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
展开更多
对小儿肺炎的预后情况的判断主要依据年龄因素,营养补充情况和精神状态,及咳嗽的轻重,腹胀的预后等并对有合并症如严重佝偻病中毒性脑等病者预后差。治疗早晚与病原也起一定的作用。
如何判断小儿肺炎的预后情况呢?
(1)年龄因素:一般年龄小的比年龄大者差。
(2)营养与食欲:营养好的比营养差者预后好;渗出性体质小儿,往往呈泥膏样肥胖,患肺炎后病程长,也较重;小儿食欲常反映病情,食欲好者一般病情轻,拒食者表明病情重,若有吐、泻,往往影响疾病恢复。
(3)精神、体温、呼吸、脉搏:若精神萎靡,持续高热,或体温不升,呼吸浅快或不均匀,脉搏细弱伴不齐者,表示病情重,预后差;若精神较活泼、体温高而非超高热、呼吸促而无呼吸困难,脉搏数而有力者,预后好。
(4)咳嗽及分泌物:咳嗽轻、分泌物较稀薄,容易咳出而无呼吸困难者,预后好。咳嗽频繁、分泌物多而粘稠,伴有呼吸困难及心力衰竭者,预后差;若喉部有痰鸣音,经吸痰处理时无咳嗽反射者,预后差。
(5)腹胀:肺炎患儿常发生腹胀,经合理处理后,腹胀缓解者,预后好;若经肛管排气,药物治疗等处理后,腹胀不见好转者,提示有中毒性肠麻痹存在,预后差。
(6)合并症、并发症:有合并症如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慢性腹泻或肺炎并发脓气胸、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脑病者预后差。
(7)体征及化验:肺部罗音稀少而以中小水泡音为主,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升高者,预后好;肺部罗音密集且以细小水泡音为主,并有实变,白细胞总数下降或过高、中性粒细胞伴有中毒颗粒者,病情重,预后差。
(8)治疗早晚与病原:细菌性感染若及时治疗则反应良好,预后佳;若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溶血性大肠杆菌等感染,往往细菌毒力大且对抗生素不敏感甚至有抗药性,故预后差;病毒性肺炎目前多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效果较好。
肺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疾病,我们知道一旦得了肺炎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影响是非常大的,对于小儿肺炎预后情况成为家长所关心的问题了,大多数患儿的预后情况是比较良好的,个别患者预后不佳。如何判断小儿肺炎的预后如上所述,相信大家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希望家长要多注意观察小儿的身体状况,让小儿度过这个非常时期。
乳腺癌的风险因素有些可改变,有些不可改变。其中许多风险因素,如体重、锻炼和饮酒等,都属于可改变的生活方式危险因素,是适用于所有人包括乳腺癌高危人群可采取的预防措施。另一方面,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来说,如果乳腺癌风险主要是由不可改变的风险因素驱动的,比如遗传家族史、乳腺密度高或良性乳腺疾病史,除了改变生活方式外,还需要考虑其他预防性治疗措施(如预防性手术),以降低他们的乳腺癌风险。
乳腺癌高危人群的一般建议
有或没有遗传易感性的女性
乳腺癌高危女性可分为两个亚组,有遗传倾向的女性和没有遗传倾向的女性。在这两类群体中,对乳腺癌风险的认知、心理影响、干预措施接受程度都不相同,因此必须采取 个体化预防策略。
多学科管理模式
对高危女性的干预措施很多都程度较大,而且是不可逆转的,例如,减少乳腺癌风险的预防性手术。因此,需要一个多学科小组进行管理,包括临床遗传学家、放射学家、心理学家、专业护士、乳腺外科医生、妇科医生和整形外科医生等。
生活方式改变
乳腺癌高危女性很多会选择预防性干预措施,但这些措施不能替代生活方式改变,即使采取了主要的预防性干预措施,乳腺癌的一些残余风险仍然存在。应在随访期、术后复诊时,与患者讨论生活方式改变的重要性。
药物预防措施
他莫昔芬等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和芳香化酶抑制剂(AIs)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主要药物。这两类药物对乳腺癌预防性治疗都有一定的作用。纳入3000多名参与者的9项III期试验的强有力证据显示, SERMs可使乳腺癌发病率降低约38%。
两项大型III期试验,IBIS-II和NCIC-MAP.3分别评估了阿那曲唑和依西美坦作为乳腺癌预防性治疗的效果,结果显示, AIs可降低至少50%的乳腺癌发病率,不过,这些益处仅限于预防ER阳性乳腺癌。主要的指南,如英国NICE指南、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指南、NCCN指南等,都建议医生与乳腺癌高危女性共同讨论预防性治疗策略。
长期获益
IBIS-I试验的长期随访结果(中位16年)值得关注,结果显示, 他莫昔芬在治疗后可持续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有益作用在0-10年和10年后相似。这种较长的治疗后获益对预防性治疗策略有重要意义,而且副作用一般仅限于积极治疗期间。
有高危病变的女性获益更大
NSABP-P1试验显示,与试验中的总人群相比, 他莫昔芬对有非典型性增生女性的预防作用更大(乳腺癌风险降低:86% vs 49%)。在IBIS-II试验中,与无良性乳腺疾病的女性相比,预防性使用阿那曲唑可使有小叶原位癌(LCIS)、非典型性增生、乳腺增生的女性获得更大的益处。然而,在NCIC-MAP.3试验中,患有LCIS或非典型性增生的女性使用依西美坦获得的益处,与不伴有这些疾病的女性没有显著差异,不过该试验的中位随访时间更短,导致亚组分析的事件更少。 预防性治疗措施对有癌前病变/良性乳腺疾病的女性有更大的作用,可能也与他莫昔芬有长期持续性疗效有关。对AIs试验进行更长时间的随访将有助于探索这方面的问题。
对死亡率和肿瘤亚型的影响
没有一项乳腺癌预防性治疗试验是以乳腺癌事件或全因死亡率为终点设计的,因此,对死亡率的影响,无法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这些试验中发生的乳腺癌数量很少;由于乳腺癌存活率较高,乳腺癌死亡人数更少。此外,乳腺癌事件发生后的随访时间也不够长,如随访时间最长的IBIS-I试验的随访时间只有8年左右。对于ER阳性乳腺癌,需要更长的随访时间才能看到有意义的生存差异。
SERMs试验中观察到ER阴性肿瘤略多(160 vs 131)。目前,在AIs的试验中没有观察到这种差异性结果。 在不同肿瘤分期、不同淋巴结状态和不同肿瘤大小的亚组中,没有观察到他莫昔芬的疗效有显著差异。
研究显示在 预防ER阴性肿瘤方面缺乏益处,或此类肿瘤的发生率更高,应是BRCA1突变携带者使用他莫昔芬作为预防治疗的重要关注点,因为在这些女性中发生的乳腺癌,几乎有三分之二是ER阴性肿瘤。在BRCA2突变携带者中,这种担忧要更少。NSABP-P1试验的数据基于极少量的事件,显示他莫昔芬的获益似乎仅限于BRCA2携带者,BRCA1携带者缺乏获益。
手术预防 vs 药物预防
手术预防和药物预防的重要区别在于风险降低的程度和可逆性/不可逆性,药物预防可以灵活进行,在出现副作用时可以停止,但手术干预是不可逆的。
乳腺癌高危女性群体由2个亚组组成:已知有基因突变的女性和没有高危突变的女性。前一类人的高危状态往往在更早的时候就被发现,终身风险估计往往比后一组高得多。在监测一段时间后, 在适当的年龄进行手术降低风险往往是高危基因突变携带者的首选干预措施。然而,这段监测期提供了一个讨论和实施药物预防性治疗的机会。年轻的BRCA1突变携带者预防性使用SERMs仍存在顾虑,然而,这种顾虑不应妨碍对其他突变携带者进行个性化预防。
预防性双侧乳腺切除术(BRRM)对没有突变的高危女性的益处尚未得到证实,对侧降低风险的乳房切除术(CRRM)也未被证实能为这些高危女性带来风险降低或生存的益处。许多这样的女性在40多岁时被归入高危类别,可能接近绝经年龄,这就增加了预防性治疗的选择,包括在绝经后不久开始进行更有效的AIs预防性治疗;也可以根据对副作用的耐受性/个人偏好来选择预防措施。因此, 对于没有已知基因突变的高危女性,药物性预防可以作为预防性干预的首选。
参考文献:
Best Pract Res Clin Obstet Gynaecol. 2020; 65:18-31.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卢秀玲,毕业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在某知名医学网站担任医学总编辑,负责过肿瘤、心血管、内分泌等多个频道的内容产出。
新一轮病毒感染又开始了,这次它的外衣是甲型流感,现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大江南北,受疫群体从老年人变成了青年、少年及幼儿,那在此严峻时刻,我们怎么做才能正确的应对呢?根据《成人流行性感冒诊疗规范急诊专家共识(2022 版)》指导内容,简单将其中重要点列举如下:
1、流感患者常有发热、肌肉疼痛、头痛、倦怠等全身症状, 而咽痛、流涕和鼻塞等局部症状轻微。流感病毒引发多种并发症, 并加重慢性基础疾病。
2、流感患者出现肺部炎症表现,往往提示病情危重,需住院治疗或监护病房救治。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其肺部影像学表现不具备特异性,影像学病变越重,临床病情程度就越重。
3、如有发热及其他病毒性感冒临床表现时,要及时就诊发热门诊,首选上呼吸道鼻咽样本进行 RT - PCR 检测流感病毒核酸,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准确性较差,抗原阴性者不能排除流感感染。
4、临床上需高度警惕流感病毒合并其他类型病原体混合感染,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应积极进行病原学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5、流感一旦诊断, 尽早治疗, 重视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评估。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辨证论治。
6、抗流感病毒药物分为 NAI、血凝素抑制剂、RNA 聚合酶抑制剂, 对目前流行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均具有着较高的敏感性,且安全性良好。借鉴其他医学博主总结,常用药物、用法及副作用等如下:
7、发病 48 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时间超过 48 小时的重症患者。依然可以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8、抗流感病毒的中药或中成药根据临庆表现辨证论治, 在缓解流感症状、减少重症和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有重要优势,可以联合抗病毒药物使用。
9、重症及危重症流感患者常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休克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等严重的并发症,临床筛选重症患者尤为重要,尽早进行干预,给予俯卧位通气、机械辅助通气(高流量吸氧、呼吸机)可以减少病死率。
10、对呼吸衰竭的危重症流感患者,建议在机械通气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尽早使用 ECMO。
要论当代「打工人」什么时候最有干劲,除了发工资,那干饭绝对当仁不让。
一句“走,干饭啊”能让年轻人瞬间提起精神。
现如今,短视频APP火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向「吃播」道路,不少播主为了博流量,用「吃了吐,吐了吃」办法,显示自己是大胃王。很多播主都是一顿吃饱,三天不饿。
然而,这样的吃法真的存在巨大风险。
前段时间,新闻报道了一位年仅19岁网红吃播脑溢血去世;两月后,又有新闻报道29岁的网红吃播于某某也不幸离世,他们都曾长期从事吃播工作,并且经常暴饮暴食,长期使用高热量、高碳水、油腻的食物。
就在前些天,我们医院急诊来了一位年轻女性,体重80kg,15小时前在进食有油腻性食物后出现上腹胀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向腰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伴肛门排气排便停止。CT提示:胰腺及周围组织改变,考虑急性胰腺炎。给予重症监护、抑制胰液分泌、抗炎、抑酸、液体复苏、脏器支持等治疗。
当天下午,患者出现休克、严重呼吸急促、腹胀,腹压高达46cmH2O,诊断为SAP合并ARDS,给予手术、气管插管、抑酸、脏器支持、抗感染等治疗,由于病情过于严重,患者最终因休克伴严重感染伴ARDS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本以为暴饮暴食引发生命事故离自己很遥远,但真的发生在自己面前时,才真的感受到生命的有多么脆弱。
其实,医生们都知道,人们每一次的胡吃海喝,都是在「急诊科」的边缘试探!
贪吃一时爽,但是贪吃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疾病,肥胖、疲劳、脂肪肝、胆囊炎、胃肠炎、胃出血、骨质疏松等,都可能与暴饮暴食有关。
有一种因暴饮暴食引发的疾病,近年来在年轻群体中尤其高发,这种疾病发展凶猛,让人措手不及,这就是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急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并且现在年轻人得这种病的越来越多。其中,每5个轻度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就有一人会发展为中度或重度胰腺炎,一旦病情加重,就会大大增加疾病死亡概率,最高可达到35%,相当于三分之一的患者会死亡(来自《急性胰腺炎急诊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不仅增加经济负担,更有可能会人财两空。
在我们食入大量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后,身体里的胰腺在接收到这种信号后,就会促使胰液的大量分泌,与此同时胰腺胰管如伴有排泄障碍,胰液在胰管内返流或阻塞,造成管内压力增高,胰液外溢,而胰液又含有丰富的消化酶,消化酶在胰腺自身内活化而产生自溶,从而引起胰腺炎。食入量越多,胰液也越多,疾病也就越严重,身体不舒服的现象也就越明显。
所以,在饱餐后,出现肚子疼、发热、恶心呕吐等不舒服时,一定要及时寻求医生帮助。
另外,吃得过饱也会影响血液的流动,血液会堆积在胃肠道,而造成大脑血液减少,不仅会造成大脑反应迟钝,经常暴饮暴食还会加速大脑衰老,甚至可能会诱发老年痴呆 [5-6]。
那么,怎样才算是暴饮暴食,有没有什么判断标准?
问:我比一个胖子吃得多,算不算暴饮暴食?
问:每天睡觉前,都要再吃点东西,算不算暴饮暴食?
问:我中午吃的火锅,晚上又吃的烤肉,算不算暴饮暴食?
其实,暴饮暴食的两个明显特点:
1. 吃进去的食物严重超量。我们每天吃进去的量肯定是严重超出自己平时吃进去的量。严重超量和我们平时说的「吃多了」不一样,必须是严重超出才是暴饮暴食,比如我们白天一天不吃饭,但晚上那一顿把这一天该吃的食物都吃了。
2. 短时间摄入大量食物。由于工作、学习等一些原因,不得不在很短的时间内,毫无节制、又猛又急、狼吞虎咽似的吃了大量的食物。
不得不说,当下很多年轻人以及中年人,因为高强度的生活节奏,不可避免的存在些许暴饮暴食现象。那么,想要避免暴饮暴食,该怎么做?
以下这三个方面是相对有效且容易做到的:
规律的生活方式。避免节假日期间的不规律饮食、过度酗酒等。健康的饮食规律基本是定时定量,一日三餐,少吃或不吃零食。做到“四低一高”,即低能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高纤维膳食。
有效的减压。运动已经成为不同年龄段首选的舒缓压力、强身健体的方式,可以帮助排遣压力和不快。随着时间的延长、强度的增加,运动效果逐渐体现。小强度的运动可以转移注意力,舒缓郁闷或紧张的情绪,达到减轻抑郁的效果。
摆脱情绪性进食。在吃东西前,先喝杯水,这让你能缓解情绪,而且感觉到肚子饱饱的。用低热量的食物,蔬菜和水果塞饱肚子。
大家好,我是刘昶医生,今天我们来讨论上尿路结石,上尿路结石,就是输尿管及肾结石,也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结石,此类结石形成的原因比较多,比较常见的一个是,喝水少,出汗多,活动量较大,或者有长期慢性泌尿系统炎症,尿酸高,或者钙离子浓度较高。
结石的症状主要是根据结石的部位及结石的大小,还有患者的年龄来区别,如果结石比较大,卡住输尿管会形成明显的血尿及肾绞痛,腹痛。形成这种疼痛不适的原因,是由于输尿管自身本来会规律性的蠕动进行排尿,如果输尿管里面有些是坎顿,这样会妨碍输尿管蠕动,导致输尿管及上段,肾盂内压力增高出现疼痛的感觉。其实在不断下行的过程中,还会划伤输尿管粘膜导致疼痛不适,即出现血尿等症状。
如果结石比较小,那么此类症状就会比较轻,甚至不会出现,有些小的结石在患者多喝水多排尿的情况下,会自行排出,因此不需要特别处理,比如说结石小于0.5厘米以下。
当患者出现明显肾绞痛,通过查彩超,明确诊断确实有上尿路,节食时可以临时考虑用一些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进行治疗比如说肛门放入吲哚美新止痛药,或者是口服止疼片罗非昔布等,对于某些患者可以配合肌注曲马多等药物治疗。还有部分人可以配合静滴6542治疗。在用此类药物之前应该基本明确诊断。否则容易掩盖病情,疏漏了一些其他急腹症情况,比如说胰腺炎,胃肠炎,阑尾炎等
对于结石在0.5厘米以上,根据不同情况可以考虑,用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碎石及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展开更多