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京东健康>

南阳市官庄工区南石医院

南阳市官庄工区南石医院

简称:

非公立 一级医院
医院介绍

南阳南石医院,始建于1970年,开放床位2000张,员工2200余人,年门诊量60万人次左右,年住院量约6万人次,建筑面积16万多平方米。南石医院采用“总院+分院”的管理模式,总院位于南阳市中州西路988号,分设南、北两区,开设临床医技科室65个,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市级重点特色专科11个,中高级职称700余人,国家、省级著名专家68人。总院下辖南阳市官庄工区油田分院、南石医院(集团)眼科医院、南石二级康复中医院、河南油田南阳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多个社区家庭诊所,并与20多家基层医院成为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单位。南石医院拥有PET-CT、ECMO(人工心肺)、全球最先进的CT设备320排640层超高端联影天河CT机、东芝64排螺旋CT、16排螺旋CT、3.0T核磁共振、美国瓦里安直线加速器、陀螺刀、全飞秒激光治疗仪、新一代准分子激光治疗仪、法国卡尔王玻切机、全眼OCT、DSA系统、大型C臂介入治疗系统、数字化X光机、DR、四维彩超、大型激光、心电工作站、全自动脑电图、肌电图、TCD、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高压氧仓、热疗机、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各类腔镜等大中型设备500余台/件,固定资产突破20亿元,是南阳区域内现代化水平较高的综合医院。南石医院历来重视特色专科建设,倾力打造了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烧伤整形美容中心、脑血管病诊疗中心、骨病中心、肿瘤中心、心脏中心、南石眼科医院、南石康复医院等七大品牌专科。南石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高级卒中中心)、国家级胸痛中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曾承担国家科技部急性脑血管病治疗重大科研攻关项目重任。同时,也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介入河南培训基地,河南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培训基地,北京天坛医院全国脑血管病介入河南培训基地,台湾童综合医院技术协作医院等。2015年12月,南石医院与香港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康健国际医疗集团签约并进行深度合作。2017年以来,升级后的高端医疗整形美容门诊、体检科、眼科、口腔科以及其它门诊,从服务流程、人性化管理、医疗技术上打通了与香港国际化医疗服务的连接,并与北京宣武医院、301医院等建立了远程网络视频会诊,在几分钟之内就能与国内大腕医疗专家对接,真正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2021年6月份,总高25层、高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的外科楼正式投入使用,医院服务质量及能力大大提升。

南阳市宛城区广南路与五一路交叉口西南160米
0377-63568904
医院科室
推荐医生
刘星星
刘星星

主治医师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肺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溃疡、肠炎、尿路感染、肾功能不全。
朱金领
朱金领

住院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失眠,头晕头昏头痛,肢体麻木,焦虑抑郁,脑梗死,脑出血,面瘫,癫痫,三叉神经痛,帕金森病,记忆力下降,痴呆症,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等
李贞曦
李贞曦

主治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头晕头痛、高血压、焦虑抑郁、失眠、脑供血不足、脑梗死、脑出血、癫痫、帕金森、肢体麻木无力、周围神经病、面瘫,痴呆症、记忆力下降不集中,反应迟钝、冠心病、高血脂等
邵新锐
邵新锐

主治医师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待补充
患者评价
  • *冼琼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冼琼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冼琼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三妹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冼琼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书玉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大连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国芳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传村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展开更多

科普文章
  •              一、甲状腺结节是什么?

    甲状腺是位于颈部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旁的内分泌腺体。人类的甲状腺形似蝴蝶,犹如盾甲,故以此命名。

     

    甲状腺的主要功能是合成甲状腺激素,调节机体新陈代谢,尤其对婴幼儿时期的神经智力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广义上,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内所有肿块的统称,即细胞异常的增生,也可以理解为甲状腺内部出现的包块或者疙瘩。

    甲状腺结节临床极为常见。在女性和男性可分别触及6%和2%的病变,人群中高分辨率超声对甲状腺结节检出率高达50%。大部分结节为良性腺瘤样结节或囊肿,但有5%~10%的甲状腺结节为恶性肿瘤。少数甲状腺结节可以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引起局部压迫症状及影响外观。

     

                二、甲状腺结节分类?

    如下:

    (1)从病因上,可分为增生性、炎性;

     

    (2)从性质上,可分为良性的和恶性;

     

    (3)从形态上,可以分为实性、囊性或囊实性的;

     

    (4)从功能上,可以是有高功能的 (热结节) ,也可以是正常功能的 (温结节) ,还可以是低功能的 (冷结节)

     

    (5)从数量上,可以是单发的,也可以是多发的。

          

        三、为什么会长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的病因至今并未完全清楚,主流观点认为,甲状腺结节的发病与接触放射性物质、自身免疫紊乱、家族遗传、碘摄入不当(过量/不足)等因素有关。

     

    恶性甲状腺结节(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就是儿童期放射线接触史,如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当地儿童及成人甲状腺癌发病率倍增;而甲状腺髓样癌患者常常有家族史。

     

    亚急性甲状腺炎及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易发甲状腺结节;严重碘缺乏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但碘摄入过量同样会引起甲状腺结节。

     

            四、甲状腺结节有哪些症状?

    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是没有临床症状的,一般通过甲状腺彩超检查发现。
      少数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晚期患者可出现局部肿块疼痛,常可压迫气管、食管,使气管、食管移位。   这类患者易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或交感神经受压引起霍纳综合征,若侵犯颈丛,可出现耳、枕、肩等处疼痛等症状。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可触诊颈部淋巴结肿大。其中髓样癌由于肿瘤本身可产生降钙素和5-羟色胺,可引起腹泻、心悸、面色潮红等症状。  

    亚急性甲状腺炎引起的结节则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局部肿痛及发热,以单一结节为主,结节质地坚硬,触痛明显,疼痛可向颌下、耳后放射。

     

     

                    五、甲状腺结节治疗?

    临床上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特殊处理,只有恶性结节以及少数良性结节需要处理。

     

    据不同的结节分类推荐治疗如下:

    (1)单纯增生性结节性甲状腺肿

    一般无需特殊治疗;若是由缺碘引起,可以适当增加碘摄入。患者可以6-12月随访一次B超及甲功,监测结节的变化。

    对于甲状腺明显肿大、有明显压迫症状或怀疑是恶性结节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2)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即高功能腺瘤包括毒性腺瘤和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

    高功能腺瘤长期存在,会发生自主性分泌功能紊乱,患者除了有结节,还同时伴有甲亢。多为良性病变,但不能完全排除恶性的可能,多采用放射性碘或手术治疗。

     

    (3)炎性甲状腺结节

    亚急性甲状腺炎进行抗炎止痛、对症处理,药物可选择非災体类消炎药或糖皮质激素;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治疗主要是纠正甲功异常。

     

    (4)甲状腺囊肿

    穿刺抽液并注射硬化剂治疗。硬化剂可使囊肿壁发生无菌性坏死,使囊壁粘连、囊腔闭塞,达到治疗囊肿的目的。

     

    (5)甲状腺癌

    目前主要以外科手术结合内分泌治疗为主。

     

    另外: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我们可能要考虑手术来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

    1、结节引起了局部压迫症状,如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

    2、合并甲亢,且内科治疗无效;

    3、结节位于胸骨后或纵膈内;

    4、结节出现进行性生长。

    手术治疗彻底切除甲状腺结节的同时,医生会尽量保留正常甲状腺组织。

     

    如果良性结节必须处理,我们要遵循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如果没有特别的处理必要,随访观察依然是我们的第一选择。

     

     

  •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一般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乳酸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等。由于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有可能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因此需要及早预防,当发生时要及时发现和治疗。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为最常见的糖尿病急症。以高血糖、酮症、和酸中毒为主要表现,是胰岛素不足和拮抗胰岛素激素过多共同作用所致的严重代谢紊乱综合征。

     

            DKA的诊断标准包括存在血糖>13.9mmol/L,动脉血pH<7.30(动静脉血差值约0.02~0.15,也可取静脉血,一般不影响诊断),[HCO3-]≤18 mmol/L,阴离子间隙(AG)>10~12mmol/L。血和尿酮阳性进一步支持DKA的诊断,有条件的机构可定量测定尿/血清β-羟丁酸,诊断阈值为>3.0mmol/L。

     

    在DKA管理的早期阶段应遵循几个重要步骤:

     

    1.在开始静脉输液前采集血液进行代谢谱检测;

    2.在1小时内输注1L 0.9%NaCl;

    3.在开始胰岛素治疗前确保钾水平>3.3 mEq/L(必要时静脉补钾);

    4.启动胰岛素治疗。

    5.阴离子间隙纠正到正常。

     

                               治疗: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的治疗原则:尽快补液以恢复血容量、纠正失水状态,降低血糖,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同时积极寻找和消除诱因,防治并发,降低病死率。

    1.补液

     

    2.胰岛素治疗

     

    3.补液

     

    4.纠正酸中毒

     

    5.去除诱因,治疗并发症

    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脑水肿等并发症,也要积极应对,作出处理。

                     2.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高渗高血糖综合征(HHS)是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的另一临床类型,以严重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脱水为特点,无明显酮症,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昏迷(<10%)。部分病人可伴有酮症。主要见于老年T2DM病人,超过2/3病人原来无糖尿病史。

     

    在遇到急性感染、严重外伤、较大手术、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情况,或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利尿剂、甘露醇等药物、透析治疗、静脉高营养等治疗时,容易诱发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一般从开始发病到出现意识障碍需要1~2周,偶尔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脱水和神经系统两组症状。患者反应迟钝、烦躁或淡漠、嗜睡,逐渐陷入昏迷、抽搐,晚期尿少甚至尿闭。

    通常患者的血浆渗透压>320 mOsm/L时,即可以出现精神症状,如淡漠、嗜睡等。

    当血浆渗透压>350 mOsm/L时,可出现定向力障碍、幻觉、上肢粗震颤、癫痫样发作、偏瘫、偏盲、失语、视觉障碍、昏迷等。

     

                             HHS诊断:

    HHS由于患者神经、精神症状比较多,往往误诊为神经科的疾病,耽误治疗。它的诊断主要依靠化验检查,其诊断标准为:

    (1)血糖≥33.3 mmol/L。

     

    (2)有效血浆渗透压≥320 mOsm/L;有效血浆渗透压(mOsm/L)= 2×(Na++K+)+血糖(均以mmol/L计算)。

     

    (4)尿糖呈强阳性,而血清酮体及尿酮体阴性或为弱阳性。

     

    (5)阴离子间隙<12 mmol/L。

     

    由于HHS常发生于老年人,并存多种疾病,且容易在应激情况下发生,故特别容易误诊!该病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远高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克星。

    抢救成功的关键仍然是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临床上凡遇原因不明的脱水、休克、意识障碍及昏迷均应想到本病的可能性,尤其是血压低而尿量多者,不论有无糖尿病史,均应进行有关检查以肯定或排除本病。

                  3.糖尿病并发乳酸酸中毒

     

    01. 诱因:过量使用双胍类药物、伴有急慢性肝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感染、酗酒、高龄及一氧化碳中毒。

     

    02. 临床表现:急性起病,主要为代谢性酸中毒的表现,可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缺氧表现(口唇发绀),血压下降等脱水表现,疲乏无力、深大呼吸(无烂苹果昧)、意识障碍、四肢肌张力下降、反射减弱、瞳孔散大甚至昏迷休克,轻症患者表现可不明显。

     

    03. 化验检查:血糖可正常或升高;血清乳酸 ≥ 5 mmol/L(严重时可达 20 - 40 mmol/L);动脉血气分析 pH < 7.35;碳酸氢根明显降低,常 < 10 mmol/L;阴离子间隙 > 18 mmol/L;尿酮体呈阴性或弱阳性。

     

                             治疗:

    (1). 去除诱因;

     

    (2). 补液扩容和纠正休克:提高心输出量,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组织灌注,减少乳酸浓度,一般选择生理盐水;

     

    (3). 纠正酸中毒:采用分次小剂量碳酸氢钠持续滴注的方式补碱方式,HCO3-上升 4 - 6 mmol/L,维持在 14 - 16 mmol/L,动脉血 PH 高于 7.2。避免大剂量碳酸氢钠引起的高血钠、高渗透压、氧离曲线左移致组织氧供减少及容量负荷过重。

    (4).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乳酸酸中毒的患者一般血糖升高不明显,如果血糖升高,应避免口服降糖药。可予以小剂量的胰岛素持续静脉泵泵入或静脉输注胰岛素控制血糖。

     

    (5). 肾脏替代治疗:对于服用过量双胍类药物、伴有严重肾功能不全或严重心衰患者,及时给予 CRRT。

     

             糖尿病乳酸酸中毒预防:

    乳酸性酸中毒预后差,病死率高。因此预防乳酸性酸中毒的发生尤为关键。预防乳酸性酸中毒,首先要避免易感因素。(1)严格掌握双胍类药物的适应证,有肝肾功能不全、缺氧性疾病及一般情况差者忌用双胍类。二甲双胍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的发生率低于苯乙双胍,因此建议尽可能选用二甲双胍(目前临床已基本不使用,但在中小型城市糖尿病患者中含有该成分的药物仍在使用);(2)使用双胍类者在遇到危重症时应暂停用药,改用胰岛素治疗。

    此外,临床医生应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告知各种降糖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加强血糖监测。避免患者活动量过大,产生乳酸过多。帮助患者及其家属认识低血糖、乳酸性酸中毒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区别,定期复查各项指标。

                        4.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血浆(或血清)葡萄糖水平降低,并足以引起相应症状和体征的临床综合征,而当血浆葡萄糖浓度升高后,症状和体征也随之消退。病人常以交感兴奋和(或)神经精神及行为异常为主要特点,血糖浓度更低时可以出现癫痫样发作、昏迷和死亡。一般引起低血糖症状的血浆葡萄糖阈值为2.8---3.9mmol/L,然而,对于反复发作的低血糖病人,这一阈值则会向更低的血糖浓度偏移。

    化验检查:血糖水平 ≤ 3.9 mmol/L。

     

    治疗:解除神经供糖不足的症状和纠正导致低血糖症的潜在原因。以预防为主。

     

                       如何预防低血糖?

     

    1.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根据病情合理调整药物

     

    血糖控制目标:

     

    ● 空腹血糖:4.4-7.0mmol/L

     

    ● 非空腹血糖:10.0mmol/L

     

    ● HbA1C:<7%

     

    ● 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短、有严重并发症者,适当放宽血糖控制目标,如 HbA1C<8%

     

    2.掌握低血糖相关知识,定期就诊

     

    (1)接受正规的糖尿病教育,掌握低血糖相关知识。

     

    (2)定期看医生,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常备快速血糖监测仪。

     

    3.保持均衡的饮食和运动,不宜波动太大

     

    (1)定时定量进餐。

     

    (2)限制饮酒,尤其不能空腹饮酒。

     

    (3)规律运动,量力而行。

     

    (4)运动中注意心率,变化及身体感受。

     

    (5)运动时间超过1小时要及时加餐。

     

    4.外出时的预防措施

     

    (1)外出或运动时随身携带含糖食品和救助卡。

     

    (2)外出或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救助卡要放在容易 看到的地方。

     

    (3)开车的糖友把含糖食物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

     

    (4)携带的食品必须含糖,不能是木糖醇等甜味剂食品。

     

     

  •  1.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DM)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利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2.什么是胰岛功能受损?

    胰岛功能就是胰腺胰岛细胞视体内血糖情况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我们知道,正常人在体内升糖激素和降糖激素的共同调节下,使血糖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以满足机体能量的供应。

     

    胰岛素是由胰腺β细胞分泌的体内唯一的降糖激素,胰岛素的分泌数量及利用情况直接决定着血糖水平的高低。

     

    胰岛功能受损就是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数量及利用胰岛素的能力下降。

     3.糖尿病筛查的最佳时间是什么?

     

     糖尿病筛查最佳时间为早晨7:00~9:00,通常不超过9点,可通过空腹血糖及餐后两小时血糖进行糖尿病筛查,也可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而糖耐量试验前一天晚上10点后患者需禁食,检测时分别在0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进行监测,此过程中应避免剧烈运动、避免久坐以及进食其他食物。

     4.糖尿病诊断标准?

     

    1.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导致的多尿、多饮、多食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加随机血糖≥11.1mmol/L

     

    2.或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导致的多尿、多饮、多食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加空腹血糖≥7mmol/L

     

    3.或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导致的多尿、多饮、多食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加75g葡萄糖耐量试验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4.糖耐量减低(IGT):

     

    空腹血糖<6.1mmol/L

     

    和葡萄糖耐量试验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但<11.1mmol/L

     

    5.空腹血糖受损(IFG):

     

    空腹血糖≥6.1mmol/L但<7.0mmol/L

     

    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 

     对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大家都不陌生。最新颁布的《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再次让它闪亮登场,并赋予它一个新的使命担当 —— 作为中国人糖尿病诊断的一项新标准。

     5.糖尿病分型?

    1999年WHO对糖尿病采取了病因分型,将糖尿病分为:

    1型糖尿病(由于自身免疫性β细胞破坏,通常导致绝对胰岛素缺乏) 

     

    2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抵抗背景下β细胞胰岛素分泌逐渐丧失)

     

    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中期或妊娠晚期确诊的糖尿病,在妊娠前非明确的显性糖尿病)

     

    由其他原因导致的特定类型的糖尿病,例如单基因糖尿病综合征[(如新生儿糖尿病和青少年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MODY)]、外分泌胰腺疾病(如囊性纤维化和胰腺炎)和药物或化学诱导的糖尿病(如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艾滋病毒/成人免疫缺陷综合征或器官移植后)

    (中国实行现有标准) 

     2019年,又更新提出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混合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未分类糖尿病、妊娠期间高血糖的六分类。 

     

     

     

     

     

     

  • “中风”一词源于我国传统医学-中医,有外风和内风之分,外风因感受外邪(风邪)所致;内风属内伤病证,又称脑卒中,卒中等,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以脑梗塞最为常见。

    1.病因

    (1)高 血压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中风的原因中最主要和最常见的。

    (2)心脏病,是脑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

    (3)颅内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病因,且常多次破裂出血。

    (4)某些炎症可侵犯脑膜、脑血管,或单独侵犯脑血管引起脑动脉炎,均可引起脑血管病。

    (5)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常引起出血性脑血管病。少数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6)代谢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

    (7)各种外伤、中毒、脑瘤、脑肿瘤放射治疗以后等,均可造成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

    另外,气温变化,环境、情绪的改变,过度紧张、疲劳等也是脑中风的原因。吸烟、过度饮酒者中风发病率也会大大增加。

    2.症状

    1、头痛:无论是脑出血或脑梗死,头痛非常常见,亦是一个重要的脑中风症状和信号。

    2、呕吐:一般是伴随头痛一起出现的,也非常常见,其特点是多为喷射状呕吐。如遇有呕吐咖啡色(酱油样或棕黑色)液体,表示病情非常严重。

    3、眩晕:眩晕还多伴有呕吐或耳鸣,是脑中风的症状中比较常见的。

    4、一侧肢体和面部的感觉异常。

    5、口角流涎(流口水):出现口角斜、流口水或食物从口角流出的现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6、突发的视感障碍:表现为看不见左或右的物体或视觉缺损,也可以表现为一过性的眼前发黑或眼前突然飞过一只蚊子的感觉。

    7、突发的言语不清和吞咽呛咳症状:表现为病人说话不清,吐词困难,喝水或吞咽时呛咳。

    8、意识障碍:变现为神志模糊不清、呼吸不应、打呼噜,严重的可出现深度昏迷。

    3.检查

    1.CT检查

    脑CT检查显示脑梗死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可排除脑出血。

    2.MRI检查

    MRI对脑梗死的检出极为敏感,对脑部缺血性损害的检出优于CT,能够检出较早期的脑缺血性损害,可在缺血1小时内见到。起病6小时后大梗死几乎都能被MRI显示。

    3.常规检查

    血、尿、大 便常规及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糖、血脂、 心电图等作为常规检查,有条件者可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4.特殊检查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彩色B超、磁共振、 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颈动脉造影,可明确有无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

    4预防

    定期体检,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对于特定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必须进行有效体检,定期做脑血管检查。抽烟会增加脑中风的发生率,所以一定要戒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睡眠,早睡早起,既有益身体,也有益心情。因为情绪也是影响此类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也能降低脑中风的发生率。如出现四肢麻木、肢体无力等症状,一定要第一时间去医院。

  • 快收藏备用!「阳康」居家清洁消毒攻略!#守护健康指南 #健康科普 #阳康

  • 据估计,在创伤患儿中,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率约为0.02-1.2%,在重症监护室(ICU)人群中可达到0.3-10%。相比之下,成人创伤人群的VTE发病率为3-5%。小儿VTE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有数据显示,2001-2007年期间增长了70%,这一增长可能是由于诊断水平的提高以及危重患者生存率的提高所致。

     

    与成人创伤患者类似,小儿创伤患者由于经常出现魏克氏三特征(Virchow's triad),即高凝状态、内皮损伤和瘀血,导致VTE的风险增加。尽管儿童的VTE发病率比成人低,但其发生后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并发症包括VTE复发和血栓后综合征的风险增加,导致静脉功能不全、疼痛、肿胀和生活质量下降。

     

    VTE的机械预防

    机械预防措施主要包括连续压迫装置(SCD),可以减少静脉瘀滞,改善静脉流出。机械预防措施的疗效缺乏结论性的证据,其使用主要是基于理论上的益处,而有害风险很小甚至没有。机械预防通常是在非卧床患者中实施。在对儿童创伤和儿童VTE专家的调查中,94%的专家建议 在儿童有重大出血风险,或药物预防存在禁忌症时,或在儿童有重大VTE风险而不需要药物预防时,可以采用机械预防措施

     

    VTE的药物预防

    许多药物已被用于小儿创伤后VTE的药物预防,如 低分子肝素(LMWH)或普通肝素(UFH),已被广泛研究,而其他药物如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

     

    LMWH最常用,患者结局良好,但没有被美国FDA批准用于儿科。LMWH,特别是依诺肝素钠,在儿童中的使用率一直在上升。有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08年,LMWH在小儿创伤患者中的使用率从0.75%上升到1.54%,包括那些没有发生VTE的患者(0.65-1.43%),估计这些患者使用LMWH是为了预防VTE。

     

    一些研究表明,LMWH可有效降低小儿创伤患者的VTE风险。Hanson等人的研究表明, LMWH降低了65%的VTE发生。研究者对高危患者皮下注射0.5mg/kg的LMWH,每天两次,接受LMWH的患者中没有人发生VTE。但使用LMWH必须考虑到出血风险,大出血和小出血的风险分别为0.4-0.8%和3%。

     

    有研究对UFH与LMWH的预防效果进行了比较。虽然LMWH更贵,但其药性更容易预测,而且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更低。Culbert等研究在对354名小于18岁的小儿创伤患者的回顾性分析中发现,与接受UFH的患者相比,接受LMWH的患者死亡率更低(0.9% vs. 10.1%),使用LMWH是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素。但LMWH相比UFH的益处也因年龄而异:0-9岁和15-17岁的患者在生存率方面没有统计学上的明显差异,10-14岁的患者使用LMWH的生存率更高。

     

    其他类型的抗凝剂,如NOAC,在儿科中的应用和研究都很少。由于NOAC起效迅速,药物和饮食的相互作用最小,而且不需要进行抗凝监测,可能是理想的选择,然而,逆转策略有限。尽管评估NOACs的研究越来越多,这些药物在儿童中使用有一定前景,但目前还没有专门观察NOAC用于小儿创伤人群的研究。

     

    预防的时机

    因为机械预防的风险很小,入院后开始机械预防的限制很低。儿童创伤评分/美国东部创伤外科学会(PTS/EAST)指南建议对年龄大于15岁和入院时ISS值大于25的青春期后期儿童起始进行机械预防。当高危患者有药物预防禁忌症时,也可以进行机械预防。

     

    在确定了可使用药物预防后,必须要考虑开始使用的合适时机。风险因素如出血,往往会延迟或推迟药物预防的使用。应每天评估禁忌症的解决情况,以确定何时开始对高危患者进行药物预防。在Landisch等人关于高VTE风险低出血风险患者的指南中,建议在入院24小时内开始抗凝。虽然没有正式的指南,但一些研究对小儿实体器官损伤、创伤性脑损伤(TBI)、骨科创伤和烧伤的VTE预防时机进行了研究。

     

    对于实体器官损伤,Schellenberg等人的一项研究显示,早期预防(受伤后≤48小时)比48小时后开始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低(0% vs 9%),且出血量也没有增加。然而,Hanson等人在对儿科创伤和血栓专家的调查中达成了近乎一致的意见,即只有在实体器官损伤后等待3天(假设没有活动性出血),才应开始药物预防。

     

    TBI患者通常在影像学检查和体格检查稳定后24小时接受药物预防,由于对出血的关注程度不同,预防方法也有很大差异。Hanson等人建议颅内出血后推迟4天再进行药物预防。关于儿童骨科创伤后的VTE预防,两份针对普通儿科人群的VTE预防指南指出, >48小时后再开始药物预防。还有研究认为,由于VTE发生率较低,等距骨折或小于15岁的骨盆或股骨骨折儿童可能不需要进行VTE预防。

     

    预防的持续时间

    活动能力是确定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持续时间的决定因素。当患者能够活动时,通常会停止预防。然而,还没有专门评估VTE预防的持续时间以及是否应在活动时停止预防的研究。Hanson等人指出,由于存在其他风险因素,可以活动的患者可能仍然需要预防。

     

    没有研究评估在小儿创伤患者中延长药物预防的结果。成人创伤患者的相关数据也很缺乏。然而,在一些高风险的成人群体中,如接受骨科大手术和腹腔手术的患者, 延长预防时间已被证明是有益的。虽然小儿创伤患者的预防措施通常会持续到他们可以活动和/或出院,但可能存在一部分高危儿童会从延长预防措施中受益。

     

    下腔静脉滤器的作用

    下腔静脉滤器并不能预防VTE,但可以防止下肢和盆腔VTE扩散成威胁生命的肺栓塞(PE),目前在成人创伤人群中进行了很好的研究,但在儿童中几乎没有研究。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更可能发生在儿童被诊断为VTE之后,而不是为了预防。Guzman等人调查了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和取出的安全性,结果显示在20名患者中,有2例发生术中并发症(滤器壁层剥离和套扎导管断裂),但没有早期或晚期并发症,取出率为100%。目前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确定下腔静脉滤器在小儿创伤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Pediatr Surg Int. 2021 Jun;37(6):679-694.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卢秀玲,毕业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在某知名医学网站担任医学总编辑,负责过肿瘤、心血管、内分泌等多个频道的内容产出。

  • 孩子咳嗽咳痰总不好,儿童常用祛痰药都有哪些?一条视频告诉你#健康热点 #健康生活很简单 #祛痰

  • 正常静脉输液结束会输进空气吗?

  • 大量证据表明,母体饮食对胎儿健康非常重要。胎儿的营养状况主要取决于母体的摄入,关键营养素的缺乏会导致母亲和胎儿畸形和不良健康结果。在怀孕期间使用补充剂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然而,目前关于补充剂安全性或有效性的认知并不全面。下文盘点了怀孕期间营养补充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相关证据。

     

    维生素A

    维生素A可能是怀孕期间最有争议的补充剂,因为维生素A被认为可能有致畸风险,然而,维生素A在胚胎发育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维生素A的过量或缺乏都可能导致关键性基因突变,引起发育异常

     

    维生素A在器官形成中发挥作用,包括肺部。一项干预研究表明,在缺乏维生素A的人群中,补充维生素A的后代,肺功能得到改善。维生素A在免疫功能中也起到作用,新生儿缺乏维生素A会增加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如腹泻、麻疹和呼吸系统疾病。

     

    欧盟建议怀孕期间 维生素A的每日摄入量为540μg视黄醇当量(RE),而美国的推荐水平更高,为770μg RE。作为一种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存在于鱼油、肉类和乳制品中。β-胡萝卜素是视黄醇的主要植物来源,存在于许多水果和蔬菜中,特别是橙色的胡萝卜、红薯、南瓜和辣椒。在发展中国家,由于难以获得新鲜的植物产品,并且饮食中的肉类摄入量有限,因此普遍缺乏视黄醇。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应该严格避免维生素A补充剂,甚至应该避免食用含有大量维生素A的食物,例如肝脏。实际上,补充剂的风险被夸大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对近23000名孕妇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一个高度保守的安全阈值,即 从食物和补充剂中摄入3000µg RE/天的维生素A。欧盟和美国也将可耐受的上限设定为3000µg RE/d

     

    维生素B6

    怀孕期间充足的维生素B6在神经发育、胎儿神经递质合成和胎儿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维生素B6缺乏已被证明与受孕率降低和早期妊娠流产风险增加相关。对维生素B6的干预研究很少,但对3项小型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维生素B6对出生体重有明显的有益影响,但对其他新生儿健康结局或孕产妇发病率或死亡率没有影响。

     

    Cochrane综述认为, 需要更多的证据来确定怀孕期间补充维生素B6对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益处。补充维生素B6可以减轻怀孕期间恶心的严重程度,对补铁无反应的贫血孕妇,补充维生素B6可能有效,在贫血的临床环境中需要考虑到维生素B6缺乏的可能性。

     

    欧盟推荐孕妇的维生素B6摄入量是1.8mg/d,美国是1.9mg/d。维生素B6的来源包括鱼、肉、家禽、蛋、豆类和坚果,补充剂通常含量更多。仅仅基于神经毒性,欧盟将成人的可耐受上限设定为非常保守的25mg/d,没有证据表明这种摄入水平在孕妇中会出现不良事件或神经毒性。美国根据神经毒性报告,设定耐受上限为100mg/d的更高水平。

     

    维生素b9(叶酸)

    预防神经管缺陷是怀孕补充叶酸最广为人知的作用。一项Cochrane综述认为, 在受孕前和怀孕12周内补充叶酸对预防神经管缺陷是有效的。世界上许多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布建议,备孕的女性应每天服用400μg叶酸。然而,许多孕妇的叶酸摄入量仍然不足,计划外怀孕和不依从的情况也很多,因此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仍然较高。怀孕期间补充叶酸的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发现,先兆子痫、早产和小于胎龄儿(SGA)的风险有所降低。

     

    补充400μg的叶酸基本上被认为是安全的。观察性研究证据表明,叶酸摄入量超过1000μg时,可能存在神经发育变化有关的风险,但需要对剂量和使用时间进行进一步研究。传统上4mg的剂量被用于高危患者,但400-800μg的叶酸剂量就可以降低神经管缺陷的风险,剂量大于1000μg时,风险不会进一步降低。

     

    欧盟推荐怀孕期间的日摄入量是600μg,美国是400μg,美国的可耐受上限是1mg。叶酸主要饮食来源是豆类。全球近80个国家制定了叶酸强化政策,使得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急剧下降。

     

    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对于确保有足够叶酸用于脱氧核糖核酸合成和细胞复制非常必要。维生素B12缺乏与产妇和新生儿不良后果有关,包括自然流产、先兆子痫、低出生体重和发育异常(尤其是神经管缺陷)。

     

    欧盟推荐孕妇的日摄入量为4.5μg,美国推荐量较低,为2.6μg,因为有证据表明孕妇的吸收效率会更高。维生素B12的来源包括肉类、蛋类、奶制品和鱼类等动物产品, 素食者缺乏维生素B12的风险很高,素食者可能需要定期补充。B12缺乏症也常见于消化系统疾病,如乳糜泻、炎症性肠病和肠易激综合征。

     

    维生素C

    临床研究并 不支持常规补充维生素C来预防妊娠不良结局,如胎儿生长、先兆子痫、早产或新生儿死亡。少数观察性和干预性研究指出,补充维生素C可能会降低胎膜早破的风险。补充100mg(一个保守的剂量),被发现可以减少怀孕期间尿路感染的风险。

     

    欧盟推荐的孕期日摄入量是105mg,美国推荐量更保守,为85mg。每天摄入5份水果和蔬菜就可以达到这个水平。维生素C缺乏比较普遍,低收入人群、孕妇、怀孕吸烟者和1型糖尿病孕妇,维生素C缺乏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应劝告这些人群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如猕猴桃、柑橘类水果、轻度蒸煮或生的西兰花和花椰菜。

     

    广泛的证据支持最佳的维生素C摄入量至少为200mg/d,需要400mg/d才能达到接近最高水平的血浆维生素C水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注重高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没有证据建议在孕期补充超过400mg/d的维生素C。维生素C会通过脐带主动运输到胎儿体内,因此,产妇摄入过多的维生素C可能会导致胎儿血浆浓度升高。

     

    参考文献:

    Nutr Rev. 2020; 78(10):813-826.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梁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疾病流行病学。

  • 化验单上的参考值是我们临床解读检验结果的重要依据,但单纯根据参考值来判断结果是不对的,需要综合来判断,今天就教大家来如何正确看化验单。
     
     
     
    01
     
    LDL-C:不同患者降脂目标值不同 
     
     
    LDL-C 作为血脂指标之一,不同人群的 LDL-C 控制目标不同。
     
    血液化验单上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是针对普通人群的。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一级预防人群的 LDL-C 合适水平,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给出了建议:

     

     

    对于不同 ASCVD 危险人群降脂治疗,LDL-C 目标值亦不同:
     

     

     
    02
     
    BNP/NT-proBNP 
     
     
    BNP/NT-proBNP 是目前心衰诊疗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标志物,临床上有助于心衰筛查、诊断、鉴别诊断、预后评估等,但临床应用中应充分考虑一些影响因素。
     
    年龄
     
    BNP/NT-proBNP 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所以临床诊断急性心力衰竭时,应充分考虑年龄因素。
     
    • NT-proBNP > 450 ng/L(< 50 岁成人)
    • NT-proBNP > 900 ng/L(50~75 岁成人)
    • NT-proBNP > 1800 ng/L(> 75 岁成人)
     
    性别
     
    女性的 BNP/NT-proBNP 水平普遍高于男性,临床诊断中需考虑性别因素的影响。
     
    肾功能
     
    肾功能不全时,BNP/NT-proBNP 水平会升高,临床诊断时需依据肾功能不全程度来判断。
     
    如正常成人 NT-proBNP < 300 ng/L 时,即可排除急性心衰;而当合并肾功能不全时(eGFR < 60 mL/min/1.73m²),则调整为 NT-proBNP < 1200 ng/L。
     
     
    03
     
    肌钙蛋白:需动态监测 
     
     
    肌钙蛋白作为反映心肌细胞受损的指标,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临床上常作为诊断心肌坏死最特异和敏感的首选标志物。
     
    肌钙蛋白指标的升高,常常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依据,但因为肌钙蛋白常在心肌梗死症状发生后 2~4 h 开始升高,10~24 h 达到峰值,持续升高时间可长达 10~21 天,所以临床上肌钙蛋白指标的升高与否,只是对心肌损伤的实验室检测,并不能仅仅据此作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我们应当动态监测肌钙蛋白的水平,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后再做判断。
     
    此外,临床上还需注意非特异性的肌钙蛋白升高,如严重感染、慢性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   
     
     
    04
     
    凝血 INR:不同患者范围不同 
     
     
    INR 是口服华法林患者的常用监测指标,但需注意,不同患者 INR 控制范围各不同。
     
    对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非瓣膜房颤、瓣膜病伴或不伴房颤、静脉血栓栓塞患者,INR 应维持在 2.0~3.0。
     
    对于人工机械瓣膜置换后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INR 应维持在 2.5~3.5。
     
    而对于生物瓣膜置换后患者,术后 3 个月口服华法林抗凝,INR 应维持在 2.0~3.0。
     
     
    05
     
    血钾 
     
     
    众所周知,血钾正常值为 3.5~5.5 mmol/L。但在某些患者中,血钾需要维持在较高水平。
     
    如在尖端扭转型室速患者中,血钾维持在 4.5~5.0 mmol/L 最为合适;心力衰竭患者血钾维持在 4.2 mmol/L 左右最佳。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