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京东健康>

庐江县金牛中心卫生院

庐江县金牛中心卫生院

简称:庐江县第二中医院

公立 一级医院
医院介绍

金牛分院(庐江县第二中医院)位于庐城之北22.5公里的金牛古镇,镇域面积64.7平方公里,服务半径12公里,属丘陵地貌。镇辖人口3.78万人,服务辐射人口达15万人。我院于1995年创建国家一级甲等医院,2001年经原巢湖市卫生局批准为庐江县第二中医院,2017年成功创建中心卫生院升格为“二级综合医院和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是集医疗、公共卫生、妇幼、教学、康复于一体的一级甲等中心卫生院,2019年通过全省”优质服务基层行”验收,通过市级特色专科建设验收,也是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的医保、孕产妇分娩、预防接种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医院编制72人,现有职工66人,其中副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24人,初级职称35人(其中中医类别:副高级职称3人,中级3人,初级2人),卫生技术专业人员64人,其他2人。医院占地12亩,建筑面积近8000平方米,分门诊、公共卫生楼、住院楼、医技楼,医疗用房面积近5000平方米。住院楼开设病床100张,实际开放60张,特色科室中医科、推拿科、肛肠科。临床设:内科、外科、妇产科、骨伤科、儿科、皮肤科等科室。医技科室设:放射科、检验科、B超室、电子胃镜、心电图工作站。医疗设备有DR、进口胃镜、四维彩超、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心电工作站、动态心电图、全自动生化仪、进口血球仪、呼吸机等。2019年门诊诊疗约近6万人次,住院1729人,业务收入约945余万,纯收入330万元,业务同比逐年增长。2019年7月28日在县卫健委统一安排下我院正式加入中医院医疗集团,实行人、才、物统一管理,学科建设上充实力量,同时集团选派专家到我院任职第一副院长。医院自上世纪50年代建院后,经过几代金医人的努力下,医院综合实力由弱变强,尤其注意在人才梯队建设上狠下功夫,临床科室人员全部在省市级医院进修。大外科能开展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脾切除术、肠修补及切除术、肠吻合术、肠梗阻、肠套叠、胃修补术、胃次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疝气修补术、四肢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剖宫产手术、卵巢囊肿切除术、宫外孕、子宫肌瘤、子宫全切次切除术等手术;大内科在心脑血管、消化、呼吸、内分泌等专科均能独立处理一般常见疾病,尤其在急诊急救方面积极参加各项理论实践学习,在市、县举办的急诊急救技能竞赛中均取得良好的成绩。我院始终坚持“一切以病患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视病患似亲人,视质量为生命”,科技兴院,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医疗集团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各项工作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医院先后获“爱婴卫生院”和“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医院发展近60年,始终全县乡镇卫生院的一面旗帜,卫生部原部长郭子恒、陈敏章、副部长尹力和孙志刚副省长等领导先后亲临视察。医院将借“优质服务基层行提升工程”为契机,发动全院一如既往地强化医院内涵建设,致力打造名医、名科、名院建设,以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技术,竭诚为我镇及周边地区人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保健服务。

合肥市庐江县牛金路与金郭路交叉口北260米
0551-87311999
医院科室
推荐医生
柳洋
柳洋

住院医师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全科医学及急诊、重症患者的诊治。
左从霞
左从霞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普外科常规疾病诊治,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肛肠疾病。
吴子安
吴子安

主治医师

好评率:99%

立即咨询
擅长待补充
王文洁
王文洁

副主任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脑梗死、冠心病、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腹泻、痛风等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患者评价
  • *云飞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雪娜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建孙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成万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桂云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先进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国桃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双丹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晶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兴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展开更多

问诊记录

展开更多

科普文章
  • 在成年人中,睡眠时间短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已得到充分证实,睡眠时间短也与成人代谢综合征有关,这并不意外,因为代谢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关(如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血脂异常和血糖异常)。而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睡眠与心血管疾病,各研究则显示出不一致的结果。下文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睡眠时间和心血管风险因素(包括超重/肥胖、血压升高、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炎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总结。

     

    睡眠时间与超重/肥胖

    7项荟萃分析的总结分析显示,睡眠时间短,超重/肥胖风险增加,相关性的OR(比值比)或RR(相对危险度)在1.30到2.23之间。有4篇综述和2项荟萃分析发现,在2-19岁儿童和青少年中,睡眠时间短,超重/肥胖或BMI升高的可能性增加,但由于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无法得出因果关联的结论。之后的一篇综述纳入了2篇纵向研究,显示在10-19岁的青少年中,睡眠时间短与超重/肥胖无显著关联,但再之后的3篇综述则表明,睡眠时间短与超重/肥胖或BMI升高显著相关。

     

    各研究之间的结论不一致,可能是因为睡眠时间短与超重/肥胖的关联收到年龄和性别的影响。2018年一项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中,睡眠时间短与超重/肥胖的关联有所不同;两项纵向研究显示,较小儿童(3-8岁)中,睡眠时间短与超重/肥胖有关联,而另外两项纵向研究则显示,较大儿童(12-18岁)中,睡眠时间短与超重/肥胖无关,提示青春期可能对这种关联有调节作用。

     

    总的来说,最新进行的这项荟萃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支持睡眠时间短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和肥胖相关指标增加具有相关性。然而,性别和年龄不同,结果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睡眠时间与血压

    一项荟萃分析显示,睡眠时间每减少1小时,收缩压升高0.33mmHg,舒张压升高0.21mmHg;另外一项研究则纳入了21150名10-18岁儿童,显示与睡眠充足相比,睡眠时间不足与血压高显著相关。

     

    在Matthews等的分析中,发现血压与睡眠时长以外的其他睡眠指标(如睡眠质量差)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性,研究强调指出,其他睡眠特征(例如睡眠起始时间和睡眠质量)以及一些因素(例如活动,久坐时间和青春期)可能在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长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关联中起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诸多横断面证据支持睡眠时间短和血压升高之间的联系。然而,绝大多数研究为横断面设计,缺乏对潜在混杂变量的调整,无法得出睡眠时间短与血压升高之间的因果关联。

     

    睡眠时间与血脂异常

    总体而言,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和青少年的睡眠时间与血脂水平没有相关性。但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研究探讨了儿童和青少年睡眠时间与血脂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同样,大多数研究都是横断面设计,并且睡眠时间经常是自我报告或父母报告的。因此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限制性。

     

    睡眠时间与糖代谢异常

    2017年,一项综述分析了客观测量的睡眠时长与血糖稳态的关系,结果显示,睡眠时长与血糖稳态指标HOMA间是负相关或U型相关关系。同一年,另外一项系统评价发现,0.5-19岁儿童青少年的睡眠时长和血糖稳态指标无关。

     

    总体而言,最新的荟萃研究表明,儿童和青少年睡眠时间和血糖稳态指标之间的关系不确定。睡眠时间和HOMA-IR(胰岛素抵抗指数)可能是U型关联,而睡眠时间和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联尚不清楚。在评估睡眠时间和血糖稳态指标之间的关系时,还要考虑肥胖指标(如BMI或腰围)的作用。

     

    睡眠与代谢综合征

    有15篇文章对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间和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4项研究结果显示睡眠时间短与代谢综合征显著相关,1项研究显示睡眠时间短可降低代谢综合征风险,10项研究则未发现相关性。

     

    1项横断面研究发现,在3843名7-18岁的学生中,与长睡眠时间(>8小时)相比,短睡眠时间(≤8小时)的代谢综合征风险增加。在一项针对1014名平均年龄约为13岁的儿童的横断面研究中,与长睡眠时间(>9小时)相比,正常睡眠时间(7-9小时)的儿童,代谢综合征风险降低。提示睡眠时间和代谢综合征之间可能呈U型关联,即睡眠时间过短和过长都可能增加儿童和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讨论

    未来研究还需要解决几个问题。首先,为了更好地评估儿童和青少年睡眠时间和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需要更多的队列研究,足够大的样本量。其次,睡眠和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一些联系可能是U型的(即,睡眠时间过短和过长都可能是有害的),尽可能准确地评估睡眠时间很重要,例如,通过使用活动监测器来评估睡眠时间。

     

    第三,在分析睡眠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时,除了单独测量睡眠时长外,还应考虑其他睡眠特征,如非快速眼动和快速眼动阶段、周末补觉、白天小睡、睡眠起始时间和睡眠连续性等。第四,考虑到性别和年龄的影响。第五,还有一些因素可能会对睡眠和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在分析中应考虑到,如青春期、肥胖、睡眠呼吸暂停、体育活动等。

     

    第六,睡眠时间短可能与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交织在一起,如抑郁和焦虑,这些情况也应该在分析中考虑。第七,应开展可改善睡眠时间干预措施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证明其对心血管健康的因果影响。然而,在大量参与者、长期随访等前提下,进行此类随机对照试验显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总结

    最新的分析发现,睡眠时间短与儿童青少年肥胖以及血压升高存在关联,但与血糖稳态、血脂之间的相关性还不太确定。睡眠时间短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的证据很弱。研究结果支持将改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作为促进儿童和青少年心血管健康的潜在手段。未来应该多做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客观方法评估睡眠时间和睡眠模式(例如睡眠监测),并考虑到各种潜在的混杂因素。

     

    参考文献:

    Sleep Med Rev. 2020 Oct; 53:101338.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龚志忠,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期间在北京安贞医院主要从事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已参与发表英文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参与编写出版著作2部。

  • 2021年4月,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草绿色链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VGS IE)的预防指南。2007年发布的AHA指南中建议接受侵入性手术的心脏病患者用抗生素预防草绿色链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最新的声明中对相关证据进行了更新,依然建议对 不良结局风险高的患者针对感染性心内膜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4组高危人群

    2007年指南中,根据VGS IE不良结局风险进行分类, 确定了4组不良结局风险最高的人群。具体如下:第一组,植入人工瓣膜或用人工材料修补心脏瓣膜的患者;第二组,有心内膜炎复发史的患者;第三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第四组,心脏移植患者。

     

    植入人工瓣膜或用人工材料修补心脏瓣膜的患者

    VGA引起的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患者的死亡率 ≥20%,而VGS引起的自体瓣膜心内膜炎患者的死亡率≤5%。与自体瓣膜心内膜炎患者相比,由于瓣膜周围扩张、脓肿和其他并发症,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患者更可能发生心力衰竭或心脏传导阻滞或需要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有心内膜炎复发史的患者

    与首次发生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的患者相比,有心内膜炎病复发史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更大,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需求增加,并且死亡率更高。天然瓣膜或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多次发作的患者,再次发生心内膜炎的风险更高,每次发作都与更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相关。 建议该类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先天性心脏病(CHD)是中高收入国家心内膜炎高风险儿童最常见的潜在疾病。回顾性系列研究和注册登记研究证实,复杂性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以及进行姑息性手术或其他假体置入的患者,发生心内膜炎的风险最高。根据儿童健康信息系统数据库,2003年至2010年间,在感染性心内膜炎入院患者中,68%发现存在先天性心脏病。

     

    一项台湾研究显示,在24729名有冠心病和心脏病变的儿童中,心内膜炎的发生率为1.11/1000人年,而 在紫绀型先心病、心内膜垫缺损和室间隔缺损的儿童中,心内膜炎的风险最高。接受以下手术操作的儿童心内膜炎的风险增加: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心导管插入术,心脏开放手术和分流术。该研究也显示,无论术前是否使用抗生素,牙科操作均不会增加心内膜炎的风险。

     

    心脏移植患者

    目前尚无足够的公开数据来准确评估心脏移植患者中出现心内膜炎不良结局的风险。然而,这类患者为免疫抑制,具有多种潜在的合并症,极有可能因任何感染(包括心内膜炎)而出现不良结局,因此 建议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高风险人群的范围是否应该扩大

    新指南提出,是否应该将不良结局风险高的4类人群扩大至包括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二尖瓣脱垂或其他瓣膜性心脏病患者。

     

    2007年指南不建议不良结局为中或低风险的患者在牙科操作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VGS IE或由其他微生物引起的心内膜炎,无论潜在的心脏状况如何,都是严重的威胁生命的感染。其他因素,例如年龄较大,肥胖,糖尿病,心肺疾病,血管疾病,血液透析,免疫抑制以及许多其他疾病,都会影响VGS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的心内膜炎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将风险类别重新分类,纳入先前不良结局风险归类为中或低的患者,将大大增加在牙科操作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人数。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也存在风险,即使是仅接受单次治疗的患者也有风险。此外,包括VGS在内的多药耐药性微生物的出现是一个全球性威胁。

     

    牙科操作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仅限于一小部分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特别是不良结局风险最高的人群。总体而言,2007年指南不建议不良结局为中或低风险的患者在牙科操作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这个建议在新指南中没有改变。

     

    牙科操作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注意事项

    药物不良反应

    当牙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时,严重不良反应(如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和过敏反应)的总体风险较低。英国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单次使用克林霉素可能会引起并发症,包括死亡。相比其他预防性抗生素,克林霉素可能引起更多、更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 本指南不建议使用克林霉素。社区获得性艰难梭菌感染中多达15%可能归因于牙科操作中处方抗生素。单次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致命不良反应极为罕见。

     

    Hancox等纳入了QTc间隔延长超过450毫秒的患者,分析发现使用阿奇霉素可导致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尤其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因此,在已知QTc间隔延长的患者中应谨慎使用这些药物。 在不能耐受青霉素、头孢菌素或大环内酯的患者中,强力霉素是另一种替代选择。单次使用强力霉素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极为罕见。

     

    耐药性的问题

    抗生素的不当使用是全世界重点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可能导致抗生素耐药的发生。需要确保仅在必要且有效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以及有效的剂量方案,同时避免抗生素耐药的发生。治疗确定性感染需要使用对特定病原体具有体外活性的抗生素,而预防性抗生素尽量采用单次、低剂量给药。

     

    总而言之,根据对现有证据的审查,最新声明并未对2007 VGS IE预防指南的建议进行更改。指南继续建议, 仅对不良结局风险最高的患者类别给予预防性抗生素

     

    参考文献:

    Circulation. 2021 Apr 15; CIR0000000000000969.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刘山水,医学博士、副教授。研究疾病领域为老年疾病及常见慢病,已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署名论文80余篇。

  • 说到减肥,就很容易能让人联想到运动,而说到运动,最先能与之“挂钩”的便是跑步。是的,放眼当前的“减肥大军”,跑步减肥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和流行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跑步减肥或者跑步维持体重的行列。那么问题来了,运动的确有益健康,可对于当前体重处于肥胖状态的胖友们来说,跑步减肥真的健康吗?对于这个问题,骨科医生是这样说的。

    跑步减肥损伤膝关节

    骨骼,是人体最重要的组织之一,担负着人体负重、支持、保护、运动、造血等等重要的生理作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对于人体骨骼的影响也会截然不同,当人的运动强度太大或者运动量太大时,则极易引起关节软骨不可逆性的损伤。关节软骨,位处于关节处的骨头与骨头之间,可避免骨头间直接硬碰硬的摩擦和震动,具有缓冲震荡、保护关节骨面作用。在运动过程中,如果运动强度或者运动量超过软骨组织所承受的负荷,无论是超过临界值的单次冲击,还是小于临界值的多次大幅度的钝性刺激,均可能会造成关节软骨的损伤,而且人体的关节软骨在受损后多为不可逆性的伤害。

    膝盖损伤发现之时已经晚了

    需要注意的是,骨骼间的软骨就像薄薄的冰层那样光滑且脆弱,它不含血管、神经、以及淋巴组织,所需要的营养主要来源于滑液的弥散。因此,不但关节软骨的自我修复能力很弱,当关节软骨受损时,人们也通常不会有疼痛感,直至它被磨损殆尽,损伤直接延至骨头时,人们才会因骨骼上神经的疼痛引发注意,但往往这时的病情已经比较严重,甚至需要住院治疗。

    肥胖的人不适合跑步减肥

    当今社会,跑步已经是非常普遍的、被平民化的运动方式,但事实上跑步并非适合所有的人群,尤其对肥胖患者来说,跑步并非减肥良方。肥胖的人,即使在静止状态下,其膝关节所承受的压力也会高于体重正常的人,如果在身体负重较重的前提下,还经常跑步,则会给膝关节带来更大的压力。关节软骨处因为没有神经,无法对磨损和伤害及时做出应激反应并让人可以及时止损,只有在软骨被磨损到一定程度时,才会感到某种不适。因此,体重超重或者肥胖的人,如果因经常跑步而导致软骨受到损伤,被发现时通常伤害已经不可逆转,只能通过手术来解决问题了。

    适合减肥的运动方式

    运动减肥虽然能够让人健康的变瘦,但在减肥过程中却应该谨慎的选择运动方式,在身体的体重还不允许的前提下,应尽量避免用跑步的方式减肥。其实,有很多运动方式都比跑步更加适合消耗人体的能量,如游泳、骑单车等,如果实在喜欢行走的运动方式,在减肥初期也可以选择快走这一运动项目。快走与跑步属于同一类型的运动,同一时间段内虽然消耗的热量稍小于跑步,但其对关节处的伤害也远远小于跑步。减肥本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看到成功的希望,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快走也比跑步更适合减肥者,您认为呢。

     

  • 酱油,是人们在烹调时最常用到的调味品之一,无论炒菜、做汤、又或者是凉拌等,各种菜品都离不开酱油的协同调味作用,可以说酱油是厨师们或者家庭掌勺者们离不开的好帮手,有着重要的增色、添鲜作用。但是,在市面上混的“风生水起”的食品谣言也来了,有传言说吃酱油会让皮肤变黑;有传言说受伤的人吃了酱油连伤口都会长成黑的。听了这些传言之后,酱油如果有眼泪,也应该是泪流满面了吧。好吧,接下来我们就一起重新认识一下感觉自己比窦娥还冤的酱油吧。

    酱油的真相

    酱油,是我国人民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传统调味品,颜色呈红褐色,且有特有的酱香,可以增进人们的食欲。酱油是由蛋白质、淀粉原料发酵而成,这些发酵原料一般包括大豆、豆粕、小麦、麸皮等,所以酱油中含有氨基酸、B族维生素、糖、有机酸、醇、酚以及棕红色素等多种物质,无论是炒菜,还是调拌饺子馅儿时放一点,既能起到调色的作用,又能增加香气和鲜味。市面上销售的酱油,除了上述的发酵原料外,还包括食盐,所以酱油中其实是含有一定量隐形盐的,在炒菜或者拌馅时,如果放了酱油可以少放一点食盐。

    人的皮肤为什么会变黑

    人的皮肤中存在一种黑色素细胞,其中含有的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激活作用下,会产生一种叫“黑色素”的物质,这种黑色素产生的越多,人的皮肤的肤色就会越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皮肤变黑”。人们皮肤中黑色素量的多少,不但取决于酪氨酸的多少和酪氨酸酶的活性,还与人的遗传基因、太阳光的照射等情况关系密切。

    之所以会有“吃酱油会让人的皮肤变黑”的传言,主要是因为酱油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当然也有一定量的酪氨酸。的确,酱油中含有部分酪氨酸,但是仅凭此点就断定“吃酱油会变黑”是不科学的,因为酪氨酸的含量再多,如果酪氨酸酶的活性不够,也不能产生黑色素,而酪氨酸酶的活性绝对不是吃酱油多少能够决定的。再者,含有酪氨酸的食物有很多,它是蛋白质的构成单位之一,所以几乎所有蛋白质食物都有这种氨基酸,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牛奶。牛奶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也是非常常见的食物,但也没见有人说喝牛奶会让人变黑,不是吗?

    伤口变黑与酱油也没有半毛钱关系

    皮肤变黑与酱油没有关系,伤口的颜色变深与酱油其实也没有什么关系。伤口的愈合其实是细胞的增生活动,人体内的细胞是有寿命的,在细胞不断的死亡和分裂增殖的过程中,人体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新陈代谢。当身体因出现伤口而改变了那个身体部位原有的状态时,细胞就会不断增生,随之新的组织也会开始不断的分裂、愈合,从而对伤口除做着修复工作,直至其愈合。在伤口愈合的整个过程当中,会出现色素的沉淀,从而使伤口处的颜色表现的比较深沉,与吃不吃酱油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

  • 过去40年来,早发性结直肠癌(缩写为EOCRC;诊断时年龄<50岁)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超过140%。研究提示,已知的癌症危险因素与EOCRC有关,如饮食、久坐、吸烟和饮酒等。普遍认为,EOCRC从病理、流行病学、解剖学、代谢和生物学上均与晚发结直肠癌不同(LOCRC;诊断时年龄>50岁),因此,对EOCRC的调查、评估和管理不同于LOCRC。一些已知和未知但可疑的风险因素,可能解释了年轻人中结直肠癌发病率增加的原因。行为因素(如饮食、压力和锻炼)经历了代际转变,包括饮食西方化(热量高、营养少)、缺乏体育锻炼,均对结肠健康不利。

     

    肥胖

    毫无疑问,全球肥胖人数正在增加,到2030年,全球预计将有21.6亿成年人超重,11.2亿人肥胖。许多研究都探讨了肥胖与EOCRC的相关性,一个合理的假设是,EOCRC发病率的升高是人群平均BMI更高的结果。由于癌变过程长达十年,进一步的假设是,20多到40多岁诊断的癌症,可能是成年之前肥胖的后果。然而,将婴儿肥胖或母亲肥胖与EOCRC联系起来的研究尚未发表。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肥胖与结肠癌相关,但有关肥胖导致直肠癌的证据较弱。这一发现很重要,因为观察到的EOCRC增加,很大程度上是由直肠癌发病率增加引起的。此外,非肥胖者和肥胖者都会发生EOCRC。这些发现都指向一个观点,即还有全球肥胖流行之外的因素导致了EOCRC的增加。更复杂的是,有证据表明,儿童时期限制热量会增加以后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

     

    压力

    研究显示,压力不仅会增加本人直肠癌的发生风险,怀孕期间有压力还会增加后代结直肠癌的风险。这个假设的可信度较强,主要理由是:第一,过去40年里,全球性压力增加与EOCRC的发病率增加同步;第二,睡眠减少会导致压力、肥胖和结直肠癌,反之亦然;第三,肥胖与EOCRC有关,而产前压力与后代肥胖有关;第四,社会心理压力增加了糖尿病的风险,而糖尿病与EOCRC有关;第五,压力会导致体力活动减少和饮食习惯恶化;第六,炎症环境、先天免疫、免疫细胞功能和微生物群在压力下会受到损害,而免疫力下降会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压力不仅影响本人,在其后代中也会引起遗传、表观遗传和微生物群的变化,这种代际转移,包括异常DNA甲基化,也与结直肠癌有关。

     

    膳食方式

    大量文献一致表明,采用富含红肉、高饱和脂肪、低纤维的西方饮食对结肠会产生不利影响,而更健康的饮食模式,如地中海饮食,则能促进结肠健康。西方饮食也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和炎症,越来越多的儿童吃高精制碳水化合物,添加糖、脂肪和动物源蛋白的饮食。西方饮食模式尤其会增加远端结肠和直肠癌的风险,而EOCRC往往也多发生在远端结肠或直肠。

     

    西方饮食模式也被证明与KRAS野生型、BRAF野生型、CpG岛甲基化物表型(CIMP)阴性或低水平以及MSS肿瘤相关。大量EOCRC患者往往是KRAS+、BRAF+ 、CIMP低和MSS肿瘤,因此,将饮食模式与EOCRC分子特征(即EOCRC亚组人群)关联起来,将促进对EOCRC与膳食相关性的进一步研究。

     

    也存在反对将西方饮食与EOCRC联系起来的观点,主要是从流行病学数据出发,即在西方饮食为主的地区(如美国和加拿大)和传统饮食为地中海饮食的地区(如埃及),EOCRC都在增加。然而,应该考虑到,全球食物供应越来越趋向于同质化,传统饮食习惯为地中海饮食的国家,已逐渐采用西方化饮食。

     

    红肉和加工肉

    红肉和加工肉类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已被认可,主要基于流行病学研究的证据,特别是在西方化饮食的人群中。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人群以及儿童中,红肉和加工肉的摄入在增加;研究预测,红肉或加工肉类与EOCRC的因果关系将会被未来的研究所支持。

     

    抗生素

    抗生素滥用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除了儿童滥用抗生素问题外,孕期时抗生素间接暴露,也可对婴儿出生后的微生物群产生持续影响。早期抗生素过度使用与包括肥胖在内的多种健康疾病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支持抗生素与结直肠癌之间的相关性。抗生素会影响结肠健康以及增加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的机制在于,短期反复或长期暴露会发生抗生素耐药,并改变肠道菌群,导致促炎症和促致癌后果。多个研究一致表明,婴儿期使用抗生素会增加儿童肥胖的风险。

     

    动物模型支持重度使用抗生素导致胃肠道癌症的观点,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甚至一些研究表明抗生素可以预防结直肠癌,这可能是因为特定微生物(如梭杆菌)会促使结直肠癌的发生。不同研究的结果不一致,并不让人惊讶,这也强调了研究需要仔细控制变量,进行科学严谨的设计,考虑到“坏”细菌与“好”细菌,抗生素的类型和剂量等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其他靶向胃肠道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与肠道生物失调有关,也可能影响EOCRC的发生。

     

    食物添加剂

    过去40年来,农业变化导致了全球和区域性食品质量和品种的重大变化,即能量密集型食物的消费增加(导致肥胖)和营养成分的下降,这些变化导致的健康后果才刚刚显现。此外,一些添加剂是致癌的。食品中包含各种各样的成分,从惰性化学物质,到已知致癌物或致癌前物质,如加工肉类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通过饮用水暴露于硝酸盐与结直肠癌有关,摄入含亚硝酸盐的加工肉类与结直肠癌风险增加也相关。

     

    参考文献: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0; 17(6):352-364.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李延龙,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专业方向为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 提起慢性乙肝,不少人都是一脸愁容。因为慢性乙型肝炎最深入人心的特点可能就是难以根治了。
     
    抽血检查提示 HBsAg 和(或)乙肝病毒 DNA 阳性 6 个月以上即为慢性乙型肝炎。
     
    医学发展到现在还是没有办法完全清除乙肝病毒、治愈慢性乙型肝炎,这让慢性乙肝成了很多患者头顶挥之不去的阴霾。
     
    但是需要了解的一点是,根据病情及个体不同,慢性乙肝是可以控制的,甚至是可以携带病毒正常生活、终身不复发的。
     
    那么,面对慢性乙型肝炎该怎么办?
     
    不要轻信江湖偏方
    最重要的提醒放在前面,目前仅有的、经批准的正规抗病毒药物是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再加上还原型谷胱甘肽、联苯双酯滴丸和熊去氧胆酸等改善肝功能的药物。
     
    其他「秘方」,无论冠之多么高大上的名字,都是没有证据证明其有效的。
     
    工作中,没见过被这些神药控制住病情的,反倒是见过十好几个因为用了秘方,把自己整成药物性肝炎,甚至暴发性肝衰竭的病人。
     
    曾经流传过的「细胞疗法」等所谓高科技,所谓专家教师倒是也能头头是道的从病毒细胞讲到免疫系统,但大多即使能从理论上推理出疗效,也没有任何可靠文献和临床证据。更别说,其中多数药物的机制,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站不住脚,是在忽悠病人和家属。
     
    患上乙肝,去正规医院接受正规治疗,才是正道。莫轻信广告。
     
    哪些人需要治疗?
    乙肝两对半中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时,代表体内存在乙肝病毒。但不能仅凭这项指标来决定是否需要治疗。慢性乙肝的用药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如何治疗、怎么用药,医生会根据各项检查结果,综合考量。
     
    存在异常指标的乙肝患者自然是需要治疗的,其中除了常见的肝功能指标,HBV DNA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其中又根据具体病情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最常见的轻度肝功能异常,比如肝酶升高较多的,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测定病毒 DNA ,医生会根据病毒的活跃程度考虑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若发生乙肝病毒引起的重症肝炎,先稳定肝脏情况,度过危险期后再进行抗病毒治疗;
     
    当发现存在肝硬化时,如果同时乙肝病毒 DNA ≥ 2000IU/ml,那么无论肝酶数量多少都建议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肝的治疗目标
    临床上,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增多,维持正常的肝功能,减轻肝细胞炎症及纤维化,延缓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用药不宜过多过杂,因为药物都需要经过肝脏代谢,用药过多过杂,反而可能会增加肝脏负担。
     
    除此以外,虽然肝酶升高是乙肝治疗的指标,但是治疗乙肝的目的却不只是降低肝酶。护肝降酶的药物只是辅助治疗,控制乙肝病毒才是重点,可别舍本逐末追求降低血清转氨酶而忘了正规抗病毒了。
     
    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不要擅自加药、换药、停药。
     
     
    病毒携带者需要注意什么?
    肝功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严格来说并不是病人。
     
    乙肝病毒对肝脏的破坏并不是直接来自病毒本身,而是病毒感染后,使得自身免疫系统错乱,发动对自身肝脏的攻击。而这些携带者,虽然体内含有病毒,但被感染的肝细胞和自身的免疫系统处于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
     
    这类人群若盲目用药,有可能打破这种平衡,让肝脏状况变糟。所以通常是不用药,定期复查,监测病情。
     
    日常生活中,则需要从以下方面多加注意:
     
    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营养全面而均衡,拒绝吸烟酗酒;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并保证休息时间;
     
    提高对其他传染性疾病的警惕,积极预防感染;
     
    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让生活多一点乐趣;
     
    至少每六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和肝脏 B 超,对健康状况形成连续性的监测。
     
    正确面对慢性乙肝
    目前市场上的抗病毒治疗药物,无论价格还是效果都称不上完美,而且抗病毒药物对肝细胞内已经感染的病毒也不能实现清除和痊愈。
     
    但是通过抗病毒治疗,以及必要时的护肝降酶治疗,大多数乙肝患者能够避免走上肝硬化、肝癌的道路,所以这其实也是一种预防。

  •       心动过缓如何进行改善,那么首先要判别是什么类型的心动过缓,是否伴随有器质性病变。并不是所有的心动过缓,都需要进行干预治疗。比如说对一个运动员或者是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仅仅是在清醒状态下心率小于60次/分,但是患者并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而且再清醒状态下心率也都在50次/分以上,那么往往不需要口服任何药物,必要时可以建议患者行动态心电图的检查,评估一下24小时的平均心率即可。如果患者近期出现了心率明显减慢,那么应当进一步查明是否是由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者是离子紊乱,心肌梗死,免疫系统疾病所间接计划而来的。治疗仍然是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可以辅助应用一些提高心率的药物,比如说像心宝丸、宁心宝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必要时可以选择应用阿托品或者是一丙肾上腺素来提高心率。
     
          当发现患者存在心动过缓时,首先要排除是否是由于器质性病变所导致的。心动过缓发作时,患者可以表现为胸闷,头晕,气短等不适症状,对于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所导致的高度方式传导组织的患者,可以先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开通相关病变血管,大多数患者在心肌恢复灌注之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情况都会改善恢复。对于经过积极治疗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仍未见改善的患者,应当及时的给予安装心脏起搏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在安装心脏起搏器之前,可以短期内使用阿托品或者是异丙肾上腺素来提高心率。
     
         出现心动过缓的患者,相对比较常规的检查项目,有血清离子,甲状腺功能,血常规,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必要时还需要检查窦房结功能是否存在异常。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