑采用球囊血管成形术或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以将需要DAPT的时间长度分别减少到2-4周。

     

    有研究者建议在患有ACS的癌症患者中使用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风险评分,如果TIMI评分小于3分,进行一些药物治疗(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缺血评估)是合理的。在TIMI评分大于或等于3分的患者中,则建议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计划进行血运重建。

     

    总结

    ACS伴癌症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目前还不清楚,也会因为合并症不同而产生差异。但根据目前可用的回顾性数据,许多伴有ACS的癌症患者目前治疗不足,可能会从阿司匹林中获益(血小板大于10,000/mL),氯吡格雷(如果血小板大于30,000/mL)、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和ACEI或ARB。伴有STEMI、NSTEMI、UA的所有癌症患者都应考虑进行侵入性治疗,除非有绝对的禁忌症。

     

    参考文献:

    Curr Cardiol Rep. 2020;22(12):159.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刘山水,医学博士、副教授。研究疾病领域为老年疾病及常见慢病,已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署名论文80余篇。

  • 一个同事确诊肾癌,做完手术一个月就回到了工作岗位。问他为何要这么拼呢,不能多休息一段时间吗?他说自己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恢复很快,而且花钱太多,需要好好工作努力赚钱。

    达芬奇,指的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也不是电影达芬奇密码,更不是达芬奇软件,而是现在临床使用逐渐增多的机器人手术平台。这种机器人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人模人样”的机器人的模样,而是由三条机器胳臂和外科医生控制台组成,可以提供高清3D图像并执行精密操作。达芬奇机器人设计的理念是通过使用微创的方法,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通俗的讲,达芬奇机器人就是高级的胸腹腔镜系统。曾经在知乎上看过一篇文章,讲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可谓一波三折。它最初来源于麻省理工学院的核心技术,后来以厂商、医院、学术机构几方共同努力历经十余年才开发而成,并于2000年获FDA批准用于临床。在此,不得不感叹美国研发团队的锲而不舍和创新精神。

    达芬奇机器人的优势在哪里?

    最主要的优势在于精确,手术机器人的核心处理器以及图像处设备对手术视野具有10倍以上的放大倍数,手术视野看得非常清晰,而且呈现三维视野,从而提升了手术精确度,非常有利于精细解剖、复杂的手术的操作。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器械拥有可转腕的关节,在缝合、吻合、出血控制等方面都更有优势,从而提高了手术医生的操作能力。另外,它还突破了人手的极限,人手有一定的旋转空间,在狭小空间操作比较局限,而机械性的手臂可以在手术空间内进行360度的旋转,具有7个自由度,可以完成各种挪动、摆动、紧握等精细动作,比人手臂更稳定,不会出现手抖的现象。对患者来说,使用达芬奇机器人微创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恢复起来也更快。

    达芬奇机器人有没有弊端呢?

    因为手术者是利用机器人的机械前臂进行操作,双手不会直接接触到手术的部位,这样就无法判断组织的质地、弹性等。另外系统操作相对复杂,医生与系统的配合需要长时间的磨合。医生护士需要培训后持证上岗,有资质才能进行机器人手术。

    此外,由于设备成本非常高,据传一套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售价为每套350万美元。如此高价的设备下手术,手术费必然是很高的,光手术费就要5万多。

    目前,达芬奇机器人主要被应用在泌尿外科、普外科、妇科、胸外科、头颈外科以及心脏手术中。其中在泌尿外科中使用率是最高的,也已成为早期前列腺癌根治术的金标准”。

    既然如此精准,肺结节手术能用达芬奇机器人吗?

    当然是可以的,对于经济条件好、结节位置比较特殊,想更好的保留肺功能的病人可以选择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但实际上,现在胸腔镜下的微创手术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也完全可以做到准确切除、创伤小、恢复快。目前国内具有达芬奇机器人的医院并不多,都集中在一线城市,出现人等机器的现象比较严重。所以,相对简单的肺结节手术普通胸腔镜就可以胜任了。

  • 丙型肝炎持续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015年,全世界丙肝人数估计有7100万。丙肝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出现,使得丙型肝炎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全球感染丙肝病毒的育龄女性和孕妇人数在增加,而妊娠期活动性丙肝与妊娠期胆汁淤积以及母婴传播的风险增加相关。有些指南和国家建议在怀孕期间进行更普遍的丙肝筛查,许多研究者也在对怀孕期间进行丙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开展了调查。

     

    妊娠期丙肝的流行病学

    对欧盟2005-2015年数据进行的系统评价估计,孕妇中丙肝的患病率为0.1%-0.9%。在非洲进行的一项荟萃分析估计,从2003-2015年,孕妇中丙肝的患病率为3.4%。最近对美国所有活产婴儿的评估显示,丙肝感染率从1.8/1000名活产儿增加到4.7/1000名活产儿。美国CDC对2000-2015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全国分娩女性中丙肝感染率增加了400%以上,从0.8/1000增至4.1/1000。在波兰等国家(从1998-2012年)进行的研究也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怀孕期间丙型肝炎的患病率有所上升。

     

    既往推荐孕期的丙肝筛查是针对高风险人群进行,不过也有越来越多国家考虑孕期采取更普遍的丙肝筛查。更普遍的筛查需要考虑到成本效益,也要考虑到初始筛查后何时重新筛查的问题。目前欧洲肝病研究协会和亚太肝病研究协会都还是推荐对高风险人群的筛查,没有针对更普遍筛查更新推荐意见。

     

    丙肝的母婴传播风险

    妊娠期丙肝得到诊断的一个重要意义是了解母婴传播风险。2014年的一项荟萃分析对1997-2012年109项丙肝女性研究进行了分析,估计母婴传播率为5.8%,合并感染HIV女性的母婴传播率明显更高,达到10.8%。此外,在对接受HIV治疗的女性进行的观察研究中,发现母婴传播率降低了,表明抗HIV治疗可能是降低丙肝母婴传播风险的一种潜在有效的干预措施

     

    最近,一项来自美国的队列研究报告了丙肝母亲中的母婴传播率为3.6%。西班牙最近的一项研究估计,丙肝合并HIV感染母亲的母婴传播率为7%。然而,鉴于婴儿中的丙肝检测率较低,关于丙肝母亲所生婴儿中丙肝真实患病率的数据有限,因此准确估计母婴传播风险存在一定的挑战性。例如,在对8119名丙肝女性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只有84名(16%)婴儿接受过丙肝检测。同样,在另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只有30%的高危婴儿接受过丙肝检测。在一项对3000名孕妇的前瞻性研究中,母婴传播风险远远高于回顾性研究中的发现,3000名女性中,丙肝阳性女性有46例,其中8例新生儿出现了母婴传播(17.39%)。高母体病毒载量被确定为母婴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

     

    丙肝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妊娠期感染丙型病毒与不良的产科结局相关。在一项对超过400万名女性进行的大型荟萃分析中,有5000多人感染了丙肝病毒,结果发现早产和丙肝存在显著相关性。同样,瑞典一个纳入了2000多名丙肝新生儿的注册研究报告,在调整产妇年龄、吸烟、BMI、糖尿病和饮酒等因素后,丙肝与早产和新生儿死亡存在关联。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可能是最具确定性的丙肝相关的妇产科结局,妊娠前患有丙型肝炎的女性发生ICP的风险明显更高。考虑到这一风险的显著增加,以及ICP与不良胎儿结局的关联,患有丙型肝炎的女性应该在产前就这一潜在风险进行咨询。但目前尚不清楚妊娠期丙肝治疗或清除是否会降低ICP或其他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孕期直接抗病毒治疗(DAA)的注意事项

    以前的AASLD/IDSA指南建议避免怀孕期间进行治疗,但目前的建议更新为:在患者和医生讨论潜在的风险和益处后,可以考虑在怀孕期间进行治疗。理想情况下,女性应该在怀孕前接受治疗,但如果在怀孕期间诊断出丙肝,就应讨论何时能够开始治疗丙肝。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会考虑在怀孕期间接受DAA治疗以预防母婴传播。

     

    孕妇的安全是最重要的。真实世界的数据有限,许多动物生殖研究表明DAA在这种情况下的安全性,即没有发现索非布韦疗法或泛基因型丙肝鸡尾酒疗法(G/P)会导致新生儿不良发育结局。因为动物模型中显示DAA是安全的,目前众多研究在探讨怀孕期间或分娩后立即使用DAA的疗效和安全性。最近,匹兹堡开展了首个针对怀孕期间进行HCV治疗的试验。9名妊娠中期和晚期的患者入组,并接受12周疗程的索非布韦/雷迪帕韦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安全有效且耐受良好。但是,该研究的样本量还是太少了。其他研究还正在开展中。

     

    因此,在还没有足够的安全性数据的情况下,许多医生在考虑孕期使用DAA治疗时犹豫不决,还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来确定DAA在怀孕期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众所周知,药物暴露的最高潜在致畸风险发生在妊娠早期,因此非常有必要评估妊娠早期的治疗安全性(以及母乳喂养期间)。现在的指南建议,怀孕期间的治疗需要孕妇和医生基于获益/风险来共同决策。

     

    总结

    在过去十年中丙肝的流行病学发生了变化,需要加强对育龄期女性和怀孕期间丙肝感染的关注。尽管一些地区已经建议在怀孕期间普遍进行丙型肝炎的筛查,但尚不清楚这些建议是否会在国际层面上得到更广泛的推广,也不清楚在怀孕期间全面筛查是否会导致丙肝诊断显著增加。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包括:评估妊娠期进行DAA治疗的成本效益、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及开发最佳的诊疗模式以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参考文献:

    J Hepatol. 2020; S0168-8278(20)33814-9.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梁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病流行病学。

  • 平台服务指南-京东互联网医院

  • 接受强化骨髓抑制化疗的儿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以及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儿童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发生风险增加,在这些患者中,念珠菌和曲霉菌感染最常见。侵袭性真菌病会造成癌症治疗延迟以及治疗相关死亡风险增加。系统性抗真菌预防是降低侵袭性真菌病发生风险的有效途径。

     

    近日,国外肿瘤科相关专家小组制定了系统性抗真菌预防治疗的临床指南,针对的目标患者是正在接受化疗的儿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0-18岁),或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儿童和青少年。

     

    建议1

    正在接受治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儿童和青少年,预计会有持续性的显著中性粒细胞减少,应接受系统性抗真菌预防。基于证据发现,侵袭性真菌病(IFD)发生风险较高的患者,系统性抗真菌预防的益处更大。

     

    建议2

    对于IFD发生风险高的新诊断和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和青少年,可考虑进行系统性抗真菌预防。

     

    建议理由: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IFD发生风险受到治疗方案和治疗阶段的影响,也受到疾病缓解状态、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糖皮质激素剂量和给药时间的影响。专家组认为可能存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儿童患者亚组,这一亚组更能受益于系统性抗真菌预防。然而,专家组无法确定不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人群的IFD基线发病率数据,从而无法得出更具体的建议。专家组同时认为,高风险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策略正在发生改变,例如,免疫疗法正在被越来越多地使用,与传统的骨髓抑制化疗相比,免疫疗法相关的IFD发生风险可能更低。

     

    建议3

    对于IFD风险低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和青少年,不建议常规进行系统性抗真菌预防。

     

    建议理由:
    对于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儿童和青少年,可以根据以下情况推断IFD是否为低风险:无相关风险因素(如持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不同治疗方案和治疗阶段观察到的IFD发生率。举个例子,这类患者可能包括正在接受维持化疗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

     

    建议4

    对于IFD风险低的儿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如大多数的淋巴瘤和实体瘤儿童患者,不应常规进行系统性抗真菌预防。

     

    建议理由:
    在IFD发生风险低的儿童患者中,系统性抗真菌预防的益处很小,而且副作用、费用和治疗不便等风险超过了益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应常规进行系统性抗真菌预防。需要强调的是,某些淋巴瘤和实体瘤患者是IFD高风险患者,如 晚期Burkitt淋巴瘤和一些脑瘤婴儿患者。因此,在决定哪些人群应进行抗真菌预防时,必须考虑到患者和治疗的个性化危险因素,而不能仅依靠是哪一种疾病。

     

    建议5

    接受异体HSCT的儿童和青少年,以及因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采用全身免疫抑制治疗的儿童和青少年,应进行系统性抗真菌预防。

     

    建议理由:

    专家组认为,异体HSCT植入前和GVHD全身免疫抑制治疗期间,是两个不同的时期,IFD的风险都会增加。证据显示,采用系统性抗真菌预防, HSCT受者的IFD风险降低获益要大于化疗患者。亚组分析显示,在HSCT受者中,抗真菌预防可显著降低真菌感染相关死亡率。不过要注意的是,成人患者的数据比较清楚,但由于移植方法不同,这些证据可能不太适用于儿科患者。

     

    建议6

    在接受自体HSCT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中,不应常规进行系统性抗真菌预防。基于证据可以推断出自体HSCT的IFD风险较低,因此,不建议对这一人群进行系统性抗真菌预防。

     

    建议7

    如果有必要进行系统性抗真菌预防,应使用针对霉菌的活性药物。

     

    建议理由:
    试验显示,霉菌活性药物相比氟康唑,显著降低IFD和霉菌感染的发生,并降低真菌感染相关死亡率,虽然霉菌活性药物的副作用更多,但专家组认为益处大于副作用风险。在霉菌风险足够低的情况下,氟康唑可能是一种合适的预防选择。

     

    建议8

    在选择霉菌活性药物时,可以选择棘白菌素类或针对霉菌的唑类抗真菌药。

     

    建议理由:
    对于13岁以下的儿童,建议使用 棘白菌素、伏立康唑或伊曲康唑,可基于疗效、不良反应和儿科用药信息来选择。在所有药物都可用的情况下,根据副作用特征,棘白菌素或伏立康唑更优,当这两类药物都不可用时,可以使用伊曲康唑。泊沙康唑也可用于13岁及以上的患者。使用唑类抗真菌药时,应同时对治疗药物进行监测。

     

    建议9

    不要常规使用两性霉素作为系统性抗真菌预防药物。研究显示,两性霉素在降低IFD发生风险方面,疗效不如氟康唑,而且会产生更多的不良反应。此外,两性霉素的不同给药方式(每日 vs非每日),疗效也没有差异。

     

    建议10

    如果有必要进行系统性抗真菌预防,可考虑在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期间(或预期发生时)给药。对于异体HSCT受者,可考虑在GVHD全身免疫抑制治疗期间给药。

     

    总结

    系统性抗真菌预防非常重要,因为IFD会对儿童癌症患者和HSCT受者产生很多不利影响。如果有必要进行系统性抗真菌预防,专家组建议使用霉菌活性药物(棘白菌素类或针对霉菌的唑类)。在选择药物时,必须考虑到当地真菌流行情况、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如果上述药物都可用,棘白菌素在副作用和肝毒性方面可能更有优势。但是当考虑到口服和方便性时,唑类药物更受欢迎。

     

    参考文献:

    J Clin Oncol. 2020;38(27):3205-3216.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卢秀玲,毕业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在某知名医学网站担任医学总编辑,负责过肿瘤、心血管、内分泌等多个频道的内容产出。

  •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APT),通常为阿司匹林联合ADP受体抑制剂,如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后的治疗基石。多项临床试验表明,这种联合治疗能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缺血事件复发的风险(包括支架血栓形成)。然而,这种风险的降低是以出血风险的增加为代价的。

     

    201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指南推荐 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用于非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且更倾向于替格瑞洛。出血风险不高的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可采用普拉格雷。PLATO试验表明,对于有或无血运重建的中到高危缺血患者,替格瑞洛比氯吡格雷获益更大。202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非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指南优先推荐替格瑞洛或普拉格雷作为所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标准治疗,除非患者有禁忌。

     

    2019年,ISAR-REACT试验将4018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配到替格瑞洛组或普拉格雷组。结果发现, 普拉格雷优于替格瑞洛,即1年内死亡、心肌梗死或卒中的发生率更低,且出血风险没有增加。然而,这项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该研究为开放标签设计,样本量不够大,替格瑞洛组的停药率更高(部分原因可能是替格瑞洛会导致呼吸困难)。ESC指南建议, 对于接受PCI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考虑使用普拉格雷而不是替格瑞洛

     

    DAPT治疗的持续时间

    对大多数患者来说,急性冠脉综合征后建议 DAPT至少持续12个月,以下情况例外:急需手术的患者,因心房颤动需要抗凝的患者,其他原因所致出血风险过高的患者,如血小板减少症、肝病或肾病。ESC指南推荐的阿司匹林日剂量为75-100mg,ACC-AHA指南推荐的日剂量为81-325mg。目前,一项临床试验(ADAPTABLE)正在评估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阿司匹林长期治疗的合适剂量,预计2021年将有结果公布。

     

    当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停止DAPT以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时, 应该在术后恢复DAPT,但这在术后经常被忽视。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而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未接受支架)也能从DAPT中获得缺血事件风险降低的益处。DAPT超过12个月可导致缺血事件并发症的风险降低,但出血风险增加。

     

    一项名为DAPT的研究比较了冠状动脉支架术后DAPT治疗30个月和12个月的疗效,结果显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下降幅度大于冠状动脉疾病比较稳定的患者,30个月治疗组的下降幅度也大于12个月治疗组,但30个月组的出血率更高。

     

    PEGASUS-TIMI试验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后继续使用替格瑞洛治疗超过12个月,可以减少MACCE的发生,但也会增加出血风险。冠状动脉解剖结构复杂、患有其他血管疾病或未经治疗的残余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如果出血风险不高,可从较长的DAPT疗程中获益, 特别是在DAPT治疗的1年内没有发生过大出血的患者

     

    近期的一些试验研究了停止使用阿司匹林继续使用P2Y12抑制剂的策略。例如,TWILIGHT试验比较了3个月的DAPT治疗后,继续采用DAPT(阿司匹林+替格瑞洛)与仅采用替格瑞洛单药治疗的疗效。其中半数以上的患者在接受PCI前曾出现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年时的分析显示,与替格瑞洛尔+阿司匹林相比, 替格瑞洛单药治疗的临床出血率较低,并且没有增加缺血事件

     

    TICO试验显示,在进行3个月的DAPT治疗(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后,与继续DAPT相比, 仅继续使用替格瑞洛单药(不含阿司匹林)的策略,主要终点事件(出血和缺血事件的复合终点)的发生率更低。TICO研究的一个主要局限性是观察到的事件数量较少,这意味着研究者无法量化对比出血事件减少的益处和缺血性事件增加的风险。

     

    O'Donoghue等进行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DAPT 1至3个月后,停用阿司匹林并继续P2Y12单药治疗可降低出血风险,且不会增加缺血事件风险。目前能够获得的大多数数据都支持这样的观点:早期高强度的DAPT治疗可以随着时间推移安全地降级, 停用阿司匹林并继续使用P2Y12抑制剂,对缺血事件有益,同时能降低出血风险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考虑DAPT的降级,将更强效的P2Y12抑制剂如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换成氯吡格雷,例如出血风险高或需要口服抗凝剂时。应避免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后或PCI术后的头30天内降级,因为该期间血栓并发症的风险很高。目前还缺乏可以为降级方案提供指导的临床试验证据。

     

    抗凝治疗

    目前的临床指南推荐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住院患者进行DAPT和抗凝治疗的联合治疗策略,无论计划采取侵入性还是保守性治疗策略。 依诺肝素、比伐卢定、磺达肝癸钠或普通肝素,是初始阶段(事件发生后48小时内)的I类推荐用药。抗凝剂的选择,需要考虑到早期是否使用侵入性策略以及时机,例如,计划采取侵入性治疗策略的患者,几小时内转到导管室进行PCI,可能最好使用普通肝素或比伐卢定,而计划采取非侵入性策略的患者可能更适合使用依诺肝素或磺达肝癸钠。

     

    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伴心房颤动的患者,所有的证据都支持在大多数情况下进行 短期的三联疗法,然后用P2Y12抑制剂(氯吡格雷)和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进行至少12个月的双重抗栓治疗。AFIRE试验的结果表明,利伐沙班单药治疗可能是房颤伴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长期治疗(PCI或搭桥手术后至少1年)的一个安全选择。

     

    参考文献:
    N Engl J Med 2021;384:452-60.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龚志忠,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期间在北京安贞医院主要从事心血管病研究,已参与发表英文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参与编写出版著作2部。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