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将以小见大介绍中医思维治疗新冠肺炎,以及中西医如何结合。
病毒和细菌不同,我们老祖宗也不懂得这些,这可能也是中方思维方式导致的,我们习惯宏观推理微观,外在推理内在,这种思维方式有优点也有缺点,这也就给中西医思维结合带来契机。
拿临床来说,细菌感染常出现白细胞增多,容易产生热症,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病毒感染白细胞不增加甚至减少,出现寒湿证表现。中医思维根据疾病虚实用药,也就是说同样的细菌或者病毒感染,中医思维不会像西医思维那样杀灭它,前面说了中医思维没有这个微观概念,我们都将其归为邪气,祛邪也讲的是让邪气离开,吐,汗,泻法将其因势利导。
中医思维治病,疾病出现或热,或寒,或湿,或虚,或燥,或痞,或淤都是身体与邪气共同作用的表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者泻之,治病同时调理了体质。
所以,中医思维不是盯着细菌病毒具体的分类看,而是更加关注邪正交争之后出现的表现,就拿这次新冠病毒来说,作用于不同的人,都会产生不同的表现,不能想着用一个药杀死它,必然某些人会承受很大副作用。这里就要引申到西医思维的缺点了。
西医药物是提纯的,功效显著的同时,副作用的风险也随之提高,为了降低副作用需要大量实验,不同的药物组合更是需要这样,人类将自己引入一个又一个死胡同,将其无限复杂化。药着眼于杀死病毒,杀死细菌,但在杀死病邪的同时,正气即正常的细胞和功能也受损了。并且,西医思维忽视了一点,当人体自身免疫力差的时候,再怎么吃杀病原体的药效果都不会好了。
反观中医思维,在治病结束后邪气去而正气复。我想没有一个人希望看到自己病治好了,人却不能自理,这里想到当面非典大量用激素治疗,因为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的原因导致许多人落下残疾,这就是西药不科学的地方,也是使用的风险,没有着眼于人。中医根据不同的人,调控寒热补泻药物的比例,每味中药都有它的偏性,但通过配伍就能组合出最适合具体病人的药方,副作用最低的药方。
中医需要许多现代技术的辅助,比如利用西医影像学早期排除癌症等恶性病,明确具体微观病理评估,明确诊断判断疾病预后,生产服用更方便的中药,改良剂型等等。西药的副作用也可以通过服中药来减轻,比如生地黄就能改善激素对身体的副作用。西医缺少的扶正观念也需要中药配合。
搜索
- 深度分析中医思维方法
- 中医基本思维原理
- 中西医传染病临床思维
- 医学中医新思维模式
- 中医临床思维模式
- 简单论述中医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