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
接种了 HPV 疫苗还要做宫颈癌筛查吗?
要。
需要提醒的是,接种了 HPV 疫苗并不能 100%预防宫颈癌。因此即使接种了 HPV 疫苗,也必须定期做宫颈癌筛查,以便早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很多人误认为,接种过宫颈癌疫苗后,就万无一失,没必要再做宫颈癌筛查了。
其实不然。现有的宫颈癌疫苗,未能覆盖所有高危型 HPV,无法做到 100% 预防宫颈癌。
因此,即使打了 HPV 疫苗,也推荐 25 岁以上,有性生活史的女性,定期做好宫颈癌筛查。
但如果真的体检发现了癌症,也别太过忧虑。宫颈癌是可控可防的一种疾病,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好羡慕那些迅速恢复身材的妈妈,刚生完孩子,我还在承受臃肿的痛苦,她们却像没生过一样健步行飞了。”
怀孕期间,为了宝贝的健康成长,妈妈或多或少都会增重。
但不同的是,有些妈妈似乎有让人艳羡的“长胎不长肉”体质,生完孩子立马恢复少女身材,有些妈妈则孕育了宝贝,成长了自己, 肚子上戴上了“游泳圈”,即使努力锻炼,好像也很难恢复到自己孕前的状态。
看着那些迅速恢复的妈妈,再看看自己身上的一圈圈一层层,好难过!想要保持最佳身形,有4个陷阱,一定要绕开!
1.孕前饮食
怀孕前身形苗条,一怀上宝宝之后就变成小胖,其实这个祸根有可能是在怀孕前就埋下了 。
很多女生爱吃又爱漂亮,受不了美食诱惑,在外就餐总会一不小心吃多,事后为了保持身材,又通过节食的方式让自己瘦下来,这些不良小习惯都为孕期变胖埋下伏笔。
在怀孕后,准妈妈的饮食习惯可能没有改变,但因为孕期身体状态的变化,食量增加了,这就导致吸收过量的脂肪和热量。再加上孕期运动量减少,热量消耗降低,引发肥胖。
2.错误的认知
一旦怀了宝宝,那准妈妈在家里享受的就是国宝级待遇了,家里的长辈,贴心的老公总是变着法儿地做好吃的。
其实在怀孕期间,孕妈妈的肠道会自动增加吸收营养,摄取适当的营养素比增加食量更重要。
孕妈只需要饮食均衡,足够保证宝宝的营养和发育。
孕妈应该摄取叶酸、碘、维他命A、铁、钙等营养元素,帮助胎儿发育。 另外,虽然不能剧烈运动,但孕期妈妈也应该保持每天30分钟以上的运动量,如散步,爬楼梯等。在孕后期的散步爬楼等活动,也是有利于准妈妈顺产的哦。
3.荷尔蒙作怪导致水肿
有些妈妈怀孕4个月就开始“变胖”了,其实是因为怀孕期间体内黄体素的分泌大量增加,水分容易积聚在下半身。水肿也会让孕妈“变胖”。
4.月子期餐饮习惯
孕期为了宝宝的成长,妈妈们努力进食,以为卸货了总好了吧;万万没想到,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为了补身,也为了下奶,不少家庭给产妇准备的月子餐都有大量的补品和滋补汤水,哪个妈妈没有表演过“饱腹喝汤”的绝技的!
这些食物确实有滋补作用,但这些汤水通常脂肪含量比较高,一不小心就热量过多。
还有的家庭怕新妈妈“寒凉”而很少进食蔬菜水果。这样的饮食结构会导致新手妈妈们在哺乳期依旧持续增重。
不少孕妈怀孕期间吃得多,胃口渐渐变大了,产后很难一下子恢复以前的食量。这个时候束腹带就显得很必要了。
一方面是能够帮助妈妈恢复因怀孕错位的内脏
另外一方面,包裹束腹带也有收胃的作用,能让新手妈妈的饮食习惯慢慢调整过来。
此外,新妈妈的精力都放在照顾小宝宝身上,很难分心来关注和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对自己的身型和饮食习惯的期望降低。大食量的维持,令体重难以下降孕期控制体重。
除了苗条,还有什么健康的意义呢?
怀孕期间孕妈长肉较多的话,产后难以恢复之前的体重。
持续过重的情况下,妈妈患上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的几率也更高。
孕期的体重管理对宝宝和妈妈都有益,最好根据医生的建议,不要觉得超标一些也无所谓,很多潜在问题当时不会显现出来,但会在多年以后反馈在自己的身体上。
怀孕期间的体重增加应参考孕前的体重指数(BMI)。假如怀孕前女性的BMI在健康范围内(19.0-23.5),则怀孕时体重可增加11.5-16kg。
如果准妈妈在孕前的BMI已经超过了23.5,那么怀孕时就要注意,体重增加最好不要超过7-14.3kg。(怀双胞胎妈妈除外哦)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为何现在社会的主流就是养生,因为现在的人们都想拥有一个好身体,让自己健康长寿。那怎么才能使自己身体健康?这个答案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毕竟自己身体的好坏,自己最清楚,就像你减肥的时候,吃一样东西会不会让你体重增加,你心理肯定有数,但却还是无话克制自己。其实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最大的阻碍就是自己,而想要成功的秘籍,不是其他任何方法,而是自己的意志力。你能否决定自己的行为才是你是否成功的关键。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小习惯,而这些无论是坏是好,我们基本都不怎么关注,因为我们自己有时可能都没注意到,但这些小习惯却会为我们的身体带来很大的影响,它会使我们的身体逐渐变差。
早起时的坏习惯:
不要憋尿
根据调查得知,很多人在夜间或者早起,为了在多休息一会,而进行憋尿行为。在半夜感到尿意而不愿起床去上厕所,非要等到早晨起床之后再去,很容易因为排尿速度过急,膀胱排空从而引起头晕的情况,有时还会出现排尿性晕眩,跌倒的状况出现,尤其是对老年人而言,一定要注意这样的行为。
喝凉水
虽说早晨一杯水,对身体及其有利,能帮助人清理肠道,保护肠道健康。但是根据2018年的出的一个生活刊文证明,在晨起的时候和凉开水不仅不会起到保护肠道的作用,还会使胃肠粘膜突然受冷,出现毛细管收缩的情况出现,有可能会导致肠胃不适或者出现腹泻的情况,若是想要在早起喝水,最好选择温水进行饮用。
起床过猛
对于老年人而言,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尤其是生活中,我们不怎么在意的事情,我们每天睡觉醒来后,都会坐起身来,这看似普通毫无危险的一件事情,对于老年人而言都是一件必须要重视的。因为老年人的椎间盘已经较松弛了,若是突然从卧变成了立,很容易出现扭伤的情况,还有可能影响到神经系统。对于原本就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来人,这种动作更加危险,所以一定要注意。
我们生活中的习惯和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因为它是我们决定我们身体健康的最重要指标,从饮食上来说,若你只喜欢吃肉或只喜欢吃素,在或者你喜欢饭前吃零食等行为,都是坏习惯,且这种习惯若是不能即使纠正,那出问题是迟早的事情,一直这样下去,你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肥胖等问题。这种生活习惯若不改善,那你将会和健康背道相驰。所以才会说,健康长寿的第一步,就是从改变习惯开始,若你无法改变,一切都无法进行。
在临床中,脑瘫这种疾病的确诊是需要根据临床症状和相关的检查资料来综合判断的,所以要判断胎儿是否有脑瘫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困难的。
但是怀孕期间定期的到医院去做相关的产检,比如说四维彩超检查,如果发现头部里面脑组织有明显的异常,或者是发育不良的话,那就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一下胎儿的头部,比如说头部磁共振。
如果四维彩超检查和磁共振检查都发现小朋友头部里面有明显的异常,或者是发育不好,那这种情况小朋友出生以后有脑瘫这种疾病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最好能够中止妊娠,当然也应该多和主管医生再沟通交流一下,否则小朋友出生以后再治疗也是很困难的。
所以说怀孕期间定期的到医院去做相关的产检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了解到小朋友身体里面各个器官发育的情况,如果发现有明显的异常,也可以对症处理。
烟熏妆的姐姐明显在这一刻被烈焰红唇的妹妹给吓到了。
全世界的人都会放屁。古罗马皇帝克劳迪乌斯说:所有罗马公民都应该被允许放屁,无论何时有这一需求。
美国人这么问——Do you know how to fart?
日本人大概会这么问——あなたは放屁することが出来ますか……
不过意思一样,都是屁大点儿的事儿。
屁有两个来源:一是气体的摄入,比如吞入的空气;二是结肠中的无害菌分解未消化食物时所产生的气体。屁的主要成分是五种无味气体:氮气,氢气,二氧化碳,甲烷,和氧气。特殊的臭味是由痕量气体比如粪臭素,吲哚和含硫化合物造成的。
屁是一只虎,放出来没人堵。
不过当自己觉得屁多而且伴有以下症状时,还是建议就诊的:
1、严重的痉挛性腹部不适;2、大便习惯改变;3、腹泻;4、便秘;5、便血;6、发烧;7、恶心;8、呕吐;9、腹部疼痛和肿胀,特别是在右下腹部。
有这样一群孩子,
他们四肢健全,身体健康,
他们的小脸同样天真可爱,
眼睛甚至更加明亮……
然而
他们时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似乎对外界的声音“充耳不闻”,
也不会用语言或动作表达自己的内心,
他们兴趣单一而执着,
喜欢把“简单无聊”不厌其烦得重复进行
但他们中的一些,
又有着超乎常人的才能和天赋,
他们是来自星星的孩子
——孤独症儿童。
随着人们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孤独症”也逐渐走入公众的视线,成为了社会及家庭关注的焦点:
孩子不会说话,是不是孤独症?
上课总是乱跑,不合群,是不是孤独症?
从小就没什么朋友,会不会得孤独症?
……
1
到底什么是“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的另一种翻译为“自闭症”,地域不同称法有所不同,与 Asperger 综合症、Heller 综合征及非特异性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统称为孤独谱系障碍(Autism Disorder,ASD)。
ASD 是一类神经发育障碍,以社会沟通和社会交往的缺陷,局限的、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为主要特点。
2006 年起,我国将孤独谱系障碍归类为
精神残疾!!
2
什么原因会导致孩子患上 ASD?
很多家长都认为,缺少家庭交流、常常被家长忽视、陪伴不足是导致 ASD 的重要原因。学术界也曾经有过类似的假设,比如“冰箱母亲”理论。但如今,这一说法已经被儿童精神病学家推翻。
那到底什么才是根本原因?
尚不明确
经过近数十年的研究证实,ASD 是一种由生物因素所导致的脑功能普遍性发育障碍。比较公认的原因是基因变异与不良环境的交互作用,涉及遗传、免疫与感染以及神经生化代谢等因素,但具体致病因素和机制不明确
3
人群中到底有多少 ASD 患者呢?
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的全球平均患病率为 62/10000(0.62%),相当于每 160 个儿童中有一位孤独谱系障碍儿童。从各国报告的情况来看,实际患病率可能还要高于这个数据。并且,其发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孩:女孩患病率之比为 3-4: 1。
4
如何早期判断孩子是不是 ASD?
“
根据《儿童孤独谱系障碍诊疗康复指南》,儿童孤独谱系障碍起病于 3 岁前,其中 2/3 的患儿出生后逐渐出现症状,约 1/3 的患儿经历了 1-2 年相对正常发育后出现了发育倒退,并开始出现相应症状。
”
也就是说,3 岁前是发现疾病的关键时期,家长要密切关注是否有以下"五不"行为,及早发现异常,早期介入治疗。
1、不(少)看:
指目光接触异常,ASD 患儿早期即开始表现出不愿与他人进行有社交的眼神交流,有些即使可以对视,但面对面注视时仍表现异常。
2、不(少)应:
幼儿对父母的呼唤不予理睬,被叫名字时反应也不敏感,这通常是较易被家长发现的 ASD 表现之一;
“共同注意”缺陷:患儿无法借助手指指向、眼神等与他人共同关注二者之外的某一物体或者事件。
3. 不(少)指:
即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如不会点头表示需要、不会摇头表示不要、无法有目的的指向和手势比划等。
4. 不(少)语:
儿童语言问题也是家长最关注的,ASD 患儿多伴有语言发育障碍,但这并非是判断 ASD 的必要条件。因此,对于语言发育延迟儿童需考虑是否患有 ASD。
5. 不当:
不恰当物品使用,包括旋转、排列以及对物品持续视觉探索。比如将小汽车排成一排,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等。
语言的不当,能正常说话后却突然出现言语功能倒退,出现难以听懂、重复、无意义的语言。
重点关注人群!
家族中有以下情况需重点警惕 ASD 的发病:
(1)有患 ASD 的兄弟姐妹;
(2)有精神分裂、情绪障碍或其他精神及行为问题家族史者。
5
ASD 患儿长大后就能好吗?
有些家长认为,
这种病就是孩子的性格问题,
长大后有了朋友,慢慢就会好的。
幼儿急疹主要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以人类疱疹病毒 6 型感染最为多见,好发于两岁以内的婴幼儿。
幼儿急疹的潜伏期 8 到 15 日,起病急,突然高热,体温一般是 39 到 41 度,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可以伴有高热惊厥,但患儿的一般情况良好,可以有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或者是胃肠炎的表现,常常伴有头部颈部淋巴结的肿大。
一般在高烧 3 到 4 天左右,体温正常时全身出皮疹,皮疹首先发生于面颈部及躯干,以后渐渐蔓延到四肢近端,持续 1 到 2 天后皮疹慢慢消退,疹退后不留色素沉着和脱屑。
幼儿急疹由病毒感染导致,一般具有自限性,无需特殊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及对症治疗即可。孩子高烧时需要配合退热处理,体温达到 38.5 度及以上,需要口服退烧药或者使用退热栓,包括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间隔 4 到 6 小时可以喂一次,避免持续高热导致高热惊厥的发生,吃过退烧药后可以搭配物理降温,包括贴退热贴,洗温水澡,温水擦拭,多喝水等等。
【摘要】 由于存在多种致病因素,大肠腺瘤性息肉经肠镜摘除术后容易复发,特别是多发性腺瘤患者。临床上筛查和预防大肠腺瘤性息肉复发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定期肠镜检查;②主动避免高危因素;③大便隐血试验;④大肠腺瘤风险评分;⑤中医药干预。每一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不同患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方法进行筛查预防。如发现有大肠腺瘤,建议摘除腺瘤后中药干预1-2个月。
1、定期肠镜检查
一般而言, 一次肠镜检查能确保4-5年大肠的安全。大肠多发腺瘤(含息肉,下同)术后第一年复发率在40%,第五年复发率可达80%以上。医院的等级、医生的职称、年龄、医生手术的状态均有可能增加一次肠镜检查腺瘤的漏诊率。如果同时导致患者大腺瘤增生的影响因素没有排除明显,大肠腺瘤内镜下摘除术后复发的可能性就非常高。大部分人不可能频繁每年做肠镜检查,特别是很多老年人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等老年病。因此定期肠镜检查只适合很少一部分人群,对大部分人群来说,有必要用一些简便的方法进行预防筛查,避免频繁肠镜检查,有比较简单的手段和指标来减少和延长复查间隔时间。
2、主动避免高危因素
中医理论提倡治未病,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这种治疗防治思维特别适合大肠癌的早期预防干预。因为肠息肉到癌变需要6-10年的演变过程,有足够时间进行检查预防和干预治疗。受各种因素的长期影响,肠息肉演变成上皮内瘤变。而在肠镜摘除腺瘤术后,这些致病因素并没有祛除。在中医认为,这就是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的表现。通过中医调理阴阳失衡,纠正气血不足,达到阴平阳秘的最佳状态。大多数肠腺瘤患者,有明显的阴阳失衡,气血紊乱,水火失调,这时候用中医来调理干预,效果应该会很好。对多数患者而言,中医调理只需要1、2个月就基本可以了。中医认为肠腺瘤的基本病理为脾肾虚亏,气血不足,兼夹湿毒瘀。脾肾两虚是决定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复发的最主要因素,贯穿于结直肠腺瘤发展的始终。有作者提出基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病因病机,选择以健脾扶正为主、燥湿化瘀为辅的中医治疗方案,尤其是对于先天不足、素体虚弱及术后气血亏虚、正虚邪恋者,可以起到明显的疗效,缓解和减少其癌变程度或速度。健脾祛湿、活血解毒中药可通过 Wnt /β - catenin 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或转移,起到抗肿瘤作用。陈氏观察到健脾理肠汤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腺瘤性大肠息肉术后复发率。健脾化瘀汤可降低大肠腺瘤切除术后的复发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 COX-2、Ki67 表达有关。
综合文献报道,中药干预大肠腺瘤摘除术后的复发疗效,可以减少50-70%以上的瘤性息肉复发。这对于单发或多发腺瘤患者来说非常满意了。一般人群可以采取以下思路进行大肠腺瘤的早期筛查和预防。首先选择前面五种方法的1-2种,如提示为大肠腺瘤高风险人群,选择肠镜检查,如发现有大肠腺瘤,内镜下进行摘除术,术后用中药干预1-2个月,预防腺瘤术后复发。有肠道症状者建议适当延长用药时间。
由于上世纪末有限的国民认知程度和国内医疗水平,乙肝这一疾病便随着共用针头、卖血经济、母婴传播等途径悄悄潜伏于中国庞大的人口之中,这也进一步导致即便是在医疗快速发展的当下,我国仍存在8000多万乙肝病毒感染者,“乙肝三部曲”这一概念也开始逐渐为大众所知晓。
1.乙肝三部曲是什么?
简单来说,乙肝三部曲分别是指乙肝、肝硬化、肝癌。
由于过去缺乏治疗乙肝的有效药物,导致许多感染者没能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病情快速进展,最终引起肝脏硬化、癌变。
2.乙肝离肝硬化、肝癌有多远?
许多患者听到自己感染了乙肝后,都会有这样的担心:我的病还治得好吗?会不会哪天我也会变成肝硬化或者肝癌?
其实大家不用这么悲观。
人体感染了乙肝病毒以后,肝脏便开始受到病毒攻击,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但是肝脏的再生能力十分强劲,细胞遭到破坏后,马上就会开启修复模式对抗炎症损伤。如果损伤很小,周围的肝细胞通过自身增生分裂即可恢复如初;相反,如果损伤严重或者炎症反复存在,肝细胞即便自身加足马力也不能补救时,纤维结缔组织这一预备兵团便开始大量增生,参与到对抗炎症损伤的战斗中来。久而久之,肝脏内的纤维越来越多,肝脏也变得越来越硬,就形成了所谓的肝硬化。虽然肝细胞再生有助于保持肝脏机能,但是这种再生属于补救性行为,会破坏肝脏内部的正常结构,而且反复的肝细胞再生还容易导致复制错误,最终引起癌变。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乙肝、肝硬化、肝癌的进展和金字塔排列规律一样,乙肝处于最底层,肝癌位于最顶层。只要我们及早发现,积极治疗,避免肝脏受到病毒的持续侵犯,我们就能控制住疾病进展,使病情始终处于最底层。
3.如何进行自我防护?
国内乙肝病人基数如此之大,相信不少小伙伴在生活中都曾遇到过肝炎病毒携带者。那么,在和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首先,我们应该积极接种乙肝疫苗。
正所谓一物降一物,乙肝病毒也不例外,对付它最好的方法就是预先接种疫苗帮助机体获得保护抗体。一旦产生了足够的抗体,即便是和乙肝患者亲密接触,感染的几率也很低。
另外,我们要对乙肝这一疾病有正确的认识。
乙肝病毒并不是洪水猛兽。它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因此,握手、拥抱、聊天、工作、吃饭等正常的社交行为并不会传播该疾病,即便是情到浓时,安全套也能给我们提供很好的保护。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尽量不要和病毒携带者一同到不正规的机构纹身、洗牙或打耳洞,不要混用剃须刀、牙刷等私人用品,以免出现血液传播的情况。
最后,我们要尊重、关爱乙肝患者。
乙肝属于传染病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乙肝患者也有正常社交的需求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所以在正常社交活动中,我们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即便部分人做不到如此,也要给他们最基本的尊重和理解,切不可恶语相向。
4.作为乙肝患者,我应该如何自处?
当发现自己感染乙肝后,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时就医,通过相关检查了解自己病情的严重程度,遵照医嘱按时用药、定期复查。
另外,要克服自己恐惧、自卑的心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好好爱护自己的肝脏。
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乙肝并不可怕,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完全可以达到临床治愈。如果遇到困扰,要积极向朋友、家人乃至心理医生寻求帮助,不可自怨自艾。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可以不和普通朋友或同事等人主动提起病情,但是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请一定要注意分寸,比如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私人用品,聚会吃饭尽量使用公筷,存在牙龈出血时尽量避免外出就餐等。如果有了心仪的交往对象,彼此之间还是应该好好沟通,要相信爱你的人会理解你、包容你。
生而为人,哪里会十全十美。希望每一位乙肝患者都能早日战胜病魔,在尊重和关爱中开启新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叶春艳,张晓刚,柳龙根. 慢乙肝患者坚持长期规范 抗病毒治疗可有更多获益[J]. 肝博士,2021,(04):43-44.
[2]何少雄,叶旭英,黄伟龙. 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7):27-29.
[3] 中国乙肝诊疗新方案改写国际指南[J]. 江苏卫生保健,2016,(07):55.
展开更多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